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3200000030

第30章 参考文献

1.中文文献

[1]荣朝和著:《探索铁路经济问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荣朝和著:《西方运输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荣朝和著:《试论“网运分离”与铁路重组的关系》,载于《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3月。

[4]许庆斌、荣朝和等:《运输经济学导论》,中国铁道出版社1992年版。

[5]余晖、秦虹主编:《公私合作制的中国试验》,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余晖等译,丹尼尔·P。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于立、姜春海等:《规制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应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于立、姜春海:《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的关系探讨》,载于《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9]于立等译,J。卡布尔:《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

[10]于军著:《论铁路企业的组织边界——一个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解释》,载于《北方交通大学》,2001年。

[11]于良春:《管制放松管制与中国电信业改革》,载于《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4期。

[12]于群:《公司治理问题研究——一个法理学的视角》,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于潇:《美日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金碚主编:《竞争秩序与竞争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5]金碚:《国企改革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前进》,载于《光明日报》,1999年5月28日,第6版。

[16]金鑫:《发达国家公企业的组织形式及其借鉴》,载于《经济评论》,2000年第3期,第91~94页。

[17]王俊豪:《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中国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载于《中南财经大学》,1995年。

[18]王俊豪:《论自然垄断产业的有效竞争》,载于《经济研究》,1998年第8期。

[19]王俊豪:《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理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1]王俊豪:《中国自然垄断经营产品管制价格形成机制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2]王俊豪:《中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王学庆等:《管制垄断——垄断性行业的政府管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版。

[24]王惠臣:《论运输管制公共性与企业性的悖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5]王晓晔编:《反垄断法与市场经济》,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6]王永干:《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历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27]王永干、张平等:《国外电力工业体制与改革》,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版。

[28]王文举、柳学信:《面向全球化的中国电信业竞争规制》,载于《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第4期。

[29]王国成:《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家选择——博弈论在企业组织行为选择中的应用》,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30]王辰:《基础产业发展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31]王国顺等:《技术、制度与企业效率——企业效率基础的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32]毛增余:《斯蒂格利茨与转型经济学——从“华盛顿共识”到“后华盛顿共识”再到“北京共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33]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4]江若尘:《大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吴敬琏主编:《比较》,中信出版社,2002~2005年,第1~20期。

[36]戴何玉梅译,维·M。纽伯里著:《网络型产业的重组与规制》,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

[37]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著,重武译:《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38]查尔斯·沃尔夫著:《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39]刘守英译,道格拉斯·C。诺斯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40]刘戒骄:《竞争机制与网络产业的规制改革》,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8期。

[41]刘中桥:《中西方国有企业发展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2]刘淑莲:《中国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3]杨灿明:《市场结构与政府经济行为》,载于《中南财经大学》,1996年。

[44]何壁主编:《铁路改革实践探索》,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年版。

[45]陈郁编:《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代理经济学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6]中国铁道学会编:《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卫星会议——中国铁道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铁路运输企业扭亏增盈),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年版。

[47]廖进球著:《论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48]黄亚钧等译,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著:《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9]北方交通大学课题组:《铁路资产经营责任制研究》,载于《北方交通大学》,1999年。

[50]关明坤著:《引进竞争——中国铁路运输产业经济理论问题研究》,载于《北方交通大学》,2000年。

[51]中国铁道企业管理协会编:《铁路企业管理论丛》(1998~1999),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版。

[52]张维迎:《所有权,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载于《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

[53]张维迎:《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与国有企业兼并中的产权障碍》,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1998年。

[54]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5]张维迎:《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理论分析与政策含义》,载于《经济研究》,1994年第4期。

[5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57]张维迎、盛洪:《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载于《改革》,1998年第2期。

[58]张军:《中国国有企业亏损为何在1989年后急剧递增攀高》,载于《经济学消息报》,1998年第26期。

[59]张昌彩著:《中国融资方式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60]张建伟:《转型、变法与比较法律经济学——本土化语境中法律经济学理论思维空间的拓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1]张昕竹主编:《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62]张昕竹、让·拉丰、安·易斯塔什著:《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63]张昕竹主编:《中国基础设施的规制改革与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64]张耀平编译:《21世纪初美、英、澳运输与物流战略》,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版。

