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7300000093

第93章 德宗的救赎

——司马光评唐德宗免除赵光奇家徭赋(臣光曰103)

贞元三年(787)十二月,唐德宗外出游猎,偶入民人赵光奇家,顺便作了一番民情访问。因为今年的年景不错,粮食丰收,唐德宗很有信心地问:老乡,生活如意吧。

没想到赵光奇直截了当地回答,“不如意”。唐德宗很是惊愕:今岁颇稔,何为不乐?

赵光奇也很胆大,巴巴地诉苦,直言朝廷说话不作数(词令不信),没有公信力。理由如下:一,之前说两税之外,杂徭全免。可实际情况是,税外的求取过于正税。二,所谓和籴,实际就是强取,百姓见不到一个子儿。三,开初说和籴的粟麦,交给当地政府就行了,现在却要百姓自个送到京西行营去,动辄数百里之遥,车摧马毙,倾家荡产也不能支应。四,诏书每每说要优恤百姓,实则是一纸空文。“愁苦如此,何乐之有”。

唐德宗当下拍板,免除赵光奇一家的赋税。

司马光在“臣光曰”第103篇里,感叹唐德宗是蠢人一个。国家出台惠政百姓却无法享受到,民有冤情却无法上达天听,这两种情况自古就是国家动乱的根源。唐德宗幸而遇见赵光奇敢言,了解到民间疾苦,本应有所触动,严查那些违背诏书、残虐百姓、横增暴敛、贪盗公财的官吏,以及经常歌功颂德的亲近大臣,杀之以平民愤。然后“洗心易虑,一新其政”,屏去浮言,废除虚文,严肃号令,讲求诚信,考察真伪,分辨忠奸,怜惜困穷,申理冤情,如此则太平之业可致矣。唐德宗倒好,释此不为,只免除赵光奇一家的赋税。试问普天之下深受失政之害的老百姓怎么办,“安得人人自言于天子而户户复其徭赋乎”?

司马光此论亦是“基于史实而高于史实”,做皇帝做领导人,理当如此。但依史实来看,却是在为难唐德宗了。

贞元三年(787),是唐德宗当上皇帝的第八个年头。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唐德宗经历了太多的事,总之是碰壁碰壁再碰壁。唐德宗也由继位之初的雄心壮志,变得心灰意冷、随波逐流起来。有唐国势也因此江河日下。

唐德宗是唐代宗的长子,大历十四年(779年)即位,年方三十五岁,正是大有可为之秋。他也决心要干一番事业,在财政和军事上的几项措施,对唐后期的影响即深且巨:

一是实行两税制。唐初,赋税之法称租庸调。租庸调以人丁为本,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但自唐玄宗末期以来,户籍制度逐渐败坏,户口、田亩数字已严重失实。及至安史之乱,朝廷四处用兵,所在急征暴赋,税敛无度,失去准常。赋税机构不断增加,却又互不统属,各自随意征科,巧立名目。大户人家有办法逃避课役,小户贫农则越发苦不堪言。于是相率弃家逃跑,成为浮户。乡居土著百人之中不剩四五,租庸调面临破产。

唐德宗继位第二年,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先计算州县每年所需的费用以及地方上供朝廷的赋税,以所得之数向百姓征收。户口不再分土著还是客户,而是一律以现居之地定立簿籍。男子也不再分为丁男、中男,而是依贫富来分别交税的多少。不种田而行商者,也要按财产的三十分之一纳税。所有赋税按秋、夏两季收取,因此称“两税法”。原来的租庸杂徭一律省去,如有另行推派(税外物),即为违法。

但正如李光奇所抱怨的那样,地方苛吏往往借机违法征收税外物。朝廷因为连年征战,国库严重亏空,也把税外物当作正常,且将诸道税外财赋输送户部确定为一种制度。贞元四年(788),唐德宗尽管良心发现,诏免税外物,但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是徒具空文。因为尔后又有“宫市”,五坊小儿见了中意的东西就明抢,《卖碳翁》的凄惨随处可见。

