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0000000024

第24章 感觉的综合症候

我始终相信这样的道理:所谓“风格”就是“毛病”的系统化。而这里的“毛病”指的又是对正统规范的偏离,系统化就是内在的逻辑。是“系统”使得“毛病”产生意义,于是浮出水面,卓然独立于现象之上。因之,艺术就成为人类意识中最不可靠的同时又是最富感觉的载体。一位艺术家及其作品,反溢出来实际上也就成了“感觉的综合症候”。

在此层面而言,一位艺术家也就注定要成为一个敏感的人,一个脱离了正常秩序制约的人。同时,真正的艺术家的本性深层又翻腾着人性智慧与生命的热浪。也就是说,他的这种对抗必定是象征的、形而上学的,同时也是文化的。艺术家也同时成了在人类感觉浮动和视觉形式方面进行双重锻炼的匠师。它注定要走向寻找人类内心深层的隐秘结构之中去探询人类文化意识对他的反映,并把这种感触持续不断地延长下去,以至于成为有机的系统关系。

艺术家因此而踏上一条危险的,同时也是兴趣盎然的艰涩之途。没有再比成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更为艰难的了——尽管现实中自封的艺术家俯首皆是,但他们注定与艺术是无缘的。

在与于荣国会面前,我时常被拨动心中最隐秘的那缕感觉,随之袭来的是不可遏制的观察欲与分析欲。是什么因素令我去对“艺术感觉”那么去做追思呢?我想这正是我要在此所要交待的。

于荣国的作品分为两大部分,一类是素描,另一类是油画。但在于荣国的绘画中,两者却似乎是密不可分。因为他的素描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独立品格的艺术形式,是他油画的感觉支架;而他的油画却是其素描的延长与深入。二者在形式上虽然不可替代,但同时却又无法分离,因为任何试图分离的观照都是片面的。他们共同交织而成为于荣国艺术感觉的真实视觉网络。

在于荣国绘画艺术面前有一种抑制不住的眩晕感,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我想正是于荣国对于生活与现实所保持的那种距离,这种距离毫无疑问是必要的,如同玻璃幕墙反射的街景,那是一种被动艺术化了的效果。于荣国也为自己隔离了这么一道无形的屏障,也正是在这道屏障后面,我们时常看到的两束黑亮的、不断闪烁的晶光,它通过画面透进观察者的心灵,使我们成为战栗的被观察者。

在一幅完整的画面上,于荣国总是把他的人体、花朵等等摆放在中景靠后的位置上,这样做的目的我想正是他的感觉特征的显现吧。它不是一种线性的建构,也非条理的分析,更不是无原则躁动,而是一种真切而实在的抒写。是用不事雕琢的笔触交织成一个又一个谜团。艺术本身就是不能靠近的、触摸的和扣动的,你只需要远远的望着她、感知她、觉察她、这一切已经足矣。

回首于荣国的绘画,总是有一种氤氲四起的诡异之感,因为他的油画在深化素描的同时,又增添了一份沉着。有一个我们明白的常识在起着作用,色相的间离洞穿了心灵的深邃,它使得这一切平白的生活变得瑰丽而迷离,神圣而狡黠,从而最终成为心灵的镜像。

于荣国需要的是将这种感觉进一步放射性地展开,这样才使得他既摆脱了单向,又远离了冗繁,他的“统一”与“纵深”的感觉是可以保证不会滑向支离的,我对此深信不疑。

同类推荐
  • 马竹作品精选

    马竹作品精选

    《马竹作品精选》卷一“小说卷”精选马竹中短篇小说25篇,如《红尘三米》《芦苇花》《荷花赋》《竹枝词》《父亲不哭》等多部作品在《长江文艺》《芳草》等刊发表后,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小说精粹》《传奇文学选刊》等多家刊物转载并先后荣获多个文学大奖,社会影响广泛;卷二“散文卷”精选马竹散文随笔作品56篇,大多可谓美文,被较多读者形容为“下了猛药”的言情文字;卷三“诗歌卷”精选马竹诗歌作品30首,是从马竹开始文字生涯以来数百首诗篇中遴选而出;卷四“文论卷”包含思想随笔、文学理论、文艺理论、文学评论、影视评论共22篇,对热爱文学艺术的读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 大地行吟

    大地行吟

    本书是马启智同志诗词结集,收录了诗词数十首,分为“海外旅痕”、“行色匆匆”、“大地情愫”三部分。
  • 爱·教育

    爱·教育

    本书是成都市“爱心的传递——师德大比武”教师文集。收集了数十篇教师写教师、教师些学生、学生写教师的优美记实散文,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赞美了一个个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弘扬了正气,唱响了主旋律!
  • 燕知草

    燕知草

    “当年” 一例是要有多少感慨或惋惜的, 这本书也正如此。“ 燕知草” 的名字是从作者的诗句“ 而今陌上花开日, 应有将雏旧燕知” 而来; 这两句话以平淡的面目, 遮掩着那一往的深情,明眼人自会看出。书中所写, 全是杭州的事; 你若到过杭州, 只看了目录, 也便可约略知道的。
热门推荐
  • 逆天之月幽无情

