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2600000009

第9章 激情燃烧的语文岁月——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张祖庆专访

张祖庆,生于1971年,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师团特约讲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领雁工程”教学实践导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名师工作室”第一批名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杂志封面人物。

先后获“全国多种风格流派教学观摩”特等奖、“浙江省学习主题建构教学比武”一等奖。一贯追求“简约而丰满、扎实而灵动”的教学境界。应邀赴25个省市讲学近两百场;60多篇论文发表于《人民教育》等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10月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张祖庆讲语文》。

一、在海风中坚强

张祖庆老师教学生涯的第一个驿站,是当时温岭市条件最艰苦的龙门海岛,四年海岛生活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

1989年7月,张老师被分配到龙门乡中心小学。校舍依山而建,面积不足两亩,5个班级,9个教师,127个学生,两幢老教学楼,一幢新翻宿舍楼,非常局促,真乃“鸡子壳里摆道场”。学校所处的位置是岛上最狭窄的地段,虽然前后门都“面朝大海”,但绝没有海子诗句描述的“劈柴、喂马”那般浪漫,更没有李双江吟唱的“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般的画意。

岛上生活十分不便:没有食堂,只能自己在煤油炉上做菜烧饭;没有自来水,只能自己到3里外的水库挑水……张老师只有一个朴素的理想——做一个让渔民放心、让孩子喜欢的语文老师。

于是,张老师开始用起了功。晚上,是他备课的黄金时间。每每此刻,他对着大海,反复大声地朗读课文,常常不知不觉地将课文背了下来。课文读熟了,再去翻阅教学杂志,参看别人的解读与设计,看到特别有意思的,就抄录相关资料或课堂实录。在他的抽屉里,至今保存着好几本名师课堂实录手抄本,里边密密麻麻地抄录着斯霞、袁瑢、李吉林、丁有宽、王企贤、靳家彦、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张光璎等老师的经典实录。正是有了这样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张老师在语文教学上很快崭露头角,他的课,赢得了教研员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教龄不满三年,他就在全县巡回上课,并在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1993年还获得了市青年教师语文科比武总分第一的佳绩。

他20年前在海岛所教的学生,不少至今还在和张老师密切地往来。

二、在书香里丰实

张老师广泛涉猎古典名著、外国文学、散文杂文、教育理论等书籍。阅读,成了他教育生涯最大的爱好。他常说:“博览群书,不一定能当好语文老师,但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非多读书不可。”张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就让我们摘录《张祖庆讲语文》一书的片段,领略张老师读书的风采:

于是我先从古典名著入手,尤其是《红楼梦》我读了多遍,每看一次总有收获。记得有一年刮台风的时候,我正躲在家里读《红楼梦》。正当我读得入神之时,突然断了电,我就点上蜡烛继续读。真的,那时的我确实读书读得痴迷了。

后来我的兴趣逐渐转移到了外国文学。我读莎士比亚,读荷马,读大仲马,也读小仲马。他们的小说、诗歌让我深深着迷。后来,我喜欢上了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我找来了他的所有小说——《罪与罚》、《白痴》、《群魔》、《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卡拉玛左夫兄弟》、《死屋手记》,整整花了一年的业余时间钻研他,越读越痴迷。我至今以为《卡拉玛左夫兄弟》是世界上最壮丽的小说。法国的普鲁斯特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我甚至以为,倘若你没有读过《追忆似水年华》,你就没有资格说,你读过世界上最细腻最美丽的文字。将近200万字的皇皇巨著,不但不会让你觉得冗长,反而会让你深深沉醉。

最近几年,我喜欢读散文,周作人、梁实秋、余光中、汪曾祺、张承志、史铁生和李国文的读得比较多。我以为,一个语文老师不读文学书,是教不好语文的。文学书中并没有语文教材教法,但是文学的功底恰恰是一个语文老师最需要的精神之“钙”。“文学即人生,人生即文学,作家与作品融而为一”(钱穆)。读文学,就是读人生。读大量优秀的文学书,就是在与优秀的人对话。久之,我们的精神生命会臻于新的境界。文学相比于其他艺术,有其独特之美。其他艺术都是直观的,而文字晶莹剔透,蕴藉深远,可以承载思想,跨越时空,实现人与万物乃至历史的交流。文字是一种大美。“大美无言”,这种美,也是语文的本质。读文学作品,是一个老师培养自身美感和向学生传递美感的重要途径。文学,语文之美的使者!

