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8400000024

第24章 费用:为取得利润而耗费的资产费用

是和收入相对应而存在的,企业之所以要发生费用,最终目的是获取收入(或受益),进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使资本增值。有些费用与收入直接相联系,如产品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有些费用则与收入具有间接联系(使企业受益),如企业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

费用的特点费用是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流出企业的资产。费用的发生最终将会伴随企业资产的减少,这种减少既可能是现金也可能是非现金资产的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费用本质上是企业的一种资产减少或流出,它与资产流入企业所形成的收入相反。企业现金或者非现金资产的减少,在很多情况下会减少所有者权益。

费用是伴随股东交易(股东投资、分配红利等)之外的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交易事项而发生的。同时,费用又是在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像处置固定资产这种交易事项,可能也会使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减少,但它不是由于日常的经营活动导致的,因此,这种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交易并不伴随费用发生,而使企业发生损失。

费用最终会使企业资产减少,费用最终也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留存收益)。费用的发生一般会伴随资产的减少和所有者权益的同时减少。例如,支付电话费100元,企业的现金资产将减少100元,同时所有者权益也相应减少。因此,支付电话费100元这个交易事项将使费用增加100元。

大家必须知道,并非使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的交易事项都会有费用发生。企业与股东之间的交易,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股东交易的交易事项,既有资产的减少,又有所有者权益减少,但它却不产生费用。例如,企业向股东分配红利,因为对股东分配的是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净利润转过来的,也就是说,股东获得的现金红利,来源于净利润,因此分配给股东的是利润,它并不从收入中扣除,因而没有费用发生。必须记住:分配给股东的利润不是费用,它不影响企业的盈亏。

有些费用与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存货等)的减少同时发生,同时记录入账,这时,费用增加,资产减少。如果每一元的费用都在费用发生的同时被实际支付,那么,问题就非常简单。但是经济活动并非如此,对于许多费用,企业不能等到实际支付这些费用时才去记录它,这些费用必须在支付前记录入账,因为企业已经在经营过程中从该费用中受益。费用本质上是伴随受益而产生的,不是伴随支付而产生的。

有些费用在其发生的当期并不减少资产,而是伴随负债(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等)同时发生。这种由费用产生的负债,还要用资产来偿付,最终还要减少企业的资产,因此叫做应付费用。应付费用是尚未支付的费用。例如,计提职工教育经费1000元,一方面产生负债增加的效应——增加对职工教育支出方面的负债;另一方面产生费用增加的效应。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要记录这笔负债,在利润表中要记录这笔费用。企业在以后用现金支付职工教育经费、资产流出企业时就偿还了这笔负债。所以,这种尚未支付的费用,最终还是要表现为资产的减少。

尚未实际支付的费用必须与相应的负债同时记录。记录这一类型的费用和负债是权责发生制会计的一个基本方面。费用在支付前被记录,以便费用金额能从销售收入中减去,正确计算当期利润。按期计提银行借款利息就是一个例子。有些借款的利息采取先预提计入费用,待以后再实际支付的方式。预提利息时,费用和负债同时增加。但负债最终还是要用现金来支付。

权责发生制是一种经常使用的会计记账的原则,指的是收入要在实现的时候,也就是企业认为相应的应收账款可以回收,就可以在尚未收到现金时被确认入账,与客户是否已经支付现金没有关系。当然,企业最后还是要收回现金;费用要在发生的时候确认入账,也与是否已经支付没有关系。权责发生制着重经营活动是否发生,不着重现金是否收到或付出。例如,公司因为一场官司,12月20日从其律师处收到1张诉讼费发票,公司要等到下年才能向其律师支付这笔费用,但该项费用属于本年度,应当记录在当年利润表中。因此,公司其他应付款账户当年将增记这笔负债金额。

之所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原则,主要是为了正确计量各个会计期间的利润,恰当反映每个期间的经营成果。

就如同记录收入那样,会计在记录费用增加的时候,必定会同时记录资产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如果没有某项资产的减少或者没有某项负债的增加,就无法记录费用的增加。由此可见,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引起了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在收付实现制下,只有等到收到现金时才确认收入,等到支付现金时才确认费用。

费用和支出的关系有些费用需要支付现金,有些费用则要减少非现金资产。即使需要支付现金的费用,费用发生时,也不一定立即伴随现金的支出。

支出是指现金的流出。支出分为费用性支出、对外投资性支出和清偿性支出。费用和支出不同,本期发生的支出,并不一定形成本期的费用。请记住:不要把本期费用与本期的现金支付联系在一起。

