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适度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差距过大则会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加剧利益分配不平衡,最终导致社会福利的降低,因此公平与效率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激烈竞争中,市场效率无法解决公平问题,这就需要借助于制度的约束与激励来克服市场失灵,在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制度框架下,通过更有序的竞争,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经济发展的进程实质上是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稀缺的土地资源具有生产要素和财富的双重属性,土地制度安排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与土地产权收益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农业与其他产业比较利益存在较大差异,国家在一定时期对快速经济增长目标的追求,往往会使土地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偏向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其结果就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来推进经济发展。
利益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又是引发社会矛盾的根源。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长期对农民土地权益的歧视,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在土地征收以及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过程中大量流失,土地利益分配严重失衡,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因此尖锐。目前,由农民土地权益流失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农民土地权益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问题的焦点。
土地权益是农民最重要的权益,它直接影响到我国8亿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日益深刻的社会经济矛盾,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改革实践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通过制度创新调整失衡的利益关系,而重视农民土地权益正是当前我国兼顾公平与效率、缓解社会矛盾、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最重要的切入点之一。
遏制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不断流失而影响社会稳定的危险局面,以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来实现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诉求,通过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制度的形成,促使中国经济转入城乡协调发展轨道,以此启动破解“三农”难题的动力源,以期最终能走出城乡二元经济困境,这正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国内外关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与“三农”问题的学者不少,在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以农地制度为视角,以利益为主线,基于公平与效率分析框架下,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的成果还不多。通过农地制度创新重塑土地利益分配新格局,对农民土地权益实现根本性保护,以此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这是本研究力图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以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为研究目的,在公平与效率动态平衡的基本理念下,从利益本源上考察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原生性及其局限性,通过对土地制度变迁历程的梳理与比较,揭示农民土地权益与农地制度绩效之间的内在关联互动性,重点从土地征收、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层面,对现行农地制度框架下的农民土地权益状况进行审视,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进行总体构思,旨在为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全书共分七章,各部分内容简介如下:
绪论,阐述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综述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介绍本书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以及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基础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主导,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利益理论、产权理论、地租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公平与效率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为本书的分析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章,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内在逻辑(理论依据和现实必要性)。本章在对土地与土地权益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基于利益动机、经济发展、权益格局演变之间的内在逻辑,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探寻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指出农民土地权益问题不仅仅只是农民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强调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不仅是“还富于农民”、推进经济协调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最后,本章通过权益演变与制度变迁的理论推导以及对我国现行农地制度框架下土地权益格局的分析,提出制度创新是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根本出路。
第三章,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农民土地权益演变。本章在强调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的基础上,以与中国有着相似农地制度安排与演变背景的匈牙利为例,通过对中匈两国土地制度变迁下的农民土地权益演变进行比较分析,探寻农地制度对农民土地权益实现的重要影响,揭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对提升农村土地制度绩效的积极作用。本章最后借鉴匈牙利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基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内在要求,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展开思考。
第四章,土地征收与农民土地权益。本章首先对土地征收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述评,然后对我国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征地制度的缺陷是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并基于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分析视角,对征地制度缺陷及具体表现进行全面审视,指出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必须进行彻底地变革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本章就如何通过土地征收制度变革来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提出了几点思考。
第五章,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由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际上是受法律控制的,加之本书篇幅有限,因此本章重点围绕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展开研究。本章首先对农村土地使用权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内涵进行界定;其次,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剖析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因及其经济绩效,指出农民对利益的追求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根本动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不仅是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更是实现和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必要;其次,本章结合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对流转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状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再其次,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重要的土地权益,本章对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中的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流转问题也进行了思考;最后,本章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视角,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完善进行构思。
第六章,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主体。本章首先运用国家理论对国家(政府)在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上的主体作用进行解析,指出国家公权力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双刃剑”,需要正确认识与对待;其次,对农民组织作为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主体所起的作用进行阐释,强调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应该充分发挥农民组织的关键性作用;再其次,对我国农民权益的自我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农民权益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最后,本章强调通过主体合力作用以实现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保护。
第七章,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根据前文的分析,本章以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为主旨,对农村土地制度创新进行构思与设计。首先,指出农地制度创新必须充分关注农民土地权益;其次,对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目标取向进行阐释,并基于公平与效率动态平衡下的耦合互动的原则与思路,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路径进行总体构想;最后,指出有限政府的构建以及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不仅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需要,也是农地制度创新的必要保障。
结论,对全书研究内容的总结,概括了本书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