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5300000002

第2章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随着全球掀起创业活动浪潮,人们从事创业管理研究的热情持续高涨,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和专家都对创业领域的学术问题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运用各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学说研究创业问题。而在有关创业的学术问题中,针对创业可否管理,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关系及创业如何管理等问题存有较大分歧。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Howard H。Stevenson教授等认为创业管理是创业与战略管理的结合(intersection),主张用“创业管理”(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这一词汇作为这一交叉领域的学术术语,并坚持认为创业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方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期,英国学者David Storey教授等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创业管理与行政管理(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正从互补关系转为替代关系;21世纪初期,战略管理研究专家Michael Steven等人认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核心是如何在创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取得平衡(trade-off),但问题往往变成了用行政管理的标准衡量创业管理,结果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往往被评价为“管理”得很糟糕,因此需要将创业管理从行政管理中分离出来;Duane Ireland等认为创业管理应该融合到战略管理中,没有必要独立出来。因此,对于创业能否管理、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关系,以及创业如何管理等主题,也就是创业管理能否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范式问题,将成为本研究的重点和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1.1 创业活动因应环境剧烈变化而持续增强

环境剧变创造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刺激了人们创业和创新的欲望和行为。创业活动增强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一,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变化,以信息技术、通信和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出现及其快速产业化,一方面缩短了时空距离,提高了速度和效率。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与现代化的运输手段和基础设施相结合,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零库存、即时生产、柔性制造;同时,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大大减轻了过去由人承担的工作量,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管理成本大为降低;新技术还降低了行业的进入门槛,小企业、新建企业取得了与大公司“同台”竞争的平等机会;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产生了大量新产品和新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促使人们创办各类新事业,创造了众多发展机会,如基于Internet的网上交易企业的快速兴起和发展,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创立都源于此。这也给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企业追赶发达国家先进企业以前所未有的机遇。像海尔集团公司这样的国内优秀企业正利用互联网,利用新经济带来的机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国外大公司很长时间内才能完成的过程。过去,企业的生产决定顾客的需求,企业生产什么,消费者就使用什么;互联网条件下则是顾客选择企业,谁最早满足顾客的需求,谁就有可能获胜。在新经济时代,快速响应和快速行动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势。杰里·约拉姆·温德(Jerry Yoram Wind)和赫雷米·迈因(Jeremy Main)概括了21世纪信息技术使企业特别领先的五个方面,即:提高效率和扩大经营规模,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创建新企业,更牢固地锁定客户,彻底改变新型公司甚至传统型公司的性质。所有这些变化已明显不同于工业时代(或机器时代)的经营环境,需要寻求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第二,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与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快速飞跃紧密相连的是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依靠传真机、计算机、调制解调器、移动电话、互联网、内联网,以及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管制的放松、对外开放程度提高,贸易保护主义等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程度的减弱,使得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本地企业纷纷在国外成立分公司,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收购兼并、或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全球范围的采购、生产和销售,开始从区域性公司、多国公司转变为全球性公司。企业规模小已不再是它们参与国际竞争的障碍。温德等认为,对大多数公司来说,除了全球化道路别无选择。如果销售额达到5亿美元还没有跨国经营,或成为跨国公司,这样的企业也许早就不存在,或者生存不了多久。由于通讯在世界范围内畅通无阻,在一地经营的公司可以像一家全球性公司那样行事。而且,由30亿人的新生力量加入竞争的行列,即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的,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拉美和中亚国家等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可以更加平等地和水平地开展竞争和合作,不必出门就可以加入竞争。对于中国企业,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即将结束,那种“国外大公司占领城市市场,我们占据农村市场或小市场”的天真幻想行将破灭;而另一方面,国外市场针对中国企业的各种非关税壁垒高筑,使得靠低价占领国外市场的做法越来越难以行得通,而可行的选择之一是到国外建立工厂和企业,在本土之外从事创业活动,这更需要提高企业的创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应对复杂动态环境的本领。

第三,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不再用当地标准,而是运用更大范围的更高标准,比如用国际同类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标准来衡量。因此,即使作为在本地经营的公司,也应该认识到自己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全球消费者都开始期望享受质量更高的产品和速度更快的服务。而且由于人们的期望值提高,即使产品和服务质量并没有下降,人们也越来越对花钱买来的产品或服务不满意。因为一方面消费者开始把产品和服务看做是无缺陷的,产品质量已不再是一个需要刻意关注的问题,因此,企业要在市场上生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为先决条件;另一方面,消费者有了更多需求,他们考虑的并不只是对产品本身的感受,还包括对企业整体的感受。对消费者来说,人们购买商品和服务是为了解决问题,需要的是解决方案,而不是产品本身。因此,需要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出售产品或服务。这就促使企业超越产品和服务质量,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加大创新力度,真正为实现消费个性化需求服务。个性化服务要求企业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宗旨的新理念,需要对现有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方式进行改变和更新。

