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2600000013

第13章 获取学生一世的美丽——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郑方明专访

郑方明,女,1962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副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上城区小语会理事。曾荣获浙江省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市首届教坛新秀,市优秀教师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长期的教育实践磨砺出了郑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动人的教学艺术。她因材施教,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她追求卓越,在“继承”和“发展”中稳步进行教学改革。她坚持用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滋养学生,努力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她擅长写字教学,重视指导学生写好铅笔字和钢笔字。最让人敬佩的是她能叫每个孩子都拿好笔,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写出漂亮的汉字。她的写字教学光盘正式出版,《小学起始年段写字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的报告影响面广,年轻教师纷纷效仿。郑老师认为,作文教学要从重视阅读入手。她所教的学生特别喜欢读课外书,好书让她的学生们健康成长。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郑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带班级学生的语文素质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郑老师热爱课堂,热爱教学,热衷于教学研究。几年来,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有60余次获奖或发表于国家级、省级报刊,其中省市级荣誉证书26张。编写12万字的《小学语文学习指导·阅读与习作》,由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2004年)。参与《最新义务教育教材教案点评集》、《小学语文与数学活用与创新训练》、《青少年阅读指南》等书的编写,总字数20多万。还经常应邀外出讲座,曾多次在杭州人民广播电台主讲作文教学专题。

教学思想、理念

“用我的真情获取学生一世的美丽。”这是郑方明老师的治教格言。

以这样的思想为统领,郑老师提出“小学语文要重视人文教育”。《小学语文要重视人文教育——兼谈杨明明老师的教学思想》一文重点阐述了郑老师“人文教育”的观点。郑老师认为,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教师要很好地驾驭它,首先要端正这么几个观念。一是教师观。教师工作的价值取向是“唤醒”学生的人格。二是学生观。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只有当“学生是主人”转化成一种教育理念时,它才会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细节中体现出来。三是教材观。人文教育,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成功的课堂是应该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确定在对学生的关爱上。郑老师研究表明,从操作层面上,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领域有两个层面值得关注:一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人文性,一是教学内容的人文性。除了课文内容的人文性感染外,她还注重用传统文化古诗文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郑老师又更进一步探讨了人文精神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探索。要“使人成为人”,人文教育承诺知识的授受与智慧的开启;而在人文的维度上,教育还须承诺身心的训育和人生境界的润泽与点化。

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为此,郑老师写了系列文章。《现实·过程·开放·发展》一文,阐述了语文教学中要关心孩子今天的快乐,要重学习过程的展示,要把学生引向社会的大课堂,要着眼孩子的发展;《巧找结合点,有效提升读写水平》帮助学生轻负高效地学习;《还语文学习以自然态》强调语文教学要把握好语文教育的特点,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旨归。

语文课堂要关注“每一分钟,每一个人”。作为一线的老师,郑老师心里装的是每一位学生。她每天要进班上课,而且班里学生人数多,且是住校生。住校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全靠老师来实现。郑老师重点思考的也就是怎样把课上好了。具体而言,重点关注两方面:一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人人都像着了魔似的跟着老师学;二是如何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他们没有时间开小差,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著名特级教师杨明明老师曾盛赞郑方明老师的课堂“每一分钟都让孩子沉浸在学习中”,倡导大家多学学她心中始终有“每一分钟,每一个人”的朴素理念,多学学她的能把握“每一分钟、每一个人”的真本实力!

专业成长之路

郑老师出生在教师世家,从小在校园中长大。特别喜欢在校园这平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场所,默默地生活、工作和思考。

从报考师范的那一刻起,郑方明老师就认准方向——当一名好老师。郑老师是“文革”后的第一批中师生,当时属于“稀有人才”,是新生的力量,她成绩优秀,实习期是优秀实习生。还在实习阶段,郑方明老师就被推荐上实习汇报课《小马过河》。指导老师是严州师范附属小学胡建华老师。细心的指导,真诚的鼓励,让郑老师信心十足地走上了讲台。下课铃刚响过,胡老师就热情地走上讲台,拥抱着她说:“郑方明,你以前当过教师吗?”这样一个动作,这样一句话,给她的专业发展定好了方向,使她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就是一块当好教师的料。

