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条 发行人董事会应当依法就本次股票发行的具体方案、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及其他必须明确的事项作出决议,并提请股东大会批准。
第三十条 发行人股东大会应当就本次发行股票作出决议,决议至少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股票的种类和数量;
(二)发行对象;
(三)价格区间或者定价方式;
(四)募集资金用途;
(五)发行前滚存利润的分配方案;
(六)决议的有效期;
(七)对董事会办理本次发行具体事宜的授权;
(八)其他必须明确的事项。
第三十一条 发行人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制作申请文件,由保荐人保荐并向中国证监会申报。
第三十二条 保荐人保荐发行人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应当对发行人的成长性进行尽职调查和审慎判断并出具专项意见。发行人为自主创新企业的,还应当在专项意见中说明发行人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十三条 中国证监会收到申请文件后,在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第三十四条 中国证监会受理申请文件后,由相关职能部门对发行人的申请文件进行初审,并由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
第三十五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对发行人的发行申请作出予以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并出具相关文件。
发行人应当自中国证监会核准之日起六个月内发行股票;超过六个月未发行的,核准文件失效,须重新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方可发行。
第三十六条 发行申请核准后至股票发行结束前发生重大事项的,发行人应当暂缓或者暂停发行,并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同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出现不符合发行条件事项的,中国证监会撤回核准决定。
第三十七条 股票发行申请未获核准的,发行人可自中国证监会作出不予核准决定之日起六个月后再次提出股票发行申请。
“关键词”保荐人 尽职调查 专项意见 审核程序
一、发行上市操作流程
二、发行人申报文件前的准备工作
1.发行人召开董事会并就股票发行相关事宜形成决议。发行人董事会应当依法就本次股票发行的具体方案、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及其他必须明确的事项作出决议,并提请股东大会批准。
2.发行人召开股东大会并就股票发行相关事宜形成决议。发行人股东大会应当就本次发行股票作出决议,决议至少应当包括下列事项:(1)股票的种类和数量;(2)发行对象;(3)价格区间或者定价方式;(4)募集资金用途;(5)发行前滚存利润的分配方案;(6)决议的有效期;(7)对董事会办理本次发行具体事宜的授权;(8)其他必须明确的事项。
3.发行人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为制作申请文件向各中介机构提供基础材料。
发行人应制作本次发行的申请及授权文件,向保荐机构、会计师、律师提供制作招股说明书、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及尽职调查所需的基础材料,最后由保荐人按照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整合全套申请文件,经保荐机构内核后,向中国证监会申报。
三、如何判断创业板拟上市公司的成长性
对创业板拟上市公司上市,证监会要求保荐人对发行人的成长性进行尽职调查和审慎判断并出具专项意见。发行人为自主创新企业的,还应当在专项意见中说明发行人的自主创新能力。
上市规则第一条就提出了创业板将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关于如何评价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及相关评价标准在本章第二节已阐述,这里将介绍如何判断创业企业的成长性。
所谓成长型创业企业,是指目前尚处在创业或发展阶段,其所在的产业和行业受国家政策扶持,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市场前景广阔,由于自身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公司呈规模逐年扩张、经营效益不断增长的趋势,并可能在将来迸发出巨大潜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能使投资者获得高投资回报的创业企业。
从纳斯达克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到,成长性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灵魂,是创业板市场的生命。比如百度,其搜索服务模式得到认同后,每年净利润以100%以上的速度成长,其中2005年及2006年分别增长了297%和534%;微软的营业收入从1亿美元增长到400亿美元,仅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中小企业板成立5年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0%……从这些鲜活的案例和数据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企业高成长的魅力。
海外部分创业板的教训也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上市公司质量而非概念对于创业板市场的决定性,企业的高成长性是创业板市场最大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技术含量等企业价值的特征或“概念”,都只是企业高成长性的催生要素之一。不管是高科技催生,还是新商业模式催生,或是自主创新催生,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就是企业高成长的潜力及实现。
企业生命周期、起点规模、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等决定了优秀创业企业往往具有高速成长的基因,而创业板市场将充分发挥其创业创新的助推器功能。分享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奇迹,分享蓬勃发展的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成果,分享细分行业龙头、“隐性冠军”企业的飞速发展,分享高成长带来的高收益,分享中国经济的明天……高成长潜力无疑是创业板市场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灵魂。
