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0800000006

第6章 组织对个体的忠诚设计

组织是由相似诉求的个体构成的群体,在吸引和维系个体忠诚度设计方面,同样也需要了解个体对组织产生忠诚的诱因,并针对个体对组织忠诚度的这些诱因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才能够实现个体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一致,构成一对忠诚体。

一、生存发展是保障因素

如同个体一样,组织之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同样面临竞争和冲突,任何组织都同样面临生存与发展问题。组织由单个个体构成,个体越强大、数量越多,组织就越有可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存活能力,也就越能够为效忠本组织的成员提供安全保障,否则就可能被其他的组织所取代甚至消亡。组织的这种本能的生存与发展压力,是组织之所以要求个体对组织产生效忠和忠诚行为最基础的原始动力。

因此,组织通过给予个体人身安全和生存的保障,以及其他方面的忠诚度诱因设计,来吸引个体归属并效忠于组织,从而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显而易见,组织在选择成员时,一定是要求该成员绝对忠诚于自己,而绝对不能背叛自己,一定会甄选那些对自身安全能够加强、能够壮大自己的个体。任何组织都不会选择也不能容忍对本组织产生瓦解或者破坏作用的个体。这一生存安全的考虑是组织选择忠诚于本组织个体的首要因素,也是最基本的诱因。

尽管,个体之所以构成群体,是因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都在关心同一件事情,这种相似的共同点使得个体能够走到一起,并最终形成一个群体和组织。这种共同点可能是个人的生命、财产、荣誉以及人身安全,甚至是信仰、习惯以及价值观等。但群体和组织在设计对个体的忠诚诱因时,最基本的考虑仍然是能否壮大组织自身,增强自身的安全,尽管其对外宣称或者表现为给组织成员提供安全和生存保障。组织之所以如此重视对效忠于本组织个体成员的选择与招募,正如同古斯塔夫在《乌合之众》一书中阐述的那样,群体在人类社会中会产生一种充足的理由,规模就是优势,安全、生存和发展是组织以及组织内部个体共同关注的核心和基础。

一个组织如果不能实现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就不可能长期保护其成员个体,甚至不可能对成员个体提供其长期的忠诚诱因,组织就会走向消亡。但构成组织的个体通常不会随着组织的消亡而全部消亡,组织消失或死亡后,继续存在的个体往往会基于自身的生存和安全与发展考虑,本能地选择另外一个组织进行依附并且重新建立效忠和忠诚关系。因此,从这一点上看,组织应该比个体更加重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问题。古今中外的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组织的这种对于安全和发展的考虑,同样是组织以及构成组织的个体内心深处的基本考量,组织必须要真正为个体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提供保护,从个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保证角度思考组织的行为。任何组织都会承诺对于归属和忠诚本组织的个体提供安全和发展的保护,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和措施兑现此种承诺。组织基于安全和发展的自身考虑,必须要实现“思、言、行”的一致和统一——这种对个体承诺和行为的一致与统一也是吸引和维系个体忠诚于组织的前提和基础——这样才能确保组织和个体之间形成理念上的共识与一致。

二、价值增加是驱动因素

同个体一样,组织在选择成员、要求成员忠诚于自己的同时,也会在安全与生存的基础上,理性分析多增加一名成员对自身带来的价值上的贡献,即便这个组织宣称的是纯粹的非盈利目的。

相对于个体而言,组织更加理性。它首先同个体一样,会考虑为吸引或维系某个体(I)的忠诚组织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同时更要权衡该个体可能会给组织所带来的利益或者价值贡献。个体对组织的价值或者利益贡献P(I),除安全和生存能力增强之外,包括经济上的贡献P(V 1)、物质财富上的增加P(V 2)、规模利益P(V 3)以及其他的获利P(V n),有时因规模所带来的利益会带来无法计量的结果。组织通过个体获得的利益可以表示为:

P(I)=P(V 1) P(V 2) ……P(V n)

同样,因为组织更加理性,它也会分析为获得或维系该个体的忠诚其所必须付出的成本。组织更加清楚地知道,这些成本构成了个体的收益,这些组织提供给个体的收益是个体忠诚于该组织的重要因素。这些成本支出,包括经济上的C(v 1)、物质上的C(v 2)以及其他为维系成员忠诚的成本支出C(v n)。

