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级管理"就是放弃不彻底的有力佐证,这被认为是管理中的大忌,被认为会严重影响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但一些企业中的中层管理人员仍然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下属越级汇报,上级越级管理。刘君就进入了这个尴尬的境地:
刘君是某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公司初建期间,老总很喜欢对刘君的下属进行越级安排,时间久了,下属也常常越级上报,以至于到了现在,公司经过了创业期进入了扩展期时,老总亲自指挥刘君的下属,刘君的下属越级向老总汇报工作已经成了家常便饭。甚至一些下级更是把越级汇报当作展示自己才能的方式,在老总面前表现自己而否定刘君。因此很多的关键工作,刘君这个负责人都是间接知道的。多次下来,刘君觉得老总看自己的眼神越来越不对,老总对他的器重程度已不如从前。他也曾经就这件事情跟老总正式谈过,但是收效甚微,老总还是很乐意自己亲自去指挥员工工作。而下属则越来越不把刘君当上级。
有人说管理是双向的,既要管理你的下级,也要管理你的上级,那么像刘君这样的中层管理人员,应该如何摆脱困境呢?
老总听取下级越级汇报,并越级指挥的行为,是老总不对,因为如果有越级汇报的情况出现,那就意味着直属主管的管理权限被弱化,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中层管理者们都开始不负责任,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层管理者都离开了公司,企业也变成老总的一言堂。
法国社会学家帕斯卡指出:"人类对于琐碎事物的敏感和对于最主要的事物的麻木,标志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错误。"然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种"不可思议的错误"是屡见不鲜的。日本占部都美根据"大事有为小事无为"的管理原则,把那些过于拘泥小事的企业家分为五种类型,即:①身居领导岗位,却无法免除事务,即职员气质的"事务员型";②失去解决困难问题的热诚,为掩饰虚无感而热衷于开会、不干实事的"会议型";③参加各种轻松愉快的迎来送往的礼仪活动,却偏不干本职工作的"礼仪型";④没有政治或派系斗争,顿感无所事事,即处于虚脱状态的"政治斗争型";⑤碰到人就老谈过去之辉煌腾达的"回顾型"。
这是对那些只抓小事、不抓大事的无能管理者的真实写照。所以,高明的企业家善于"抓大事",而昏庸的领导则喜于"管小事"。抓好"大事"则事事都得到治理,事半功倍;样样都管,而事事荒废,事倍功半。这就是"抓大事"与"抓小事"的辩证法。
汉代有一位叫丙吉的宰相,有一次在吴国巡视的路上遇到一群乡民打架,看到有人被打死了,他竟然不予理睬,催促随从快走。走了不远,看到一头牛在路边不停地大口喘气,却立即叫人停下来向当地百姓仔细调查情况。随从们很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人命关天的大事他不去理会却关心一头牛的性命。丙吉说,路上打架杀人自有地方官吏去管,不必我过问,否则就是越俎代庖;而在温度不高的天气,牛大口喘气却是一种异常现象,可能引发瘟疫等关系民生疾苦的问题,这些问题地方官吏和一般人又不太注意,却正是我宰相要管的事情,所以我要调查清楚。
这则"丙吉察牛"的故事意义深刻,它所揭示的是领导干部要善于"抓大事、放小事"的深刻道理,对领导干部如何在新形势下转变工作作风,正确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也是主张用人必须放权的,他在《九变》中提出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杰出思想。他在论述到权力的行使应以什么为准则时说:"战道必胜,主日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日必战,无战可也。"就是说,战与不战,一切以能否取胜为准,而不能受制于君主的命令。这就要求将帅们"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大是保,而利于主"。即一切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毫不考虑个人的名利安危。充分授权给你信任的下属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名相,整顿武周以来的弊政,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著名的"开元之治"。在这个时期,李隆基还是很讲究用人之道的。
有一次,姚崇就一些低级官员的任免事项向李隆基请示,连问了三次,李隆基不予理睬。姚崇以为自己办错了事情,慌忙退了出去。正巧高力士在旁边,劝李隆基说:"陛下即位不久,天下事情都由陛下决定。大臣奏事,妥与不妥都应表明态度,怎么连理都不理呢?"李隆基说:"我任崇以政,大事吾当与决,至用郎吏,崇顾不能而重烦我邪?"
这番话,虽然是批评姚崇用小事麻烦他,实则是放权于姚崇让他敢于任事。后来姚崇听了高力士的传话,就放手处理事情了。
能否做到放权用人,反映了一个领导者是否相信部属。有的领导者做不到放权用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对部属不放心。怕部属滥用权力,怕部属把事情办糟等等。对人有怀疑你就莫用,用了你就不要怀疑,这也是用人的起码道理。所以,要做到放权用人,就要解决好相信部属的问题。
那么,怎样做到放权用人,亦即在用人中怎样把握权力的集中与分散之间的度呢?
这里最根本的,就是领导和部属之间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作为一级领导,你的岗位责任是什么,哪些工作该你管,哪些是部属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你和部属都各有哪些权力等等,都必须搞明白。该给部属的权力,领导不要占有,该是自己行使的职权,也不能疏忽。主要权力集中在领导手中,部分权力分散给部属,正所谓"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上下形成两个积极性,工作才会形成一个合力。领导"大权独揽"也好,部属"小权"在手也好,其目的都应该是一个,这就是干好一个集体或一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事业。
权力就像一条河流,不向下流动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架构,不同层级有不同的领导层。在每个领导层中都要职务、职责、权力三者统一,使具有一定能力的人担任相应的职务。同时,对这一个职务还要有相应的责任,并赋予相应的权力。
企业的领导者,能否集思广益,激发每一位下属的积极性,关键就在于能否放手使用他们,能否充分授权,让下属们有权、有职、有责。
如果让下属们能感到你放手让他们工作,让他们在权力范围内自主地解决问题,就会激发他们对公司的责任感。
日本最大电器企业松下公司的创建者松下幸之助认为,个人的才干与能量都是有限的,只有让每个人各司其职,充分施展才能,公司的管理才能健全运转。因此,从创业之初,他就对所属部门进行授权,把公司的管理按适当的规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事业部。
松下幸之助说:"公司繁荣时期,主持者应默默坐着,不要干预下面的工作。当遇到困难时,主持者便应亲自指挥一切!"
正因为如此,松下公司的上上下下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努力工作。
要使一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如手中有一定的权力、一定的资金等。因此,对于有才干的下属,要想充分发挥他的才能,你就必须充分授权。
美国的IBM公司就认为,责任和权力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领导人要使部下对工作负责,就得给他应有的权力,这不仅是对他的信任和尊重,更是让他开展工作的主要条件。
如果领导人做不到这一点,不给部属任何处事的权力和自由,对他所办的事情总爱绑手绑脚,你的部下得不到信任之余,就会变得唯唯诺诺,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在IBM公司,各级都明确地有责有权,上级对下级范围内的工作和权力从不妄加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