全面认识创业企业的高成长性,不可不重点关注其非线性成长规律。创业企业的业绩变化,较之传统主板上市公司,将具备更大的突然性,更大的爆发力,更强的波动性和更突然的冲击。非线性成长,既意味着可能的爆发式增长,也意味着可能出现突然的衰退,甚至是彻底的失败。由于创业企业的成长往往具备上述非线性的特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的精确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
虽然精确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如何判断创业板公司中长期成长性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成长性衡量的是企业在未来可能具有的增长潜力,同传统企业一样,对创业企业成长性的判断可以主要从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增长的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衡量。其次,判断企业成长性涉及多个维度,确实比较复杂。对公司成长性的分析需评估一家公司的业绩是否会从差到好、从好到更好,不仅仅是依靠历史数据和过去的经营情况,更重要的是应着眼于公司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同时了解行业、市场乃至产品的变化趋势。因此,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分析是全方位的、动态的分析,带有前瞻性的分析预测。
正确判断一个公司的成长性是价值投资的基础和关键,证监会要求保荐人对发行人的成长性进行尽职调查和审慎判断并出具专项意见,一方面是希望选拔具有高成长性创业企业进入创业板上市;另一方面也希望保荐人能为创业板投资人提前把关。笔者认为,判断企业的成长性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从成长速度分析。
企业财务指标中的成长性比率是衡量公司成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判断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一般地说,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超过10%,说明公司产品处于成长期,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尚未面临产品更新的风险,属于成长型公司。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5%~10%之间,说明公司产品已进入稳定期,不久将进入衰退期,需要着手开发新产品。如果该比率低于5%,说明公司产品已进入衰退期,保持市场份额已经很困难,主营业务利润开始滑坡,如果没有已开发好的新产品,将步入衰落。
上市公司的经营收益通常可以分为三部分:主营业务收入、投资净收益、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增长是公司利润增长的主渠道,能够反映公司的主要经营业绩。通常具有成长性的公司多数都是主营业务突出、经营比较单一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是成长性公司净利润获得高成长的主要原因。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高,表明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大,业务扩张能力强。如果一家公司能连续几年保持30%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基本上可以认为这家公司具备成长性。
(2)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本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
上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一般来说,主营利润稳定增长且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呈增长趋势的公司正处在成长期。一些公司尽管年度内利润总额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主营业务利润却未相应增加,甚至大幅下降,这样的公司质量不高,投资这样的公司,尤其需要警惕。这里可能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也可能存在资产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等问题。
(3)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本年净利润增长额÷上年净利润)×100%
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最终结果。净利润的连续增长是公司成长性的基本特征,如其增幅较大,表明公司经营业绩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反之,净利润增幅小甚至出现负增长也就谈不上具有成长性。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是所得税率。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率:一种是一般企业33%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33%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第二种是对高新技术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
主营业务收入与净利润的同步增长是成长性公司的共同特征(最好30%以上)。
(4)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100%