读得最多的当然要算教育书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读了不下五六遍,那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于一身的充满智慧的书,每读一遍总有新的感悟,真是百读不厌!此外《教育漫话》、《爱弥尔》、《学校无分数三部曲》、《后现代主义课程观》《静悄悄的革命》、《人的教育》、《童年的秘密》等名著相继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吸收着。

国内的教育理论,我也认真地研读。从孔子的《论语》到朱子的论著,从陶行知的平民教育到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我都有所涉猎。徜徉在教育的书海里,我时而迷惘、时而沉思、时而豁然。和大师对话,吃精神大餐,使我这先天不足者,通过后天勤奋,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功底。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让一颗颗童心在浓郁的书香中浸润、成长,应当为孩子们的一生打下一个光灿丰厚的精神底子。所以,他把自己买的书一本一本地往教室里搬,把自己所热爱的这些“高尚的朋友”介绍给孩子们。走进张老师的班级,最夺目迷人的,就是一叠又一叠的优秀的儿童图书。作文发表了,学习进步了,读书有进步了,张老师总是用奖励书的方式,让孩子们亲近书籍。十多年来,张老师为孩子们买的书,据不完全统计,达800册之多,共计超过1万元,为一届又一届学生提供了童年记忆的“图书馆”。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把好书带到孩子们面前,更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善于阅读。张老师在班级里建立“图书银行”,选出“图书银行”的行长和经理来经营银行,让孩子们在虚拟的营业中获得书籍的营养。

张老师带着孩子们阅读一本又一本的童书,班级读书会、阅读周刊、亲子阅读、亲子绘本表演……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阅读活动,被张老师和孩子们演绎得有声有色。

张老师带过的班级,孩子们喜读乐写蔚然成风。阅读,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生活常态;习作,成了孩子们流露心声、抒发真情的自然的行为。孩子们编班报、出文集,学生作文有的在各级刊物发表,有的在全国比赛获奖。

三、在激情中点燃

张老师常说:“我总是想,教育是生命中一段宝贵的准备时光,而语文教育是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最好的准备。就像天鹅起飞需要助跑一样,给学生最好的语文教育,就是为天鹅的助跑铺开一片广袤的土地,就是托起天鹅翅膀的那股强劲的气流。教室,就是我播种理想、信念和希望的一片麦田。麦田若是荒芜,写再多的论文,上再多的公开课,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因此,我愿意每时每刻,守望我所耕耘的这一片麦田。”

是的,张祖庆老师,就是这样的麦田守望者。

2004年9月和2009年9月,张老师先后接手了两个颇为特殊的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道德品质,较同年级其他班级有较大差距。但不到半年,整个班级发生了巨大变化。

看着张老师将一个个后进班变成先进班,同事们常问他有什么秘诀。张老师总是笑笑,“哪有什么秘诀,我只是爱琢磨而已”。

其实,张老师的教育智慧的全部秘密,在于“唤醒、激励、鼓舞”,他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亮点,激发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

为了让孩子们热爱写作,他创办《书海苗韵》读书周报。每周,张老师都要精心修改孩子们交上来的习作,然后自己编排,复印,并邀请家长、大学生、作家、社会各界人士,为孩子们的作文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

为了让孩子们有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张老师开辟了“我的语文家园”博客。成立博客以来,张老师和孩子们辛勤地耕耘。博客上有张老师和家长的互动,有孩子们的习作,有张老师和学生的通信,内容丰富多彩,成为了现代实验小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张老师大胆鼓励孩子们在网上开博客。不到半年,班级里85%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博客。为了激发孩子们写作积极性,他还化名“37号同学”(班级里共36个孩子),在每一个孩子的博客上及时跟帖。孩子们至今不知道热心的“37号”就是自己的张老师。

哪个学生过生日了,张老师总是饱含激情地给他写一封信或一首诗,真诚地赞美,真挚地祝福,让孩子享受不一样的“网络生日”礼物。全班所有孩子,张老师一个都不落下。张老师曾经为一个叫石恩睿的孩子,写了近7000字的人物素描。近一年来,张老师为孩子们写下了30000多字的生日祝福诗文。这份爱心与执著,让人动容。

哪个学生参加比赛获奖了,张老师总是为他们拍照留影,发于博客,让孩子们享受明星般的礼遇。

哪个学生有了心事或者受了委屈,张老师总悄悄地在他的博客里安慰、鼓励,让孩子们心情灿烂地学习语文。

张老师对孩子们的爱,深深地感染并打动着孩子们。孩子们自发“侦察”张老师的生日,一个叫朱轶的孩子,通过在移动通信工作的爸爸,“侦察”出了老师的生日。生日那天,孩子们在自己的博客里,纷纷给老师写信、写诗,令人动容。一名叫洪一舸的孩子,还自发在杭州“19楼论坛”写文赞美老师。

