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5000000009

第9章 学生不喜欢劳动,怎么办

孩子们为什么会不喜欢劳动,我想这是个综合性问题在学生劳动意识上的集中体现,与社会价值观、家庭价值观、子女生存现状、学校教育、教师的意识形态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很难说清楚谁占主导,哪里是关键。既然已经成为了普遍问题,我们首先要承认,然后是想办法解决。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学生没有劳动意识的问题,那就更不用说形成劳动品质和劳动文化了。我的办法也很简单,学生缺了课我们得补上。我采取了以下五个阶段以清洁卫生作为突破口,逐步扩大劳动的内容和范畴,让孩子们在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中品味劳动的快乐。

1.劳动需要氛围,所以要造势

新生入校以后,我总是以家的文化引导大家快速融入新班集。这样,教室布置成70名成员的“大家”, 学生名单成了“家谱”,集体照成了“全家福”,班会变“家庭会”,班规变“家规”,处理个别问题是“请家法”,集体活动要“全家总动员”。布置新家嘛,当然就成了全家的事情。有了这样的铺垫,接着开了一次家庭会让大家为布置新家献计献策,就这样很自然地就让孩子们接受了全家一起劳动的观点,当然我也是家庭的一分子。从此以后但凡大假后开学的第一天,就能看到我班的所有同学都在忙前忙后,唯恐落后,期间不乏欢快的笑声。课桌板凳都被抬到阳台上,逐个清理甚至用刷子刷得干干净净,地面用洗衣粉水拖得犹如镜面一般,甚至有孩子曾大声提议:“以后进教室可得换鞋!”引得大家一片掌声。

当然,劳动过后,我会放上一段清新的钢琴乐,然后带着大家什么话都不说环顾四周,欣赏自己的杰作,给自己鼓掌。最后,一起深呼吸,发表感想。

我就是想通过大家一起体验劳动,让所有的人都欣赏并珍惜共同努力的劳动成果。没有劳动的感受就大谈劳动的意义那才是没有意义呢!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会在干净的课桌上乱写乱画,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会在干净的地面上乱扔乱放,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破坏自己的劳动成果。

2.劳动需要坚持,所以要激励

有了如此彻底的清洁大扫除,只是一个开始。我和班委商量了以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提案:我们班的教室每周只在周末的时候大扫除,平时只做保洁,每天的卫生评比要拿全校最高分,我们要创造学校卫生的神话。这一举动得到了全班的热烈响应。在为了创造神话的激励下,所有孩子都很注重平时的保洁,会时不时地看到有孩子在关注讲台是否堆积了粉笔灰,垃圾桶是否已经满了,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纸屑会被及时拾起,阳台栏杆上是否又有了灰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从“创造神话”的口号提出后,我班的卫生直至今日近一年的时间里除两次9.8分以外皆是满分。于是,这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我们特别开了一次班会全班庆祝,我们不仅创造了神话,还延续了神话。直至今天,我班的卫生流动红旗从未旁落他家。

我想,没有什么激励比自己创造出的奇迹更能打动孩子们的心了,这个时候用劳动爱护班级已经渗透到同学们的内心。但如果把劳动仅仅局限在班级的清洁卫生显然是不够的,这个阶段只是运用外围的方式让孩子产生了劳动意识,接下来还需要将这样的意识扩展延伸出去。我采取了先横向扩展再纵向扩展的工作思路。

3.劳动成为习惯,所以要延伸

孩子们有了认真打扫并保持清洁卫生的意识,不等于有了劳动的习惯。特别是前期的工作还只是局限在教室内的清洁卫生上,这里面就有一个特定环境的问题。如果劳动没有成为习惯,那孩子一旦离开教室或者学校还有这么主动的劳动意识吗?除了清洁卫生以外的劳动还能这么自主劳动吗?所以,我又设计了如“寝室文化节”“我家我做主”“校园一日游”等系列关于清洁卫生的横向活动强化孩子们的劳动使其成为孩子们的习惯,这已经成为我班高一新生养成教育的必修内容了。

“寝室文化节”就是要求住校生根据本寝室室员的特点自主设计寝室美化,要求整洁、大方、充满青春朝气和人文素养。设计美化时间是开学的前三周,第三周周末的时候为寝室开放日,男女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参观寝室,全班集体考评,我全程摄像。寝室美化后的保持时间是一个学期,期间我们会随机组建检查组突击检查,检查成绩一并进入寝室文化考评。期末的时候要隆重地召开寝室文化大展播,为最优寝室颁发奖状和奖品。这个已经成为我班每学期的保留节目,自此我班的寝室卫生在学校的评比中几乎周周周文明,月月月文明,被誉为我班的第二神话。