公司所拥有的资产是公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处于扩张时期公司的基本表现就是其规模的扩大。这种扩大一般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二是公司负债规模的扩大。对于前者,如果是由于公司发行股票而导致所有者权益大幅增加,投资者需关注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如果募集资金还处于货币形态或作为委托理财等使用,这样的总资产增长率反映出的成长性将大打折扣;对于后者,公司往往是在资金紧缺时向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资金闲置的情况会比较少,但它受到资本结构的限制,当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时,负债规模的扩大空间有限。
(5)每股收益增长率。
每股收益增长率是企业在过去三年中每股收益的年平均增长率,可以综合反映出企业的竞争实力、生存能力、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等。分析该项指标时,一方面是增长率要高,另一方面要稳定增长,而对盈利水平的过分波动则应予以高度重视,是否存在隐藏的市场因素、产品问题或其他偶然因素,是否会对以后的盈利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
成长性创业企业往往呈现总股本规模扩张迅速,每股收益稀释不明显的特征。好的成长性公司在股本分红后,仍然保持着较佳的业绩,EPS同样稀释但不存在明显的下降。因为业绩的提升抵消了股价除权所带来的稀释效应,这种股本扩张而业绩能够体现增长的公司正是成长性公司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6)利润增长率与市盈率之比(PEG)分析。
该项指标是指上市公司税后利润增长率对当年比较期的该股市盈率的倍数,这一指标能够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该公司的成长性。一般情况下,该指标的倍数最小不得小于1,根据上市公司增长模型分析,税后利润增长率越大,由于它与投资者回报高低密切相关,所以,其市盈率的增长倍数也就越大,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水平也较高,因此单凭市盈率的高低并不能全面说明问题。由此,我们把“税后利润增长率与市盈率之比”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考察上市公司的增长潜力。那些当前盈利水平虽高,但“利润增长率与市盈率之比”指标小于1的股票,已不再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相反,尽管每股盈利水平目前较低,但“利润增长率与市盈率之比”指标大于1的股票则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它将使广大投资者获取公司快速成长所带来的丰厚收益。
许多拟上创业板的企业,由于规模和盈利模式等因素,业绩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用市盈率很难正确评估股票价格高低。如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起初市盈率很高,但其搜索服务模式得到认同后,每年净利润以100%以上的速度在成长。
在分析公司成长性时,一定要将资产的成长性与收益的成长性结合起来分析,仅有资产增长而收入利润没有相应的增长,则公司资产没有很好利用,还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相反,如果只有收入利润快速增长而资产的增长不到位,当企业的资源潜力挖掘完后,企业很难继续成长。
(7)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该指标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说明企业在增收节支和加速资金周转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
又可分解为:
资产净利率=销售收入/资产平均总额×年销售净利润/年销售收入
从上式中可知,资产净利率的高低由销售净利率和资金周转率决定。资金周转率越高,资产净利率越高,同时提高收益。但若资金周转率过高,则会导致资金不足,降低安全性(流动性)。而且从以上指标分析中可知,要提高企业效益就必须增加销售收入,降低产品成本,加快资金周转率来增加净利。
2.从成长质量分析。
(1)资金、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合理地筹措资金,有效地运用资金,是企业科学经营管理的条件,是分析企业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具体指标有:
①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赊销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用以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程度。它是用来分析应收账款的合理性与收账效率的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只是静态地说明了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而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则动态地补充说明了企业的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进而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利用情况。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在短期内收回货款,利用营业产生的资金支付短期债务的能力强,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流动性比率低的不利影响,使资金流动安全。企业现存问题中,存在应收账款因收不回来而形成的呆账。因此,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时,还应结合应收账款坏账备抵率来分析。即坏账备抵与应收账款总额之比。该比率如逐年增加,企业应注意应收账款有效性问题,因它必须连带影响应收账款的周转性,影响资金安全性。