这学期,张老师担任现代实验小学副校长,分管三个校区的教学和科研管理,任务不可谓不繁重。因为学校缺人手,他主动提出兼任五(3)班班主任工作。一个10多年没当班主任的大男人,没有丝毫的架子,很快地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创办班级博客、成立班级基金、实施班级公务员制,带领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张老师的爱心与智慧,很快地赢得了孩子的拥戴和家长们的赞誉。

学生倪灏在一封信中,是这样写的——

“张老师,您很傻。一个副校长,却兼着班主任的工作。您比我们每一个人都笨,把如此多的重任扛在自己肩上,却不知放下,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您从不推辞。张老师啊,我们会让您明白,您的选择没有错!您将成为世界上最傻但又最最幸福,最最快乐的大傻瓜……”

张老师的激情,也点燃了更多家长的激情。家长们自发成立家委会,自愿担任义工,维护博客,策划活动。一位家长在给校长的信中,这样写道:

“张老师,是我在现实中遇到的最理想的老师。他人格高尚,理念先进,教艺高超。更难得的是,他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献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在他的引领下,进步飞速。在本学期的一次语文质量调研中,全校前五名中,居然有4人在张老师的班级里。这,简直是个奇迹!遇到张老师,是我们全体家长和学生的福分。”

没有激情的生活是不值一过的,没有激情的教育是黯淡无光的。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之光的相互点燃。“我是教师,我幸福”,凭着这样的信念一路走来,张老师的语文人生是那样的绮丽多姿;这一信念,也必将支撑着张老师,更加激情饱满地走向更为精彩的未来。

问: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您能不能说说哪几本书(论文)对您个人教学理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答:对我的教育观产生深刻影响的,是一念行者的《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这册不到10万字的小书,让我越读越觉惶恐不安。

作者用富有灵性而通透的文字,阐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要让孩子合乎天性地自然成长,并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教育首先要从家长的自我教育开始,而自我教育的关键,就在于省察自己内在的种种恐惧、欲望和不安。他指出,当家长不再把自己的恐惧与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真正懂得爱孩子的方式,孩子和家长都能从亲子关系中收获成长的喜悦。

我,也是一个11岁孩子的父亲。扪心自问,为人师、为人父的我,常常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的欲望、恐惧、不安投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承载了许多不应该让他这个年龄所能承担的重荷。名义上,在“爱”着孩子,但却忽略了他们“心”的成长。

作为教育者,其实我们都需要像作者一样,好好地追问:我能否不那么关注孩子有没有学会钢琴、绘画,或他的某科成绩如何,而关心他现在是不是一个快乐的小孩?他是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困惑的?他有烦恼吗?……相比较他的学识而言,他能否活得安宁踏实,显得更加重要。

当“爱”漠视了心灵,也就漠视了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这本书,让我的教育观发生了悄悄的变化。

教育,要从心灵开始。

对我的学生观产生重大影响的,当数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教授旗帜鲜明地反对“主体性神话”,提出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主张。他倡导“交响乐式教学”,打造“润泽的教室”。这些观点,都给我以极大的启发。

目前,我担任着学校副校长,兼着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着力构建“交响乐式的教学”。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静静地、安心地、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样的教室里,我们吟诵着世界上最美妙的诗歌、阅读着一本本优秀的童书,与大师为伴,和经典同行。我们创办阅读周刊、创建班级博客,在汉语的“阿里斯仙境”中徜徉。从儿童出发,让语文学习成为最润泽、最诗意、最美妙的事,将是我一辈子的追求。

第三本书,是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这本书,对我语文教育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潘教授将对语文、语文教育的思考和追问提升到了人的存在的哲学高度:对语文的追问,就是对人、人的生命、人的存在、人的意义的思考和追问。潘教授将语文教育的立足点和归宿归结、落实到“言语表现和存在”意义上的“人”之上。使语文教育从工具论、知识论、能力论、语感论转向言语论,让“人”的生命因为言语的表现和存在而变得充实、丰盈、高贵。这可以看做是潘新和教授所要达到的语文教育的“化境”。

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站在“人”的角度,审视语文教育、审视日复一日的教学行为。这本书,一次又一次地引发我对语文教育当中某些原点问题的追问:

语文,真的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的学科吗?