[65]张兆安译,默里·L。韦登鲍姆著:《全球市场中的企业与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6]张杰:《次优理论与渐进转轨》,载于《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第3期。

[67]曹钟勇译,Jose A。Gomez-Ibanez,John R。Meyer著:《走向民营化——交通运输业民营化的国际经验》,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版。

[68]曹建宗:《电力市场中发电商市场势力》,载于《深圳能源》,2002年第11期。

[69]崔永梅:《铁路客货线路使用费定价的研究》,载于《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

[70]胡鞍钢、过勇:《从垄断市场到竞争市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载于《改革》,2002年第2期。

[71]胡敏:《中国邮政业:规制与竞争之间》,载于《中国经济信息》,2001年7月20日。

[72]胡斌著:《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的物流组织边界研究》,载于《北方交通大学》,2001年。

[73]计委投资所:《京沪高速铁路投融资报告》,2001年12月。

[74]熊永钧等编译:《铁路改革》,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版。

[75]铁路吸纳民间资本研究课题组:《铁路吸纳民间资本研究报告》,载于《北方交通大学》,2001年10月。

[76]欧国立著:《运输市场变迁与中国铁路市场化改革》,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版。

[77]常欣著:《中国基础部门规模型竞争模式的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8]冯宗宪译,肯尼思·巴顿著:《运输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79]肖兴志:《基础设施规制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载于《中国铁路》,2002年8月。

[80]肖兴志:《自然垄断型国企改革的战略思考》,载于《改革》,2001年第3期。

[81]肖兴志、张嫚:《美、英、日自然垄断型企业改革的共性研究》,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8期。

[82]肖兴志:《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模式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3]肖兴志:《中国铁路产业规制:理论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4]魏际刚:《运输发展中的制度研究》,载于《北方交通大学》,2002年。

[85]罗庆中:《铁路监管框架研究》,载于《北方交通大学》,2002年1月。

[86]吕薇:《产业重组与竞争》,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87]克洛德·马尔迪南主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私有部门投资——法国的经验》(内部资料),2003年。

[88]聂阿新:《产业组织变迁——基于大型运输装备产业的经济学分析》,载于《北方交通大学》,2003年。

[89]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新阶段、新抉择、新路径——中国基础领域改革五次论坛论文集》(内部资料),2003年10月。

[90]连海霞:《有效竞争与中国电信产业管制体改革》,载于《经济评论》,2001年第4期。

[91]彭伟斌:《论电信产业的有效竞争》,载于《经济评论》,2001年第4期。

[92]《2001年中国能源报告》,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年版。

[93]电业政策研究编辑部:《电力体制改革参考资料汇编》,2002年。

[94]赵忆宁:《电力体制改革能否再快些》,载于《瞭望新闻周刊》,2000年第36期。

[95]陈代云:《网络产业的规制改革:以电力、电信为例》,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8期。

[96]陈富良:《放松管制与强化规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97]陈富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规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98]周其仁:《邮政专营三个理由无一成立》,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00年6月25日。

[99]周其仁:《控制权回报与国家控制的企业》,载于《经济研究》,1997年第5期。

[100]周汉华:《监管机构与反垄断机构的权力配置》,载于《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6月22日。

[101]周志忍等译,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2]张帆译,夏皮罗、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3]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促进规制与竞争政策:以网络产业为例》,载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10期。

[104]约翰·伊特维尔、莫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5]罗仲伟:《网络特性与网络产业公共政策》,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10期。

[106]陈宏平:《市场结构的动态性与政府管制对策》,载于《经济评论》,2001年第1期。

[107]夏业良主译,托马斯·A。博伊兰、帕斯卡尔·F。奥戈尔曼著:《经济学方法论新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8]夏大慰:《政府规制:理论、经验与中国的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9]夏大慰、史东辉:《政府规制:理论、经验与中国的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0]夏大慰、范斌:《电力定价理论、经验与改革模式》,载于《产业经济评论》,2002年第5期。

[111]夏冬:《企业治理与企业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112]潘振民译,乔治·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113]朱绍文译,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114]胡汉辉等译,让·雅克·拉丰、让·泰勒尔:《电信竞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版。

[115]中国基础设施政府监管体制改革课题组:《中国基础设施政府监管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116]科技部软科学研究报告:《中国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及发展态势的研究》,2000年。