②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一特定期间的存货余额对期间销货成本的比例关系,用以衡量企业存货通过销售实现周转的速度。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往往占有相当分量。因为大多数企业为了销售的需要都维持相当数量的存货,如存货不足,不能及时供货,销售就会因减少而导致净利的降低,影响长期偿还能力,降低资金流动的安全性。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库存额或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上式反映了与销售量相比,存货利用效率的高低。存货周转率高,表时存货的使用效率高,存货积压的风险相对降低,资金流动的安全有保障。但存货周转率过高也有问题,如库存水平太低,未设置应有安全库存、经常性缺货、采购次数过于频繁、批量太小,造成库存成本过高。存货周转率过低,通常是企业库存管理不良、产供销配合不好、库存积压和资金积压的结果。这样会导致企业库存成本上升,减弱资金流动安全性。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如果存货中存在劣质积压品,就会影响周转率的真实性,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金流动安全性,应及时进行改善处理。
(2)成长稳定性分析。
要全面评价企业的成长性,需要考证其成长稳定性,以说明成长是否具有持续性与可靠性。对此,我们选用了毛利率、利润结构、经营性现金流量等指标来进行分析,并结合离散系统指标来作综合评估。
①毛利率。
毛利率是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而言毛利率越高,其利润的稳定性越强。
毛利率是销售收入扣减产品销售成本后的余额,它反映的是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是企业利润的源泉。计算公式:
毛利率=毛利润/销售收入
与此相关的是销售成本率,其公式为:
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毛利率
毛利率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是销售收入与产品成本变动的综合结果。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产品成本上升时,产品售价往往难以及时随之调整,从而表现为毛利率的下降;如果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改造等措施降低了产品成本,则相应地表现为毛利率的上升。企业产品结构变化对毛利率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企业由生产微利产品转向生产高利产品时,毛利率将显著上升,从而增加净利,提高投资者的报酬率。
②利润构成及稳定性。
利润构成的稳定性是描述成长稳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从利润总额的构成上看,其主要来源于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及补贴收入等四项。在利润的四项构成中,营业利润在利润总额中占的比例越大,说明公司的利润来源基础稳定、可靠;同时,我们还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收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这一指标进行印证,以补充揭示成长的可靠性。
③要有稳定的现金流。
尽管创业板未采用主板上市要求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和无形资产占比两项指标。还设置了净资产、未弥补亏损两项指标。但稳定增长的现金流及稳步增长的业绩正是其成长性公司的较好体现。
经营性净现金流量,顾名思义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之差额。由于它不包括公司非现金会计费用和非核心业务的其他费用,因此它是投资者判断公司经济实力的最近渠道。
3.成长的内部驱动因素。
(1)企业追求卓越,行业地位领先。
创业板招股说明书准则保持了主板框架,同时要求突出创业企业的核心优势,一是在概览中发行人应扼要披露其核心竞争优势,列示核心竞争优势的具体表现;二是关于创业板公司的业务模式,要包括采购模式、生产或服务模式、营销及管理模式等,而且要说明独特性、创新性及其持续创新机制;三是关于核心技术及核心技术人员,要包括主要产品或服务的核心技术情况;技术储备情况;核心技术人员、研发人员情况。
应关注公司的行业排名、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等是否逐渐提升,最好是细分行业龙头,主业突出,细分市场占有率高,企业增长速度超过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与竞争者相比具有竞争优势。
(2)技术优势。
技术分析主要是就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是否是根本性的技术变更;是否是适当的技术应用时机;是否有技术壁垒;核心技术的来源等方面展开分析,特别关注创新投入的能力和技术商品化的能力。
技术优势不在于高精尖程度,而在于:创新性,区别于传统技术;独占性,难以获取或复制;盈利性,带来成本下降或性能提高;持续性,技术储备和持续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行业内相对领先,具有成本优势。
技术优势不单单看企业创新投入的能力和研究开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技术商品化的能力,也就是生产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成长性企业往往以技术为支撑,以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为动力,能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尽可能形成技术壁垒。技术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的主导产品是否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已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标准。研发人员的比例、对技术变化及趋势的关注程度、产研体系是否主要借助外部力量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3)创新能力。
而对一些传统行业的公司,不断创新也是企业成长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大到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创新,小到产品、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到销售模式与售后服务等的全方位创新。公司各个层面上下一致全员参与创新,董事会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和发展委员会,定期了解公司的新业务模式以及新市场领域的探索情况;并站在高层次给予意见,进而深化、提炼出改良管理模式、优化业务表现的窍门;建立全新的奖励制度,以协助管理层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并鼓励每位员工参与业务创新。