阅读,真的是写作的基础吗?

语文教学,“理解”和“表达”的顺序,一定是先“理解”后“表达”吗?

……

一遍遍地追问,一次次地思考,慢慢地,脑子中的许多朦胧的念头逐渐清晰起来。“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语文教学主张渐渐地在我脑子里清晰起来。

我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完全的人”,而这“完全的人”应该是懂得感受语言之美、欣赏语言之美和创造语言之美的——这是人“存在”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只有感受到足够多的美,才能传递出足够多的美。作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感受、享受到足够多的美,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美。“美是一封打开了的介绍信,它使每个见到的人喜欢”(叔本华)。日本科学家冈茨先生说:“欣赏田野上一朵紫罗兰开放之美的心就是数学。”我们借用一下,也可以说“欣赏田野上一朵紫罗兰开放之美的心就是语文”。

语文,就是培养一双发现美、识别美、欣赏美从而情不自禁地创造美的眼睛。语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表达美——用美的语言,表达美的事物,创造美好人生。

问:您觉得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如果只能列举三点,您觉得哪三点相对重要呢?

答:我觉得,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有三点素养非常重要:第一,文本解读的能力;第二,创意设计的能力;第三,课程开发的能力。

首先,文本解读能力,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最为重要的能力。读法决定教法;老师能教给孩子的,只能是他自己。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文本品鉴的高手。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得有高品位的语感,并以自己的语感来唤醒学生沉睡的审美感觉和悟性。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言语奥秘的探索者、解密者、创造者,是学生亲近语言、热爱语言的引领者。语文教师理应凭着自己对语言的独特的感受,带领学生走进语言的精微隐秘的深处,指点学生发现并欣赏琳琅满目的语言世界,进而将自己的言语睿智传递给他们,唤醒他们沉睡的言语感觉,点染他们的言语悟性和灵性,使他们逐渐获得言语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正如潘新和教授说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

其次,创意设计的能力,是一个老师的课堂能否吸引学生的关键。学生天性浪漫,喜欢新鲜事物。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语文课程充满活力,就需要对课程和课堂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有创意的设计,能让孩子们充满好奇地探究语文、学习语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着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可以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他想潜入蚁穴……”(鲁迅语)。语文老师,就是要努力让自己的课像变戏法一样的好玩:努力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儿童的精神探险,都会发现新大陆;努力让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和魅力。

第三,课程开发的能力,是一个老师能否帮助孩子提升精神疆域的关键。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特别强的学科。语文的外延无比广阔,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无比广阔。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定是一个优秀的课程开发者。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自己眼前只有一本教科书和参考书,那他教出来的孩子绝对不会看到三尺以外的地方。

综上所述,一个老师能走多远,一切都决定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文化底蕴、思维模式、教育理念。

问:一个成功的专业人员,往往特别注意“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能介绍一下您在这方面的经验吗?

答:我这人粗枝大叶,因此往往很难上出非常精致的课,这是我的弱项。但弱项有时候是能转化为强项的。让自己的课上得大气磅礴,一直是我的追求。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往往喜欢从大处着手,板块推进。有时候,故意不写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案上“留白”。而正是这“留白”,给了学生比较多的探究空间。课堂上,我的关注点,也往往全部落在学生身上。学生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生成鲜活的课程资源。

前不久,我在浙江上虞上的《新体验作文》,就呈现了“留白”后生成的“丰满”。课上,我以自编的子虚乌有的“巨角猥”这种动物知识为测试内容,考一考学生的记忆力、思考力、判断力。考试的时候,孩子们只关注了记忆力,却根本没有留意这种动物是不可能存在的,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判断力,结果只有一个孩子因没作答而得了满分,其他孩子做了题,却得了“0”分。按照预设,孩子们在老师公布答案并揭晓谜底后,肯定会恍然大悟,进而写下感悟。哪料到,上虞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却和我唱起了“对台戏”,他们一次次反驳,屡次让我“陷入绝境”。课堂上,我临时改变了教学程序,让支持我的孩子和反驳我的孩子辩论,课由此从“山穷水复”转入了“柳暗花明”。之后,我让他们用文字继续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此课赢得了张化万老师和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如何让写作成为儿童的一种生命需要?祖庆的课给了我们最好的示范。这是对传统写作教学的一次颠覆,是对语文发展新方向的一种探索。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突破固步自封的现状,向现代文明学习和靠拢的可能;看到了儿童作为人的生命尊严得以彰显的可能。”(王崧舟名师工作站学员陆霞语)。

而事实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总共不到100字。简单的设计,生成了不简单的丰富。

让课上得空灵、简约而丰满,这一直是我追寻的境界。

问:您在语文教学领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并且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您有过低谷期吗?您是怎么克服困难走出低谷期的?