[117]国家邮政局软科学研究中心专题报告:《部分国家邮政承担普遍服务的现状和相关策略》,2001年。

[11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对邮政体制改革的若干对策建议》,载于《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0月17日。

[119]国家邮政局科学研究规划院国际邮政研究部:《中国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及建议》,载于《邮政管理与技术》,2001年第5期。

[120]陆彩荣:《信件专营不是垄断行为》,载于《光明日报》,2001年6月3日。

[121]徐武:《中国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路径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2]樊丽明:《中国公共品市场与自愿供给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23]罗红波、戎殿新主编:《西欧共有企业大变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4]禹来:《外部人控制下国有企业的契约失效》,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5]高宏伟:《铁路改革与激励约束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6]尼古拉斯·斯特恩:《发展战略:国家和私营部门的作用》,载于《世纪银行发展经济学年会会刊》,1990年,第421~435页。

[127]剧锦文:《国有企业:产业分布与产业重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28]满达人:《现代日本经济法律制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9]文明:《日本政府企业关系模式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载于《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4期。

[130]钱伟荣:《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131]沈天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畸形化及其矫正对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2]何秉孟主编:《产权理论与国企改革——兼评科斯产权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33]奥村宏著,王键译:《21世纪的企业形态》,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版。

[134]程恩富:《产权制度、马克思与西方学者若干理论比较》,载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135]刘芍佳:《中国国有企业在经济转轨中的价格行为》,牛津大学博士论文,1996年。

[136]林毅夫、蔡昉、李周:《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37]谢德仁:《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38]青木昌彦等:《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

[139]青木昌彦、周黎安译:《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140]高鸿业等:《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1]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142]袁志刚等:《过渡经济学中的三个理论问题》,载于《经济学家》,1997年第3期。

[143]周刚:《委托问题与国有经济的公司治理》,载于《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4期。

[144]史际春:《国有企业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145]史际春:《论经营管理权》;佟柔:《论国家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46]李仕明、唐小我:《国有企业≠现代企业》,载于《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第5期。

[147]蒲志仲:《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公共经济的区别——兼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改革与调整》,载于《理论导刊》,1998年第9期。

[148]柳经纬:《论国有独资公司》,载于《法学研究》,1996年第5期。

[149]梁增昌、张改悔:《论西方国有企业制度的发展趋向》,载于《法律科学》,1991年第5期。

[150]刘股东:《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法学思考》,载于《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151]安蓉泉:《西方国家管理国有企业的基本方式》,载于《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2期。

[152]任赜、于真译,阿马蒂亚·森著:《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3]余逊达、陈旭东译,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54]埃利斯·希尔、麦努尔·A。艾伯达拉:《阿根廷:电信私有化及规制的后果》,载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年第3期。

[155]李风圣译,科斯、哈特、斯蒂格里茨等著:《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6]何翔舟:《论政府成本》,载于《新华文摘》,2001年第12期。

[157]刘凤芹:《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载于《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158]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91~2004年。

[159]费丽萍、孙宽平译,斯科特·沃尔斯顿著:《在规制和民营化之间:改革的顺序选择——以电信行业改革为例》,载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3期。

[160]袁飚:《公用企业民营化质疑——兼论公用企业管制改革的出路》,载于《岭南学刊》,2002年第6期。

[161]张帆等译,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62]郑秉文:《合作主义:中国福利制度框架的重构》,载于《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163]田中景:《国企改革之鉴——日本的经验与教训》,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64]钱津:《特殊法人:公营企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65]周其仁:《公有制企业的性质》,载于《经济研究》,2000年第11期,第3~12页。

[166]王小龙:《我国公共部门的劳动契约和敬业激励——一个存在委托人道德风险的理论模型》,载于《经济研究》,2000年第11期,第45~49页。

[167]方福前:《关于公有企业经济绩效的争论》,载于《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10期,第60~65页。

[168]邱魏:《国有企业之路——印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9]杨开峰:《国有企业之路——法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0]陶然峰:《国有企业之路——德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1]陈爱林:《国有企业之路——韩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2]董有德:《国有企业之路——美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3]昌忠泽:《国有企业之路——日本》,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4]余翔:《国有企业之路——俄罗斯》,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5]陈宝明:《国有企业之路——英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6]黄海:《国有企业之路——意大利》,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7]李东红:《国有企业之路——东欧》,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8]顾宝炎主编:《国外国有企业》,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版。