C(I)=C(v 1) C(v 2) …… C(v n)

因此,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组织吸引或者维系成员忠诚所获得的净收益为:NP=P(I)—C(I)

当组织吸引或维系个体忠诚的NP≥0时,组织才会投入资源和成本,才会愿意去做。

因此,组织是否能够通过个体的加盟,通过个体的忠诚获得净利益,也是组织是否给予个体忠诚激励的第二个重要动因。

除了一些特殊的不需要规模和数量强大的组织机构,通常情况下,组织选择个体并不需要像个体选择组织那样进行第三人比较,也就是说只要该个体对于组织能够带来净收益,组织往往因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会吸引该个体成为群体的一员。这一点,也同上面分析的那样,组织比个体更加关注自身的安全和生存发展。通常情况下,组织都希望规模越大越好,自身越强越好。

如何妥善设计组织对个体的付出成本(激励),以及如何量化评估个体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效忠),是组织能否长期存在的关键因素,当不恰当的激励同不恰当的价值衡量长期并存时,组织就开始脆弱并往往走向消亡。这一点,也可以在古今中外的史料中得到验证。

自身价值提升,或者说通过给予个体利益实现组织自身的强大,是组织维系个体忠诚的必然选择,也是组织正确的思考和选择。组织同样需要向个体承诺,当个体加入该组织后,其自身的利益诉求会得到满足。同时,组织也会通过实际的措施和行动向个体证明其能兑现承诺。组织正是通过这种不断验证双方利益诉求的统一和一致,强化个体对本组织的忠诚情感和忠诚行为的。

三、恐惧是个体的转换障碍

如果一个组织仅仅能通过安全和经济两个手段去设计个体忠诚诱因的话,个体对组织的忠诚将会变得非常脆弱而不稳定。因为只要其他组织能够提供更好的经济利益,或者其他组织稍微牺牲本组织的利益而让利给个体时,该个体只要生存和安全不受威胁,他将会在理性地进行利益比较分析之后,选择放弃或者背叛本组织。

因此,组织对个体的忠诚设计,肯定也会针对个体对恐惧规避的心理因素进行设计——制造或者设计个体的忠诚转移成本,提高个体因作出放弃本组织或者背叛本组织时的成本代价。这些个体的转换成本或者背叛代价,可能是经济上的惩罚、荣誉上的剥夺、社会地位的丧失、既得利益的罚没、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上的惶恐不安,甚至是个体生命和健康的威胁。这些转移成本设计从本质上讲是对个体背叛本组织的惩罚或者威胁,从更广泛的角度看,都是在设计和制造一种心理上的恐惧和不安。

我们知道,任何个体在独立作出理性分析的时候,总是只能在有限的信息范围内作出判断和比较。因此,信息披露的数量、程度和范围是组织对个人营造忠诚的控制手段,这种信息封锁往往造成个体无法获取对其更有价值的全面分析,从而不得不产生非自由状态下的忠诚,这种手段同样是组织经常采用的手段。

有时,这种忠诚转换成本,还可以通过对个体接受的信息进行单一内容的教育得以实现,当某个体仅能够接受一种文化或者理念教育的时候,他就会对接受其他理念和文化产生未知的恐慌和惧怕,就像一些宗教对教徒所进行的灵魂洗礼一样。这种形式实质上也是组织对于个体采取信息封锁的手段。

但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对物质损失的恐惧,还是对精神和灵魂的恐惧,是忠诚得以维系的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一个要素。无所畏惧,将没有忠诚。

正如我们在上一个章节中所指出的那样,一个组织可以利用个体对于恐惧的五种形式反向或正向制造忠诚。组织基本上会从死亡、陌生人、未知、无序以及营造个体的渺小和无力等方面,或者其他财产和经济上的罚没,制造个体的恐惧,同时针对这种恐惧所可能给个体带来的希望设计忠诚。

对于如何针对个体设计恐惧因素,往往会引出很多争执。因为除了可以量化的经济和物质层面上的罚没可以衡量之外,其他因素往往备受质疑。尤其是涉及到精神、荣誉、社会地位、健康和生命的时候。在一个国家、民族或者组织被认为是设计恰当的转换成本或者恐惧因素,在另一个国家、民族和组织的眼中或者道德观念中有时甚至被谴责为非道德和非人性的行为。这种冲突和争执,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组织对个体采取防范措施,为防止个体转向其他组织安装忠诚“防火墙”,设计个体背叛本组织的惩罚成本,同样也是其内心深处为了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本能反应。任何组织都会为防止个体背叛宣传和教育个体,同时会实施各种措施防止个体的背叛。