答:我的相对低谷期,大约在2006—2008年。

2005年10月份,我在浙江的一次活动中,执教了一节《我盼春天的荠菜》,此课得到了老师们的喜爱和专家的首肯。江苏海门吴勇老师评价我“心怀希望,穿越寒冷,直到春光明媚处,春意盎然时”;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先生称“这是一节很有语文味的语文课,究其成因,就是既简单又不简单”。这一课,也许是厚积薄发,将我多年来对语文的思考和探索,比较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但是,问题来了!这节课,在我专业成长中,仿佛是一座小小的山,它在某种意义上说,成了我阅读课的代表作。但如何超越,就成为一个尴尬的难题。

这节课后,我也试着上了几节阅读课。《盘古开天地》《忆江南》等课,但我怎么也找不到感觉。无论怎样的设计,自己都不满意,是谓眼高手低也。被自己打败的沮丧感笼罩着我,以致于一段时间,我干脆不再去碰阅读公开课,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作文。我对自己说,作文课更有研究空间,多上作文课吧。其实,内心深处,一直惴惴不安:难道,我就这样再也不敢碰阅读课了?

我不甘心!

于是,一边继续观摩别人的阅读课,从名家的实录中借鉴经验,一边一遍又一遍地研读理论著作,试图从王荣生、王尚文、潘新和等人的著作中汲取力量。

我在默默等待自己的下一节阅读公开课。

转机,终于来了。2009年3—6月,我参加浙江省特级教师评选。在一次次选拔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回了上阅读课的感觉。后来执教的《和时间赛跑》,就是在这次评选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而成的。

2010年6月份,应《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陈金铭老师之“逼”,我和江苏的刘敏威老师一起上《狼牙山五壮士》。虽然第一版本的课,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但直觉告诉我,上阅读课的感觉,又回来了。在辩课基础上,我对此课进行了二度重构,新版的《狼牙山五壮士》,因为指向了阅读策略和写作策略,以更务实的姿态走进了大家的视野。此课,得到了于永正、周一贯、黄国才先生以及不少一线教师的赏识与喜爱。

反思自己这一段“陷于低谷”和“走出低谷”的历史,我渐渐地明白:其实,人生无所谓“低谷”和“高峰”,“低谷”也好,“高峰”也罢,都是生命的常态。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思索,不断进取,默默积蓄,始终保持一种昂扬而平静的生命姿态,也许“低谷”后面,就是“高峰”。

问:您个人觉得哪一个事件对您的专业成长(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答:对我专业成长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我的《詹天佑》一课在网上遭“围攻”。

2004年4月,我在杭州“西湖之春”上了一节《詹天佑》,无意中,该课的实录,被转帖到“教育在线论坛”,帖子里各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纷至沓来,褒少贬多,语气尖锐!

面对这些尖刻的评论,我“揭竿而起”,写了一篇比较长的回应文章。我的回应,引发了更多的争论。

半年后,“硝烟”散尽,静心思索,我从各种尖锐的评论中,汲取营养。

一些理性而深刻的话语,让我浮躁的心逐渐变得澄明。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认识不到一己之局限,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自己,且以为自己总是正确的。叔本华说:“人常常自我陶醉,正如一只狗认为狗最好,牛认为牛最好。”如果一个人老认为自己真理在握,那么他和牛以及狗又有什么区别呢?因此,我迅速调整心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各种声音。我把“教育在线”和“人教论坛”对《詹天佑》一课的评论逐一下载,认真阅读、反思,尝试着对《詹天佑》进行二度重构。2005年10月,我在北京所上的第二个版本《詹天佑》的几个亮点,就脱胎于网友们的建议。

回首这段“声名狼藉的日子”,蓦然发现,它对我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网络浩瀚如海,我误打误撞地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昔日藏掖着已变质为“虚荣”的自尊,被这巨浪击得粉碎,我得以重新认识自己。这段历史,也让我认识到,网络世界出乎意料地有着“虚拟的真实”。无数最为可贵的真实声音在“虚拟”背后迸发。感谢那一片“狼藉”,也有了“狼藉”之后弥足珍贵的一片澄明,我的视界和胸襟也就得以豁然开朗。我此后结交的一大批有思想的朋友,不少是从网络上结识的。感谢网络,感谢生命中与我“相遇”直至“相恋”的论坛。因为它们成就了我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论坛,让我“一网情深”,深深沉醉。因为论坛,我的行走方式有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与写作齐头并进,激情和智慧相荡相击。我的语文生命征程始终喷发着饱满的激情,始终绵延着一条网络与现实交织的光灿之路。

问:您自己最满意的研究课是哪一堂?为什么?(您对自己的哪项研究成果最满意?为什么?)

