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班主任就不可避免会遭遇班级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如何正确面对与及时妥当处理,最能考验一名班主任的综合素养。很多班主任也往往在突发事件面前败下阵来,甚至有的班主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与班主任绝缘,唯恐避之不及。即使勉强能支持局面的也往往被这些突发事件搞得焦头烂额,班主任的幸福指数大大降低。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不但需要向经验缺乏的班主任们传授技巧,还得提高班主任们的思想认识与教育理念,二者的结合才能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战斗力,我们的班主任们才能应急不急。以下就从学校德育管理与教育的层面,谈谈如何让我们的班主任们面对班级突发事件,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1.辩证对待突发事件
班主任首先要提高的是思想认识,无数的惨痛教训证明:在班级突发事件中由于班主任处理不当导致问题升级,引发家校纠纷甚至社会负面指责的案例多数是由班主任认识不到位,思想不警觉造成的。辩证对待突发事件,是成功处理突发事件的第一步。
(1)常规管理与应急处理的一体性。
什么是应急,百度百科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应付急需,应付紧急情况;二是指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后果的状态,有时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不难看出,班级管理中的应急处理应该与常规管理对应,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对立统一。常规管理越好的班级,突发事件发生的比例就会越小。
高二时,新分入我班一名住校生,据原班主任介绍,他的网瘾很大,时常溜号借机去校园周边上网,防不胜防。我就特别留意这个学生,可一段时间下来也没有看见他有异常。一次我调侃地问他:“传闻以前你经常溜号上网,看来此言纯属捏造!”他笑呵呵地对我说:“你的‘零汇报’太厉害了,我可不敢造次!”“零汇报”制度是我班的一项常规制度,就是要求分管纪律和学习的副班长每天晚自习前就班上一天的情况向我汇报。这项常规最大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在同学们看来,由班主任指定班委在指定时间就指定内容做汇报,这是班委履行职责。当学生们了解到班主任无时无刻都在了解班级发展情况时,常规一定会做得很好。如果不是通过指定的方式,那就是“打小报告”,学生是很反感的,就算班主任了解问题后公平公正地处理,也会出现很多负面的影响和后遗症。二是在培养这个副班长的能力上,我要求他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还必须谨慎思考后才能向我汇报,并提出解决方案,利于培养班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零汇报”仍然属于管理层面的,若要彻底根除那名学生的网瘾,还得从教育的层面跟进,这是下一步的事情。
我和大家再分享一个案例,在我所教的已经毕业的09级28班里,曾经有一名患有癔症的学生,一旦发病就会腹痛难忍,甚至昏迷不醒。每次她一病,班上同学一边电话联系医院和我,一边将她以正确的方式送往医院救治。我得到通知后一边往医院赶,一边通知她的父母直接去医院。三年里,这样的情形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可每一次都顺利解决了,靠的就是常规管理。因为我班的常规管理中一直就保留着“学生意外伤病应急性流程化预案”,一旦发生此类事件,班上的同学会立即按照应急性预案及时处理,而且流程化的方式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常规管理的到位,就能营造出一种更积极向上的氛围,这样的氛围可以避免或者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同时,常规管理中也就包含着应急处理,应急处理一方面可以检验常规管理是否到位,另一方面也能为完善常规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是常规管理与应急处理的一体性。
(2)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一体性。
班级管理不同于一般工厂或者公司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教育意义,所以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教育而非单纯的管理。应急事件多发于单个或者少数的学生身上,问题的严重往往是由一个点而蔓延开的。这就涉及两个问题,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一体性。我们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人是社会性的,这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聚众斗殴。绝大多数的聚众都是由小集体中一两名主事者挑衅引起,其他的人基本都是扮演着“帮凶”和“打手”的角色。所以,在平常的教育中,班主任一定要抓住大多数,只要大多数人都稳得住,不支持,很多集体暴力事件就能避免,因为“主事者”一旦失去市场,就会孤立,想翻个大浪也难。集体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不能为某些个体提供软支持。仔细分析集体暴力事件不难发现,在发生的诸多元素中,有人“帮忙”是促进恶性事件的重要因素,主事者若能找得到人帮忙,一方面给自己壮了胆,另一方面在朋友面前怎可失面子、吃亏呢?于是,双方一见面,说不上几句,打了再说。同时,去“帮忙”的学生在被主事者“请”去时都说只是去凑热闹的,结果到了现场,被环境所逼,看主事者都已经冲锋陷阵,率先垂范了,再怎么也要象征性地给对方几下。结果暴力事件升级,事态失控,甚至酿成悲剧。所以,看上去是主事者为主体的暴力事件,其实被请去帮忙的学生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他们为主事者壮了胆,都基于面子问题,主事者变得主动积极,帮忙的人从“软支持”变成了“硬支持”,找到根源,平时的教育就好办了。我曾经就开展了以“有人请你‘帮忙’,你该怎么办”的主题班会课,让同学们自己讨论,还列出了很多拒绝的方式以及告知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做法,其实就是针对这一现象的集体教育。在教育集体的同时也对极个别的学生以威慑,间接告诉他,其实很多同学不愿意也不会被请去帮忙的,而且还有可能被“举报”。不仅如此,还需要对有“前科”或者“潜质”的学生重点提醒。