[179]熊映梧:《跨世纪的难题:中国国企改革》,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180]吴金明、罗涛:《边缘性企业:内部人控制的外在化》,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6期,载于《新华文摘》,2006年第19期。

[181]吴金明、荣朝和:《对运输业属性认识的理论综述》,载于《铁道学报》,2004年第5期。

[182]吴金明、荣朝和:《论公共提供的制度安排及其法律调整模式》,载于《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4期。

2.英文文献

[183]Mill,J.S……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M]。London:Longmans,1926.

[184]Ely,R.T……Outlines of Economics[M]。New York:Macmillan,1937.

[185]Kenneth W。Clarkson,Roger Leroy Miller.Industrial Organization:Theory,Evidence,and Public Policy[M]。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2.119.

[186]William W.Sharkry,.The Theory of Natural Monopol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4-5.

[187]W.J.Baumol.On the Proper Cost Tests for Natural Monopoloy in a Multiproduct Industr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7(11).

[188]Baumol,W..J.,Bailey,E.E.,and Willig,R.D.,Weak Invisible Hand Theorems on the Sustainbility of Prices in a Multiproduct Monopol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67):350-365.

[189]Panzar,J.C.and Willig,R.D.,Free Entry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Natural Monopoly[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7(8):1-22.

[190]Baumol,W.J.,Panzar,J.C.,and Willig,R.D.,Contestabel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2.

[191]Baumol,W.J.,and Willig,R.D.,Fixed Cost,Sunk Cost,Entry Barriers and Sustainability of Monopol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1(96):405-432.

[192]C.V.Brown and P.M.Jackson,Public Sector Economics[M].Blackwell Ltd,1978.34-35.

[193]Kenneth D.Boyer:Principles of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M].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Inc。1997.

[194]KennethJ.Button:Transport Economics.2nd Edittion[M].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1993.

[195]Stuart Cole:Applied Transport Economics-Policy,Management and Decision Making[M].2nd EditionKogan Page,1998.

[196]Caves,D.W.,Christensen,L.R.and Swanson,J.A……“Productivity Growth,Scale Economies,and Capacity Utilization in US Railroads(1955-1974)”.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1981,71:994-1002.

[197]PatrickS。Mc Carthy.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Theory and Practics:A Case Study Approach[M]。Blackwell Publishers,2001.

[198]Oum T.H.and Waters W.G.,A Survey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ransportation Cost Function Research,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J],1996,32:423-463.

[199]Jecob B.Polak&Arnold Heertje.Analytical Transport Economic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00.

[200]Keeler.,Railroad Costs,Returns to Scale,and Excess Capacity,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J],1974(56)2,201-208.

[201]J.M.Buchanan,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Economica[J],32(February 1965),1-14.

[202]Xu,K.,R.Windie,C.Grimm and T.Corsi.“Re-evaluating Returns of Scaie in Transport”.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J].1994,28:275-286.

[203]H.W.De Jong and W.G.Shepherd,Mainstreams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88.

[204]Hunt,Saly&Shuttleworth,Graham,Competition and Choice in Electricity[M].Johe wiley&Sons England.1996.

[205]J.and Heertie,“Externalities of Transport”,in Polak,A.editor,1993:European Transport Economics[M].UK:Blackwell Publishers,91.

[206]J.and Heertie,“External effects of transport”,in Polak,A。editor,Anlytical Transport Economic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2000.79.

[207]Hay,Donald&Liu Shaojia,“The Efficiency of Firms:What difference does Competition make?”The Economic Journal[J].1997 Vol 107,597-617.

[208]Fama,Eugene F.“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April 1980,88(2),188-270.

[209]Aghion,P.and Bolton,“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oach to Finnacial Contrary”,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J].1992,59,473-494.

[210]Tittenbrun,Jack,Private Versus Public Enterprises[M],Janus Publishing Company,London。1996.

[211]Keasey K.Thompson,S.&M.Wright,Corporate Goverment Economic,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ssu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12]Martin,Stepher&David Parker,The impact of Privatization-Ownership and Corporate in the UK Rontledge[M],1997.