答:我最满意的一堂研究课,是第二个版本的《狼牙山五壮士》(第一个版本,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2010.7—8合刊,那个版本引发了不少争议。第二个版本,我做了截然不同的重构)。在这个版本中,我的教学逐渐体现了这样两个转向:从“教课文”逐渐走向“教阅读”;从“理解”逐渐走向了“理解与表现并重”。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一直陷在“教课文”的泥沼里。教师围绕着课文内容问来问去,“跟着作者跑”(王晓春语),将理解当做唯一的教学目的。而事实上,语文教学,最重要是教给学生读的策略和写的策略。

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中,我开始有意识地从“教课文走向教阅读”,从“理解走向理解与表现并重”。

首先,着眼于文本阅读策略的渗透。《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革命传统课文,这类课文往往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因此,学习此类课文的重要策略,要让孩子们利用有关资讯,了解时代背景,缩短与文本的心理距离。在本课的教学中,课前让孩子们看电影、查阅有关抗日战争和狼牙山的资料;课堂上,花比较多的时间交流资料,探讨资料是如何收集的。同时,我关注到,革命传统课文,往往将人物置于特定的情景,经受严峻考验,进而凸显其崇高形象。因此,此课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抓住英雄人物在关键事件中的言行,体察其内心世界,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利用本课写作的特点,创生微型写作课程,将读写结合落到实处。《狼牙山五壮士》这个文本的最大特色有两点:一是选用感情色彩对比强烈的词语,表达作者的感情;二是人物个像和群像结合的描写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多次引导学生感受敌我对比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仿照第二段刻画战士们战斗群像的写作方法,创生语境,让学生写一写五壮士屹立在顶峰的群像。由于点抓得准,迁移得法,孩子写得非常出彩。

第三,让孩子们站在写作的角度,批判性地重构课文。缺乏批判性思考能力,是中国孩子的普遍特征。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引入珍贵的课外资讯,让孩子们站在写作的角度,试着去思考:假如有机会重新编写教科书,要不要将“两位战士幸存的事实”以及“日军在五壮士跳崖后列队致敬”的细节写进去?引导他们从写作目的和材料选择的角度,去想一些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这既是理性思辨的过程,又是直面历史的尝试,也无痕地渗透了现代公民价值观。

这堂课,因为在课程价值上的大胆创新和教学策略上的理性回归,赢得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赞誉。作为此课的演绎者,我也敝帚自珍,并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最好的,永远是下一课。

问:有价值的思考问题对你来说是一种责任,同时是一种乐趣。停止思考对你也许是一件很难的事。最近,您在语文教学方面,重点在思考什么问题呢?

答:最近,我在思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实现“自能作文”。

我的思考,是由一个叫猫猫含的孩子引发的。林奕含,网名“猫猫含”,在新浪开博客才几个月,就疯狂地爱上了写作。不少朋友看了她写的文字,惊叹曰,很难想象,其文字出自六年级女孩之手!

奇怪的是,猫猫含写的命题作文、考试作文,却和其他同学一般无二,干瘪生硬,甚至老气横秋,老是一些空话、套话,灵气荡然无存。和她的博客作文放在一起,你绝对不会相信这出自一个孩子之手。她自己也说,在教室里写作文,就像戴了面具,在家里写博文,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一个孩子两张脸,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有一天,猫猫含告诉了我她的想法——

“因为博客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把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就像生活随笔。很随意,能放开手脚,才会挥洒自如。命题作文,比较受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写,得拼命往题目靠,写出来的东西很少有非常好的。”

猫猫含这段话中,有两个很重要的词语:限制和随意。

在猫猫含的观念中,命题作文,是为老师而写的,老师的限制太多,便放不开手脚。所有的语句,都要揣摩老师的口味,因此,写出来的东西,往往也失去了灵性。尤其是考试中的命题作文,更是为了揣摩阅卷老师的口味。