如徐福记正是依靠不断的创新成为中国糖果业的当家老大,其创新有两点特色:其一是完全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消费者的受益为最终目的;其二是全方位的创新,从生产到质量监管,从流通到终端渠道销售。如全棉质量管理方面,徐福记对于将要过保质期的产品,采取销毁的方式,全国各地的过期产品都运回东莞总部进行烧毁,焚化炉每天要处理数吨之多,几乎是每天24小时不停地烧。在产品定价方面,为方便消费者和分销商计算,推行了“统一价格”营销策略。即只要是徐福记的糖果或者点品,都是一个价格。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并无好坏,有些甚至是很细微的,最关键的是出发点,徐福记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企业来说,创新一定要从消费者出发,体验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才能做到最好。
(4)管理优势。
企业的发展终归要靠管理。而管理好一家企业需要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和好的激励机制。
成长性企业的管理要求企业具有高素质和高效率的经营管理团队、完善的组织机构、高效的激励机制、稳健的理财观念、强有力的营销体系。鲜明的经营管理理念、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等等。概括起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成长性企业的创业者和核心团队的高素质及稳定性
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成长性企业的创业者通常是“企业的太阳”,企业的创始人或带头人的管理能力,其是否具备企业家精神,以及企业具有优秀、结构合理的管理团队,技术性人力资源和核心创业团队人员的稳定,对企业持续成长至关重要。
团队分析主要是就公司的决策体系及开拓精神、执行能力;应变和创新能力;团队凝聚力;学习能力等展开分析。
保证公司不断成长的决策包括新项目的开发,新技术的应用等。公司要向前发展,就要有新项目投入运作,这是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主流因素。此外,公司的领导决策层要有开拓创新精神,不断进取,与时俱进。
好的管理团队要求综合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会沟通;诚信度高,代表广大股东利益;具有艰苦创业、执著向上、锲而不舍精神;优秀的管理团队应当有共同的理念、相互信任与合作。他指出好管理团队的应当是学习型团队,要擅长与人合作,要有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要能勤俭持家,能控制好公司的管理费用,不满足现状,并要有坚韧不拔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②创业企业具备良好的分配激励机制
好的激励机制就是能够促进公司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努力向上的动力,如果没有办法去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我们不妨从股权结构方面去作出一个有益的判断。如果一家公司的管理团队能够持有公司的股权的话,那么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具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了。如果公司的管理团队以经营自己的企业那样去管理公司,那就没有什么理由管理不好的了。
另外由于创业企业的形态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并且往往缺乏较好的参照,因此对其自身发展历史的解读尤为重要。是否有成熟业务模式、盈利模式?是否对市场变化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是否形成良好的治理结构?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否有比较强的渠道控制力?这些都是分析企业管理时需要特别关注的。
4.企业所处的行业等成长的外部环境分析。
成长的外部环境包括企业所在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受产业政策或地方政府支持等。
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空间大是一个企业成长的前提。因此需要判断企业所属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行业?传统行业是否有新的增长点?新兴行业是否已经形成足够规模?只有行业的总体规模足够大,企业才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是企业生产经营最根本的推动力,而持久旺盛的市场需求才是一个行业和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和基础。企业所在细分行业的市场规模,行业竞争情况。企业的发展空间即市场容量,也就是该企业成长潜力的理论最大值。此外,国家产业政策也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天花板高度。
行业分析主要就目前的行业生命周期与发展阶段、行业发展速度及前景、市场容量及需求前景;行业进入壁垒、行业内竞争状况及趋势、行业集中程度,潜在的竞争;行业政策及宏观环境、政策鼓励程度、特许经营制度;处于上下游的行业的位置和是否处于强势地位;毛利率的高低;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创新对相关技术变革要求的高低程度等方面展开分析。
四、证监会审核程序
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的受理,从2004年实行新体制,即“行政许可的受理和审理分离体制”。受理是办公厅受理处负责,该处由办公厅、审核部门共同组成,其职能是接收申请材料,其认为可以受理的,就转到相应业务部门审核、审理。
1.证监会受理企业创业板发行申请文件。
受理是许可人向证监会提出申请,证监会接收,文件的齐备性达到要求之后,进入实质审理,要符合证券法的条件,符合某一个行政许可的具体条件,定性定量条件都符合,做出许可决定,发业务许可。此外,对一些比较复杂的产品或项目,比如IPO、增发、公司债、重组等,所需文件对公司要求和判断比较高,专门的审核委员会要做出表决,再进入决定程序。