老教师的引领对郑老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81年被分配到淳安县实验小学后,郑老师更是被所有的老教师们呵护着。郑老师的母亲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而且是全县小学界的第一块“牌子”。他们认定钱江后浪推前浪,郑老师一定是位比妈妈更优秀的老师。学校专门为郑老师定了一位低段老教师做她的师傅,手把手地教她。更为主要的是,他们把所有的学习机会和展示机会都让给了她。当时,从淳安到杭州是极不方便的,但只要有听课机会,他们总是鼓励她前往,并让她回来后上汇报课。

郑老师曾深情地写下了一篇题为《第一次进省城听课》的回忆性文章——“第一次进省城听课”,“走上教坛的第一次公开课”……时任淳安县实验小学校长的余昆先生对她的指引和鞭策,无疑对郑老师此后的专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是多么美好的起步!虽然在贫困的山区,但郑老师总能感受到杭城的教改之风。对自己听过的课,郑老师如数家珍。杨一青老师执教的《杨老师的头发》,张化万老师的《烧不死的猪八戒》,杨明明老师的《玩玩说说》,王燕骅老师的《找骆驼》,朱雪丹老师的《小壁虎借尾巴》……这些名家名课郑老师都听过,并且把这些“拿来”的课都在淳安县教委礼堂向全县的老师展示过。也许是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阻塞,这些“拿来”的课,都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尽管郑老师一再强调是杭州听来的,但善良淳朴的听课老师还是把她认定为是一个很会上课的老师。因此,郑老师也获得了好多荣誉,专业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姿态。1987年,她还在林媚云老师的班里脱产学习了半年。

1998年,郑老师调入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工作,这是她专业发展的又一个新起点。这样能听到更多的“大家”的课,更幸运的是还成了杨明明老师的徒弟。杨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郑方明老师,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使她更快地成长。用郑老师自己的话说,“我是在‘特级教师’的光环下成长起来的”。除了上述提到的著名特级教师,杭二中的徐承楠老师、市教研室的沈大安老师、钱正权老师都给予她极大的帮助。还有,郑老师的先生——这位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给她的专业影响也是功不可没的。

郑老师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带领老师们搞教学研究,鼓励年轻老师发奋努力。郑老师注重从爱岗敬业、事业心、责任心、教育教学思想、教育科研等多方面下工夫,把无微不至的爱护关心和严格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他们快速成长铺路搭桥。老师们参与各类“比武”时,郑老师会耐心地从教学设计到每个环节的实施,给年轻的朋友们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青年教师在上公开课前,跟他们一起商量教学方案。在试教的过程中,郑老师总是一个小问题都不放过,一句话一句话地指导。指导过的老师,都能获得较好的成绩。

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人文荟萃,人才济济,上城教育界更是星光灿烂。只要有听课学习的机会,除了自己主动前往,郑老师还总是打电话通知所指导的青年教师抽出时间去学习。郑老师每学期的听课量都有五六十节及以上。在“听”之外,郑老师还让他们作一些观点报告,交流教育信息,常鼓励和指导他们写论文,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郑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所折射出的对教学岗位的挚爱,对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几十年如一日的热情,总是那么令人鼓舞。

最新思考

思考之一:小学语文要重视人文教育。

近年来,郑老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要重视人文教育”这个课题的研究。《小学语文要重视人文教育——兼谈杨明明老师的教学思想》一文,从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几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文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帮助她解决了不少问题。之后她又写了《让人文的光辉烛照学生》一文,分析了如何用人文教育的思想去指导班主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课标的推进,“人文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郑老师对它的理解也渐渐深入。她又发现以前的研究对怎样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教育点、用怎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人文的熏陶提及较少。有了新的认识,就有新的实践研究。《披文入情,经历情感》一文就是新阶段的研究成果。之后,郑老师带领全体语文教师开始了市级立项课题《新课标视野下的古诗文教学研究》的研究,《古诗文的殿堂可以这样走进》、《新课标视野下的古诗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获得广泛的关注。

理念决定行动。郑老师始终保持着冷静思考的状态,在强调人文教育的同时,也没忘要“使人成为人”,必须承诺知识的授受与智慧的开启。为此,她写了系列文章。《现实·过程·开放·发展》、《巧找结合点,有效提升读写水平》、《还语文学习以自然态》、《慎用课堂语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阐述了语文课堂一定要使人文素养的提升,要与字词句的习得和听说读写的落实有机结合。

