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为什么她老爱说谎?
新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调查了新生(高一新生)的家庭情况,其中有一项就是让父母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有位母亲说,她的孩子在她面前特别喜欢说谎,几乎是一张嘴就说谎。这位母亲表达了自己的苦恼,并希望能得到我的帮助。
开学一周后,我从语文老师那里了解到,这个学生在周记中谈到开学后一直不适应。这可是和她交流的好机会,可以就她妈妈反映的情况摸摸底。主意已定,我在她周记的末尾写上了一句:“如果对开学不太适应,你可以约个时间和我聊聊。”我认为,引导学生主动找老师,效果比老师找学生谈话要好得多。
第二天她就主动找到我。我很惊讶地说:“天啊!如果你这么开朗、阳光的女孩都不能适应,那我们班有的同学不是早就哭鼻子了吗?”
“我们寝室的室长前几天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就哭了。”
“你给家里打电话了吗?”
“打啊,几乎天天都要打。”
“那你哭了吗?”
“我可没有哭,就是觉得不适应。我也不知道什么地方不对劲,就是没精神。”
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往往是到了一个新环境后不适应,是常见现象,我想了解的情况比这要重要。于是我改变了话题,很缓和地问道:“你小时候有没有记忆特别深刻的事情?能和我说说吗?”
“小的时候,也记不起是什么原因,总之妈妈非常的生气,拿起我正在画画的铅笔就扔到我的脸上,一支铅笔的铅笔芯插进了我的上嘴唇的皮肤里,很痛很痛,还流了很多血。”讲到这里,她的脸上立刻呈现出非常痛苦的表情。我紧锁眉头,仔细地听着她的讲述。
“老师您不知道,铅笔芯现在都还留在里面。”“怎么,当时没有拔出来吗?”“拔了一部分出来,但留了一点在里面,老师您不信啊?您看,现在都还有一个小黑点。”接着,她指给我看,确实是这样。
“你家里是妈妈说了算,还是爸爸?”
“当然是妈妈说了算,我爸爸都得听我妈妈的。她决定的事情家里没有人敢说个‘不’字。”说到这里,她的脸上分明又呈现出了几分得意的神情。
我又问道:“最近做梦吗?记得都梦了些什么吗?”
“一直都喜欢做梦,但不记得梦了些什么?每次做梦醒了以后一个翻身就把梦给忘记了,因为妈妈说过,做梦对我不好,会影响我的身体健康。”
根据这些情节,我做了以下的分析。幼年的时候妈妈对她的教育异常的严格,在家里,妈妈说的话很有分量,所以,妈妈的威严已经在她的心里面根深蒂固(铅笔芯插入皮肤里,残留的东西一直到今天,而那个小黑点,成了一种心理暗示的符号),而且这样的记忆使得在她的潜意识中建立了“妈妈说的话就一定要服从”的指令(她记不清做的梦,就是因为妈妈说过做梦会影响到身体健康)。但青春期的来临,使得她感受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想摆脱妈妈的这种管教。迷信母亲的权威,又渴望自己做主,所以,在妈妈面前就只好说谎话了。
分析到这里,我很自然地想到,孩子的这种矛盾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否预示着孩子会对妈妈产生矛盾的认知呢?也就是说她应该对她的妈妈是既抵制又依赖。这次来高中上学,她是第一次住校,第一次离家,肯定会既兴奋又害怕,兴奋是因为从距离上离开了妈妈,害怕是身边没有人发出指令,不知所措了,这也许就是她不能适应学校,打不起精神的重要原因。她一定会经常给妈妈打电话,把自己做的事情讲述给妈妈听,因为潜意识会去寻求那种多年的“不容置疑”的命令。
想到这里,我不禁问道:“这几天给家里打电话,你一般和谁聊得多一点,是妈妈还是爸爸?”
