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1300000028

第28章 中庸伦理是孔子的一大发现

(一)中庸是孔子晚年的哲学思想

这一结论也为郭沂《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书证实。郭先生认为:“孔子一生的思想演变实由礼学而仁学而易学,分属其早年、中年和晚年。”这种说法在理论上是有根据的。

礼学和仁学是人事学,是学问家和思想家之事;易学是形上学,是哲学家之事。一个哲学家首先必须是一个思想家,而一个思想家必须首先是一个学问家。由礼学而仁学而易学,符合人的思想演变和治学的逻辑。

孔子说自己“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他学什么呢?他学礼、学诗、学琴、学御、学射等等,但他以“学礼”为中心。《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孔子25岁那年向老子学习周礼。《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孔子向郯国国君学习古代以鸟兽名官之事。文官武官服饰有“禽”“兽”区分,这也是“礼”之内容。《孔子家语》和《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向周敬王朝的大夫苌弘学习音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学习弹琴,这都是学乐。孔子认为礼主敬,乐主和,“礼之用和为贵”。乐是礼的辅助手段。

孔子教诫儿子孔鲤:“学礼乎?——不学礼,无以立”;“学诗乎?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孔子作为“过来人”的体验。孔子说话好引《诗》句,所谓“子曰诗云”。诗是文人沟通的手段,它含蓄、文雅,有回旋余地,很合礼的宗旨。

孔子早年根据社会需要,结合原始礼制制礼。礼是孔夫子日常修习和教人的专业。孔子30岁左右即在礼学方面就有了成就。所以,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

对礼的进一步思考必然是对“仁”的认识。“仁”升华和演变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于是就有对“克己”、“爱人”、“推己及人”、“与人忠”、“无怨”、“无悔”、“人任焉”、“得众”、“足使人”等等特征与作用之分析,孔子的“仁学”奠定了儒家的基础,冯友兰因此称赞孔子“与希腊‘智者’相仿佛”。而梁启超则直接将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比。(《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五)美国历史学家拉铁摩尔则认为孔子是“编述已经被认为是古代圣人的智慧的公式的人”。中年的孔子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智者”,他说“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无惧”。而他自己呢,则“四十而不惑”。

礼学和仁学的进一步升华是孔子借《周易》阐述儒家天地人三才思想,这是可以反观人事学的形而上学或哲学。《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孔子大约50岁开始学易,关于他学易所下的工夫,《论语》中有“韦编三绝”之说,又根据《论语》中“加我数年”一语,孔子“易学”的形成在他五十六七岁以后。《周易》本为占筮之书,孔子轻占筮,重德义,通过《易传》、《说卦》的有关著述,将《周易》发展为人文哲学之书。孔子对自己晚年的“治易”和“易学”,有“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的体验与概括。这标志着人性与天道的融合和孔子哲学人格的完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孔子明确地提出了中庸的道德概念。中庸应该是孔子晚年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儒家的后继者。曾子作为孔子的高足,“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体验着天人合一、物我相融之和乐,深得孔子的赞赏。子思吸收了道家和阴阳家的慧解,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写作《中庸》;孟子从道家稷下学派吸收道家的气论,发展为“大丈夫”和“浩然之气”,吸收了道家的天人观,发展为“知性则知天”的性善论。

(二)《论语》和中庸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情感生活的纪实性作品。对老师的训诲,弟子有时“书于绅”;对精彩的内容,事后可能也有补录,也有发挥,于是积久便多。大凡一个有影响的学派,总担心对祖师爷的思想时间长了会在传播中出现偏差,这就必须写出经典,子思写《中庸》就是这样。根据《论语》中记有曾子临终时的情况,可知《论语》的最后成书是在曾子弟子子思这一辈。曾子比孔子小46岁,是孔子弟子中年龄最小的,所以《论语》成书是在孔子死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带有综合性质,非出一时一人之手。《论语》的内容没有按时间先后排列,以及《论语》松散的语录体性质,都说明了这一点。然而《论语》中思想之深邃说明,回忆和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生活中精彩而闪光的内容。

