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7300000100

第100章 似曾相识的历史

——司马光评牛李维州之争(臣光曰110)

太和五年(831),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谋举城降于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德裕具奏其状,宰相牛僧孺以为不可。他说:“吐蕃疆土万里,失一维州,无害其强”;况且吐蕃刚派使者与我们议和,现在使者尚未抵京,我们就自食其言,万一反目,吐蕃“不三日抵咸阳桥,骇动京师,虽得百维州何益”?唐文宗认为说得对,于是诏李德裕遣返降者。吐蕃尽诛随悉怛谋降者男女老幼三百余口于境上,甚至将婴孩抛至空中,用枪槊去接,极其残酷。

事隔十二年后,李德裕做宰相,于会昌三年(843)旧事重提,认为牛僧孺的做法是“绝忠款之路,快凶虐之情”,很不妥当,要求给死于非命的悉怛谋平反——“乞追奖忠魂,各加褒赠”。唐武宗诏赠悉怛谋右卫将军。

司马光“臣光曰”第110篇,肯定了牛僧孺的讲信比李德裕的讲利有价值。

司马光说,历来学者对维州一事,心有疑虑,主张并不能据此而判定牛李两人谁对谁错。我以为不然。从前,晋国大将荀吴围鼓国(河北晋县),鼓国人民暗中跟荀吴联络,表示将叛变投降,献出城池。荀吴拒绝,说:“如果我的城池中也有人叛变,我会讨厌到极点。别的城池中有人叛变,我怎么会喜欢呢。我不能为了得到一个城池,而鼓励奸邪。”于是通知鼓国国君,诛杀叛徒,加强城守。

唐朝刚与吐蕃议和,就纳其维州。从利的方面说,纳维州是小事而失信于人是大事;从害的方面说,纳维州一事可以暂缓,而维护关中安全才是当务之急。那么,站在唐朝的立场上看,是取害还是取利呢?悉怛谋此举,在唐则为向化,在吐蕃不免为叛臣,他的被诛戮也就不值得同情了。

司马光认为,李德裕所着眼的是小利,而牛僧孺所着眼的是大义。普通人见利忘义犹感羞耻,何况君主。由此看来,牛、李之争孰是孰非,事实也就很清楚了。

胡三省指出:“元祐之初,弃米脂等四寨以与西夏,盖当时国论大指如此。”胡三省所说的“国论大指”,当是指司马光在本论中所坚持的观点,恰是其处理北宋与辽、西夏双边关系的最好体现。也就是说,处理双边关系,司马光主张应当“诚信”当头,别无生事。这一思想贯穿了司马光的一生,至始至终都没有变。

关于此一点,余在《强硬外交策》(臣光曰18)一文中说过,此不赘言。大旨即是“臣光曰”第110篇的思路。如熙宁四年(1071年)正月初三,宋廷派仲谔袭击西夏人。三月初二,西夏大举反扑,攻陷抚宁(陕西省米脂县西)诸城,将士战死者千余人。司马光就上了一折子,不客气地指出朝政存在六大缺失。其四曰“中国未治,而侵扰四夷,得少失多”。只有罢拓土开境之兵,先阜安中国,然后才能征伐四夷。司马光并不是不想统一中国,而是鉴于当时国家内政,比如仅财政一项就出了大窟窿。只有先将内部的事情搞好了,才有余力做其他事。

我总是说,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处。读历史可以反观当下,读历史中的人,有时还真能找到似曾相识的影子。司马光论牛李,虽是说唐事,实又是在说宋事。

《宋史·司马光传》记载,西夏部将嵬名山,打算率领横山(陕西横山)一地的部众归降宋朝。如果可以的话,找机会将西夏国主谅祚擒来献礼。朝旨让仲谔负责此事——其实是仲谔引诱嵬名山这么干的。

司马光上疏极论其不可:“以嵬名山现有的部众,未必能制服得了谅祚。如果侥幸获胜,灭一谅祚,生一谅祚,有何益处?如果不胜,嵬名山必引众归我,我们该如何安置?我担心朝廷不仅会失信谅祚,也将失信于嵬名山。如果嵬名山部众尚多,再回西夏是不可能的了,归顺朝廷又得不到妥善安置,穷无所归,必将占据边城以救其命。陛下难道没听说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吗?”

可惜宋神宗不听,派仲谔发兵迎之,取绥州。结果是朝廷“费六十万,西方用兵,盖自此始矣”。

我们的老朋友王夫之,据此指责司马光,为了服务自己的观点,不顾历史具体条件,“据一时之可否,定千秋之是非”,犯了以今论古的毛病。因为牛李处理维州一事,恰与司马光处理西夏一事绝相似。王夫之就批评牛僧孺,全然不顾国家利益而“快其私怨”。因为维州本来就是大唐的领土,占了来也没有什么不对。

