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从上学时就有了自己的零花钱。
妈妈每次都是每周一给小明10元钱的零花钱。每次拿到零花钱之后,小明都欢欣雀跃,可是不到三天,他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就花完了,剩下两天就处于没有钱的日子。
妈妈也询问了一些邻居家的孩子的情况,发现给的零花钱都差不多,小明的零花钱并不少。后来妈妈发现,小明花钱缺乏计划性,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零花钱。
“故事解读”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应该知道他们的钱的去向,但是孩子的理财能力不如成年人,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父母就应该指导孩子对花费进行预算,也就是要制订一个消费计划,那么该从哪里入手呢?
第一,要做一个消费记录。鼓励孩子把一个月中的每一次消费都记录下来,不必缩减消费,只要明确钱的去向即可。他们可能暂时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少钱花在垃圾食品上了。
第二,有计划就一定要设立目标。如果你能鼓励孩子设立目标,就会有更好的机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无论孩子设立的目标是什么,都让他们自己写下来,使得目标更加直接明了,这一点对孩子把钱分配到不同的目标上很有帮助。在目标中,一定有他们需要的和想要的东西,这时候要鼓励他们把需要的和想要的东西对应列出来,告诉孩子“需要”可以满足,“想要”却应该尽量限制,以免花费超额。
列好这些之后,和孩子一起浏览一下列表,并在各项后面标注实际价格,写出对孩子来说更真实的数字,给他们留下调整的空间。
有时,父母就可以带孩子去超市,约定以孩子的零花钱进行一次购物,并事先确定好金钱的数额。进入超市后,可以让孩子去挑选他需要的任何东西,不加干涉和约束,到了结账时打出购物清单的时候,让他将购物金额和所带的现金进行比较,看看购物金额是否在预算之内,如果超出了预算,就让孩子自己来调整,选择哪些是最需要的,哪些是不太需要甚至根本不需要的,并让他把放弃购买的东西放回货架上。
这种体验过程可以让孩子充当自己零花钱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事先的预算来进行最合理的财务支出。
简而言之,父母帮助孩子制订花钱预算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让孩子懂得花钱也有责任。在自己的收入范围内保证自己始终有足够的钱,避免那种因买太多东西而亏空的尴尬,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个预算表,它是管好钱、用好钱的基础。
只要做到了按预算行事,就可以保证有足够的钱坦然应付自己的开支。如果孩子养成了预算的好习惯,理财的诀窍就掌握了大半。
第三,零用钱是一笔允许孩子犯错误的钱。孩子在管理金钱的过程中难免会犯很多错误,但要让孩子记住教训。
孩子每次领到零用钱,有时会迫不及待地去花钱,之后几天弄得他自己狼狈不堪。即使这样,父母也不要斥责、恐吓或者过度干涉他们,但是要给孩子指出这样做的不对。毕竟,零用钱的主人是孩子,一个人拥有权利才会负责任。
其实,父母眼里的这些错误本身也有一定的意义。孩子长大后,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会防止他在人生道路上犯更大的错误。一旦给了孩子零用钱,不管他买什么或者钱够不够用,都是孩子自己看着办的。即使过度消费或冲动购物,父母也绝对不能马上伸手援助,务必要让孩子看到错误行为的代价。
通过这样的经历,孩子会逐渐明白一个道理:一时冲动买了不必要的东西,日后真正需要买东西的时候就没有钱了。从而,在面对自己失误造成的困境和摆脱这种困境的过程中,他们将学会如何合理消费。
要让孩子在错误中学到东西,要让孩子记住教训,这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