第四,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我们正处于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德鲁克称之为创业经济时代,约翰逊比作为梦想社会,拜格雷夫(William D。Bygrave)认为是企业家创业的时代。尽管说法各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过去相比有显著变化,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新兴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集中表现为新旧事物交替不断、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加剧的特征。自1980年以来的20多年里,创业者们和创新者们已彻底改变了美国和世界经济。社会转型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技术、经济和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诱因,也有政治(包括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东亚社会主义阵营的改革、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化运动)以及文化(多元文化交融)的相互作用。从创造就业机会到变革创新,从创建全新企业到形成风险资本,从竞争力和生产力到私有化和非营利带来的社会变革,创业的领导者们和创业过程已经并将继续改变美国和全世界的经济。

与世界几乎同步,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大量涌现并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不断改制、整合、重组,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不断演进,国内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类经济性质的企业相互竞争并释放出了巨大能量,使得中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被称为“中国经济奇迹”。如何解释中国在80年代以来取得的每年保持平均9%和从1992年开始几乎每年以两位数增长的令世人注目的经济成就?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阐释。马克斯·布瓦索等认为,体制的“现代化”并不能直接导致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奇迹是由于国有体制向地方分权的演化导致的一种独特的制度形式——网络资本主义的结果。张军从制度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方面分析,认为来自民间的、体制外的企业家精神(先是乡镇企业,后是私营经济),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风险资本的兴起,法律的完善等因素,也导致创业活动的增加。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全球创业观察)2002中国报告研究显示,创业活动的增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业者将经济资源带到创业活动中;二是新兴企业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三是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GEM中国报告发现,创业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中国创业活动活跃程度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创业活动活跃的地区即为经济增长快的地区。例如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创业活动明显高于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不同经济性质企业的创业活动也对经济活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1997至2001年,创业相对不活跃的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联营单位净减少5343万个工作机会,而创业活跃的公司、股份合作单位和私营企业(不包括农村私营企业所提供的净就业机会)共提供了1407万个新增就业机会,其中,公司制企业创造的净就业机会为477万个,私营企业创造的新增就业机会达到907万个。这与美国的情形相似。在1993年到1997年这段时间内,美国5%的年轻、快速成长型公司创造了800万个就业机会中的77%,而此类公司中的15%又创造了其中94%的就业机会。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制度、文化、技术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刺激了创业活动的频繁开展,增强了社会和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以上环境变化的直接结果是,一方面竞争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限于本地企业、本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必须面对全球企业展开竞争;另一方面,环境剧变引致了巨大的创业和创新机会,这些机会对大企业、小企业以及新企业是均等的,关键看企业识别和把握机会,以及将机会转化为创造价值的能力。

1.1.1.2 传统管理遭遇严重挑战与创业管理面对现实需求

大公司主导的传统管理范式受到了挑战。20世纪80年代之前,企业管理以大公司为核心,是大公司主导的管理范式。但80年代以后,旧的管理范式受到了严重挑战。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Timmons)在1990年末出版的《新企业创建》(New Venture Creation)一书中认为,直到最近,大众出版界和媒体都普遍认为,占支配地位的大型公司是美国经济强盛的关键,因为在“二战”后的全球性卖方市场情况下,这些公司确实变成了企业巨人,并且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们似乎一直不存在竞争对手,新公司根本不可能战胜它们。但70年代后发生的一些大事动摇了人们对“全能式”大公司的信念,加尔布雷斯曾经预言“大公司不会亏损”,而美国工业企业在1982年的经济衰退中,最大10家企业中有8家、最大200家企业中有21家在年终出现亏损。阿玛尔·毕海德(Amar Bhide)认为大公司的就业已经饱和。

1980年以来,那些长盛不衰的大公司轻而易举地被击溃,大公司迫切需要创新和创业精神,但这与传统的“公司管理”(corporate management)发生了冲突和矛盾。

小企业、新创建企业由于存在管理上的障碍而不能长久。那些小的、新的创业型(企业家型)企业在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为社会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因存在管理障碍而以非常高的死亡率周而复始地循环着,如中国中小企业的寿命只有2.9年。德鲁克认为,在所有情况中都存在着一种规律,称为“企业家管理”(即创业管理,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企业家管理需要采取与已有企业(established companies)不同的管理方式。但是与已有企业一样,它需要系统化、有目的的管理。无论是完善的大型机构还是白手起家的个体经营者,企业家管理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对现有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除非具备创业能力,否则很难在这个变幻莫测和创新的时代幸存下来。