    逆天之月幽无情

    不一会儿,镜前便出现了一个妖娆万千的男子,嘴边挂着淡淡的媚笑。眉间一股英气,愈发衬托出了他的英俊和不凡的气息。三千青丝流泻而下,额头前倾斜的刘海,再加上那迷人的眼睛,简直是如同魔鬼一般的妖娆。淡淡的撇了一眼镜中的自己,满意的点了点头。她月幽无情要的便是这样,她注定这一生不会平凡。既然老天都让她穿越,那么这一生江山美人她通通都要。不过,绝不会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有着一点的感情。看着镜中之人,野心越来越大,她要夺得江山,这整个世界,她要做最高贵之人,她要一统这整片大陆,凡是忤逆她之人,死。挡她者,遇神弑神,遇佛弑佛,遇魔弑魔。
  • 总裁独宠,甜妻很可口

    总裁独宠,甜妻很可口

    异世界被风暴席卷而来的女神慕小柒,遇到禁欲总裁大人沈正霖,命运的交融让他们神力互通,为了拿回神力,她愿意牺牲自我连脸皮都不要,发誓要把神力拿回来。“喂……沈正霖,长夜漫漫,一起睡觉可好?”“滚……。”失去神力的慕小柒,为了摆脱一穷二白且和沈正霖纠缠不清的关系,甘愿投身演艺圈,而他,却愿意为了她买下整个演艺圈。“如果得到影后是你的目标,那我,就帮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沈先生,我进演艺圈,只是为了包(和谐)养你。”复仇,上位,争风吃醋,命运只是和慕小柒开着最大的玩笑,当她抱着沈正霖的尸体痛苦不已,周身却亮起了夺目的蓝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韩梅梅和李雷的暧昧

    韩梅梅和李雷的暧昧

    流传过:青春是打开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就回不了的路。爱情是放下就收不回的赌注,生活是升起就拨不开的迷雾。韩梅很想对李雷说:你有这颗心,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不早不晚,偏偏在我决定远离你的时候,你才告诉我。你是吃透了我,还是最后,才爱上了我。唐铭心就是书中一页的韩梅,萧然就是另一页的李雷。俩人在同一页上出现过,聚集过。唐铭心的青春是有萧然的青春,唐铭心的人生是脱离不了萧然的人生。没有萧然作为对象的爱情,构不成唐铭心的完美生活。倘若真得再来一次,唐铭心,离不开,放不开,有萧然的日子。
  • 九珠惊鸿

    九珠惊鸿

    社稷根、民为本;乾坤道、无为观;阴阳策、颠倒颠;玺之几、青玉案;是与非,身后评。五胡乱华,使中华汉族的文化文明几乎断流,大量汉族南迁,史称“衣冠南迁”。进入到南北朝后,对汉人的迫害相对减少,北魏的民族大融合政策让社会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但割据后的动荡仍是社会的主题。她就是生活在这个动荡的大变革时期,她出生于寒族,经历了家破人亡;她集聪慧与美貌于一身,她,熟读经史和胸有韬略;她,有着天下大同的理想,不忍百姓家破人亡颠破流离;她,痛恨当权者的残暴与凶狠,贪腐。她,为了爱人的复国大计,利用手中的青玉案,阳断阴谋,工于心计,杀伐果断,她,比敌人更加阴毒凶狠,但又善良、伤感与多情...........
  •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主人公克利斯朵夫6岁就在乐坛上崭露头角,11岁担任宫廷乐师,并成为引人注目的青年音乐家。他正直、勇于反抗。这使他的音乐生涯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世俗的偏见、权势的压迫、舆论的抨击,使他成为孤独的反叛者。在异国他乡,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以勇敢和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和挫折。
  • 邪性首席:萌妻,你好甜

    邪性首席:萌妻,你好甜

    三年前,她是令人艳羡的人生赢家,恋人在侧,奉子成婚,三年后,她是漂泊归来的小小编剧,历经磨难,为救父母,一场车祸,牵出一段旧情,他将她抵在角落,囚禁在怀:“许素素,孩子呢?”她茫然的避开眼:“徐先生,你认错人了。”“是不是认错,只有验过才知道。”
  • 今朝昔年

    今朝昔年

    我叫李昔年,这里记载着我的一切,哦,不,我还有所隐瞒,但,我真的不记得什么了,对世界仿佛看透了什么,却又不敢大声说出来,只能,以此寄托!突然有点写不下去,已弃坑,勿入。
  • 盛宠娇妻之霸道老师

    盛宠娇妻之霸道老师

    “丫头,别怕,我会一直在你身边,只要你需要,我都在!”单朗紧紧的把欧阳蕊抱在怀里。欧阳蕊就这样靠在单朗的怀里,突然觉得这个怀里好温暖。
  • 山里山外

    山里山外

    家乡是一本无字的书,只不过是漂泊在外,回转身来才真正懂得了它的意蕴。我成熟于那片“穷乡僻壤”,也许在那片土地上拾掇流失的岁月,才能体味自然和生命的原始况味,这样写出的散文才有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提供片刻小憩的心灵乐园。
  • 从山里走出的刁民

    从山里走出的刁民

    刁民的智慧,在于装,会装,你就能混的风声水起。可惜,陈常思是个不太会装的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