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费用性支出。那些要转化为费用的支出叫做费用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在企业尚未从中受益、尚未转化为费用的期间是以资产的形式存在的,这种由费用性支出形成的资产叫做费用性资产。

费用性资产是等待转化为费用的资产。费用性支出(费用性资产)在使企业受益的期间由资产转化为费用,例如,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是以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的形式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机器设备,机器设备则以折旧的方式逐渐转化为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售出后使企业受益,生产成本转化为费用(销售成本)。费用性资产一般都将在下一会计期间或以后的期间使企业受益时转化为费用。有些费用性支出使企业在若干个会计期间受益,则支出在各个受益的期间分摊转化为费用,尚未转化为费用的部分,仍然是资产。预付各种保险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们必须在保险受益期间,通常为6个月或12个月之前支付,并在保险受益期内按月转化为费用,没有转化为费用的部分仍然是以资产形式存在。另一个例子是批量购进、然后经过数周或数月逐渐领用的办公物品(通常叫做低值易耗品)。这些预先支付的金额,往往不在支付的当期立即确认为费用,而是形成了企业某种形式的资产,这些资产要在今后使企业受益的期间逐渐转化为费用。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使每个期间的利润得到正确的计量。

之所以要进行费用性支出,主要是为了使当期或以后期间受益,受益时支出转化为费用。有的支出是在受益期间之前发生,也就是说先支出以后再受益,当期先发生的支出形成资产,以后期间再确认费用(资产转化为费用),支出与费用不在同一会计期间,我们把这种费用叫做先付费用。例如,预付房屋租金的支出、购买固定资产支出等,这些支出发生在当期,增加当期固定资产等,但是当期没有费用发生,要在以后期间固定资产通过折旧再转化为费用(确认费用)。企业购进资产时发生了支出,资产流出企业时,便成为企业的费用了。资产在流出企业前是没有费用发生的。例如,生产过程中消耗原材料生产出产品,这种原材料消耗并没有使原材料流出企业,也没有使企业受益,因此不形成企业的费用。

有的支出则在受益期间之后发生,也就是说,先受益后支出,由于当期受益,所以当期要确认费用,以后期间再实际支付这笔费用(资产流出企业)。我们把这种费用叫做后付费用。例如,预提借款利息费用、应付福利费等。企业每月末预提借款利息费用,但当月并不将应付给借款人的利息进行支付,而是等到季度末将已发生的三个月的利息一并支付。这种预提的费用在被确认时并没有实际支付,但它会伴随负债的发生,以后再用现金清偿负债。

还有的支出发生在受益期间,即支出与受益发生在同一期间,因此,费用也应在该受益期间被确认。如,当期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在当期用现金付清,它既是当期的支出,也是当期的费用。我们把这种费用叫做即付费用。

对于先受益后支出(后付费用)的情况,应在受益期间先确认为费用,然后在未来的期间再进行支付。对于先支出后受益(先付费用)的情况,应将支出确认为资产,在以后受益期间再转为费用。由此可见,费用是和受益期间相联系的,费用与是否实际支付没有必然的联系。企业在某个期间有费用发生,在当期就一定会有受益发生,但不一定有支出发生。

清偿性支出,如偿还债务本金和发放红利的支出等,这些支出并不是为了受益,因而它不会转化为费用。

对外投资性支出,如购买股票,虽然也是为了使企业受益,但它没有形成企业经营用的费用性资产,因此,不会在受益期间转化为费用,只有费用性资产才转化为费用。

解释费用特点的另一种方法是,所有的费用性资产都是以成本计算的。存货和其他费用性资产购入时,都要以成本价记账。而费用则是在会计期间内减少的费用性资产的成本。一个时期内耗用的资产的成本叫费用,费用是已耗成本。在期末,费用性资产的剩余成本叫未耗成本。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某公司在2005年购入10000元备品备件,2006年用掉了8000元的备品备件,2007年用掉了2000元的备品备件。

在2005年年底,购买10000元备品备件的支出是资产,因为当时这10000元是未耗成本。到2006年,8000元的成本消耗了,成为2006年的费用。剩下的2000元在2006年年底是未耗成本,属于企业的资产,这2000元于2007年消耗,应该是2007年的费用。