思考之二:正确对待“尊重学生”与“张扬学生的个性”的关系。

有一种现象引起了郑老师的思考:有的老师为了张扬“个性”,课堂上不敢用“纪律”和“规范”来约束学生。个性、尊严和平等之间似乎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和矛盾。依照个性的需要,人人都不应该受到限制,言行自由,无拘无束;依照尊严的需要,人人都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个性。如此说来,张扬个性本身不就是构成了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但倘若人人都没有个性,人人都缺少独立意识,那岂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悲哀?真是一个两难的困境。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以其独特的个体生活于这个世界中,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不同的个性特征,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教师最崇高的追求。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些都是不争的共识。但是,在开发和发展学生潜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认为凡是学生的个性就应该“照单全收”,完全放手任其张扬,张扬个性需要考虑与社会接轨,以免学生“张扬”着在学校积淀、形成的个性步入社会而与社会“格格不入”。学生的成长要经过“我想要”到“我能要”的过程,也就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一个文明社会的存在,离不开正确价值的支撑,是社会主导价值维系着这个社会的秩序和稳定。社会是各种规范要求编织的网,适者才能生存。学校是个小社会,追求的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作为教师,不能为了个别学生“个性张扬”的利益而损伤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作为学生,不能只要自己个性发展的自由而不用大家公认的规范来约束自己。个性张扬既要对自己的“张扬”负责也要对他人“个性”负责;只有尊重他人,只有遵守社会规范,才能享受到张扬个性给自己带来的真正快乐。因此,教师必须明确:不能因为要“张扬学生个性”,而忽略用必要的“纪律”和“规范”来约束学生。

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并不是放任学生的个性,更不是放纵学生,对什么都可以听之任之。尊重学生,应该顺其自然,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中发展,但有时也要讲究引导。对学生的个性需求要区别对待:当学生的“个性”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迁就”;当学生的“个性”不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时,教师就要对学生“循循善诱”,指点迷津。

在课堂上,要努力创造这样一个学习氛围: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投入地学习,认真地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精彩对话

问: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您能不能说说哪几本书对您个人教学理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答:不同的阶段,需要阅读不同的书。我所实践的教育过程可分三个阶段,一是师范刚毕业,以书本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阶段;二是当了母亲后,融进“母爱”的教育阶段;三是以人文教育思想作指导的教学研究阶段。现在想来,在走上工作的头几年,《给教师的建议》给了我很好的指导,从那里,我可以一一对照起来,照着去做。这本书可谓是“行动指南”。作者所谈到的问题都是我们平时遇到的、自己却很难解决的难题,而他提供给我们的解决方案恰恰就是我们最需要却没有发现和使用过的。《特级教师教案集》程玲、罗云仙等老师的教案,我都一一读过,品过,试过。前一本书巩固了我的师德,提高了我的育人方法;后者让我懂得了怎样进行教学,提高我的教学能力。

《人文教育论》、《后现代课程观》是我从“第一阶段”跨进“第二阶段”所读的两本很重要的书。它对我现在的教学理念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它提高了我的专业水平、思考能力。因为它使我找到了在当时认知水平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进行的操作方法和理论依据。同时,阅读促使我的教育写作。文章的创作过程,也是我的教育思想清晰化的过程,我渐渐明白成功的课堂是应该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确定在对学生的关爱上。

问:继承传统比摒弃传统要艰难得多,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您会特别强调继承和发展哪一个传统语文教学经验?

答:传统的语文教育中有许多经验符合人类掌握语言的客观规律,我们应当“披沙见金”,把它们发掘整理出来以用之于今天的语文教学。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我会选择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反复诵读”。

首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决定我们必须考虑“诵读”。汉语大多数语素是单音节的,词没有形态变化,因此非常容易形成一连串整齐的结构。汉语的另一个特点是音乐性强,这主要表现在汉语的四声、双声、叠韵、对偶、排比等方面。不但韵文如此,就是古代散文也是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汉语言文字适合“诵读”。

其次,“诵读”有利于学生感受汉语的魅力。在反复诵读中,读者识字悟义,反复玩味:抑扬顿挫的韵律节奏美,丰富多彩的词汇美,变化多端的句式美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汉语的兴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者在诵读中感受到汉语所特有的魅力。