余则认为,此非但不能成为司马光诸论的缺点,反倒是其长处。所谓“基于史实而高于史实”,镜鉴之意存焉。

附:臣光曰110:论者多疑维州之取舍,不能决牛、李之是非。臣以为昔荀吴围鼓,鼓人或请以城叛,吴弗许,曰:“或以吾城叛,吾所甚恶也,人以城来,吾独何好焉。吾不可以欲城而迩奸。”使鼓人杀叛者而缮守备。是时唐新与吐蕃修好而纳其维州,以利言之,则维州小而信大;以害言之,则维州缓而关中急。然则为唐计者,宜何先乎﹖悉怛谋在唐则为向化,在吐蕃不免为叛臣,其受诛也又何矜焉。且德裕所言者利也,僧孺所言者义也,匹夫徇利而忘义犹耻之,况天子乎。譬如邻人有牛,逸而入于家,或劝其兄归之,或劝其弟攘之。劝归者曰:“攘之不义也,且致讼。”劝攘者曰:“彼尝攘吾羊矣,何义之。牛大畜也,鬻之可以富家。”以是观之,牛、李之是非,端可见矣。(《通鉴》卷247)投降的分类

——司马光评唐武宗诛郭谊(臣光曰111)

会昌三年(843)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死,侄子刘稹擅立袭节,自领留后。有个叫郭谊的人,一直在刘稹边上出骚主意,策划分裂。宰相李德裕,强力支持唐武宗,以武力平叛。

八月,中央军来势凶猛,郭谊自知不敌,遂杀了刘稹,作为向朝廷投降的本钱,希冀捞个官做。唐武宗先是接受他的投诚,一个月后,又把他杀了。

当初,郭谊在刘稹手下,就如当年的董重质在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手下。二个人开头都使劲的唆使主人叛乱搞独立,末了又卖主求荣。司马光在“臣光曰”第111篇里说,这二人都该死。

但是,唐宪宗非但没把董重质怎么样,反而委以重任,太和四年(809)还当了节度使。而唐武宗却杀了郭谊。针对同一事情的不同处理态度,司马光认为,唐宪宗和唐武宗的做法都不妥当。唐宪宗赏奸,是不义;唐武宗杀已降,是不守信用。“失义与信,何以为国”?

司马光举刘秀为例。

西汉末,群雄竞起,主要有这几股军事势力。赤眉军的起事首领是樊崇,徐宣等人积极响应,拥立汉宗室刘盆子为帝。绿林军则以宗室刘玄为帝,称更始帝。王莽被杀之后、刘秀称帝之前,《通鉴》即以更始纪元,凡三年。刘秀参加的即是绿林一派。

赤眉军后来虽杀了刘玄,但刘秀此时势力已壮大。建武三年(27),刘秀答应饶刘盆子一干人等不死,刘盆子于是率部投降,赤眉军被消灭。刘秀感觉他们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待他们均不薄。晚年的刘盆子双目失眠,刘秀让他坐食田赋终生。徐宣终老故乡。只是樊崇降而复叛,兵败身死。

另有盘据河北的王郎和经营陇右的隗嚣。司马光说:“昔汉光武待王郎、刘盆子止于不死”。此当是司马光的一时失误,因为史书并没有记载王郎有投降一节。王郎本是算命先生,后附会风云,自称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被西汉宗室刘林等人立为帝,都河北邯郸。更始二年(24),刘秀率部进攻邯郸,王郎兵败,为刘秀部将王霸所杀。

司马光评论中提到的王元、牛邯二人,均是隗嚣手下的大将,力挺隗嚣割据陇右。隗嚣与割据四川的公孙述互为声援,刘秀几次征战都没能拿下。建武九年(33),隗嚣病故,王元等立隗嚣少子隗纯为王。翌年汉将来歙攻击得手,隗纯和其部将全部投降。牛邯后来还成为东汉名将。

司马光举刘秀为例,意在说明,刘秀处理投诚一事,既有义,又讲信,分寸把握得比较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刘盆子是势穷力屈,才不得已投降的,并不是拿投降作为捞好处的资本。刘秀看中的正是这一点,所以许降,也守信,没有杀了昔日的敌手。若樊崇,降了又叛,被处死也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刘秀不讲信用。

换言之,董重质之投降,与郭谊之投降,都有不干净的算盘在心里。唐宪宗和唐武宗理应杀了他们才对,但都没有,于义于信两失之。

其实司马光此论,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降者。两国交兵或者群雄逐鹿,自然会有投诚的人,投降的人,被俘的人和择主而侍的人。如何对待他们,是如白起一样,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坑之;还是如苻坚一样,来者不拒,照单全收,最后搞得身死国灭?这确实值得费思量。

我支持司马光的观点,学刘秀,看投降者的动机。动机不纯,杀之可也,以绝反侧者之侥幸。力竭就擒,情不得己,饶其不死可也,亦是对气节之旌表。

附:臣光曰111:董重质之在淮西,郭谊之在昭义,吴元济、刘稹,如人在伎儿之手耳。彼二人始则劝人为乱,终则卖主规利,其死固有余罪。然宪宗用之于前,武宗诛之于后,臣愚以为皆失之。何则﹖赏奸,非义也;杀降,非信也。失义与信,何以为国。昔汉光武待王郎、刘盆子止于不死,知其非力竭则不降故也。樊崇、徐宣、王元、牛邯之徒,岂非助乱之人乎﹖而光武不杀。盖以既受其降,则不可复诛故也。若既赦而复逃亡叛乱,则其死固无辞矣。如谊等,免死流之远方,没齿不还,可矣。杀之,非也。(《通鉴》卷248)