[213]Bishop,MJ,KayColin Mayer Privatiza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14]Vicker,J,“Concept of Competition”,Oxford Economic Paper[J],No.1,1996.

[215]Baumol,Panzar&Willig,Contestable Market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M],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2.

[216]Baumol,“On the proper cost tests for natural monopoly in a multiproduct industr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Volume 67,Issue 5,Dec.,1997.

[217]Panzar,“Techn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firm and industry structure”,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J],Volume Ⅰ,Edited by R.Schmalensee and R.D.Willig,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1989.

[218]Sharkey,The Theory of Natural Monopol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219]Clarkson and Miller,Industrial Organization:Theory,Evidence,and Public Policy[M],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2.

[220]Baumol,W.J.,“On the Proper Cost Tests for Natural Monopoly in a Multi-product Industr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1977(67),809-822.

[221]Baumol,W.J.,Panzar,J.C.and R.D.Willig,Contestable Market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M],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2.

[222]Economides,N.and White,L J,“Networks and Compatibility:Implications for Antitrust”,European Economic Review[J],1994.38(March),651-662.

[223]Philip Andrews-Speed:Reforms of China's Electricity Power Industry-Challenges Facing the Government,Energy Policy[J]28,2000.

[224]Philip Wright:Never What It Seems?-The“Liberalization”of the UK Electricity Supply Industry,Energy Economist Briefing[J],August 2000.

[225]Baumol,W.J.,J.C.Panzar,and R。D。Willg,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M]。New York,Harcout,Brace,Jovanovich,1982.

[226]Baumol,W.J.,“On the Proper Cost Tests for Natural Monopoly in a Multi-product Industr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67,1977.

[227]Becker,G.S.,“A Theory of Competition among Pressure Groups for Political Influenc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98(August),1983.

[228]Campos,J.Cantos,P.,“Regulating Privatized Rail Transport”,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R],The World Bank,2046,1999.

[229]Cook,P.and C.Kirkpatrick,Privatization Policy and Performance: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M],London:Harvester Wheatsheaf,1995.

[230]Economides,N。and L。J。White,“Networks and Compatibility:Implications for Antitrust”,European Economic Review[J],38(March),1994.

[231]Leibenstein,H.“Allocative Efficiency versus‘X-Efficien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56,1966.

[232]Michael Klein,“Competition in Network Industries”.Private Sector Development Department[R],World Bank(June),1996.

[233]Alchian.A.and Demsetz.H.,“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Vol,62,1972.

[234]Baumol,W.J.,“On the Proper Cost Tests for Natural Monopoly in a Multiproduct Industr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65,5,1977.

[235]Baumol,W.J.,J.C.Panzar and R.D.Willig,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kanovich,1982.

[236]Coase,R.H.,“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J],3,1960.

[237]Coarse,R.H.,“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Production:1991 Alfred Nobel Memorial Prize Lecture in Economics Scienc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82,1992.

[238]Foster,V.,“Literature Review for Regional Studies Project on Privatiz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of the Urban Poor”[R],mimeo,The World Bank,LACSFP,1998.

[239]Galal.Ahmed and Bharat Nauriyal,“Regulating Telecommunica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R],Washington DC.,1995.

[240]Hart,O.,and J.Shleifer,and R.W.Vishny,“The Proper Scope of Government:Theory and a Application to Prison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112(4),1997.

[241]Hill,Alice and Manuel Abdala,Argentina:The Sequencing of Privatization and Regulation,in Regulation Institutions,and Commitment:Comparative Studies of Telecommunications[M]。Brian Levy and Pablo Spiller ed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242]Kraai,A.and D.Dollar,“Growth is Good for the Poor”[R],mimeo,The World Bank,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2000.

[243]Laffont,J.J.and J。Tirole,A Theory of Incentives in Procurement and Regulation[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93.

[244]Mark Armstrong,Simon Cowan&John Viekers,Regulatory Reform:Economic Analysis and British Experience[M],The MIT Press,1994.

[245]MeNary,Robert,“The Network Penetration Effects of Telecommunications Privatization and Competition”,Public Policy[J]:58.Stanford University:Stanford,2001.

[246]Melo,J.R.,“Telecoms reform and the poor”[R],mimeo,The World Bank,PSD Group,2000.