注意,这里用的是提醒,必须是善意的,绝不能是贴标签的。班主任基于教育的出发点必须是在教育的基础上,是帮助这样的学生真正地成长,只有学生真正的成长,才能降低非疾病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另一方面,如果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在个别教育后,仍然要以此为一次教育契机开展集体教育。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才最有说服力,最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所以,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也是一体的两面,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集体教育能带动个体教育,个体教育也能促进集体教育的形式和内涵。切记,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密不可分。
(3)责任与责任规避的一体性。
接着,看看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我们对待的态度和采取的方式都由我们对事件的责任感决定。我所遇到的在突发事件中败下阵来的班主任中有一部分其实是责任感不强造成的。不可避免,有这么一些班主任,每次遇到事情总想着怎么逃避麻烦,其实逃避的不是麻烦,而是责任。期间不凡有声音喊着“我们要规避责任,班主任压力太大了。”可他们殊不知,责任与责任规避也是一体的两面。只有担负起责任,才能最好地规避责任。
有这么一则案例,一位名叫小李的学生成绩不怎么理想,经常谎称自己生病躲在寝室里不上课。几次过后,班主任放松了警惕。结果有一天小李没来上课,班主任通过室长了解到他仍在寝室不愿上课后就不再过问此事。却不想,小李在寝室竟然起了轻生的念头,割腕自杀。幸好生活老师及时发现,立刻通知了家长,结果家长把小李接出学校送到医院后,班主任才得知此事。后面发生的事情,可想而知。如若班主任能保持警觉,在小李老喜欢躲在寝室时就应该及时跟进了解情况,及时处理,也就不至于使事态发展到不可收场的地步。在这则案例中,班主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班主任唯有尽责,才能免责,其前提是要时常保持警觉。警觉与责任的持久相伴才能保障班主任在应急事件中“急而不慌,忙而不乱”,才谈得上从容应对。
(4)现场管理与后期教育的一体性。
再完备的工作也不可避免地会有疏漏,我们只能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但仍不可避免。一旦遭遇,就面临两个问题:
先管理还是先教育?重管理还是重教育?
这两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他们是一体的,在不同的阶段,轻重缓急不同。在问题的初期,既然是突发事件,处理也必须及时。那就必须先管,管的见效快,只有管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局势,先保证事件不升级。如遭遇学生打架,制止是第一步,查看双方是否受伤并妥善处理是第二步,调查分析确证是第三步,个体教育是第四步,集体教育是第五步。所以最初的时候先管,重管;事态控制后再教育,而且要偏重教育。管有时效,教育才是长远,应急处理就是要先治标再治本。就像发高烧,一般都是感冒引起的,医生治疗的时候都是先打一针退烧药,烧退了再吃感冒药,感冒好了还得加强身体锻炼,避免再次感冒。
所以现场处理与后期教育也是如此,二者兼顾,而且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兼顾,才能真正有效控制事态,避免事件的再次发生。
2.防患于未然案
(1)例式培训不可或缺。
所谓案例式培训,就是校方或教育主管部门要有意识地收集各种突发事件的案例,然后分类汇编成册,对教师和学生展开培训。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内容和重点略有不同。
①针对教师的培训。
第一,帮助教师建立预警系统。
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先把看似微小却因为教师的缺位而不断升级成恶性事件的案例呈现出来,不做点评,首先让教师们感知,然后讨论案例中的教师忽视了哪些环节,哪些细节能具有预警性,从哪些地方能切入管理与教育、避免事件升级等。其次让老师们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是否有与案例中的教师相似之处,引发教师的警觉,建立起低层次的预警系统。
第二,指导教师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系统。
有了预警还只是有应急的意识,可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可操作性的预防系统,也就是要给教师储备应急时的具体武器,否则就会变得有心而力不足。以校园暴力为例,首先要培训教师发现早期警告信号,如:
A、过去有攻击、违纪行为史,此时重现以往异常情绪,表现沉默、社交障碍、孤立、拒绝、受迫害感等;
B、注意力、学习效率、学习成绩急剧下降;
C、无法控制愤怒情绪,在涂鸦和图画中显示暴力、对小事反应异常强烈、破坏公物、寻找武器、有强烈的自杀意念和企图等;
D、原本具有的危险行为超常表现,吸烟量猛增、酗酒、药物滥用、离家出走、经常性交际冲突、逃学、打架。
其次以不同程度和类型的案例为材料,培训教师对警告信号进行测评,主要判断问题的类型和程度。对问题不难或程度较轻的,及时进行干预。问题较难或程度较重的应该交予专业人员或机构,同时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必要的时候可求助于司法机关,给予学生威慑和震撼,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的保护。
第三,指导教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系统。
如果突发事件已经发生,那就要马上采取恰当的措施,还是以校园暴力为例,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立即处理,设法阻止粗暴行为的继续和再发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马上介入其中,立即通知相关人员(班主任、学生监护人、医护人员等)。事态严重的,要立即上报上级领导,请求指示。
第二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暴力行为的主体。可以分为三类:学生是单独、偶发的采取暴力行为,校内学生组成的团体实施暴力行为,与校外非法团体参与实施的校园暴力。面对不同的实施主体,解决方法和侧重点也就不同。