组织通常都会综合运用上述三个维度设计个体对组织的忠诚。在组织对个体的忠诚度设计方面,最具说服力的证明,无疑是古今中外那些战果辉煌的军事组织。

“案例分析”中国秦朝军队vs古罗马凯撒军团

人类历史上最能够系统说明忠诚的形成机理和制度设计,尤其是组织在获得个体对组织忠诚上的制度设计方面的组织形态,是军队。

让我们一起回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看看那个战国七雄并起,硝烟弥漫的岁月里最终获胜者的获胜时间表。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公元前222年,秦灭燕;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

秦国在短短九年时间内,几乎是平均一年半时间战胜一个国家,一统六国,结束春秋之乱。在没有飞机大炮、没有现代战争武器的两千多年前,这是一个奇迹。秦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九年时间兼并天下,一统诸侯,原因很多,其中,秦军的勇猛和忠诚、秦军的作战能力至关重要,是其决定性的力量。

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一次变法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其有关军事方面的变革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一个首领,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领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首领)。

简单说,就是每一名士兵(个体)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贡献),带回军营(组织)作为证据。假如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领,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刻开释。假如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布衣。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在军中,因为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爵“簪袅”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二级爵位“上造”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战功爵位是可以传子的。假如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战功,全家都可以受益。这一激励体系使大梦想分解成为每个人都能实现的小梦想,实现共赢,从而积少成多,逐步实现最终目标。

同时,秦国的军法相当严格,这些军法事实上是对背叛秦朝军队的惩罚。特别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严苛更甚。例如《重刑令》规定:“军有千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军命曰国贼。”对国贼的惩罚是:“身戮家残,去其籍,发其坟墓,暴其骨于市,男女公于官。”可见秦国的刑罚多么严酷。不仅有“斩一甲首,赐爵一级”的规定,也有如上残酷刑罚,这就使得秦国军人“非斗无由也”,除了战斗没有路可走。

正如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中所分析的一样,秦国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按战功决定赏罚,它的作用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对比战国七雄的做法,齐国奖励士兵的办法是给钱,杀敌一人,赏黄金四分之一两,这样的军队对付小敌还行,大敌当前就不中用,这是“亡国之兵”。魏国奖励士兵是免税,结果军队增加了,而国库却空虚了,是“危国之兵”。秦国奖励将士的办法是赐爵——无论什么人。按照规定,论功行赏,所以人人奋勇,争立军功。难怪秦军成为“虎狼之师”。

无独有偶,在几乎同样的历史时期,在欧洲存在另外一支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凯撒率领的凯撒军团。

还是先让我们回到2000多年前的罗马,回顾一下凯撒军团所取得的赫赫战绩:

公元前58年,高卢战役第一年,战胜赫尔维西亚人、日耳曼人;

公元前57年,高卢战役第二年,战胜涅尔维人;

公元前56年,高卢战役第三年,战胜维尔特人;

公元前55年,高卢战役第四年,战胜不列颠人;

公元前54年,高卢战役第五年,战胜伊布罗斯人;

公元前53年,高卢战役第六年,战胜特雷维利人;

公元前52年,高卢战役第七年,战胜布尔日人;

公元前49年,取得马赛战役、西班牙战役、希腊战役胜利;

公元前47年,埃及亚历山大战役胜利后,凯撒写下历史上著名的“我来、我见、我征服”豪言。

事实上,从整个长达八年的高卢战争及随后的内战以及统一罗马战争,直至其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被刺杀,在长达近15年的征战中,凯撒军团常常在军队人数上居于劣势,但却能够以少胜多,其所取得的大大小小的战役胜利,远远超过以上罗列的数字。罗马军团在整个地中海附近成为王者之师,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不同于中国2300年前秦朝商鞅变法对军队的明确的规划,凯撒对军队的忠诚度设计没有系列的明确的规定,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史料的传承,去发现其中蕴含的制度设计理念。

凯撒对军队尤其是对士兵的忠诚度设计,包括至少以下几个方面:

1.给予雇佣兵“罗马公民权”。内战结束后,不单只是高卢骑兵,连日耳曼骑兵一起,他都赐予了罗马公民权,还给予了他们可以加以统治的封地。(盐野七生《凯撒时代》第292页)

2.士兵退伍后被赐予土地和田地,成为自耕农。士兵的薪水成倍增长,……士兵们将在退役后被赐予一些土地,……参加凯旋式的士兵们,还将获得凯旋将军给予的额外奖金,即便从收入角度看,士兵们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而非底层。(盐野七生《凯撒时代》第307页)

3.确保士兵军粮。“战争是为了寻求生存而非毁灭”,“如果能明白战争是为了寻求生存,那么也就能维持组织的健全性”。(盐野七生《凯撒时代》第78页)

4.在与日耳曼人交战之前,士兵出现恐慌情绪后,凯撒动员讲话:“即使没有其余跟来的士兵,我就只率领第十军团出发。第十军团的忠诚度是不容置疑的,而在那之后,第十军团将成为我的近卫军团。”(盐野七生《凯撒时代》第86页)

5.罗马军的构成统一为百人队、大队、中队、大队、军团。

6.冲到第一线,担任首席百人队队长职责,逐一呼唤百人队队长的名字。(盐野七生《凯撒时代》第105页)

7.举行史无前例的15天谢神祭。“罗马青年的心中燃烧着胜利的消息,许多上流社会的子弟更是渴望在凯撒手下参战。参加高卢战役几乎成为了一种流行现象。”(盐野七生《凯撒时代》第118页)

8.凯撒士兵对自己所属的军团有非常强烈的归属感,并且引以为豪。(盐野七生《凯撒时代》第168页)

9.凯撒许诺最先攻下布尔日的士兵会获得一笔可观的奖金,……全线士兵没有一人后退,争先恐后朝城墙涌去。(盐野七生《凯撒时代》第200页)

10.“得知如此的战果,首都罗马决定举行20天的谢神祭。”(盐野七生《凯撒时代》第220页)

11.凯撒知道,是否真正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安全,二是粮食。(盐野七生《凯撒时代》第279页)

12.对于“罢战”,凯撒“我拒绝接受你们的要求”,……甚至还要说将他们处以“什一杀”——这一罗马军中最严重的惩罚。(盐野七生《凯撒时代》第308页)

13.这些人都出于平民,……被升任为原本仅由贵族和元老院阶层才能担当的军团长和大队长,……百人队队长们对凯撒的忠诚之心,是连一丝乌云也看不到的。(盐野七生《凯撒时代》第322页)

14.将弃战场而逃的旗手们降级。(盐野七生《凯撒时代》第351页)

15.举行罗马人心目中最高荣誉——凯旋仪式……凯旋仪式结束后举行招待酒宴。……给士兵们派发数目可观的奖金,……凯旋仪式后发的奖金等于士兵们35年的军饷总和。

尽管凯撒并没有像秦国商鞅变法那样对军队士兵有非常清晰的忠诚度机制设计,但显然,他对于军队,尤其是士兵忠诚度方面的设计做得比秦朝更好。

首先,在士兵的安全诉求方面,他时刻铭记粮草的重要性,粮草意味着士兵的生命安全;在一线与士兵同生共难,战争是为了生存而非毁灭;在士兵的安全与军队的强大方面,仅此一个理念,即使得双方得到高度的一致。

其次,在利益给予方面,凯撒不仅给予士兵期望的金钱和经济利益,同时还给予士兵更多的保障,包括退役后的田地赏赐,给予罗马公民权,甚至给予元老院资格等等,而凯撒同样获得政治上的巨大经济利益以及政治抱负。

最后,凯撒还通过祭神仪式、凯旋仪式等手段充分调动士兵内心深处的荣誉感以及使命感,提高士兵背叛罗马军团的良心压力,同时在关键的时候,也会采取严厉军法处置士兵,有时以剥夺这些荣誉为惩罚手段,使得士兵陷于背叛后的恐惧和惶恐之中,从而更加忠诚于罗马军团。

综合两个军队的情况,不管是秦国军队,还是凯撒军团,无论是古中国,还是古罗马,对于培养军队忠诚度,从而打造王者之师来说,都不约而同采用了几乎同样的制度设计,这些制度设计在满足忠诚者(个体)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忠诚对象(组织)的需求,恰如两个齿轮,相互完美地咬合在一起,从而构建起和谐相处的个体以及组织的忠诚。