“我家我做主”以走读生为主,我要求家长配合我帮助孩子在家里培养劳动意识。特别是自己的卧室要自己打扫整理并美化,然后把照片发给我,我将它们做成电子相册参加我班的“最优小家”评选活动。同时要求,家长不能代劳,还鼓励家长提供孩子没有整理房间的照片。其实是给了家长一把“尚方宝剑”,在孩子懈怠的时候刺激一下。

“校园一日游”一般会在春、秋两个最美的季节开展,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寻找春、秋的足迹,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如果遇到不和谐的场景,孩子们会主动地解决。

爱教室——爱学校——爱家,这就是我的横向延伸,只有综合性地给孩子们树立劳动习惯,并在多方的鼓励和培养下,劳动才能由意识转化为习惯。所以,接下来的工作就应该纵向延伸劳动的意义和魅力啦。

4.劳动成为品质,所以要内化

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叫习惯,前三个阶段几乎都在做这个事情,孩子们的习惯也在这样的养成中慢慢地形成,接下来做的就是让劳动内化为一种品质。若想内化,就得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接受,这也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一贯思路。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情感体验活动:

(1)针对教室美化、寝室文化节、我家我做主等活动发表感想,特别是在欣赏自己劳动杰作时的喜悦是一定要全班共同分享的,这是孩子们自己创造出的劳动的美,美育教育就在这个时候渗透进孩子们的内心。

(2)开展主题班会讨论在自己认识的人中谁最会劳动,他或她是否受欢迎,为什么?

(3)劳动还体现在了哪些方面,除了体力劳动,还有智力劳动,二者应该如何结合?针对目前我们自己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然后整理成可行性方案,实施完成。

这样孩子们就能在情景创设、同感同情、主动参与、自主实践中将劳动意识纵向内化,在实施自己设计的方案中逐渐形成自身的一种品质。这样,劳动的意识就从一般性的教室里的清洁扫除横向延伸到了寝室、卧室、自然环境,再纵深延伸到了工作、学习、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在延伸体验的同时,提升劳动的美学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社会构建,劳动意识逐步内化。如此培养出的劳动品质才能伴随孩子一生,让孩子受益终身。

5.劳动成为文化,所以要发展

我在培养学生劳动理念上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将劳动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但如果空讲劳动最伟大,劳动是美德,劳动创造了人类,那无异于是流于形式,纸上谈兵。所以,我拟定以下内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课,让孩子们在体验和思考中培养劳动是一种文化的理念。

(1)什么是劳动?人类通过劳动改变了什么?劳动给我们自己带来了哪些变化?

(2)播放大连、日本等国内外发达城市的视频介绍,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创造了怎样的一个世界,带来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理念;

(3)鼓励家庭较富足的家庭假期里安排孩子去发达城市或国家旅游,亲身感受,回校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总结报告;

(4)深入思考什么样的劳动才是最有效的,不同国家或者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效率有什么不同?这反映了怎样的国情和文化特点?

(5)讨论:你是否同意劳动是一种文化,为什么呢?

所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首先需要一个切入点,让孩子们在行动中感受和发展,教师要有意识地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引导。这样才能在面上和深度上让学生建立起较强的劳动意识,也只有劳动意识成为一种品质,让劳动理念上升为一种文化,孩子们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慢慢体会到劳动最伟大的真正含义。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从这五个阶段劳动意识就能立竿见影在孩子的心目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由量变到质变,是渐变的等待。但我们可以先把种子埋下去,用行为和有意识刺激无意识,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无意识就会反作用于意识而影响孩子们的行为。当孩子们在生活中快乐的劳动,在劳动中有所感悟的时候,劳动就变为了一种品质,一种文化,一种时尚。

同类推荐
  • 双重生活:从乌鲁木齐到东莞的迁徙之旅

    双重生活:从乌鲁木齐到东莞的迁徙之旅

    以文学的视角观察中国南北文化之差异,用思想的方式探触当下人群内心之秘境。一个新疆人向南方的生活转变及再扎根的现实遭际,一个诗人离别空旷边疆进入喧嚣沿海的精神疼痛史。本书系作家丁燕汇聚两年南方生活经历,倾情写作而成的一部真实鲜活的非虚构佳作。
  •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研究本土媒介的产业化,推介国际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先进理念,见证中国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的历程。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上司骂你,同事损你?老婆气你?……不要气急上火、出口成“脏”。人吵我辩,人骂我驳,人欺我反。只要辩得“巧”,驳得“绝”。不但可以四两拨千斤,让片言解万纷,还可以凭着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本事,辩驳得对方心服口服,使人际关系更上一层楼!现在,赶快翻阅本书,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骂人”高手吧!
  •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舆情是民众和国家管理者在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作用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同时又经常随各种社会事项的发生具有变动不居的特点。2007年呈现给大家的舆情蓝皮书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同2006年相比,其发展态势具有新的特点。细心阅读该书并同2006年的情况做对比,对我们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热门推荐
  • 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