用管理已有企业的传统方法管理大公司的新事业并不能奏效。不仅用行政管理的标准衡量创业管理会得出“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往往‘管理’得很糟糕”的结论,而且人们惯常用行政管理的方法去管理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也导致很糟糕的结果。对于企业多元化的价值判断,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在实践中都能找到支持或不支持多元化的证据。从企业发展的历史看,一个企业不可能永远只经营一种产品,固守一个行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比如家电行业某些产品的生命周期仅有半年,使得过去那种专注于一种产品或一类产品而几十年保持不变的状况不复存在,企业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地实施多元化经营,即能否成功地持续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成功地管理新事业。对新事业,用管理传统业务或已有业务的方式来管理,结果造成新事业还没有长大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许多企业新建项目的失败往往缘于此。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CIO王晓岩认为实施ERP成功的首要前提,是企业“一把手”要重视,一把手要对信息化建设坚定信心,清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解决什么问题,提供资源上的保障,以及整个企业意识上的转变。无论上ERP项目,还是创建一个新事业,都需要转变观念,用新的方式和方法运作。

因此,在新形势下,面对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设计规则模块化和变革加速,企业既要创造满足原有需求的新方法,又要创造新的需求,以便“在今天就建立明天的商机”,为此“它们必须进行创业管理”。

1.1.1.3 创业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汲取其他学科的营养

创业管理的思维方式几乎影响到所有企业,创业管理理论难以完全独立于其他理论,特别是一般管理和战略管理理论之外,需要汲取它们的“营养”,形成、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理论,并指导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实践活动由来已久,但真正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始于18世纪末期。Richard Cantillon等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在不知道消费者愿意为其最终产品付多少钱的情况下就承诺购买生产要素。这一投机与风险承担(不是套利)的链条正是市场体系的关键所在。而后来的其他经济学家,如萨伊(Jean-Baptise Say)、熊彼特(Joseph Schumpter)、奈特(Frank Knight)以及科兹纳(Israel Kirzner)等分别从协调、创新、不确定性、套利等角度赋予企业家协调者、创新者、不确定性承担者和套利者等经济职能角色。他们研究创业主要是从经济职能视角,而非定义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熊彼特认为创业家都是那些执行改革或革新生产制度的人,只要一直执行这一职能,他们就是创业者。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企业家的个性特征,侧重研究谁是企业家;“甄别”哪些人是企业家,哪些人不是。这种研究并不能得出有益的结论。William Gartner认为,企业家的个性特征是创业行为的补充,企业家研究应该集中在他做了什么,而不应问谁是企业家。拿选拔棒球运动员做比喻,挑选棒球运动员不是看他有多高、多重,而要看他作为一个棒球运动员应该有的奔跑、投球、传球、接球、击球、滑垒等行为表现。

对创业管理关注最多的是一般管理和战略管理等领域的专家教授。他们强调创业行为研究,侧重于过程的探索。Stevenson认为,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在研究“如何”(“How-to”)的问题。比如,从对小企业的作用到对企业创建、风险投资等的研究;以及许多关于少数成功创建和运营企业的实际的、功能性的(Functional)研究;也有集中于创业者如何行动的研究;以及创业型企业战略形成的研究。这一领域还有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一是关于新建企业经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及创业者在企业成熟时所遇到问题的研究;二是关于预见新创建企业成功因素的研究。

Stevenson强调针对“如何”(“How”)的研究是最适合商学院的,因为它重在理解真实的管理实践。Gartner等学者继承了熊彼特的观点,认为不管是哪一种类型,一个人只有当他实际上“实现新组合”时才是企业家;一旦当他建立起新企业以后,也就是当他安定下经营这个企业,就像其他人经营他们的企业一样时,他就失去了企业家这种资格,因而强调企业家职能是不能继承的;Gartner还认为创业就是创建新组织,当组织创建阶段结束后,创业也就结束。菲利普·威克汉姆(Philip Wickham)等认为企业家管理就是战略管理。Ireland等学者认为在当今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中,许多企业通过采取创业行为追寻创业机会来实现其战略目标,因此应将创业行为与战略管理行为整合起来,以提高企业成长和创造财富的能力。

综上所述,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亦或管理学家,都对创业研究做了大量工作:都强调了创业研究的重要性;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经济学家关心创业结果;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则关心企业家的个人特征,关注企业家为什么要创业,什么样的企业家才能创业成功;而管理学家则强调深入研究企业家如何创业,如何将创意、机会转变为事业的成功,如何将“可能”转变为“现实”。因此,创业管理研究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创业者如何行动,以揭开创业管理的“黑箱”。

1.1.2 研究问题

综上所述,创业管理的研究以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战略管理等理论作为基础。但以往的研究往往把创业放在狭窄的范围,偏重创业的认知、态度等方面,如创业导向的研究,而真正从创业如何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试图从管理视角研究创业的管理主题,集中探讨以下几方面的关键问题:

第一,创业管理与创业导向、创业强度、创业范式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战略管理之间是否存在及存在何种内在逻辑关系;

第三,其内在逻辑关系的组织基础及运行机理是什么;

第四,新事业管理及与同一个企业内部已有事业管理如何平衡与协调;

第五,如何实现对创业活动的控制管理。

同类推荐
  • 总经理把私营公司做大做强的288条妙计

    总经理把私营公司做大做强的288条妙计

    本书从中外成功的公司经理身上选取、总结具有代表性、说服力且具有实战性的身例和方法加以分析,指导读者如何才能让私营公司不断发展、做大做强。
  • 《孙子兵法》的战略智慧与管理启示

    《孙子兵法》的战略智慧与管理启示

    本书将《孙子兵法》所提供的谋略应用到现代管理的实践中,系统体会其战略智慧、概括提炼其竞争谋略,铭心透视其管理启示。
  • 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很多企业在创立之初,由于创始人的能力和个人魅力出众,即使没有规范的制度,也能带领企业走向某一发展高度。然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者创始人卸任之后,如果企业依然没有规范的制度,那么企业就很容易走下坡路。即便企业多聘请几个能力出众的管理者,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制度,也难以把企业经营和管理好。
  • 互动与多赢

    互动与多赢

    本书包括疏导并举、点面集合、大小裂变、新旧更替、进退乾坤、互动共赢六篇。
  • 品周易,学管理

    品周易,学管理

    本书内容包括:周易领导素养、周易管人之道、周易决策智慧、周易变革思维、周易和合精神、周易经营理念、周易平衡艺术。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天马流星录

    天马流星录

    试问人这一生所生为何?都云人乃万物之灵长,又有多少人有着自己奋斗的信念?……跨越前世今生,只为相识一眼……生于世,又该怎样找寻人生的目标?初涉江湖的少年,在经历过一系列离奇的遭遇后,是否还会有坚强的信念?……励志、修真、玄幻、科幻并有,传统手笔描绘,尽在《天马流星录》。首次现手,希望书友多多海涵!
  • 青花与海棠

    青花与海棠

    原来喜欢青花,可是现在我爱海棠。因为曾经,我会忘记。
  • 绝世佳人恋

    绝世佳人恋

    背叛。穿越到明月大陆。穿男装行天下谁人能敌,灵者体质希缺?万中无一。而且本姑娘还是灵武体质。丹药还当零食吃。神兽拿来玩。突然半路出个妖孽……
  • 都市兵王叶晨

    都市兵王叶晨

    普普通通的一个兵,凭着自己的毅力,成为了新一代的兵王
  • 斗南暐禅师语录

    斗南暐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千金回归复仇

    冷千金回归复仇

    他和她原本是一对快乐的兄妹,而她是一个快乐的小公主,金钱、荣耀使他们走上了复仇的道路。十年后,她们变成了世界上闻风丧胆的杀手,她们为了复仇,隐藏身份来到了圣菲学校,她们和他们相遇,爱情的萌芽渐渐生长。爱情、复仇,她们将如何选择;他们,又该如何抓住身边的爱情……他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皇家独宠:校草的专属甜心

    皇家独宠:校草的专属甜心

    【新书《重生最强纨绔:邪少,强势宠!》已发】她们原本是被遗弃在孤儿院的孩子,却在7岁那年被英国国王收养,被培养为皇室杀手,开始了她们特务的宿命。只不过原本已注定的命运都随着英国国王被暗杀的那天被篡改!为了查清案件的真相,皇室三千金锁定目标后选择了复仇,殊不知这却是他们甜蜜邂逅的开始……【重要提醒:①本文青春玄幻悬疑小说②非复仇公主文③开放式结局,男女主在一起了④低龄孩子请绕道,不要因为你个人理解问题而在书评区乱喷,请尊重作者以及评论区⑤本文献给所有追逐梦想的有缘人】
  • 肆意年华无怨无悔

    肆意年华无怨无悔

    三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女孩,三种不一样的性格,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同居小窝”,她们认识在高中,相处到工作,相陪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她们一路上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人从她们的身边离开,他们的感情之路艰难坎坷:她的始终如一,不离不弃能否换来他的浓情回报?她的左左右右,深深浅浅的情感能否找到此生的命中注定?她和他的爱情会得到别人的祝福,家人的认可吗?三个女孩,四段情,一起领略青春的风采,我们的肆意年华,我们的无怨无悔……
  • 喜结良缘

    喜结良缘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青梅竹马?我呸!十岁你偷亲我之后说“然然我以后一定会娶你的!”二十岁你搂着她对我说“程然这是你嫂子!什么?小时候的事你还记着呢?我逗你玩的!”说好的青梅竹马都会在一起呢?梦里都是骗人的!还做什么都要跟我对着干?再看?再看!再看我就把你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