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消耗原材料、人工等,生产过程是将一种或多种资产的成本转化为另一种资产的成本,资产成本总额并没有减少,从总体上说,企业并未发生已耗成本,只是未耗成本间的转换,因此不会有费用发生。

很多费用性支出的受益期间是非常模糊不清的,难以确定它在哪个期间使企业受益。对于这种支出,一般在支出的当期立即作为当期费用,而不形成费用性资产。这种费用我们称它为期间费用。例如,5月3日,企业发生50000元广告费支出,这一支出在本期还是在以后哪个期间受益是很难事先预料的,因此,这笔支出就作为5月份的费用记入利润。再如,企业举办开业10周年大庆活动,其支出很难确认受益期间,因此,这种支出应当作为当期费用入账,而不能采用预提和待摊的方式提前或推后确认为费用。

在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中,费用性支出(形成了资产)一般都会使企业受益,从而转化为费用,但有些费用性支出虽然是为了企业未来受益的目的而发生,但若在某个会计期间发现这一支出(资产)已经不能再使企业受益,也就是说,不可能再转化为费用,那么,在这个会计期间就应将该支出(资产)作为该期间的损失处理。例如,企业有一台未入保险的机器在一场火灾中被烧毁。购买这台机器的支出在以后期间不再有用途了,不能再使企业受益,这时,企业的损失发生了。因此,这台机器的支出成本要转为损失,从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转到利润表的营业外支出。损失的概念将在下面讨论。

费用和成本不能混淆费用本质上是企业资产的减少(流出企业),而成本则用于资产的取得(流入企业)。取得资产有多种方式,主要是通过购买取得和生产加工取得。取得资产本质上都是资产形式的转换,用一种或几种资产转换成其他种资产。“成本”一词常用于“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以及“资产成本”等。“采购成本”说的是用一定数额的货币资产交换等额的费用性资产,如用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等。在会计上通常使用“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账户归集采购成本,然后再结转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账户。

“生产成本”是企业用一定数额的货币资产和费用性资产加工转换为另一种费用性资产(特定产品)时使用的账户,生产成本账户汇集加工过程中用掉的原材料、人工等成本,生产完工后,再将生产成本中汇集的成本总额结转到产成品中去。这是资产存在形式间的转换,即:由原材料成本等转换为产成品成本;“资产成本”指的是取得资产时的代价。

总之,成本的发生,并不减少企业的资产总成本。“成本”的使用范围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属于资产的范畴,而费用的使用范围是在利润表中,属于利润的范畴。有些人把成本与费用混为一谈,我认为是不妥当的。我们常说“产品销售成本”和“营业成本”等,所指的是销售了(消耗了)多少成本(资产),并使企业从中受益,它代表的是企业发生了费用,并由此获得了收入,增加了所有者权益。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我们观察生产成本时,往往根据是否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把生产成本分类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所谓固定成本,指的是在短期内即使产量发生变化,其总额仍然保持不变的那部分生产成本。例如,某生产线年生产能力500吨,当年产量在500吨以内的情况下,无论年产量是多少,该生产线的年折旧额都是相同的,保持不变。固定生产成本一般包括生产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保险费、工资、租金等。

固定成本通常划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与提供产品的生产能力有关,折旧费就是一种约束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不影响企业当前的生产能力。它们是短期内管理者为了迎合预算的需要而可能选择避免的成本。固定生产成本中大部分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也可以通过平均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与产量联系起来。例如,在一个时期里生产了2000件产品,固定成本总额是10000元,则每件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是5元(10000÷2000)。然而,如果在这个时期生产了3000件产品,则每件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是3.33元(10000÷3000)。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在下降,而固定成本总额却保持不变。

所谓变动成本,就是和产量成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如,如果产量增加10%,所耗用的原材料也可以预期增加10%。变动成本总额由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与产量相乘来决定。从理论上讲,变动成本总额随着产量而变动,而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则保持不变,与产量的多少无关。

几乎没有任何成本能精确地做到随产量成比例地变化。然而,有许多种成本很近于这种标准,并可以被看作变动成本。

还有一些成本是部分固定和部分变动的,也就是说,它们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的混合。因此,我们把这种成本叫做混合成本。混合成本固定部分的确定与产量无关,而变动部分则假定与产量成比例变化。和变动成本一样,混合成本的变动部分可能不与产量成精确比例的变动。混合成本的例子,如电话费,月租金是固定部分,电话计次费用是变动部分。再如,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产量提成工资,基本工资是固定部分,产量提成工资是变动部分。