[247]North,D.,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M],W.W.Norton&Company,Inc。,New York,1981.

[248]North,D.,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49]Oftel,“The Regulation of BT's Prices”[M],London:Oftel,1992.

[250]OECD,“Regulatory Impact Analysis:Best Practices in OECD Countries”[M],Paris,1997.

[251]Petrazzini,Ben,“Competition in Teleeoms Implications for Universal Service and Employment”,Public Policy for the Private Sector[J],Washington DC.,1996.

[252]Ros,Agustin,“Does Ownership or Competition Matter?The Effects of Telecommunications Reform on Net-work Expansion and Efficiency.”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J],15:1,1999.

[253]Samuelson,P.A。,“The General Theory”,Econometrica 14(July),Reprinted in R.Lekachman(ed。)Keynes'General Theory。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64.

[254]Stiglit,Joseph E,“Promoting Competi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s”,Centro de Estudios Economics de lat Regulation Working Paper Series:Buenos Aires,2000.

[255]Vogelsang,I.and J.Finsinger,“A Regulatory Adjustment Process for Optimal Pricing by Multi-product Monopoly Firms”,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J],1979.

[256]Summers,Lawrence,“Privatization in Eastern Europe:The Case of Poland”,Commentsand Discussion[J]。BPE,2,1994.

[257]Wallsten,Scott,“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elecom Competition,Privatization,and Regulation in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J],49:1,2001.

[258]Wallsten,Scott,“Telecommunications Investment and Traffic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Rate Reforms”,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J],20:3,2001.

[259]Wellenius,Bjorn,“Telecommunications:World Bank Experience and Strategy”,World Bank Discussion Paper[R],Washington DC.,1992.

[260]Crew,M.A.,P.R.Kleindorfer and E。F。Sudit,“Incentives for Efficiency in the Nationalized Industries:Beyond the 1978 White Paper”,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Affairs[J],1979.

[261]Little child,S.,Regulation of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rofitability[M],London:HMSO,1983.

[262]Loeb,M。and W.A.Magat,“A Decentralized Method for Utility Regulation”,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J],1979.