诵读应该成为我们读书治学的法宝,也是当代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然而,人们一提到“诵读”就想起“三味书屋”,诵读被片面地冠以“死记硬背”而被全面否定。课标中的有关规定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失误。“书声琅琅”的现象好像不存在了。这种现象需要我们大家努力,把它改变过来。我在做兼职教研员时,就不断地提醒老师们,人教版的教材所选的文章都非常美,老师们一定要多读,读时会给大家带来教学的灵感;老师们还要指导孩子多读,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悟。(随后,郑老师以二年级下册《泉水》中的句子为例,生动地说明怎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如何让学生在触动内心的朗读中动容、动情、启智。)

再次,“诵读”能使“读写结合”更好地落实。

古人强调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并且要广泛地阅读,要通晓诸子百家,要读到背诵的程度。封建社会的有识之士“不单单提倡坐在屋里读书,还提倡走出书斋……以增广见闻,接触了解社会”。多读并且烂熟于心,形成语文能力,语言材料真正为他所用,他就能够顺利地运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情感。早在2002年,我曾做过一个“寻找读写结合结合点”的课题研究,我觉得这是对传统的“诵读”的一个发展。

(访谈、撰稿 平阳县鳌江小学 纪相钊)

同类推荐
  • 激发青少年物理兴趣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激发青少年物理兴趣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竞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竞争

    本书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严峻现实,从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提出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分析各类职业的要求,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和内容要求,分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途径与方法。本书突出实用,针对性强,可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社会青年就业的培训教材。
  • 小神通抢猜灯谜(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小神通抢猜灯谜(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东欧现代名著导读

    东欧现代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主要根据语文新课标指定的中小学生阅读书目,在参考和借鉴许多译本优点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内容概述和欣赏与评析等全面性指导阅读,可谓是高度浓缩,既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又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把握。
  •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十方魂灭

    十方魂灭

    一块玉引发的追杀,一块玉赐予的第二人生,一块玉指引的巅峰之路。一个孤儿如何在这个强者生存的世界中成为人上人?
  • 魔女之道

    魔女之道

    作为第一次写文,笔者本着倾全力的态度去完成本文。尽管写文可能有种种的不如意,诸多不合理之处还望海涵。黑暗文、不套路。如有读者无法接受,还请转坑吧......
  • 云麟城之真假太后

    云麟城之真假太后

    人人皆知的江湖剩”女侠姬小风阴差阳错的被长得一模一样也是最年轻的太后乐澜欺骗,被迫顶替太后身份。在宫里闹出不少笑话,同时也和乐澜死对头陵祁王爷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乐澜太后却溜出宫本以为过着潇洒的日子,哪知道这日子是多么的不好过!
  • 海谍

    海谍

    知道我们存在的意义了吗?海谍,谍海中的一朵浪。
  • 你信与否

    你信与否

    每个人都有一段放不下,忘不掉的感情。每个人都想着用逃避来带过。每个人都在兜兜转转之中仿佛又看见了当初的自己。而每个人都必然逃不掉面对过往的宿命。
  • 我的冷漠大小姐

    我的冷漠大小姐

    故事讲述的是魔王与女主的相遇······
  • 噬生界

    噬生界

    这是一部比较虐杀型的小说!主角得到了进化,但是世界已经落寞!
  • 旧离念

    旧离念

    “嗯哼,下帝王之争那步棋不好走啊。”言倾淡淡说道,“不是还有你么?”某男戏虐的说,言倾只想问问上帝,为毛高冷的夜澈一到她面前就成无赖了啊!~~~~苍天啊!
  • 冷欢残笑

    冷欢残笑

    腐宅慕阿妍只想好好做花痴梦女王梦,却被自称表弟的帅鬼夺了初吻,然后莫名失去一年记忆。竹马被下蛊,自己中毒,闺蜜陌生……在见识那么多妖魔鬼怪后,才发现真正可怕的是人心。他一直在保护她,即使多么腹黑毒舌,他还是一如既往宠着她。结果,被她扔出大街后,夜晚竟然爬上她的床!还到学校里当学霸转学生,勾搭妹纸就是为了让她吃醋?从此,她沦陷在他温柔的眼中,当了鬼王小媳妇,竟然还开心?结果发现,自己不过是另一个女人的替身,他只是一直把她当成那个女人!当冷却了所有欢悦,只剩破残的笑靥,腥烂发臭。
  • 人之废除

    人之废除

    《人之废除》是英国作家C.S.路易斯于1943年在杜伦大学的演讲稿,于同年出版,副标题为“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