同类推荐
  • 知恨

    知恨

    人生几次大起大落使得自己逐渐的堕落,社会的现实、其实并不像电视剧那样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人生本是一本难念的经,其中个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慢慢的品尝才知道。但是有些人的确努力了,可是他们最后失败了,但是选择了自己的路但是对于这一生来说他们成功了
  • 风云三国之盖世无双

    风云三国之盖世无双

    生逢乱世,大丈夫岂能苟活于世?自当勇有所为,逐鹿天下,建立一番属于自己的丰功伟业!
  • 星域少年之皇朝风云

    星域少年之皇朝风云

    星际少年一共有三部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他在其他星球的生活,第二部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地球上和小伙伴们在外星盟友的帮助下和邪恶的黑暗魔王作战。第三部返回母星三本书第一部可以归纳为领主贵族,第二部属于科幻小说一类,第三部还是属于领主贵族。至于以后几部架空小说里主人公大部分是受星际少年的支持。
  • 历史不忍细看

    历史不忍细看

    历史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由诸多的史实碎片构筑而成,但是由于客观、人为等种种原因,它本来的面目也许已经模糊或者改变,笔者试图通过种种手段,深入追寻历史最初的模样,引人回味,引人深思。
  • 颠覆三国传

    颠覆三国传

    大汉王朝眼看就要坠落,让我来给你不一样的三国。
热门推荐
  • 横刀断水流

    横刀断水流

    且看我横刀断水流,策马狂奔五十里,饮尽碗中酒水,岂不快哉?大漠北望,子丘城中繁华更盛,待他日,一脚踏破城门,博得好去处。写这本书大概是因为少年的武侠情结,在钢铁铸造的森林里肆意挥洒书写心中快意江湖。说是写书,更恰当地是你我交流,谈我所想,听你所言。不是作家,是朋友。不是小说,是江湖。虽武侠已成旧梦,但仍时常夜回子丘。横刀断水流成了自己抒发情怀的方式,到现在我不奢求成绩好坏,我保证会坚持更下去,即使看的人只有我。会坚持到完本的。
  • 不变的意志

    不变的意志

    此小说是为了纪念我党诞辰89周年所写,深刻阐明我们现在党员在那个年代也会向我们先烈一样的誓死保护我党的声誉。
  • 佛说菩萨本行经

    佛说菩萨本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修道佛子

    修道佛子

    变强,不断地变强,才能让这些恶俗的灵魂永远仰望!
  • 99小时追妻:娇妻爱逃跑

    99小时追妻:娇妻爱逃跑

    他穷追不舍得要她还人情。不就欠你三次人情嘛,我还!期限结束后。他却霸王硬上弓,日日夜夜的无限欺压。她一忍再忍,直到忍无可忍。她决然的头也不回的,便开始世界旅行。他手下报告:“老大,嫂子旅游去了。”他漫不经心的回应:“恩,让她去。”手下再次报告说:“老大,嫂子在国外疯狂的消费。”他翘着二郎腿无所谓的回应道:“没事,我们有的是钱”老大,嫂子要跟别人结婚。他瞬间炸毛了,什么?你告诉她,限她99小时内自己给我回来,否则她自己看着办..........
  • 依然是场梦

    依然是场梦

    她性格温和善良,他却冷若冰霜,她用她所有热情,却还是无法温暖他冰冷的心。他关闭自己的心门,似乎太多秘密不想让外人知晓。她很好奇、她猜不透,她努力走近,却让他逃离更远。终于有一天,他对她敞开心门。却因为友情,他辜负了她。她永远无法了解他,直至被他推出心门外。她与他的相遇,仿佛是场梦,她根本不想梦醒,而他却已走出这个梦境。。。。。。。
  • 残墨颡言

    残墨颡言

    像是一切都改变的东西,追随你所想的.没有什么如你所想所不想
  • 总裁上司,别乱来

    总裁上司,别乱来

    一夜缠绵,她发现自己失了身,没想到她既然意外睡了个大boss仓皇逃离后原本以为她这辈子都不会在跟他有结交。谁知道,她刚刚进入的新公司,他转身成了她的顶头上司。第二次见面,他将她堵在办公桌前:“穿成这样,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难道不是在赤裸裸的挑战我的欲·望吗?”被吃干抹净了不说,还引得全公司的白领为敌。第三次见面,他甩给了她一张支票,指着她:“随便填,买你三个月!”“不好意思,我卖艺不卖身!”某女将支票还给他:“随便填,离我远点!”
  • 浴血重生:帝女归来

    浴血重生:帝女归来

    孟婆汤又称忘情水或忘忧散,一喝便忘前世今生。一生爱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随这碗孟婆汤遗忘得干干净净。今生牵挂之人,今生痛恨之人,来生都形同陌路,相见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