3.日文文献

[263]大岛国夫:《公企业の经营学》,白桃书房1979年版。

[264]山口真弘:《JR本州3社的完全民营化和各社的使命》,载于《运输与经济》,2001年第6期,第49~52页。

[265]金子宏等编:《法律学小辞典》(第三版),有斐阁2002年版。

[266]村上武则:《基本行政法》,有信堂2001年版。

[267]佐藤信之:《关于特殊法人改革》,载于《铁道学报》,2002年第4期,第84~87页。

[268]日本总务省编:《公益法人白书》,财务省印刷局发行2001年版。

[269]日本财务省:《中间法人制度的创设》,载于《现在的法令》,2001年第1652期,第6~14页。

[270]日本财务省:《JR本州三社的纯民间公司会社化》,载于《现在的法令》,2001年第1654期,第50~61页。

[271]日本财务省:《推进特殊法人·认可法人的集中并且根本性的改革》,载于《现在的法令》,2001年第1649期,第6~22页。

[272]藤井弥太郎:《公企业と规制产业》,1972年版。

[273]贝增启明:《经济学、政策》,日本评论社1972年版。

[274]和久田康雄:《私铁史手册》,(株)电气车研究会1993年版。

[275]香川正俊:《官民合办铁道》,成山堂书店2002年版。

[276]国土交通省铁道局监修:《铁道要覧》,平成13年度版(2001年)。

[277]植草益:《公共规制经济学》(第9章日本的公企业),筑摩书房1991年版。

[278]永井宪一等编:《三省堂2000年版新六法》,(株)三省堂2000年版。

[279]山本政一:《公企业要论》,千仓书房1995年版。

[280]竹内龙雄:《公企业经营》,钻石社1954年版,第16~17页。

[281]山城章:《公企业》,春秋社1949年版,第28~36页。

[282]占部都美:《公企业形态论》,白桃书房1969年版,第343页。

[283]柳原范夫:《企业形态论》,杉出书店1975年版,第230~261页。

[284]加藤宽:《现代日本的公企业》,日本经济新闻社1996年版,第35~38页。

[285]加藤宽、浜田文雅编:《公共经济学的基础》,有斐阁1996年版。

[286]赤泽昭三著:《经济政策与公企业》,税务经理协会1994年版。

[287]山城章编著:《经营学小词典》,中央经济社1976年版。

[288]大岛国雄:《公企业经营学》,白桃书房1969年版。

[289]运输省铁路局监修:《铁路六法》(注解),1995年版。

[290]中尾正俊:《从路面电车到LRT交通系统》,载于《运输与经济》,运输调查局2000年第6期,第40~48页。

[291]黑川和美:《国土交通省的登场与综合交通政策体系》,载于《运输与经济》,第61卷,第4号。2001年第4期,第2~4页。

[292]藤井弥太郎:《上限价格与管制》,载于《运输与经济》,第61卷,第9号。2001年第9期,第2~3页。

[293]山口真弘:《铁路上下分离制度的实态研究》(前编),载于《运输与经济》,第61卷,第1号。2001年第1期,第63~72页。

[294]山口真弘:《铁路上下分离制度的实态研究》(后编),载于《运输与经济》,第61卷,第2号。2001年第2期,第78~86页。

[295]运输省编:《运输白皮书》,大藏省印刷局2000年版。

同类推荐
  • 现代酒店经典管理制度1001例

    现代酒店经典管理制度1001例

    我国成功的加入WTO,既给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契机,同时也给我国原本存在局限发展的酒店业带来了空前的挑战。本书根据国际和国内酒店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尤其借鉴了邀请到的中外50位世界顶级酒店专家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对世界500强酒店企业进行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并对他们的管理经验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总结,把这些先进的经验和成功的方法,运用最佳的方案,最佳的管理策略总结和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这套健全的现代酒店经典管理制度。
  • 话说新农村

    话说新农村

    文章讲述的是:中国农村的时代变迁,科学发展的崭新蓝图,富民强国的特色之路,繁荣稳定的 “定心丸”等内容。
  • 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

    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都进行了一场力度空前的经济改革,这一改革的结果是导致了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史上意义重大的事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同时出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 世界货币大战

    世界货币大战

    这部书从货币博弈的角度重新演绎了世界金融发展史,详细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对世界金融业的影响、国际银行家与美国百年战争的关系、美联储的实际操控者、一战与大衰退及其幕后的神秘制造者、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亚洲金融风暴的过程与影响、日本股市崩盘及中国的借鉴意义、恐怖主义袭击及引起的股市动荡、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阴谋、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争斗等等,并大胆前瞻了未来全球金融的新格局。这本书开创的新视角挑战了世界传统的货币发展机理及其货币关系的决定机制,并说明了金融是21世纪经济博弈的夺命武器,谁能熟练地掌握它,谁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 住宅市场与政府管制

    住宅市场与政府管制

    本书内容包括:住宅经济理论述评、住宅需求、住宅的供给、住宅的价格、住宅市场与投机、土地财政与管制失灵、普通住宅的政府管制、其他住宅的政府管制等。
热门推荐
  • 兵符天下

    兵符天下

    一名性格有着许多缺陷的少年,偶然得到半块玉虎,从此性格得到改变,命运发生奇迹。懦弱,没关系,心中有百万雄兵作后盾,从此纵横天下!没毅力,没关系,心中有百万雄兵鼎力支持,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不聪明,没关系,心中有无数谋士,出谋划策,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是一个普通人,逐渐改变性格,最终决定命运的故事。
  • 天晴了吗大人

    天晴了吗大人

    隔着窗彼此一声祝福像两个孩子一样无助答应我别再那么辛苦好好找个人住我要的幸福就是你幸福我说过自己绝不会哭但眼泪还是噎藏不住而沉默背后藏着孤独未来持续孤独多铭心刻骨那段走过的路直到结局后才会明白你是我的依赖总是能让空白的我充满期待又为何天亮后要离开浓重的一笔伤害我们自己的爱却不能主宰我说过自己绝不会哭但眼泪还是噎藏不住而沉默背后藏着孤独未来持续孤独多铭心刻骨那段走过的路直到结局后才会明白你是我的依赖总是能让空白的我充满期待又为何天亮后要离开浓重的一笔伤害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王城之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云想衣裳花想容,云裳温婉想容俏。若得其一共余生,胜着黄袍九五尊。”洛云裳和花想容这对姊妹花,着实是名扬天下,两人容貌一般无二,气质却千差万别。姐姐云裳,温婉大方,智慧无双,二八年华便已接管君上最为重视的醉安坊,成为王城实际上的女主人;妹妹想容,娇俏可爱,活泼开朗,眼波流转间便倾倒四方,叫人醉了心肠……
  • 美女房客不是人

