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报业大王,他母亲伊丽莎白·格林曾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她很有主见,性格果敢,对儿子默多克教导有方。
一天,默多克和父亲一起到城里,父亲看见了一个玩具小陀螺说:“这个小陀螺很不错,是从日本进口的,你想要吗?”
“我不要,它看起来没什么好玩的,我一点儿也不喜欢。”默多克毫无兴趣地拒绝了父亲。
可刚回家不久,默多克在和同伴们玩耍的时候,发现他们都在玩这种从日本传过来的玩具。他们用绳子抽打直径3厘米左右的铁陀螺使之旋转,在规定的地盘上与伙伴对战。
“嗨!默多克,你有陀螺吗?你能让它旋转多久?”默多克听了沮丧极了,一个人跑回了家。
父亲和母亲正在忙碌着,看见默多克垂头丧气地走了进来。
“怎么了,孩子?”父亲问。
“爸爸,我又突然想到那个陀螺了。”默多克小心地说。
父亲笑着说:“那我们就去把它买回来。怎么样?”默多克很高兴,刚要谢谢父亲,却听母亲说:“可我听说你一点儿都不喜欢它,为什么又突然喜欢了呢?”
默多克嗫嚅地小声说:“我是不喜欢。可是……可是现在大家都有了,我如果没有的话他们会嘲笑我的。”
母亲明白了,原来是攀比的心理让默多克想买那个他本来不喜欢的陀螺。如果马上拒绝的话,默多克肯定会非常难过;如果同意给他买的话,虽然那个玩具并不值钱,可是这样就会助长默多克错误的消费习惯和虚荣心。看来有必要跟小默多克认真交谈一番了。
母亲走过去对默多克说:“孩子,你喜欢它吗?”小默多克摇了摇头:“不喜欢。”
“那你需要它吗?”
小默多克又摇了摇头。
“那如果要买,我们为什么不买你喜欢的或是你需要的东西呢?我想这样更有意义,不是吗?”
小默多克仔细地想了想后,点点头:“我不要那个陀螺了。因为我既不喜欢,也不需要。”
从此以后,默多克在买东西时总是先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或真的需要,这种良好的消费习惯一直伴随他长大。
“故事解读”
故事中出现的情况是小孩的盲目攀比心态在作祟。攀比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追求的是你有我也应该有或者我有你没有的心理满足。
年龄小的孩子多在数量上攀比,年龄大点以后更在质量、名牌、档次上攀比。
盲目攀比会让孩子为满足无休止的物欲铤而走险,用不合理、不合法的手段去获得需要。然而这更多的是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路上产生精神困扰。
所以,我们要克服孩子盲目攀比心态。
第一,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金钱的实际意义与象征意义。
由于父母的原因,很多孩子很少或者从来没有接触过金钱,对于金钱的象征意义与实际意义也就难以理解了。所以,如果要克服已经产生的盲目攀比和炫耀的习惯,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明确金钱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于成年人来说,金钱象征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同时也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财富象征。那么对于孩子来说,金钱象征着所在家庭的财富,但那是父母的劳动创造的,与孩子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不过是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可利用的资源而已。
对于金钱的实际作用,让孩子有必要在生活的实践中去进一步了解,而不是只做一个只懂伸手向父母要钱的“小书生”。
首先需要懂得,钱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底有多大的交换价值。经常跟父母去市场走走,看看平时吃的一斤鸡蛋需要多少钱,穿的一件衣服需要多少钱,家里用的冰箱彩电需要父母多少天的辛苦工作才能挣到那么钱买回来。有了这些直观的了解,孩子就会对钱有一个起码的概念。
第二,应该让孩子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我们有很多同学之所以会不断地要求父母买名牌,不停地和同学比着讲排场,不停地去和别人攀比、向别人炫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并不知道父母挣钱的不易。他们以为父母的钱是很容易得来的,有的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父母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让孩子深入生活,深入了解父母平时是如何辛苦工作的,深刻体会父母生活和工作的不易,孩子对钱的使用就会有一个更合理的认识,也有助于克服把钱花在那没有必要的盲目攀比和炫耀上。
第三,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攀比虚荣的危害。孩子多通过一些欺骗和虚假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攀比就会造成孩子虚荣心极强,会让人觉得特别不真实,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流沟通和与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父母不支持孩子的攀比消费。父母若发现孩子是出于攀比,向自己提出的消费要求时,千万不要支持。在攀比过程中孩子的虚荣心是最容易滋长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让孩子的物质要求得到了更快的满足。孩子通过炫耀自己在物质上的拥有,喜欢上和别人物质上攀比,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攀比不仅扭曲了孩子的价值观,也让父母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五,克制孩子的虚荣心。造成孩子盲目攀比和炫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虚荣心,虚荣心会导致孩子去追求那些超过实际需要的东西,而去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事物。比如名牌。所以,克服虚荣心就是从思想上斩断盲目攀比炫耀的根源,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