《论语》不失为儒家经典。《论语》中不仅有许多语句直接涉及中庸,而且全书渗透着温润含蓄的中庸风格。《论语》记录的大多是孔子的教学和日常活动,所以其中表达中庸思想较为平易,不似《易传》中那么深奥,这多少有一点因材施教和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性质。正是从这种平易的表达中,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孔子及儒家的中庸思想。

下面将《论语》中直接涉及中庸的语句分类解析于下:

1.总结历史经验,以历史知识和历史事实为基础建立中庸观念

[原文]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译文]尧说:“啧啧!舜啊!根据天命规定的次序,帝王已落到你的身上了,你要真正做到办事公道,处理问题恰到好处。如果天下的人都陷于贫困,上天赐给你的禄位就永远完结了。”舜也这样告诫过禹。

[评析]“允执其中”一语,体现了中庸真谛。

[原文]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裳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译文]禹个人饮食非常简单,而对于祭祀先人的供品却很丰盛;他平时穿着俭朴,而祭祀鬼神时穿的礼服戴的帽子却很讲究;他个人住的房子很矮小,而对田间工事、水利建设却舍得投入。

[评析]孔子认为,禹如果因个人衣食住尚俭而对于祭品礼服与田间工事都简率,便是不及;又若是因祭品礼服与田间工事的完备,便对于个人的衣食住崇尚奢侈,便是太过。禹没有不及与过,行的是中庸。

“允执其中”代代相传,据《孟子》说:“汤执中。”

2.从政的经验

[原文]子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老百姓缺少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评析]中庸是儒家的道德理想,儒家文化的核心。

[原文]张而弗弛,文武弗能也;弛而弗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译文]张而不弛,太过,连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弛而不张,不及,文王武王不会这样做;有张有弛,有劳有逸,符合人的活动规律,正是文王武王所行的。

[评析]凡事都有两个方面,不能偏执一端,中庸要求事必兼两,理必用中。

[原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观瞻,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子张问孔子:“如何才能管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摒除四种恶德,就可以管理政事了。”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办事讲究效益而不过分耗费财力;做事勤恳而不怨天尤人;有自己的欲望和追求而不贪财利;保持人格的庄重但不傲慢,保有威严的气质但不凶猛。子张问:“怎样才能做到‘惠而不费’呢?”孔子说:“引导人民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就能‘惠而不费’;任人以能,让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又有谁会埋怨?自己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又怎么会贪财?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小,都不敢怠慢,那不就是‘泰而不骄’吗?君子衣冠端正,目光严肃,使人肃然起敬,那不就是威而不猛吗?”子张曰:“什么是四种恶德?”孔子曰:“事先不教育而处置人叫做虐待;事先不预告不指导而要求立即成功是粗暴;迟迟不下达命令又要求限期完成是心术不正;在开支方面过分吝啬是小气。”

[评析]从政人员直接与人民打交道,他的一言一行都有一个“得民心,顺民意”的问题。政治家要倡扬四种美德,反对四种恶德。四种美德无过与不及,是中正之德;四种恶德则居心不仁而反中庸。孔子的中庸之德,以“智仁勇”(三达德)出之,以“忠恕”行之。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拱之。

[译文]用中庸之德处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成为天之枢纽,所有的星星都环绕它,归向它。

[评析]北辰,北极星,古人认为它是天之枢纽。居其所:停留在它应该停留的地方,意思是北极星自己不动,众星四面环绕归向于它。可见,以德施政才有凝聚力。

[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译文]光有恭敬而不以礼节之则多事,光有谨慎而不以礼节之则多畏,光有勇悍而不以礼节之则可以乱来,光使直性子而不以礼节之则急躁。

[评析]无礼则无节文,则恭、慎、勇、直这些美德也会出现弊端:葸,畏惧;绞,急切。所以,礼为中庸之具,矫过与不及也。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实现人际关系和谐为重。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好就好在这里。但小事大事只顾按“和”去做,有的地方就行不通。为“和”而和,不以礼来节制和。也是行不通的。

