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2900000016

第16章 八、饮食文化誉滇中

玉溪山水兼有,物产丰富,是有名的“高原水乡”、“鱼米之乡”,这就为玉溪饮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讲究饮食文化的玉溪人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这块土地上的物产,烹调出久负盛名的“玉溪风味”。

玉溪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经数百年,到了清代乾隆年间风行昆明,之后长盛不衰,成为玉溪的一个品牌,深受昆明人青睐。云南大学的朱应庚教授对玉溪饮食文化对昆明的影响,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民国初年建成的玉溪街,是昆明当时唯一的一条饮食街,其热闹程度不亚于正义路、晓东街、南屏街。窄窄的街面两边摆满了饮食摊点,从早至晚人来人往,趋之若鹜。人们以到此一饱玉溪风味而为快事。玉溪饮食在十分挑剔的昆明人中得到认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时隔许多年之后,朱应庚教授描绘的这条街似乎已经很难找到,但是作为一种饮食文化现象,已经汇入了云南饮食文化的长河,因而我们只要到昆明的大街小巷走一走,不管你留不留意,抬眼就会撞见挂有“玉溪风味”或“玉溪小锅米线”牌子的饮食店。有的店牌还在前面加了“真正”二字,叫“真正的玉溪风味”。瞧瞧逗不逗,还生怕人家以为是冒牌货。这是精明的店家打的广告了。不过如今的假货实在很流行,连动物都可以克隆呢,何况风味饮食?强调了“真正”二字,就说明这店不假。要有假,下一次食客就不光顾了。当然,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信息,玉溪饮食文化有可能被侵权了。这个原因,自然是玉溪饮食文化有市场有消费者,能获得利润。因为玉溪风味饮食的特征,是吸收了川菜及苏菜的长处,兼有麻辣鲜香。这种饮食特征,在讲究佐料和注重汤味的玉溪米线中得到很好再现。玉溪人玩米线,还真让人眼花缭乱,什么焖肉米线、扒肉米线、鳝鱼米线、凉米线等等,都百吃不厌,不仅在民间流行,还能上宴席。玉溪民间还有一个米线节,从古至今流传。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区域的变化,今天讲到玉溪饮食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老玉溪(今红塔区),而是要涵益整个玉溪市。在这个区域中,有汉族创造的饮食文化,也有少数民族创造的饮食文化。这些饮食文化相互渗透,使玉溪的饮食文化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玉溪饮食文化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自然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关于自然因素,我们已经说过,是自然环境和特产资源,这是形成玉溪风味的物质基础。至于社会文化因素,应该是玉溪风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稳定,促进了消费,繁荣了饮食文化。故而,在玉溪市区域里,各种风味饮食都有各自的特点,是玉溪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们先看看鳝鱼米线。米线,是用大米做成的,又细又软,极有口感。玉溪人很喜欢吃,云南人也很喜欢吃。即使到了如今,各类饮食相互交融,异常丰富,玉溪人对米线仍有情结,比如早点,就只选择一碗风味米线一食了之,简单朴素,不似广东人喝早茶那么当一回事。鳝鱼米线的制作,就是以鳝鱼为主要调料,再加入其他佐料,也不复杂。至于鳝鱼米线的由来,并无史料记载,倒是民间有故事流传,说是不知哪一年,居住于新兴州的一户穷人,主人晚年得子,恰巧碰到过米线节,亲戚趁此机会纷纷前来致贺。人家来道喜,就得招待,这也是玉溪民间好客的习俗。但主人因家境困难,虽有米线,但无肉作“帽子”。仓促之下,为保住自家面子而又不失礼节,主人就到水田中捉来鳝鱼,经过制作,代替肉作米线“帽子”。似乎是歪打正着,以鳝鱼为主要调料的米线一上桌,即刻散发出香味,食之十分可口。客人们虽都是玉溪人,平日也喜欢吃米线,但对这种米线很陌生,就问主人是什么米线。主人其实也不曾想过这是什么米线,就不假思考地说,是鳝鱼米线。客人连连称好。鳝鱼米线就从此流传开来。时至今日,烹调制作技术,也相当成熟。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将装有米线的锅放入灶台上,至水涨,依次放入植物油、大蒜、面酱、辣椒粉、花椒粉及鲜鳝鱼片、油炸水发猪皮等等调料,煮不多时就可上桌。鳝鱼米线属于玉溪风味小吃的当家品种,冬季可以热吃,夏季可以凉吃,其味酸甜辣麻香皆有。

小锅米线也有特点。小锅米线顾名思义,就是用小锅煮的米线。小锅多为铜制品,能煮一碗米线。小锅米线起源于玉溪的米线节,也是一种独特的风味。因而,小锅米线的普及率,在玉溪饮食行业中是极高的。早点,玉溪的上班族多到米线摊上煮一碗小锅米线食之;乡村人到城里赶街,饿了也乐意用小锅米线果腹。小锅米线的制作方式,与鳝鱼米线有些相同,只是主佐料有异,用的是剁肉,其味咸鲜、酸辣,很受欢迎。