第三步,事后对双方开展教育诊疗。教师可以运用各种咨询技术,从访谈中明确施暴者内心的困惑、暴力行为的起因与过程、认知的差异等,予以恰当的引导,协助其矫正不良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对被害者,校园暴力往往会使他们产生恐惧心理,自尊与自信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我们的关注重点就应该是对学生自信心的维护,建立积极的行为、情感模式。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学生是否会产生报复或仇恨心理,要及时予以化解。
第四,指导教师对发生过校园暴力学生的关爱与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发展与成长,事实证明后期教育的跟进,特别是以发展的方式教育学生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问题,改正不足。特别注意的是,所谓的关注与教育绝不是揪着学生的老问题不放,而是要给学生指明一条符合他发展的道路,让他的暴力能量以恰当的方式宣泄出去或者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消融心理问题的堆砌,真正地实现校园回归。
②针对学生的培训。
针对学生的案例培训与对教师的略有不同,还是以校园暴力为例,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将典型、有震撼力或有对比度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我校曾经发生多起打篮球过程中由于学生争夺场地引起争执的事件,有的争执由于处理得当没有酿成大祸,有的却演变为聚众斗殴甚至由校园内升级到了校园外。这些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设置情景再现后让学生讨论,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应该如何处理?
第二,针对有攻击、违纪行为史的学生,要“偷偷”地建立档案,分析学生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然后给予干预。比如我曾经在王晓春老师的指导下对四名表面上有攻击性、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了分析后发现,一名学生严重缺乏安全感,他的攻击性就可能是防御性质的;一名学生争强好胜,他的攻击性就可能是为了取胜,获得优越感;一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差,他的攻击性是情急下,只好用肢体语言表达;最后一名学生是对皮肤特别敏感,他的攻击性是自卫行为。了解了他们攻击的原因,就能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了。
第三,在班级里设置安全员,或者心理辅导员并进行培训,主要传授简单的观察技术甚至咨询技术,再根据本班具体情况与班主任一起制定突发事件处理流程。一方面,观察发现学生有异常时及时告知教师,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马上启动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如我班学生与外班学生发生争执,马上有班委上前了解情况,给予制止,同时安全员立即通知班主任,若班主任不在就上报年级主任或在办公室的教师。只有这样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才能应急不急。
第四,培训学生学会正确保护自己。如:
不围观,不走偏僻地方,特别是不能跟不熟悉的人走人烟稀少的地方;
一旦预感到有危险,先观察周围,能跑就跑,不能跑的要大声疾呼;
侧立面对对方,这样使身体上容易被伤害的部分露出较少,可以使用手臂和脚避开攻击;
手臂保持像拳击手一样的姿势,这样可以保护脸和脖子;
缩下巴,护住颈部动脉和气管;
如果被抓住,试着去抓攻击者的手腕并且阻碍他的呼吸;
使用你能拿到的任何东西,如书包、衣服,这样如果对方用尖锐的物体攻击你时,就可以用来保护自己。
一句话,人身安全高于一切,要尽可能保护自己,不能冲动,不能过激,更不可逞强。
(2)校外联合少不了。
很多校园突发事件都有其校外根源,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社会。有的是环境下的积蓄,有的是情景下的偶发,所以,要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争取校外支持与联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至少要争取以下三方面的支持:
①加强亲子教育和家长辅导。
首先,搭建亲子教育平台,帮助家长创设温馨家庭环境,让孩子从小建立安全感。其次,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邀请家长定期到学校参观并出席家长座谈会,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日常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创设积极畅通的沟通渠道,引导家长正确地关注学生。最后,建议家长如若面临家庭破裂危机时要保持冷静,妥善安排孩子生活,尽力减少负面刺激,主动与班主任联系,必要的时候可联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进行心理干预。
②积极联系社区,做好共建。
请求学校所在地的社区的支持,清理校园周边的歌舞厅、网吧、迪厅等青少年易聚集的商业单位,营造良好环境。同时,联系社会团体,形成威慑力,坚决抵制社会上传播的暴力影视作品、渲染暴力的影视作品、渲染暴力的“纪实文学”、追求轰动效应的新闻等。同时,大力开展学生进社区进行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规则意识与法律意识。
③共创“警校共育”,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应与警方成立共建单位或建立联系,发挥执法机关的防范功能,请警察定期作青少年预防犯罪指导,必要时请警方介入校园暴力的处理,组织学生参观教育基地,利用警方的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威慑和教育。如可在上、放学高峰期积极支持片警开展“三见”工作:“见警车、见警灯、见警察”。警校共育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长期的工作,通过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为学校综合治理,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校园安全重于一切,需要从思想认识、行为习惯上常抓不懈,采取立体式、交互式的管理与教育体制,形成长效。如此,我们在进行日常教育教学中遭遇突发事件时才能真正做到应急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