[评析]礼以和为贵,但不能“一团和气”,当“好好先生”,失掉原则与立场。

3.认识事物的方法

[原文]司马牛叹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做事只要严肃认真而不出差错,对人谦恭而有礼貌,那么,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评析]有道德的人必然得到周围人的爱戴,所谓“德不孤,必有邻”。

[原文]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文]我有知识吗?没有。(我不过是有点智慧)有一个乡里人问难于我,我扣住问题的两个方面反驳他,使他理屈词穷。

[评析]这就像法庭上原告有原告的理,被告有被告的理,但都是偏理。法官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之理才是“叩其两端而竭焉”正理。林则徐谈到给子女留钱时说,儿孙若如我,留钱干什么;儿孙不如我,留钱干什么。这是“叩其两端而竭焉”。又如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都是通过“扣其两端”,说得对方理屈词穷的方法。

[原文]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注意克服四种不良心理倾向,做到不意气用事,不绝对,不固执己见,不以我为中心。

[评析]“意必固我”是人性的四种弱点;只有“绝四”,才能允执厥中。

4.生活经验

[原文]欹器以满覆。

[译文]鲁庙中的这种水壶(欹器)之所以倾覆,是因为注的水满了。

[评析]孔子进入鲁庙,对祭祀中的每件事他都询问。看到欹器以满覆,他想起古人“满招损,谦受益”的教导,感慨地说,世上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啊!老子说:“盈不可久,虚者实之”。孔子也信奉盈消虚长、物极必反的道理。

[原文]“欲速则不达”。

[译文]做事越想快就越做不好。

[评析]时间是事物存在的条件。办事的速度必须与客观事物本身的情况相适应。“拔苗助长”不仅不会“长”,反而会破坏苗的生长。“欲速则不达”说的就是这种主观片面,急躁冒进,而把事情办糟的情况。它要求的是一种主观适应客观之“时中”。

[原文]“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挑土筑一座一定高度的山,少一筐土就达不到预定的高度,这是“不及”,在平地覆上哪怕一筐土,也破坏了原来的平整,这是人多余的行为造成的“过”。

[评析]孔子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办事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有时候“过”与“不及”哪怕只有一点点,它也可能改变事物的性质。这就像画蛇添足的故事,目标是“画蛇”,少画一足和多画一足是一样的不好。

5.品性修养

[原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地胜过文采则显得粗野劲道,文采胜过质地则显得纤细柔弱。只有文采质地都很出色,才称得上君子。

[评析]内容不离形式,形式不离内容。只有内容形式都好,才是完美的存在。君子做人处事,求文质之中庸。

[原文]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孔子说:当说的话不说,就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就失去人际交往的机会;不当说的话随便说,就会惹下麻烦,甚至祸从口出。有智慧的人说话既不失人缘,又不留下语言的过失。

[评析]语言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有利,用得不好有害。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说适当的话。“君子而时中”,应该包括说话。

[原文]子曰:“恶紫之夺朱也。”

[译文]孔子说:朱色是正色,我不喜欢紫色在色度上深于朱色。

[评析]孔子的中庸思想并非无是非,而是有自己鲜明的价值取向。孔子用“恶紫之夺朱”这个比喻说明:对于正确、正当的事物不能使它超过应有程度和位置。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红得发紫,紫得发烂”形容自我膨胀的明星名人,这就是“恶紫之夺朱”。

[原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莽撞,恭敬而又安定。

[评析]人的德性,本来是对立两面都具备的;但后天在气质上的不同修养,又使得人性都有所偏,只有圣人才能修养到位,阴阳合德,刚柔一体浑然,其中和之气见之于容貌。

[原文]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译文]奢侈的人一般不谦逊,而节俭的人容易简陋,与其不谦逊宁可简陋一点。

[评析]奢俭俱失中,而奢之害大;在过与不及中,有时在利害方面有差别。两害取其轻,这是选择的依据,而不是修养的依据。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把不同类型的人团结在一起,而小人沆瀣一气,排斥异己。”