扒肉米线是澄江县周氏两兄弟经营的,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有些名气。这种米线制作用的大米,是周氏兄弟专门选择的,叫冬吊米。冬吊米很少,只在一垡田里生产,因而用它制作米线,就要有特别之处,先是由有经验的人泡米,并将泡好的米磨米浆,再将米浆挤压干,用锅煮熟后搓成条状,尔后又煮,直到软硬合适,取出石礁细冲,最后置入木榨榨成米纱,成为成品。这样复杂的工序,制出的米线自然独特。因为是扒肉米线,除了有上好的米线外,烹调用的猪肉就要有些讲究了,须用前颊肉,经水浸泡后切成方块形状,放入锅中煮熟,再用土锅炖一夜。这样又煮又炖,肉就食而不腻、舒适可口了。且肉汤还可作为米线汤。扒肉米线的其他佐料,有油辣椒面、酱油、花椒油、腌菜、韭菜。如此的米线,味美可口。这种米线起源于清光绪末年,是当时的澄江府新兴州(玉溪)的一名童生,叫周洪翔,因赴府治河阳县应试不第,不愿回乡,在县城开了茶室谋生。茶室生意好,赚了些钱,然后又把家小迁来,增设了鳝鱼米线摊,卖鳝鱼米线。因受封建思想影响,当地人对用鳝鱼作米线佐料大惑不解,以为鳝鱼是禁食之物,生意冷淡。周洪翔为把生意做下去,按照当地群众习俗,研制了扒肉米线。从此,玉溪米线又多了一个成员。

除了米线,玉溪的小锅煮品也很有名,解放以前摊点遍布昆明,最多时有上百家。把玉溪小锅煮品传入昆明的翟永安,他的煮品风味独特,让“老昆明”忘之不得,卤饵、卤面等等食物,色香味俱全,价廉物美,在春城风味食品中大放光彩。

砣砣肉是彝族的一种风味食物。生活于峨山、新平等县的彝族同胞,长期以来有饮食少油荤的习惯,因而把炒精肉作为待客的主菜,他们将腊肉去皮,切成方块状下锅烹制。如此做成的肉就叫砣砣肉,砣砣肉腊香可口,味道异常鲜美。

傣族有一种风味食物叫竜粑。竜的制作,是先将糯米舂成米粉,并加入适量猪油和芝麻,搓揉之后加入糖或食盐,加入糖的是甜竜粑,加入盐的是咸竜粑。竜粑用芭蕉叶包裹,蒸熟,就可以食用。这种食品傣族群众很喜爱,一年中要吃两次,其中早稻种完吃一次,端阳佳节吃一次,含有迎接丰收的意思。客人来了,也是馈赠的佳品。干黄鳝在花腰傣风味食物中也有特点。在每年的春夏季节,心灵手巧的漠沙妇女就拿着自己编织的竹笼,到插了秧的水田和沟渠中,捕捉黄鳝。竹笼编织得十分精巧,里面放上蚯蚓及螺蛳肉作为诱饵,黄鳝钻进竹笼就出不来了。如此省事的捕捉方法,算是傣家人的一种发明。黄鳝取回家,先用火烤到半熟后,用水洗干净,除去内脏,抹上盐、花椒面和辣椒面,在烈日下晒干,就成了干黄鳝了。晒干的黄鳝一圈一圈盘起来,便于保存。干黄鳝的食用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植物油煎,二是用火烤。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黄鳝都十分香脆好吃。傣家男人喜欢用它下酒,享受生活。当地因此流传有顺口溜,说“糯米饭,干黄鳝,二两小酒天天干”。干黄鳝在傣家饮食文化中的地位是其他食物不可替代的,客人来了可用来招待,客人走了可当礼物送上,也不失体面。腌猪肉在漠沙热坝比较流行,因为这种肉不仅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且味道异常鲜嫩。它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先将宰杀后的猪用文火烤黄,再剖腹清理洗净,把肉切成条块,放入水中煮片刻后,切成薄片,拌上盐、辣椒粉、白酒、炒过的糯米面,放入缸中密封,保存半年后就可以吃了。腌猪肉有酸味,很可口。我们再说说玉溪烤鸭。玉溪烤鸭的特点虽然与北方烤鸭的特点有许多近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玉溪烧鸭多选用重约1千克的子鸭进行加工,烤制的燃料为青松毛草团。由于青松毛草团散发青香味,火力强而不易熄灭,因而烤出的烤鸭自有另一番景象,色泽金黄,味道清香,肥肉鲜而不腻,净肉软而不粘。食用时,用上椒盐、甜酱及大葱等佐料。玉溪烤鸭不知发源于哪个朝代,但如今仍很流行,玉溪现代化的菜市上处处可见。玉溪烤鸭最有名的是大营街镇的,这个镇距中心城区三五公里,计划经济时镇供销社开一食馆,把烤鸭作为主业;市场经济发展了,有这门传统手艺的人家开起烤鸭店,吸引四方来客。以致城里人在双休日,都要驱车前往大营街,尝尝那里的烤鸭。因此,早在清代,著名诗人杨竹溪还为玉溪烤鸭写了一首叫《棋阳竹枝词》的诗。诗云:“鸭卵能教谷抱成,百千万亿广资生。红泥炉内包燔熟,大嚼何辞饮巨觥。”名士专为烤鸭写诗颂扬,恐怕名满京城的北京烤鸭也没这待遇。这也算是饮食文化的一个特点。滇地有个顺口溜:“通海酱油禄丰醋,新兴姑娘河西布。”说的都是有名气的人与物。这其中的通海酱油由此看来,是早已享有声誉了。的确,通海酱油自从清代嘉庆年间(1820年)张从正开始酿制,到如今已有一百八十年有余了。在这些年中,通海酱油着实风光,前前后后设立了调鼎香斋、品香斋、鼎香斋、永香斋、调美斋、和美斋、兴顺号七大酱园。到了最鼎盛时期,发展到二十三家。这些酱园有的不仅在滇南多地开始设分号,还将产品外销。