对于创业板发审,7月26日进行的是受理过程中的“小程序”,叫材料接收。按规定,5日之内,证监会必须做出对首日申报企业是否受理的决定。申报材料只是创业板企业发行审核链条中的小环节,即材料接收,并不代表证监会已受理其申请。
还有一种情况是,需要补证材料,即需要对某种情形做出特殊说明的,比如审核部门在审核过程中发现,某企业按行业普遍要求无法对其今后业绩做出实质判断,就给企业一个补证的机会,30日内补齐。
根据证监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规定,接收材料只是受理企业上市申请的第一个步骤,按照程序的要求,证监会将在5个工作日之内对企业材料进行形式审核,作出三方面反馈:受理申请、不符合要求不受理,或者补正申请材料。
审查部门在作出受理申请决定后,将立即立卷建档,安排工作人员按照内部流程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最后决定,准予许可或不准予许可。
如本次首批于7月26日由38家保荐机构报送的108家企业报送创业板发行申请文件。经审查,证监会向29家企业发出了补正通知。7月31日,证监会已向105家企业发出受理通知书,1家企业因不符合发行条件主动撤回申请文件。
已申请在主板发行上市的公司,在符合创业板发行条件和创业板市场定位的前提下,可自主选择转申请到创业板发行上市,但应按照证监会有关规定,先撤回主板发行申请,在按照创业板的有关规定履行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程序、完善申请材料后,履行创业板发行申请材料的申报程序。证监会对转申请企业与新申请企业同等对待,没有受理和审核上的特殊安排。
2.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部门实质审核。
收到受理通知书的申请企业将被转到创业板发行审核部门,进入预审阶段,此阶段为实质性审核。按照规定,相关部门在正式受理IPO申请材料后的15个工作日,将给保荐机构反馈意见。8月22日,已经有20家左右准备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收到了证监会的反馈函。反馈函是证监会预审员在预审过程中对申请材料提出的问题,一次性以书面函件形式全部反馈给企业和保荐机构。保荐机构依照此意见进行答复,并对申请材料进行补充、修订、说明,按要求应在10日内回复意见并修改申请文件。如果无法在10个工作日内答复反馈函且提出正当理由,可向证监会申请适当延期。9月4日前,20家发行人已全部回复反馈意见。保荐机构答复的速度和质量等沟通情况将决定发行人能否顺利过关,被安排上部务会和发审会。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创业板审核比中小板更为严格,从证监会的反馈意见来看,对材料审得更细致,对公司细节问题把握得更加全面,更深入。这种严格涉及方方面面,第一是财务指标的成长性;第二是公司治理的规范;第三是材料中是否有硬伤。如果涉及到高科技公司,知识产权也不能有瑕疵,强调资产的独立性、业绩的成长性和企业的创新性,同时也要求机构在申报材料中体现出创业板与主板的差别。
之后的5个工作日内,在证监会网站上预先披露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及其相关附件。两周左右会召开见面会,就是发行部门的相关领导、预审员与发行人、保荐代表人见面,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宣布一些审核纪律,比如不能私下与审核人员接触,不能接受媒体采访等,也就进入了静默期。在此过程中,证监会还要征求发改委意见,看企业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改委则需要征求企业所在省发改委意见或部门内其他分管司局的意见。预审部门审核结束后,要上“部务会”复核,即检查该申请文件是否符合上发审会的要求,是否仍有未充分说明的方面等,如无异议则提交发审委。
3.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审核。
鉴于创业企业规模小、风险大、创新特点强,中国证监会考虑在发行审核委员会设置上,专门设置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在发行初审基础上审议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
2009年5月证监会公告了《关于修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的决定》,其中对创业板发审委有了明确安排,人数设置将是35人,较主板发审委的25人适当增加。也就是说,如果审核一单发行申请需要7个委员,则1天可同时审核5单,足以保证审核效率。
同时,创业板的发审委员不兼任主板发审委员和并购重组委委员。此外,创业板发审委中加大了行业专家委员的比例,以使其在认定新经济、新商业模式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的组成是:35名委员中,中国证监会的人员3名;沪深证券交易所2名;中国证监会以外委员30名,其中专职委员21名,其中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中选聘14名,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选聘6名,从资产评估师事务所合伙人中选聘1名;兼职委员9名,其中从发改委选聘1名,从科技部选聘1名,由科技部推荐行业专家2名,由中国科学院推荐行业专家3名,从基金管理公司选聘2名。
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的遴选工作是根据发审委委员选聘条件和标准、按照严格程序进行的。依照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组建方案,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中证监会以外的候选人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和有关部门组织推荐,共推荐了77名候选人。在网上公示、对候选人执业情况进行核查、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提名委员会资格审定,中国证监会主席办公会决定聘任35名人选。
8月24日公布的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具体名单如下:专职委员(23名,按姓氏笔画为序):王建平、王越豪、毛育晖、付彦、石铁军、吉争雄、吕超、孙小波、朱海武、朱增进、张云龙、李友菊、李文祥、李文智、陈星辉、陈臻、徐寿春、郭澳、麻云燕、葛其泉、蒋新红、谢忠平、韩建旻。兼职委员(12名,按姓氏笔画为序):成会明、吴国舫、吴朝晖、李筱强、沈心亮、陈志民、郑健、秦伟、顾大伟、雷震霖、戴京焦、戴国强。
创业板的发审会于9月正式启动,开始审核第一批企业“过会”。首批“过会”的企业最早于9月25日正式登陆创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