[评析]将“和而不同”纳入道德范畴的是孔子。和而不同,指尊重不同、尊重个性、采纳不同意见、团结不同方面的人。这既是儒家理想的人格品质,也是思维和处理社会问题的方法,是“和道”的关键内容。在社会管理的方针上,孔子说:“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所以儒家向往“天清地泰、和乐光明”的社会,人人素其位而引,发挥适当的作用,彼此没有冲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太和”景象。由孔子赞修的《易传》说:“太哉乾元……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不仅是人类社会之和,而且是整个宇宙之和,个人身心之和。

“和而不同”在文化问题上的运用,是儒家“道并行而不悖”的文化主张。它据此处理与道家学派的矛盾,消化吸收道家的理论成果。后来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它在与佛教、道家展开理论争辩的同时,通过融道融佛,不断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理论体系,创立了宋明理学。

[原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谨慎周到地与周围相处,绝不拉帮结派、朋比为奸;而小人则与此相反。

[评析]“周”与“比”都有与人亲厚之意,但前者有仁者之心而后者无。孔子于周比,和同、骄泰之类,常对举而互言之,目的是使人能察两者之间的区别而审慎地选择其行为方式。

[原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可以快乐,但不能由极乐走向淫邪;可以悲哀,但不可因悲哀伤害身体。

[评析]这是孔子评价《诗经》中的爱情诗《关雎》的审美价值时说的话。他还说:“诗三百首,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中有许多这类句式,它们是孔子中庸思想的具体展开,意思是说,要保持事物(包括心情、心态、作风)的最佳,最理想的“中”态,必须泄其“过”。这种“过”是最容易出现的倾向,是人性的弱点。

[原文]道之不行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译文]中庸之道所以不能实行,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了:有涵养的人做得过分,而没有涵养的人根本不做;中庸之道所以不能彰明,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了:有知识的人做得过分,没有知识的人又做不到。

[评析]植根于小农经济的中庸文化,容易弊于静而不知动,弊于家而不知群,弊于中庸而不知力(张岱年语),孔子感叹真正意义下的中庸难于实行。

[原文]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文]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和一些狂妄的人和拘谨的人来往了。狂妄的人敢作敢为,有进取心;拘谨的人比较保守,许多该干的事不肯干。”

[评析]胆大妄为者,急躁冒进,把事情办糟;过于拘谨者畏葸不前,无所作为;只有适中而行,既不要胆大妄为也不要过于拘谨,才会积极稳妥,把事情办好。

[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不固定对谁亲,也不固定对谁疏,只同有义的人靠近。”

[评析]適(dí),亲近,厚待;莫,疏远,冷淡;比(bì),靠近。孔子和儒家把“义”作为人际关系的准则。

[原文]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译文]孔子评价历史上的隐者或逸民说:“伯夷、叔齐,宁可饿死也不降志辱身;柳下惠坐怀不乱,降志辱身而能恪守道德;虞仲、夷逸过隐居生活,随心所欲,而能保持自身高洁。这些人有可以称道的一面,但总的来说,这些人消极避世,素隐行怪,脱离社会,我是不赞成的。所以我放弃对这些人进行价值评判。”

[评析]《中庸》引孔子的话说:“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孔子主张积极入世,对隐者逸民的所作所为有所保留。这是“可否的中庸”,投的是“弃权票”,一种弹性的态度。

[原文]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颛孙师和卜商,谁更贤一些?”孔子回答说:“颛孙师过分,卜商不够。”子贡问:“那么是颛孙师更贤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没有达到同样不好。”

[评析]师,颛孙师,字子张;商,卜商,字子夏。分析《论语》中有关子夏、子张言行可知:子夏这个人要求自己不严,他说:“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他对人计较,有点吝啬。《说苑》记孔子车无盖,“以子夏吝不向之借”。所以孔子告诫子夏:“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篇》)。子张这个人则过分豁达大度,曾子赞之为“堂堂乎张也。”例如:子夏之门人以人际交往之事请教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能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欤?于人何所不与?我之不贤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夏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子张则过于随和。所以孔子说子夏“不及”而子张“过”。“过犹不及”是中庸的重要原理。

同类推荐
  • 黑蝙蝠行动

    黑蝙蝠行动

    一六四四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起义军打开国库,库内仅存少许银两。十多万大军断了粮草,如待哺婴孩嗷嗷直叫。李自成下诏,追赃助饷。
  • 钓金枝