而随意,按猫猫含的解读就是“随心所欲”,“放开手脚”——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为“随意”是给自己写的,就“自由”了!“自由”两个字倒过来就是“由着自己”,岂不随心所欲了。

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其实是孩子们向我们发出的“渴望解放”的呐喊。半个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他的眼睛,解放他们的手脚,解放他们的嘴巴,解放他们的空间,解放他们的时间”的主张。但时至今日,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是牢牢地将儿童束缚在“命题”作文的紧箍咒中。我想,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好好地重温这段话。唯有解放儿童,才能激发儿童的潜能,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而解放的要义,就是减少限制,张扬个性。

长期以来,我们太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技法”的指导:命题、立意、选材、编提纲、遣词造句……这一切的一切,其实就在“限制”,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久之,导致孩子对作文不但没有了好感,甚至心生厌恶。反过来,如果教师不刻意从“技法”上过度要求孩子,而是创造一种“为自己写作”的宽松氛围,让孩子以“玩”的心态对待作文,让他们充分享受作文带给自己的快感,在无拘无束的表达中,体验到作文就是生活,作文,就像呼吸一样自在。如此,孩子们就能回归“随意”状态。

还孩子作文以“随意”,写作素材自然就会从生活中来,孩子们就压根儿不需要去编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谎话、假话、大话,更不用去套用别人的材料;如果还孩子作文以“随意”,孩子们就不会人为地去“拔高”,而是怎么想就怎么说,表达的是属于儿童的真情实感。只有在这样的写作境界里,儿童独有的语言,才会活泼地从笔端自然流淌。

还儿童一片自由的天空,“自能写作”绝不会是遥远的梦想。

问:继承传统比摒弃传统要艰难得多,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您会特别强调继承和发展哪一个传统语文教学经验?

答:熟读以至成诵,是传统蒙学的基本经验。自古以来,《千》、《百》、《十》代代相传,其唯一教法,是熟读成诵。“熟读精思子自知”,朗读,特别是多读,有助于记忆。

但是,当下,弥漫着一股变质的“国学热”,让我颇为不安。有不少人打着读经的旗号,在小学生中大搞“读经复辟”。让小孩子原封不动地诵读整本整本的《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道德经》、《中庸》、《大学》……破坏了不少儿童的胃口。

儿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需要更多契合当下的精美语言来开启鸿蒙。简单地搞读经运动,那些成人读了都难以理解的词句,只会让儿童离经典越来越远。历史上,许多塾师不管学生懂不懂,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相信不在少数。这样得来的—点东西,只能作为谋取功名的阶梯,而不能成为日常需要的工具,学生更难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些历史教训,我们是必须汲取的。

今天,“熟读成诵”这一传统精华,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其实,“文化”本身是受历史局限的,而“传统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永远要传承下去,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取舍”以至“古为今用”的问题。因此,儿童的阅读内容,必须经过精心的挑选。汲取传统文化中至今富有生命力的语言元素,选编蕴藉精炼的现代诗歌,吸纳民间文学的精彩篇章,建构数量众多,古代与现代兼顾,中国与外国并存的诵读文本,让孩子们快乐地、自主地、大量地背诵,方能让“熟读成诵”这一传统精粹散发现代的光华。

问: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共生、众声喧哗”的社会,每个人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您听到的而言,您觉得哪个观点需要引起我们年轻老师的警惕?

答:我觉得需要引起我们年轻教师警惕的词语,就是“超越教材”。

教材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也是必需的学习“载体”,一旦入选,就必将“载入史册”,历史早晚会被“超越”的。但,过分强调“超越”,容易陷入片面挑刺的泥沼中难以自拔。其实,对于教材,我们更多地需要“尊重”和“聆听”,只有“尊重”才能“聆听”;只有“聆听”,才能听懂作者的声音、听懂编者的声音。在此基础上,教师才有可能挖掘教材的原生教学价值,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思路,最后达成教师、编者、作者、学生以及文本本身的“视野融合”(伽达默尔语)。

用自己的心灵和智慧,努力和孩子们一起“穿越”教材,而不是轻易“超越”教材——亦即“用教材教”,也许是我们应该保持的行走姿态。当然,对于价值观或者文字本身有巨大缺陷的文章,我们则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也是一种“穿越”,一种基于批判的“穿越”。

(访谈、撰稿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 施芳

杭州市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 郎明仙 松阳县实验小学 纪梅)

同类推荐
  •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昆虫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昆虫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教你进行创意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

    教你进行创意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教你进行创意制作(最新版)》是一本自然科学类读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教你进行创意制作(最新版)》不仅能丰富青少年朋友课余生活,提升其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其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协调发展,从而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 政治学原理新编