与生产成本相似,费用也可以根据是否随着销售(销售量或销售额)的变化而变化,分类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同类推荐
  • 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本书选择了航空工业的典型事例,强调时代背景,突出发展变化,从体制创新、民用飞机、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回顾了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体制改革,适时调整战略,努力开拓市场,推进资本运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集团公司的重新整合,实施“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中国航空工业必将在新一轮市场经济大潮中蓬勃发展。本书既可给航空工业从业人员以启迪与借鉴,也能为航空工业相关产业及对航空工业感兴趣的社会读者提供参考。
  • 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问

    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问

    本书内容包括: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基于消费者认知的品牌延伸策略研究、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问题研究等。
  •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读完它,你会明白商家促销惯常的花招,你会解释生活中恼人的莫名其妙的冲动,你会理顺复杂的人际关系,你会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爱情。
  • 中心城市营销

    中心城市营销

    本书通过对宁夏沿黄河城市群的分析,以战略营销的角度对宁夏沿黄河城市群今后的战略规划、城市定位、形象品牌推广等发展重点指明了方向,对城市营销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提出了城市合作营销的思路和城市营销的管理框架。
  •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发达国家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及其实施、多边体系下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发展趋势、中国实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现实基础等。
热门推荐
  • 佛说生经

    佛说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楠木可依

    楠木可依

    现实社会普通阶级普通少女的成长论。叛逆?因为无助成长?因为无耐
  • 机甲与萝莉

    机甲与萝莉

    一位过气游戏的巅峰高手,加入一款新热门的机甲竞技游戏,重新出发的故事。
  • 未来人

    未来人

    临危受命,是未来的希望,现代的渴望,穿梭文明长河,与时间空间赛跑,步步维艰,守护最后的土地,发扬文明火种,华夏男儿的担当;一场前人遗留的文明争斗,愈演愈烈,掀起了史无前例的惨烈篇章,力挽狂澜者,未来华夏儿!
  • 花样年华青春无悔

    花样年华青春无悔

    张峰在大二的时候选择了退学,他至今都觉得他的高中像梦一样如晴天,似雨天,他尝试着忘记所有能够让他想起陶杰和吕嘉的任何事情,但记忆却在不停的闪回,直到他选择离开,他渴望不那么孤独无助,然而事情远非他想象的那样,他踏进了社会,走出了乌托邦的围城,身后只有再也回不去的逝水年华,而他,注定活在追忆中。
  • 寒与温

    寒与温

    这是比溶冰还要寒冷的故事,这是比阳光还要温暖的故事;这是比葬言还要绝望的故事,这是比童话还要美好的故事;这是最悲伤的故事,也是最幸福的故事。少女时代被欺负的萧蒻尘通过努力终于成为了学校里人见人畏的存在,当她遇见和曾经的自己一样单纯柔软的少年叶灵川,寒与温会交错出多美丽美丽的雨,而想要改变他的萧蒻尘又发现了什么?爱情、亲情、泪水、勇气、希望,是故事送给所有读者的礼物。
  • 百鬼手记

    百鬼手记

    通过一个一个短小的故事,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鬼故事感受。每个故事都很短,不要看得太快啊!由于作者不是全职作家,可能更新有点慢。偶尔来看一下吧。
  • 越过青春河流

    越过青春河流

    农家子弟林春考入H师大,打算毕业后回家乡做个老师,一辈子平安恬淡的渡过,在大学里,他遇到官宦子弟周杨,知性少女夏静,温柔娴静的陆曼,还有许多可敬可爱的师长,同学,他喜欢她,她喜欢他,在青春的河流里,他们追逐,进取,却又少不了猜忌,嫉妒,在爱和恨的边缘,他们越过青春的河流,收获了成长,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彼岸。。。
  • 世界第一程序猿

    世界第一程序猿

    他叫宁中华,自从他诞生后世界上只有两大类程序猿。第一类是他,剩下的是除了他之外其他类的程序猿。-----节选自《时代周刊》
  • 冰炎之歌

    冰炎之歌

    故事成为传说,传说成为神话。刀法、战法、身法什么才是真理!血与火,战争与和平,什么才是荣耀!远古洪荒大陆,乱世求生存。水火不容的两国摩擦不断,更有异族虎视眈眈,暴风雨来临前,他的出现,打破了命运的平衡,更混沌的未来由谁来主宰!?【静静地写,慢慢的修,最好能让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