    钓金枝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直析都市女性的生存抉择,折射出现代社会给女性带来的生存困境。本书用投影的笔法揭露了社会中存在的贪婪、腐败、堕落等阴暗面,在冷峻的言语和深切的反思背后,作者以一颗善良豁达的爱心,带给读者以温暖和希望。本书语言利落,情节紧凑,生活在都市人海中的读者都能于其中窥见自己的影子。凌宝漪的现状来源于母亲凌准精心周密的部署,灰姑娘几经踌躇,转身飞上华美的枝头。原本的任性上升为骄纵和嚣张,她成了母亲的机器娃娃,她在台前表演,母亲在幕后操控。母亲成功离间了她和初恋情人赵饮的爱情,把她推给某机构书记田有利。在金钱的诱惑趋势下,她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满足。
  •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我把一个农业报的临时编辑工作担任了下来,正如一个惯居陆地的人驾驶一只船那样,并不是毫无顾虑的。但是我当时处境很窘,使得薪金成了我追求的目标。这个报纸的常任编辑要出外休假,我就接受了他所提出的条件,代理了他的职务。
  • 哲人的灵感(上册)

    哲人的灵感(上册)

    当今之人骨子里是有那么一点永远也挤不出去的奴隶的血,在心理和性格中占上风的是一种乐道人善的庸俗气质,是一种公允执中的老好心境,是一种习惯于“服从”的奴性人格,明哲保身和妥协折中成为一种不少人遵行的人生哲学,在领导面前逢迎拍马,遏抑言说冲动,克制真率表达,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人生规训,并且在当今生活中具有主宰的意义。
  • 志摩美文

    志摩美文

    同他的诗歌一样,徐志摩散文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质,是其个人身心的真诚表白。无论是“草青人远一涧流”的淡雅篇什,还是“凤鸣碧梧暗香浮”的浓艳之章,均无一不是其真挚情情的流泻,是他诗歌另一形式的异化与延伸……这,使得他的散文少了些理性与思辨,氲氤于字里行间的,是一团团浓得化不开的情思。徐志摩的散文非常情绪化并富有个性:《印度洋上的秋思》《我所知道的康桥》《欧游漫录》等满含着玫瑰花般的浓艳与葡萄酒般的醇香;在《伤双栝老人》《我的彼得》等篇章里,缱绻的情丝则如溪涧水般静静流淌……本书汇集徐志摩感怀、记游、叙事之散文精品,分“屐痕”、“自剖”、“心香”、“文思”四辑。
热门推荐
  • 眷兽世界

    眷兽世界

    这是一个召唤眷兽战斗的世界。八大家左右天下,三学院分庭抗争。你强,历史的剧本就由你来撰写,你有足够的实力,江山美人任你选
  • 帝者师,第十四个冬天

    帝者师,第十四个冬天

    白衣的女孩站在雪山之巅,鲜血染就得红莲如来自地狱的召唤,“呵呵,这世间怎么会有人放弃神职留在人间执着于一座青灯古寺,果然,人都是天真的动物……”最后一个字落下的那一刻,满山红莲竟无风自起,织成一席鲜红嫁衣,金黄色的莲蕊根根交叠却再不似当年华美,这茫茫雪海,满山为嫁,天地为堂,却再无人素笔写眉妆……她曾经闭目香殿焚心洗尘,却再寻不回当年白衣着身;他曾经匍匐而出逃离宫门,却再担不起那烈火般的红袍;他曾经执杯浊茶在葱葱竹林等了残生,却再等不回那面目清冷的人;这世间多少心事刻骨铭心又转瞬散尽,你不言,我便一直等,幸好,时光不老……
  • 总裁三岁

    总裁三岁

    他是风流总裁,爱玩“换妻”游戏,她是纯情美少女,为救家人陷入情欲圈子,成为他与朋友交换床伴的对象。一个混乱夜晚,他和她睡了,乱了!她也因此孕了!几年后再见面时,她成了他爸爸钦点的儿媳,她的三岁宝宝成了家族的继承人!他想要得到家族财产,继续过公子爷的生活,就得得到她和宝宝的认可和批准!
  • 小魔女之恋

