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荣发动军事政变试图挽救濒临灭亡的北魏帝国。为实现隐藏于内心深处的野心,两个人欺骗了他,将尔朱荣伟大的热情引向歧途。“河阴之变”使尔朱荣走上魔坛,引导帝国魔气平关东、定关中,完成国家复兴。一个又一个的神话诞生。魔王为神话而生,为神话而死,这是无可替代的宿命。
杀掉旧主拥立新君,极具风险的事情办得如此轻松,尔朱荣竟然感觉缺少些什么。禁卫军官费穆的一席话提醒了他:“明公人马不过一万,远道而来,将士们望风而降,不过因为您迎立皇帝、顺应民心。没有赫赫战功,朝野上下无人肯服。以京师将士之众,百官之盛,若知明公军中虚实,必起轻视侮慢之心。如果不能大杀一批官员,任命亲党,恐怕明公北还之日,未渡太行必生变故。”
费穆和尔朱荣均是豪气凌云的人。表面看,费穆每一句话都为尔朱荣着想。其实说了这么多,只为一件事,杀官换人。换什么人呢?换自己人,鲜卑武人。
费穆出自禁卫军世家,武卫将军是禁军高级军官。他敢出得罪天下人的主意,身后必有禁卫军官集团支持,他们恨不得杀尽上品文官。杀人的理由很充分,正是因为文官们人为划分等级,才激怒六镇鲜卑人,引起天下大乱。
尔朱荣是鲜卑武人,杀尽文官的计划足以令他动心。尔朱荣召集心腹将领商议可行性,“洛阳官员多是贪官,社会风气骄侈淫逸。如果不加剪除,积重难返,国家如何治理?我准备借百官出迎之机,将他们全部诛杀,朝廷必将另有一番气象,你们看怎么样?”
尔朱荣手下清一色鲜卑武人,支持占到多数,只有慕容绍宗表态反对。慕容绍宗系慕容鲜卑后人,慕容恪直系子孙,与尔朱荣沾亲。他是尔朱荣的智囊,考虑问题长远:“我们的事办得顺利,因为天下人想摆脱胡太后的统治。明公如果杀尽士人,您就是第二个胡太后。”
一个人面对群狼,个人的理智微乎其微,六镇起义早已激起鲜卑人血液中的野蛮之气。
如果朝廷官员们一心为公、全心为民,会狼烟遍地吗?如果他们不搞歧视,不搞九品,会激起这么大的变乱吗?如果他们不贪婪,会把社会的财富集中到他们手里吗?
该杀,死有余辜。只有他们死绝,才能重振河山。尔朱荣决定以“肃贪”、“行政不作为”的名义诛杀百官。
胡笳悲鸣。
尔朱荣敦请孝庄皇帝元子攸来到黄河岸边的临时行宫,召集官员们祭天。拓跋鲜卑有祭天传统,帝位更替,新皇帝要与帝室七姓之人用黑毡蒙头西向拜天。
官员们没有到齐,从史书记载看,替鲜卑武人说好话的官员大多未到,比如山伟、孙绍等人。还有朝中一些正直的官员,尔朱荣特意派人叮嘱那位顶撞过胡太后的元顺,“告诉元仆射,呆在官衙里不用来了。”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屠杀,禁卫军集团参与了,孝庄皇帝是否参与其中耐人寻味,因为屠杀对他来说,也有好处,可以用自己的人嘛。
事情的发展有时出乎策划者意料。
尔朱荣一身戎装,指天划地,给两千多名王公权贵、大大小小的官员训话,痛责官员贪污暴虐,不顾百姓死活,导致四海怨怒,天下丧乱。先皇暴崩,你们谁也脱不掉干系!随即一声令下,数千名全副武装的契胡骑兵将官员们团团围住。
尔朱荣与禁军总管领军将军元鸷骑马跃上山坡,举目眺望。铁甲骑兵手持刀矛蜂拥而上,马踏刀斩,如同砍瓜切菜一般。那些听得目瞪口呆,大眼对小眼的官员们毫无防备,上至魏国首富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等王公大臣,下到寻常官吏、跟班,死者二千余人。一时间,衣冠涂地,血流成河。真不知平时积攒钱财有何用处?