    政治学原理新编

    政治是与阶级和国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也是当今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它存在于一切国家之中,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中,政治一直处于控制、调节和整合社会关系的中心和主导地位。但人类把政治当作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则是19世纪末才开始的。由于不同地区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对政治本身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政治学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所提供的政治知识和研究方法也随着政治内涵本身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 建筑节能 安全生产 职业道德 基本知识读本

    建筑节能 安全生产 职业道德 基本知识读本

    长期以来,浙江省对工程建设现场关键岗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工作高度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展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工作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目前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统一考试合格并核发证书的施工员等各类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已近30万人,他们在施工一线承担着施工现场的组织及质量安全管理等各项任务,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高冷总裁偷心妻

    高冷总裁偷心妻

    她爱上了他,一个永远不可触及的男人,他那样高高在上,狂傲不羁,而他是否也会如她所愿毫无顾忌地爱上她呢?一场意外的相遇,是否能让两个毫无关联的男女从此如同蛟龙与凤凰般缠绕在一起。她不仅仅是一个小偷!
  • 她不懂爱情

    她不懂爱情

    她不懂爱情,她是名副其实的宅女,看过很多韩剧,看过很多言情小说,也因为电视剧里的动人情节哭过不止一回,但她却仍不懂爱情。遇见了他,她学会了暗恋,于是,她会因此失眠,会因此羞涩,会因此失落,会因此伤心。。。开始奢求。他,一个白净开朗的普通大男生,偶然发觉女神的好朋友竟然暗恋自己,明明努力避开,却不料频频相遇,好感度也在不断上升,终于体会到自己喜欢他的心愿,可是就在自己赤果果表达自己情意时,她为什么开始躲避他的眼神?如果理由是她不懂爱情,那就由他来教好了!
  • 网游之盗圣传奇

    网游之盗圣传奇

    现实中,他是一代盗圣;游戏中,他也是一代盗圣;神奇的隐形眼镜,铸造了传奇的他!神秘的身世,萦绕着重重的困惑!看一代传奇盗圣,如何纵横驰骋!
  • 把话说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点子上

    说话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告诉,说服。但是要把话说得明白、说得到位、说得得体、说得出色,则非常困难。不会说话的人哕里哕嗦、婆婆妈妈地说了一大堆,让人一头雾水,甚至造成理解上的误会;会说话的人则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最会说话的人永远是话说三分,点到即止,弦外音。本书将帮助你——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到位,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话说到点子上。一句话就能击中问题要害,化解复杂的、难以掌控的局面,实现完美沟通。
  • 源极天穹

    源极天穹

    源武大陆,以源为本。身怀神源血脉的叶羽,肩负着振兴家族的使命,带着梦想,踏上征途,开始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问鼎之路,阻难重重,危险机遇,伴随而来。且看,神源血脉,君临天下,直指巅峰,傲视天穹!
  • 盘天下

    盘天下

    人事经理夏弼工作被炒,归家途中却被一轻生女子砸进了下水道,不料却因此穿越古代,掌握神秘力量,开启了自己莫名其妙却又波澜壮阔的征伐天下的生涯。PS:神秘力量结合了帝国时代和要塞等多款经典游戏的设置,所以适合各种口味的大大。
  • 公主殿下的恋爱之旅

    公主殿下的恋爱之旅

    在家人面前装的可爱萌比的小公主,在陌生人面前却是冰冷至极,丝毫不让人有接近她的目的。在上爱丽丝学院的路上,遇到了三位校草,校草之首在准备与她表白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未婚夫来,小公主究竟会花落谁家?
  • 媚影千秋

    媚影千秋

    外企女总监穿越到陌生的空间,成为了皇后所生的长公主,但是重生时,母亲难产而死,舅舅遭陷害,江山风雨飘摇,后来国破家亡,一个女孩要如何在这乱世中生存~~~~~~女主是个隐忍坚慧的人(借用某人的评论),为人谨慎,有点聪明,不够个性,但是十分坚强。本文不是女尊,也不是11,不是甜文,也不虐人,比较注重现实。前面四章是讲女主的母亲,不是女主与后面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想看可以跳过再返回来看。
  • 混沌真王传

    混沌真王传

    人死为鬼,鬼若想往生便要投胎,成人后人修炼成仙.仙修炼成神.神堕落成魔.这是个循环,称为轮回,轮回万物,万物轮回这就是从混沌之初便存在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