李光奇所说的和籴,本是朝廷为了避免谷贱伤农而出台的利好政策,相当于现在的保护价。年成好时,政府出面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前提是农民自愿,政府亦以合理的价格收购。所谓“官出钱,人出谷,两和相商,然后交易”,所以称“和籴”。但由于唐后期政府用度紧张,和籴不和了,逐渐成为强迫性的措施,只强取不给钱。州县还明文规定推派数量,定立程限,严加征摧,此又成了百姓一大负担。

二是确立绥靖政策。其祖唐肃宗遗下的绥靖政策,此时效果显著:藩镇尾大不掉,节度使不经中央任命而直接世袭。其父唐代宗默守成规,苟安度日,不想去碰这个滥摊子。唐德宗继位之初,年轻气盛,想念起皇家气派,于是准备给藩镇动动手术。

机会终于来了。建中二年(781),河北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死去,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世袭。唐德宗一口回绝,坚决要自己任命新的节度使。因为利益攸关,李惟岳与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四家联合起来,叫板朝廷。

唐德宗这一点倒是聪明,想到以藩制藩,淮西李度使李希烈、范阳节度使朱滔等因此奉命进剿。不久,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纳不堪一击,被打败。挑事的李惟岳发生内讧,本人被部将王武俊杀死。梁崇义与妻子跳井自杀,传首京师。四路叛军,最后只有田悦还在喘气,但局面已得到控制。

形势已非常明朗了,唐德宗只要再使一把劲,没准还真能成就中兴大业。但唐德宗此时暴露出来的致命性格弱点,使唾手可得的前景,功败垂成。唐德宗不该抠门的时候抠门了,不仅抠官,且抠财。韩信评项羽所以人心涣散,大家都不跟着他混,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吝于爵赏,“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唐德宗也是这个毛病,逼得原本忠于朝廷的藩镇继起作乱,史称“四王二帝之乱”。

朱滔、王武俊因封赏不合己意,心怀怨恨, 魏博节度使田悦乘机派人以燕、赵、魏相依相存之势相游说,于是形成三镇连兵反唐的局面。建中三年(782)底,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汝南节度使李希烈乘机起哄,自立为楚帝。

唐德宗手忙脚乱,只得继续借诸道兵来制衡乱藩。建中四年(783),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镇(甘肃泾川县北)五千兵马,途经长安时,本想吃好喝好一顿,顺便得点赏钱安家。可是不当抠门的时候,唐德宗突然又昏头了,捂着钱袋子不给。不但不给,吃的伙食还很差,连米都是糙米,还渗入沙子。

士兵们火了,老子上前线卖命,不要说工资,连饭都吃不饱,反了。于是有“泾原兵变”。他们拥立之前被软禁在京城的前卢龙节度使朱泚(朱滔的兄长)为帝,国号大秦。唐德宗仓皇出逃奉天(陕西乾县)。直到兴元元年(784)五月,唐将李晟在吐蕃的协助下,攻克长安,唐德宗才得以重回故都。

然而唐德宗竟再一次玩起抠门,答应吐蕃出兵的条件,事后反悔,这又埋下了吐蕃出兵攻掠泾陇,唐朝联合回纥以制吐蕃的后患。

泾原之变平定后,长期讨逆伐叛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因功高震主而见疑于唐德宗。自危之下铤而走险,加入叛乱行列,唐德宗再一次出奔汉中。

面对狼烟四起,束手无策的唐德宗不得已,于兴元元年(784)年正月初一,痛下罪己诏,公开向全国人民表示检讨,承认诸藩相继叛乱的主要原因在于朝廷抚御乖方,“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上累于祖宗,下负于黎庶。”既然罪在朕躬,所有叛乱分子也就不是叛乱分子了,全部赦免,复其官职,既往不究。