孝庄皇帝居住的帐蓬里一场好戏也已开锣。那边杀声一起,孝庄帝元子攸与皇兄元劭、皇弟元子正出帐察看,只见数十名契胡兵手持钢刀气势汹汹而来。尔朱荣事先安排在皇帝身边的侍卫郭罗刹、叱列杀鬼大喊护驾,抱起皇帝入帐。契胡兵斩杀元劭兄弟。元劭是元子攸的长兄,元劭兄弟之死怕是孝庄皇帝乐意看到的。
孝庄皇帝是个搞阴谋诡计的好手,他利用鲜卑武人对文官集团的仇恨,假手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清除异已,罪责尔朱荣一人背。但他没有想到,尔朱荣这个大愤青竟然杀了那么多人。费穆只是说大行诛杀,到了尔朱荣这里变成了悉诛。而且,孝庄帝没有想到隐藏于尔朱荣队伍里有一个更大的阴谋家。
屠杀过程中,突然有人高喊:“元氏既灭,尔朱氏兴!”顿时,契胡骑士一齐挥舞刀矛,山呼万岁。高欢阴侧侧地劝尔朱荣称帝,杀戮让人心潮澎湃,部下们兴奋起来,怂恿尔朱荣称帝。尔朱荣忘乎所以,竟点头表示同意,让人寻找写禅让文书的人。
称帝是尔朱荣预先策划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否则尔朱荣不会一夜之间改变态度。此时尔朱荣并未打败葛荣、陈庆之,也未平定关中的战乱,手下仅有不到一万人的军队。他不过是个刚刚崛起的军阀,只有那么一点点威望。
尔朱荣性格轻率,以至于日后毫无防备地死在孝庄皇帝刀下。这一次,他上了另一个人的当,奸雄高欢。
史书记载高欢态度时有分歧,《魏书》称高欢反对尔朱荣称帝,而《周书》则说高欢赞同,各执一词。我们要注意到,《魏书》作者魏收是北齐大臣。高欢是北齐实际创建者,魏收的伯乐。魏收怎么敢说高欢不是忠臣。高欢曾在表章里极力辩解自己在河阴之变中忠心为国,没做亏心事何必辩解呢?再有,西魏军讨伐高欢的檄文明确写道高欢“劝尔朱荣行兹篡逆”。能够堂而皇之写进檄文,绝非编造。
高欢手握东魏大权,像曹操一样,至死不当皇帝。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不篡位,却怂恿一个刚刚进入洛阳的军阀称帝,用心之险恶可见一斑,不愧为奸雄。高欢当时已经想到,以后与自己争天下的人就是尔朱荣,把他送到火上去烤,而自己则可以凭借拥戴功劳成为一方诸侯。
大屠杀使二千多人丧命,有名有姓有官职的遇害官员一千三百人,占到洛阳全体官员的一半多,另有七百多名随从。
孝庄帝震怒,事情发展大大出乎意料,给尔朱荣扔下话:“皇帝我不干了,要么你干,要么找别人干。”
不可否认,尔朱荣是敢作敢为的好汉。北魏大臣们该死,一个不顾老百姓死活的统治集团就该全部诛灭,杀光也冤枉不了几个好人。但他们毕竟有雄厚的力量,尔朱荣得罪了太多的人,成为孤家寡人,为他遭受杀身之祸埋下伏笔。
皇帝斥责,贺拔岳等将领反对。尔朱荣从幻想回到现实,仍然不甘心,采用草原民族铸像卜问天意的习俗铸金像。一次、二次……接连铸了四次均未成功。一个内心充满不安的人无论如何不可能铸像成功。重压之下,尔朱荣精神恍惚,几乎支持不住。
他得罪元魏皇族,得罪豪强大族,即使洛阳的禁卫军集团也不会支持称帝。费穆说得明白,杀完百官,您就可以放心回家,没说让您留在洛阳。禁卫军官们不过利用尔朱荣杀上品文官泄愤,以便于鲜卑武人重掌大权。
尔朱荣清醒过来,后悔了,自己远没有实力登上帝国的宝座,“错到这种地步,我只有以死来向朝廷谢罪了。”
贺拔岳保持着冷静的头脑,隐隐感觉高欢在背后捣了不少鬼,劝尔朱荣杀高欢谢天下,怎么也得找个替死鬼。
高欢没有死,因为尔朱荣不是小人。尔朱荣错过一次除掉高欢的机会,尔朱氏最终丧败在高欢之手。
半梦半醒、混混沌沌的尔朱荣清醒过来的时候,已是夜半四更。尔朱荣拭了拭头上的冷汗,等不到黎明,一面下令接回囚禁的孝庄皇帝,一面急匆匆赶去迎接,远远望见元子攸的坐骑,尔朱荣伏拜于马首之前叩头请死,不为大杀群臣之举,只为称帝邪念。
孝庄帝纵然心里充满仇恨,但别无选择,不原谅也得原谅,宽恕了他。尔朱荣喜出望外。与做事稳重、举止得体的元子攸相比,性格张扬轻狂的尔朱荣显得过于天真轻信,竟然相信泼出去的水能够再收回来。
哲学家圣西门讲过一则寓言,如果法国失去了三千名科学家、艺术家和手工业者,那么法兰西民族马上会成为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假如法国只是“不幸地”突然失去了王公大臣、议员、主教、元帅、省长等三万名所谓“国家栋梁”的达官贵人,则绝不会“给国家带来政治上的不幸”。
这则寓言言词固然偏颇,但是尔朱荣诛杀朝臣对于北魏帝国来说,并无太多损失,反而足以刹一刹帝国社会那种腐朽没落的侈糜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