    美女房客不是人

    大学毕业,林子辰意外找到了一份神奇的工作,成为“明月公寓”的雇佣房东!而房客们,则是来自仙界的逃难者,屌丝从此当牛做马,伺候高傲的公主,冷艳的仙子,妩媚的妖女……幸福生活开始了……
  • 空间农女带着萌宝来种田

    空间农女带着萌宝来种田

    (此书已弃,请误跳坑,感谢支持。)一代杀手穿成农女,还带着两个萌娃,还家徒四璧,还有极品亲戚,要不要这么坑爹。只能来之安之了!采草药,虐极品,开空间,养萌宝。日子过得风声水起,不过!谁能告诉她这货是谁?他爹不是死了咩?“娘子!”“你别过来,我不认识你!”“娘子乖,咱回房慢慢认识”“...”
  • 猫武士手册之族群秘密

    猫武士手册之族群秘密

    讲述了外传,正传没有提到的事情,以及迁徒的路,地图等,一名武士将带你深入各族领地,教你战斗,捕猎...
  • 诸界之劫

    诸界之劫

    世间诸界,诸界诸劫。曾经的故事已被世人遗忘,但是永远不会被磨灭,只要一个契机的出现,一切都会重新回到世间,流传下一段段美丽的神话……
  • 穿越之爱丽丝学园

    穿越之爱丽丝学园

    (已改)她叫绝,是巫族长的掌上明珠,全族的人都很喜欢她,因为她的善良、美丽,还有那甜美的微笑……也许是上天都嫉妒了,在绝拥有近七百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后,一切…都变了。家不成家,亲人也不是了……绝的母亲想要她能生活的幸福快乐,不想她因那事而悲伤。于是,她便成了《爱丽丝学园》的主人翁——佐仓蜜柑。十年的平静生活,绝又恢复了笑容。虽然进到了蜜柑的身体里,但本身的力量并没有失去。生活的平静,是因为那个她总是要苏醒的。绝不想离开后会给那个她留下麻烦——“为什么你和从前不一样了?”尤其是进到爱丽丝学园之后,绝更是小心翼翼,大多行为都是按以前所看到的动画中佐仓蜜柑的行为来做的……大半年过去了,绝不再知道接下去会有什么事发生,她所知道的只是《爱丽丝学园》动漫简介里的只言片语。事态,在变……绝离开了蜜柑的身体,因为真正的佐仓蜜柑苏醒了。在那之前绝的力量也基本稳定,力量之源的身份被确定。所谓力量之源,就是力量源泉。他可以是任何人,等到力量稳定时身份就会被确定。力量之源是为了保卫那个世界而生的,那个世界所在的空间层的稳定是由一个似人非人的生命体维持的,他被四大属性的特体保护着。知道那个生命体与四大特体,并能与他们联系到的只有两个人——绝和灵硕思。为了接回绝,灵硕思也来到了爱丽丝的世界。那个时候,大家都以为绝和日向枣两人会在一起,只是怎么就突然出现了个第三者?也许是考验,也许是其他原因,那个世界的人朝着爱丽丝的世界而来。是接人?是力量的争夺?是爱?是怜悯?绝还会回到蜜柑的身体里?日向枣,乃木流架,灵硕思他们的爱可会得到回报?做为分身,他们的感情又会有怎样的归属?他们与她们,恨过也爱过,无奈也好,高兴也罢。终是要有个了结,尽管结局不是那样的完美……
  • Daisy

    Daisy

    黑黑对过去和青春的回忆,有欢笑有泪水有离别有相逢,,,总之在一起的那些年我们真的很美好开森很美好,,继续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 门派之前世因果

    门派之前世因果

    魏凡本来是在城市跟收养自己的师傅周清扬一起卖煎饼果子,然而一次学校组织的郊游却发生了意外,师傅为自己不幸身死,魏凡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