据说,唐德宗认罪态度过于诚恳,居然令“士卒皆感泣”。然而依事实看,《罪己大赦诏》其实就是德唐宗的认输诏。至此,唐德宗终于明白,要动节度使们的奶酪,何其难也。于是毅然放弃所有的梦想,学他父亲,苟安起来,过他的深宫富贵算了。唐朝对藩镇的绥靖政策正式确立,朝廷正式放弃收归节度使任免权的努力。

之后,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纷纷撤去王号,上表谢罪,表示归顺。“二帝”之朱泚兵败逃亡,兴元元年(784)六月,被其部将杀死。李希烈亦于贞元二年(786)四月,被其部将毒死。

局面复归平静,但只是苟安的平静而矣。唐德宗一念之差,竟至如此,抠门害人不浅。而号称智囊的陆贽、李泌,竟也无奇计来匡扶大厦于既倒,真是时也运也。“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唐德宗是自毁前程。

附:臣光曰103:甚矣唐德宗之难寤也。自古所患者,人君之泽壅而不下达,小民之情郁而不上通。故君勤恤于上而民不怀,民愁怨于下而君不知,以至于离叛危亡,凡以此也。德宗幸以游猎得至民家,值光奇敢言而知民疾苦,此乃千载之遇也。固当按有司之废格诏书,残虐下民,横增赋敛,盗匿公财,及左右谄谀日称民间丰乐者而诛之。然后洗心易虑,一新其政,屏浮饰,废虚文,谨号令,敦诚信,察真伪,辨忠邪,矜困穷,伸冤滞,则太平之业可致矣。释此不为,乃复光奇之家。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又安得人人自言于天子而户户复其徭赋乎。(《通鉴》卷233)

同类推荐
  • 万历保安团

    万历保安团

    一个失败的操盘手,阴差阳错来到了明朝,一切从头开始。他不想成为英雄,但命运的洪流却左右着他的一切。他被迫与强大的文官集团斗智,与狡诈的商人较量,与凶悍的外族交锋;当日本再次入侵,保安团义无反顾的入朝作战;面对女真的狼子野心,保安团高高举起战刀;欧洲“无敌舰队”骄狂之时,大明皇族携手保安团血战到底。痴情的丫鬟,温柔的公主,骄傲的叶赫老女,谁能与他携手?。。。。
  •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也是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在朱家统治的时期,它写就了无数的辉煌,也留下来了无数的骂名。本书将明朝皇帝从头至尾一一道来,叙其登皇位的惊险历程,谈其面对家事国事的决断犹疑,论其治国经邦的成败得失。最终口王现出来的是一部风云起伏的大明王朝朱氏家族史。
  • 倾尽天下之江山此夜

    倾尽天下之江山此夜

    周帝白炎死在称帝十载后的一个雪夜。这个草莽出身的皇帝不喜奢华,逼宫夺位后便废弃了前朝敬帝所建的华美宫室,而每夜宿在帝宫内的九龙塔,死时亦盘膝在塔顶石室几案前的蒲团上,正对着壁上一幅画像。倘有历过前朝的宫女在,定会认出,那画上颜色无双的女子,正是前朝敬帝所封的最后一位贵妃。原来在倾国的十年之后,白炎终究追随那人而去。他身后并未留下只言片语。于是所有关于周朝开国皇帝的谜团,都与那悬于九重宝塔之上、隐在七重纱幕背后的画像,一并被掩埋进厚重的史书里。
  • 爱尔兰帝国

    爱尔兰帝国

    穿越到了中世纪的爱尔兰,成为了一个国王,面对战火连天的欧洲,究竟要做出怎么样的抉择?是统一整个不列颠,完成亚瑟王的伟业?还是传播主的荣光,荡平伊比利亚和叙利亚的异教徒?
  • 皇室爱情之风铃摇

    皇室爱情之风铃摇

    三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男人,三份用生命去演绎的至真至纯的爱,面对这样截然不同的三份情,她究竟该如何选择。
热门推荐
  • 帝国战记之红尘