最基本的忠诚根基,仍然建立在双方的生存和安全诉求方面,士兵通过加入军队保证自己更加安全,而军队通过吸引士兵加盟更加强化自己,并通过强化自己更能够实现士兵的人身安全保证,从而更加容易吸引到足够的人加入军队。

军队的忠诚度设计,除去利益上的考虑外,更加引入了阶梯奖励的方式、多重奖励的方式以及兵役期满后给予额外奖励以及特殊荣誉等奖励方式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引入了将奖励品的等级(无论是级别的升迁,还是奖励品的多少)与士兵的贡献相结合,军队更加牢固和持久地维系住士兵的忠诚度。

最后,对于放弃或者背叛,军队对于士兵所设计的转移成本,不仅仅包括经济罚没,甚至包括生命惩罚(过于苛刻的生命安全惩罚有时并非对忠诚设计全部有利)。关于此方面的设计,更高明的做法是通过培养士兵一种共同的文化价值理念和使命感,提高士兵选择背叛的道德成本和内心谴责。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任何组织在迎合个体成员对组织的忠诚需求,或者在对个体进行忠诚的制度设计上,一定会从三个层面出发。

首先,采取增加和维系组织安全与生存发展的行为和措施。任何组织都是有生命力的,组织与组织之间也同样存在竞争,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和维系关乎组织自身的安全,因此组织一定会主动采取措施吸引能够增加组织安全和发展的个体加入组织,并且承诺个体一旦加入或者归属组织之后,个体的安全和发展将会更进一步加强。

其次,组织比个体更加理性。任何组织都不会招募、吸引伤害本组织的个体。排除异己、铲除叛徒是所有组织共同的特点。组织的理性,同样表现在其自身价值不能因个体的增加而受到损害,或者说个体的加入能够给组织带来新的净价值附加,即当个体对组织的贡献大于或者等于组织对个体的付出的时候,组织才会做出吸引或者维系个体的行为。

最后,组织也会在安全和经济考虑之外,对个体设计更加严格的转移成本或者设计恐惧因素,以避免个体对组织做出背叛的行为。一旦个体做出对组织的背叛行为,其行为的伤害往往远甚于其对组织带来的价值贡献。提高转移成本或者背叛成本以及设计恐惧因素,手段和方法很多,最有效的方式,都比不上对个体采取信息封锁,或者精神和灵魂洗涤来得彻底。

组织对个体进行忠诚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三个维度。

因此,任何组织都不会无缘无故吸引某个个体加入其中,成为其成员。组织是构成其成员个体的延续,组织对个体的忠诚需求同样基于其自身的生存强化需求,没有个体的加入强化壮大自己,组织以及其成员将无法生存,同样组织也会考虑给予利益以及转移成本(恐惧和害怕)的设置,以更多地吸引个体加入组织,维系个体的忠诚,壮大组织的同时实现个体和组织的相互利益。共赢共生是组织与个体共同的利益。

正因为组织的消失或者灭亡并不完全意味着构成组织的个体的同时消亡,因此,组织应该比个体更加重视忠诚度的设计诱因,更加理性和科学地衡量各方的价值贡献,并且科学合理地设计忠诚度,才可能实现组织长期的发展和健康的成长。

生存发展 价值增加 恐惧设计

组织对个体三个方面的忠诚度设计,也必然通过组织对个体的内心关注、组织对个体的承诺以及其所采取的行为和措施是否真正实现其承诺进行验证,当个体发现组织实现了对个体的承诺,个体对组织的忠诚度将会得到正向强化和巩固,反之,个体对这个组织的忠诚度将会受到削弱,个体对组织的叛离将会随之发生。

同类推荐
  •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盖的题材相当宽广,但有一个面向是至今尚未被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经济论述。在梁启超的全集里,经济论述所占的比例不高,只是作为他议论众多时事的一环;但他对某些经济问题曾下功夫深入研究过,尤其关注币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梁启超的文笔犀利活泼,老少咸宜;他所论述的主题,大都具有时事性与政策建议的意涵,很能引起当时读者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项特性也是负面的:环境一变、时间一过,这些问题的意义就随风而逝(“能动人”但“不能留人”)。一个世纪之后,本书作者重读梁启超的经济论著,得到三个观感:文笔方面情绪高张,内容方面动人听闻,手法方面自我矛盾。
  • 中国区域文化产业指数的建构影响与传播:以浙江义乌为例