    小魔女之恋

    单亲的胡灵儿从小说习惯了独立生活,新的校园新的朋友,原本平静的校园生活被宫俊顷这名不平凡的男生给打乱了,还意外发现一直要好的死党西门瑾居然是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姐妹.
  • 万鬼朝阳

    万鬼朝阳

    世上总有着许多科学家们无法解释的事情,于是人们便称为灵异。一位十九岁的男子,放假后回到家中被告知活不活二十二岁,必须凑齐三清圣书!
  • 纸婚厚礼,拒爱首席前夫!

    纸婚厚礼,拒爱首席前夫!

    甜品宠文《蚀骨秘爱,长官的第一新欢!》,连接http://novel.hongxiu.com/a/1282340/三年前,一场上流社会、奉子成婚的世纪联姻在北城引起轩然大波,吝啬毒辣秦万贯独女秦又当上了傅太,却背上骂名。整个北城,谁都知道傅绍燊和姜一媛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却被半路杀出的秦又搅黄了。傅绍燊,当今北城的太子爷,政商两界只手遮天的惊世奇才。身价成迷,没人知道他的爪牙遍布多少国家,高枝伸到多少产业。谁又都知道秦又喜欢傅绍燊,攫取他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与自家老爹翻脸。而结婚第二天傅绍燊却远渡重洋,在她和北城人们心中留下一抹英姿飒影。走了三年,回来第一天,撇下离婚协议,面表无色,“签了,钱不会少你一分!”小辣椒秦又攥紧手里的怀孕报告,龙飞凤舞的笔记下,看不清表情,“打到我瑞士银行账户上!”一纸合约,签散了他们的名义关系,却牵起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三个月后,她被他强势欺压在车里,“傅绍燊,我们离婚了!”他却慵懒至极,不仅听而不闻,还对她上下其手,“乖,叫老公别叫的这么浪,幸亏老公系着裤腰带呢!”“……”【小剧场一】“燊,你还爱我吗?”某女痛哭流涕,依偎在某男怀里。某男于心不忍,“媛儿…”两人情浓正时,身后闪过一枚小肉球,指着小短手,“嘚,你个小妖精,放开我爹地!”【小剧场二】电视机前,某男垂落的头压到某娃,某娃一脸嫌弃,一股大人的口气,“燊,你这样压着我,我会不长个的!”“燊,你什么时候找个女盆友啊!”“我不喜欢姜小姐,一瞅就不是省油的灯泡!”“燊,我和你说话呢,你倒是应我一声啊!”本文大宠+小虐,坑品保证,欢迎入坑,不要忘了加入书架哟!1VS1小文,男女主身心干净!
  • TFBOYS之我的野蛮女友

    TFBOYS之我的野蛮女友

    当tfboys队长王俊凯遇到刁蛮女易梦曦。两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倾世女御医

    倾世女御医

    她生来一副天眼可辩鬼魅。她生来一双巧手,可杀人于无形。曾经艳名在外的顾三小姐一夜暴毙。一杯鸠酒,万鬼噬心,每月子时必然毒发,皆是二姐顾语兰施与她身。此乃蚀骨之痛。当年她全府因冤被杀,除了她无一生还。皆出自那大兴新帝之口,颜相之手。此乃灭族之恨。侥幸不死,重获新生,旁人从她身上拿走什么,她便立誓在旁人身上十倍奉还什么。发誓此心只为自己而生,毁掉那人江山,掏空那人权势,她眼睛眨都不眨。他许她权贵,却要她真心。真心?她的字典里,从来不曾有过!(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断与恋

    断与恋

    这是一部记实的中短篇小说。他与她在高中相恋,是他这辈子最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自此以后,作者至今没有再如此付出过自己的感情。
  • 八字不合

    八字不合

    冉小灿说:“遇到一个飞行器设计的教授就嫁了吧!”宋教授满意的点点头。茫茫人海中,你总会遇到生命中,那个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