    帝国战记之红尘

    红尘四合,烟云相连。本欲小富即安,终是难逃世俗纷争,为区区六斗粟米而悍然兴兵砸碎一个本可流芳百世为千古所称颂的伟大王朝,为鼓匹夫之勇而不惜妄动干戈坑杀数百万降卒,为谋一国之利而借万民之智搅动天下大局!他是混蛋是暴君是恶魔,但终归还是个被迫红尘砺心的穿越者。
  • 噬败丹田

    噬败丹田

    人有正邪之分,气有正败之别,世界本源因正败而分,由正败而合,是为阴阳,阴阳化天地。被封印记忆的“野仔”发现自己拥有个该死的丹田,它不按常规出牌,专噬破败之气,毒气能令他突破,死气能助他晋升,煞气、鬼气、尸气等一切破败之气皆是他的补品。丹田化毒、丹田炼丹,丹田杀敌……他就是个变态!他就是我,我就是邪王百里飞。何以为王?我吞便为王;何以傲视天下?我噬便能蔑视一切。何为至死不渝的爱情?残缺的记忆中,那一道倩影是那么的熟悉,她是谁?我要复仇,我要宰尽天下敌人,且看我如何颠覆风云,追逐武道巅峰。
  • 雷霆大小姐惹她者死

    雷霆大小姐惹她者死

    当逗逼特工穿越来到架空古代第一句不是其他人那样而是“哈哈哈!我东方凌冰终于穿越了!!哈哈!看那么多小说终于过瘾了!与她对战的某人白眼连连。我说小姐你莫不是傻了?霸道总裁大脚一伸“谁说本尊的女人杀了”暖男微微一笑“来人啊,欺负我的宝贝找死”万草四处过,片叶不沾身,古代美男子纷纷表示宣他。男主霸道总裁欲哭无泪(?;︵;`)
  • 混沌之钥

    混沌之钥

    意识之源,灵魂诞生之地三大神域,三位创世神弟子,混沌神莲,孕育创世神与盘古,若梓萧,世界上最后一个大巫,盘古精血附着之魂当他乘着混沌之钥,来到三大神域,将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 跪地成魔

    跪地成魔

    数千年前,他为一个情字,万年道行一朝丧尽;百世轮回,前尘尽忘,是谁却还在心头不停的呼唤?此生,他魂魄残缺,资质低劣,可还能明悟前缘,知道还有那么一个苦苦等待他千年的人?仙路渺渺,修道唯艰,因一个预言,为何我竟然举世皆敌?魔路宽阔煌煌,难道我今生,注定又要做一个通天大神魔?我不甘啊!
  • 三界巨头

    三界巨头

    我有我的选择;我决定我的未来;年轻是我的资本,我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有梦想,才能得到命运的眷顾,成功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劈山开路,过河搭桥,即使再艰难,我也要活的帅气。我是谢少峰,我为自己代言!
  • 诡一的故事

    诡一的故事

    一些随手写的短篇小说之类的。努力凑到20个字。
  • 旋风少女七号

    旋风少女七号

    看见没人写七号,就写了,第一次写,希望有人看。
  • 君主养成手册

    君主养成手册

    丞相府三姑娘被嫡妹推入井中溺死了,死后在人间飘荡数月阎王一纸令下......她重生了,又回到了丞相府做那个庶出的三姑娘。无盐大声抗议:“我不要回去,我要去地府啊。”齐国三皇子又病了,司天监的官员说:“三皇子与皇城犯冲”今上下旨....三皇子送回外祖家教养。齐祁不屑的哼道:“不就是怕我比你的太子优秀嘛”回到外祖家的齐祁格外兴奋,发现了一枚小包子。无盐:“这个三皇子有病吧,为什么总捏我脸”
  • 重回娱乐圈

    重回娱乐圈

    一个红极一时的歌手,不满圈内的各种潜规则,最后被雪藏,走向落寞。上天的眷恋,让他穿越到了类似平行空间中一个普通大学生身上。对于娱乐圈一切极其熟络的他,这一世注定要以强势的姿态重回娱乐圈。什么样的潜规则,都无法阻止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