“老师,您不知道,我来这读书就是不想我妈管我(学生的家在区县,我们的学校在市区,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所以学生住校),但我打电话的时候就不自觉地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不出所料,妈妈在她心目中一直担负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孩子一直依赖的“强者”。但我非常担心,孩子现在离开了这个强者,在生活又不适应的条件下,极大可能会在生活中寻找另一个“强者”并产生依赖关系,如果有一天这个学生早恋,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最后,我微笑着对她说:“我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了!”
“真的?”
“嗯,但你要照着我说的话做,可以吗?”
“当然可以!”
“好,从今天开始每两天给妈妈打一个电话,两个星期后,每三天打一次,再过两个星期就一个星期打一次。中途如有什么事情,要及时来与我交流,能做到吗?”她需要逐渐从对妈妈的依赖中摆脱出来,并逐渐地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这将是一个漫长、反复、渐变的过程。
“这样就可以了吗?”
“是的!”我坚定的眼神和表情让她也变得有了信心,但她似乎还是在有些犹豫中离开了办公室。
随后,我立刻与她的妈妈取得了联系。取得她妈妈的信任后,我给她的妈妈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1)如果孩子给你打电话讲述自己在高中的生活时,不要急着发表意见,更不能严厉批判甚至指责她,先静静地倾听,最后不要忘记说上一段鼓励的话;
(2)家里如果有什么事情,无论大小,可以给她打一个电话试着商量征求她的意见,尽可能采纳她的意见,如果她的意见不太好,可以委婉地提出你的意见;
(3)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讲讲你的经历,特别是在工作中、生活中不如意的地方,甚至听听孩子的评价,让孩子适度感知大人的苦恼,有利于孩子成长;
(4)密切注意孩子的动向,如果孩子出现早恋,不要急躁,随时和我保持联系,我们一起想办法。
三周后,学生的妈妈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说现在孩子经常和她交流,而且明显地感受到孩子变得开朗了,交流非常愉快,她的妈妈觉得这些都得益于我的建议。9月10日,这个学生送给我一个苹果,附了一张纸条,写道:“岗哥,是您改变了我,而我又改变了我的妈妈,我不再怕她了,在您的帮助下,我完全理解了我的妈妈,谢谢您。送您一个大苹果,祝您教师节快乐!”
案例解析
王晓春点评:
这个孩子是怎么回事呢?我初步判断,属于权威人格,说谎只是权威人格的一种表现。权威人格对上级的态度是又依赖又想摆脱,对下级的态度则是百般控制。梁老师通过早期记忆分析和访谈敏锐地发现了母女关系的特点,正是这种关系塑造了孩子的权威人格。母亲在家中过于强势,特别容易造成孩子此种性格。注意此事孩子父亲也是有责任的,丈夫对妻子过分迁就,会使孩子心理失衡,因为这个家庭的人际关系就是倾斜的。梁老师对孩子母亲的建议都很好,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建议适当提高父亲在家中的地位。
这种权威人格的女孩,确实容易早恋,梁老师的这种预测我很认同,因为权威人格者崇拜强者,她离开了权威的母亲,就会本能地找一个新的权威来填补心灵空白。这种孩子如果能力强,也可能会找一个老实巴交的男孩做早恋对象,那样她就可以像她母亲一样号令男性了,也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
最好能给孩子安排一个工作,让她释放心理能量,适当满足她的支配欲(有权威人格的人都有支配欲和控制欲),这样或许可以避免她的早恋。
还有一点,这个孩子爱说谎,没搞清楚。她是只对母亲说谎还是对其他人也说谎,这两种情况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应该全面了解一下。
我的经验是,高中生问题诊断并不比小学初中难多少,但要解决问题却比小学初中困难得多。梁老师这个例子说明,有些学生,有些家长,可能改变起来还不算太难。这给人们增加了一些信心。
这个案例是我第一次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案例,结果很成功。这给了我不少信心,特别是得到北京基础教育研究专家王晓春老师的肯定后,更坚定了我走教育科研的决心,从此我开始“心灵档案”的系统研究,收获的越来越多,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个案例自然成了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在问题生教育上迈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这一步标志着我的教育科研的开始、问题生诊疗学习的开始,也是标志着自己教育之路走上科学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