    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

    本书专为年轻夫妇而设计,希望成为婚嫁孕育的“葵花宝典”,“怎样生一个健康、聪明、漂亮的孩子,在养育孩子中遇到疾病、服药、饮食、起居等的问题时,人们如何去面对,书中都做了详细的阐述。
  • 守井人

    守井人

    他们是守井人,为国为民,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却惨遭背叛:他是战场上的最强者,缔造了无数传奇,却被无情杀戮:十年后,他回来了,不为报仇,只愿自己所关心的人能够一生安好.......
  • 短篇之桃树不开花

    短篇之桃树不开花

    又一个春天,桃园里的桃树已经开满了花,唯独角落的那个木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出了侧枝,长出了嫩芽,却永远没有花了。
  • 说好的晴空万里

    说好的晴空万里

    刚转学的四位女孩,几天后成为了学校公认的校花。他与校草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在一起了。
  •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秘少女腹黑男

    神秘少女腹黑男

    由于一次偶然,他救了昏迷不醒的她,却不知他救的竟是一个……“子羿,你看,这是我给你做的饭。”一看,一脸黑线,这团黑乎乎的东西是啥。“子羿,呜呜,我迷路了……我在。。。‘喵呜’咖啡厅附近”“……”在自家附近迷路了。“子羿,我来帮你打扫房间。”上一秒整洁的房间,下一秒变成了拉圾堆。饭不会做,地不会扫,不仅是个重症路痴,还是个表里不一的家伙!想知道她那单纯可爱的外表之下又是什么样吗?那就戳进来与我一探究竟吧!
  • 晨曦不再

    晨曦不再

    她十二岁丧母,那天起便消失。历经四年,她带着血薇,带着南月宫左使的身份来到江湖,掀起一阵腥风血浪。他是高贵的王爷,也是神秘的听血楼的楼主...
  • 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

    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

    诗集《城中村》收录了忠村近几年的新作、早年的二十多首旧作、十多首被译成英文的作品,以及写于2010年前后的组诗《短夜》(节选),称得上是他写作近二十年来的一次大总结。他的写作,也基本围绕着“城中村”这个不是概念的“概念”,写乡村,写城市,写劳作和休憩,写自己一路的打拼和如今的领悟。
  • 青春没了,痘还在

    青春没了,痘还在

    本书用轻松幽默而又不失尖锐的笔调,记录下一个80后的工作、生活、爱情以及思想片段,给全社会展现一个真实的80后——我们已经长大了。全书按照80后的工作生活、日常趣事、爱情、记忆、思想片段、等共分为八个部分,共约90篇文章,11万字,全面展示80后的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
  • 女儿国之女王诞生传

    女儿国之女王诞生传

    传女巫山有一个能实现愿望的女巫,世人为得偿所愿,千里寻踪,女巫以猫观人,得其愿者必将献出交换条件。她用20年的年华跟女巫做交换,16岁入宫为婢,因其面貌丑陋不堪,调遣至火房,受人唾弃,遭人欺凌,巧用心智得皇后重用,暗藏心机,她的心愿到底是什么?揭开面纱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机密……无名丑女如何重生成为女儿国一代呼风唤雨腹黑女王.后文片段“蓉——蓉,是你吗?”声音有些低沉,他躺在床榻,已经三天了,他终于等到她来了!纱曼外面的黑影一直伫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可看的出那人儿是悲伤的,不停的擦拭着脸颊。她是在为自己难过吗?可那人儿为何不进来,他想要见她,他伸出一只手,喉咙火辣辣的刺得很疼,“蓉——蓉,来朕这里!”那人儿哭的弓起了背,手里的锦帕被咬成了一团。“别怕!你来!只要你来,朕就不怪你了,不让你陪葬!进来!”他手伸的老长示意她进来,语气里满是呵护。那人儿声嘶力竭,哭喊了一声,仔细听来只能模模糊糊辨出:“皇——上!”二字。“蓉——蓉,朕就在这里,你来!怎会是你?她呢?她去哪里了?”“是臣妾!那里没有别人!皇上,臣妾也想自己是她,这样你见了必然会高兴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