    中国区域文化产业指数的建构影响与传播:以浙江义乌为例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属第三产业。在面临金融危机之际,发展文化产业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文化产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有三个作用:有利于保增长和培育新增长点;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推动消费升级;有利于结构调整和实现产业升级。
  • 每天学点金融学

    每天学点金融学

    金融学本来就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从银行存款到银行借款,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基金股票到外汇期货,到处闪现着金融学原理的影子。本书通过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内容,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金融学的知识向读者一一讲述。使读者既不感到枯燥乏味,又能在轻松阅读中学习金融学知识。
  • 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本书讲述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创新与发展的实践内容,非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讲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演变以及战略思路。
  •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经济创新发展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经济创新发展

    本书主要讲述泛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合作分析。江苏省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应跳出江苏看江苏,跳出长三角番江苏,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东融西延”:东向融入上海、长三角经济;西向沿长江流域经济带、双陆桥经济带极化和辐射。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我和他的江湖

    穿越之我和他的江湖

    他和她一起穿越到古代,因为皇室没有有能力的人,所以他要帮她得到天下。她得到了天下,失去了他。多年后,他再次出现,女儿儿子已经会说话了。心灰意冷的她,做出了一个很大的决定。他她要挑选王夫,他得到她要挑选王夫的消息以后,连夜赶到京城。当他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的时候,她再也忍不住了。
  • 叶不歇传奇

    叶不歇传奇

    他,是一代江湖浪子;他,是一位落魄游侠;他,经历过悲欢离合;他,品尝过爱恨情仇;他,传奇的一生令人回味;他,就是叶不歇。
  • 领导力新论

    领导力新论

    关于“领导力”的研究一直是领导学领域的一个热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领导力进行界定和研究,有的人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的一种品质或者行为;有的人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将愿景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有的人认为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有的人则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的能力。
  • 公主的迷迭香吻

    公主的迷迭香吻

    【十年光阴,是谁?面死如灰。又是谁?如烟花搬灿烂却留不到天明。】她与他第一次邂逅是在一颗星星树下。他也曾对她说:“我对你,如星星一般,千古永亘。“直到一天,他背向而离,任她怎么哭喊挽留,也不曾回眸。如今,他回来了,她眼里却只剩冰渣。【流年似水,他不言,她不语。谁把光阴辗碎,埋入年轮?】
  • 白一研

    白一研

    在二十一世纪被自己最疼爱的妹妹给杀害,一朝穿越变成土匪女儿又遭遇寨子被血洗,一夜之间变成孤女,又被派遣到宫里刺探事情真相……
  • 守护甜心之流觞漓忆

    守护甜心之流觞漓忆

    她,冷酷而高贵,身上有一种让人难以接近的冰山气息。他,也同样。当两座冰山相碰,会带来怎样的故事呢?机场——他们的人生,就此展开......
  • 无敌小妖妃:一个宝宝三个爹

    无敌小妖妃:一个宝宝三个爹

    从今天开始,敢挡我路的人,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让我杀死,第二自杀。苏浅浅:云公子,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啊!云起:本少爷不管,本少爷瞧上眼的瓜,不管是甜的,还是苦的,本少爷都要扭下来!
  • 穿越时空遇见易烊千玺

    穿越时空遇见易烊千玺

    她,只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享受高处不胜寒的人,她爱他,以为不可能,可是他突然出现,让她措手不及
  • 与众非同

    与众非同

    在虚华跟风的年代,总是不乏毫无思想,盲目跟从的庸者。少有的独树一帜者,也仅仅不过故作标新立意。真的与众不同者就应该从平凡中崛起。敬请欣赏,废柴在都市生活中崛起,真正的与众不同。同样而又不同样的世界,崭新开始!
  • 风起鸣鸿

    风起鸣鸿

    废柴萧青崛起之路,术法眼花缭乱,这里是一切奇迹的开始,也是生机与黯灭的修为的剧终。灵魂应该在烈火中涅槃,还是堕落进尘土,一切,只需要你揭开帷幕。哪怕万物幻灭,我也要抵抗命运的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