刘歌德
社会主义本质、“三个代表”本质、科学发展观本质,“三个本质”论有机统一、完整地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今年是中国人民伟大儿子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邓小平,最好的方式是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邓小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真正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终围绕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再认识,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多次讲到,我们过去对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还在摸索中”。1980年5月,邓小平两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但当时还没有全面、正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这个问题。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总结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前近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总结自1978年以来15年的改革开放的经验,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明确肯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
2000年春天,江泽民在广东、上海讲话,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江泽民的“七一”讲话,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正确回答了在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新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谁执政、如何执政这一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基本问题。
2003年春天,胡锦涛同志来广东视察“抗非典”工作,提出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
上面分别论述了“三个本质”论的侧重点及其意义。但是,社会主义本质、“三个代表”的本质、科学发展观本质又有着内在的辩证关系,完整地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质是事物的内在必然联系。本质与规律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首先,“三个本质”论的价值目标是共同的,都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本。社会主义本质指出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这是共产党与其他一切政党的本质区别。共产党执政不是为少数人和自己谋利益,而是“为民”谋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第三个“代表”,第一个和第二个“代表”要落实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本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一切发展要有利于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们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其次,“三个本质”论实现的手段和方法都是一样的,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论突出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不断显示出来,才能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实现共同的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放在前面位置,只有做到第一个“代表”,才有可能做到第二、第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各方面关系,做到“五个统筹”,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三个本质”论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我们要在21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备注:本文是作者刘歌德于2004年8月在广东省社科联召开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会上的发言稿。
此文被收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民为本》一书。2007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广州地区校友会会刊《校友之舟》和2008年2月《中大老园丁》刊登了这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