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95年夏季,南征失败的孝文帝拓跋宏回师洛阳。官员们发现皇帝倦容满面,军旅生活在他身上留下明显痕迹。拓跋宏回到新都第一件事,便是责问洛阳留守任城王拓跋澄:“为何城中仍有穿夹领小袖衣服的女子?”
元澄回答道:“穿的比不穿的少。” 拓跋宏大为不满:“好奇怪呀!任城王是想让全城的人都穿吗?你知不知道,一言可以丧邦!”当下,免去拓跋澄副总理职务。
两年之内,汉化如火如荼地进行,说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死后葬于洛阳,藉贯一并更改。
鲜卑及其他各族语言被禁止,以汉话为北魏国官方语言,就是以洛阳话(现在的河南话)做为普通话。鲜卑复姓改为单姓。北魏皇族带头改姓,拓跋氏改姓元,拔拔氏改为长孙氏、丘穆陵改为穆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独孤氏改为刘氏、勿忸于氏改为于氏等等,鲜卑名改为汉名。
汉化赢得汉人衷心拥戴。新都洛阳华林园宴席上,从来不吃北方食物、性情孤傲的琅琊王氏王肃竟然大嚼羊肉,畅饮酪粥。孝文帝元宏奇怪地问道:“你喜欢中原口味,羊肉比鱼汤怎样?饮茶比酪浆如何?”王肃幽默地回答:“羊肉是陆产之最,鱼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都是珍品。从味道上讲,各有千秋。羊好比齐、鲁大邦,鱼好比邾、莒小国,唯茶不中,与酪作奴。”孝文帝大笑。从王肃的谈话中不难看出,汉人出自内心认可北魏政权。
元宏对汉文化疯狂崇拜,不惜以毁掉鲜卑民族为代价。对于鲜卑人来说,他确实做得过份,然而,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学习的勇气,也就丧失前进的机会。
胡汉之分在汉人眼中不复存在。为赢得鲜卑贵族支持汉化,孝文帝恢复魏晋的门阀制度,把鲜卑人分成不同等级,列入门阀士族。除帝室元氏及与帝室同宗的长孙、叔孙、奚氏等以外,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成为一等的甲族。
鲜卑大贵族满意了,小鲜卑贵族和鲜卑平民仍极为不满,他们由征服者成为地位低下的普通老百姓,这一政策为帝国动乱埋下隐患。门阀制度的恢复成为孝文汉化最大的败笔。
关于门阀制度,北魏朝廷争论激烈,开明的士人纷纷表示质疑。李冲反问孝文帝说:“国家设置官吏,是为安排膏粱子弟呢?还是为了治理国家?”孝文帝回答说:“为治。”李冲又问:“如果这样的话,陛下今日为何专崇门品,而不提拔贤才?”孝文帝说:“如有过人之才,不怕不知。君子之门,即使无治世之才,也会有很好的德行,所以要重用他们。”李冲情绪激动地说:“傅说起于版筑,吕望起于屠钓,这样的贤才岂能按门第得到!”孝文帝随口答道:“非常之人,旷世只有一两个罢了。”
秘书令李彪接口道:“陛下如果专以门第取士,那么对于鲁国的季孙、孟孙、叔孙与孔子的门徒,您选哪家人才呢?” 著作佐郎韩显宗带着几分不满的口气说:“陛下岂能以贵袭贵,以贱袭贱?”门阀制度其实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混蛋。”长此以往,如何提拔平民精英?孝文帝不得不分辩道:“真正出类拔萃的人,朕也不拘此制。”
门阀制度不仅激起鲜卑平民的怒火,九品的划分在汉人中间也引起争议。
孝文帝与朝臣们共论海内姓族及人物,许多大臣认为薛氏应为河东大族。孝文帝反对说:“薛氏是蜀人,岂能入郡姓!”
当时担任禁卫统领的直阁将军薛宗起执戟站在旁边,闻听此言,愤愤不平,气冲冲道:“臣的先祖一生在汉朝作官,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而今臣跟随陛下,那是胡人不是蜀人。”说完,把手中长戟狠狠摔在地上,长戟断成数截。
大家吓一大跳,孝文帝拊掌大笑道,“你就说不是蜀人罢了,挖苦朕作甚。” 沉吟片刻,想了想,缓缓道:“那么好,朕为甲姓,你为乙姓,怎么样!” 孝文帝瞅着涨红脸的薛宗起,不失幽默地道:“你哪里是‘宗起’,分明是‘起宗’嘛!”
可见门第之争有多激烈,恼怒起来竟敢与皇帝顶撞,幸亏薛宗起是孝文帝的近臣。人为制造矛盾,九品中正制又将亡掉一个帝国。孝文帝并非不知道门阀制度的缺点,但为了赢得拥有绝大社会财富的鲜卑大贵族和汉人豪强支持,只得如此。
试想,如果唯才是举,不习诗书的鲜卑人如何能够竞争过汉人,融合民族的理想岂不泡汤。若无门阀贵族支持,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北方门阀在百年蛮族战争之中能够保持住中华传统文化难能可贵,算一件大功德。
孝文帝认为南方文化高过北方,盲目推崇南方士人,曾经当着群臣和南齐外交官的面称赞南朝大臣:“江南多好臣。”侍臣李元凯当时出言讥讽:“江南多好臣,岁一易主;江北无好臣,百年一易主。”南朝的大臣怎么怎么好,几乎一年换一个皇帝,北方没有优秀的官员,而今一百年还是你大魏。李元凯的话虽说夸张,但南方政权和皇帝更换频繁是事实。孝文帝感觉失言,闭口不语,非常惭愧。
矫枉难免过正,孝文帝全盘否定鲜卑文化,全盘接受汉文化的态度并不足取。但是,若非孝文帝一意汉化,中国怕要像中世纪的欧洲那样长期陷入黑暗的世界。
有人认为孝文汉化使鲜卑人的勇武之气丧失贻尽。但我赞同另外一种观点,鲜卑建国百年,暮气已深,从他们反对南征可以看出来。孝文迁都实是振奋了魏国人的士气,迁都后五年内三伐江南,刺激魏人尚武之气。
人生不过百年,没有人放眼未来,他们只关注眼前利益得失,鲜卑守旧势力地反抗日渐激烈。他们抱怨孝文帝亲近中原汉人,疏远本族和代北人。鲜卑贵族们见孝文帝意志深不可夺,便聚集在太子元恂身边,希望太子能够恢复鲜卑旧制,一场阴谋悄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