通海酱油因此成为地方名牌产品,备受欢迎。制作通海酱油,有两个环节必须把握好,一是黄豆要好,二是晒酱时间要长。一个酱园往往有数百个酱缸,轮作周期长,酱就透,酱油质量就有了保证。通海酱油清而不浓,香味浓郁,是很好的调料。玉溪油卤腐是一种家用咸菜,从明清开始腌制以来,几乎成为每户人家必备的食品。油卤腐的腌制,用蚕豆做成的臭豆腐为主要原料。这种臭豆腐质地细腻,闻之臭,食之香,经阳光将水分晒干后,配以辣椒、八角和花椒粉,混入炼熟的菜油,就可以腌制而成油卤腐。油卤腐色、香、味都好,说色好,是让菜油浸泡久了,显现金黄透亮的光泽;说香,是各种佐料经过融会,飘逸出一种独特的香气;说味好,是油卤腐腌的时间越长,味道越好。油卤腐是下饭的好咸菜,玉溪的食客们在酒过三巡之后要吃饭时,常常会向服务员吆喝:“抬一叠油卤腐。”有了油卤腐,饭就吃得下,吃得舒服。即使不吃辣椒的北方人,也接受得了油卤腐这种玉溪风味。在玉溪的风味食物中,要说味道的传播距离,也许再没有比得上易门豆豉的。易门豆豉的味,以臭著称,因而也叫易门臭豆豉。有一年在党校学习马列主义,隔壁一同学带来几块易门豆豉,尽使整条过道充溢着豆豉味,爱嚷嚷的同学就大叫:“哪个带来了臭豆豉?唉呀,这味……”带来豆豉的同学就笑而不答。吃饭时,豆豉拿出来,爱嚷嚷的同学一样去吃,又说:“这豆豉闻起来臭,吃着香。”香含着臭,臭包着香,便是易门豆豉的特点。易门豆豉的主要原料为青绿豆,是人工制出来的。青绿豆制作的豆豉,不仅色泽好,食味也好。玉溪冬瓜蜜饯的制作始于明代,到了民国初年,玉溪凤香糕点铺名师唐家荣经过多次试制,生产了水晶蜜饯。水晶蜜饯清凉甜脆、透明无渣,给玉溪冬瓜蜜饯带来了声誉。玉溪冬瓜蜜饯,是以冬瓜及糖加工而成,有很好的市场销路。豌豆粉是澄江县的风味食品,其粉质精硬,色泽黄亮,可以凉吃、熟吃、煎吃。当然,在这些吃法中,凉拌口味最好。凉拌需要很多佐料,如甜白酱、酸醋、蒜泥、油辣子、盐水、姜汁、芝麻、味精、白糖水、花椒油等等。这些佐料与豌豆粉相拌,就有了酸、香、辣味,异常爽口。因此,澄江街头的豌豆粉摊,就很受当地群众欢迎,常有食客光顾,就连昆明等地的人到澄江去玩,也要品尝一番。有一年冬天到澄江,被亲戚硬拉着到街上品尝了一次,至今记忆犹新。豌豆粉的制作方法很有特点,先将干豌豆洗干净,再放入盆中用水泡胀,以石磨磨成浆,尔后过滤,加水煮。待煮熟之后,经过凉冷,就成了豌豆粉。

最后要说的是澄江藕粉。澄江坝子气候温和,适宜于产藕。以澄江藕生产的藕粉杂质少,含水低,且含有较高的多种维生素和磷质糖分子,因性平和,对肠胃可起到通气解热作用,是一种滋补食品。澄江藕粉的生产历史已经有百余年,过去多为手工制作。关于这种制作方式,因抗日战争于1939年迁到澄江的广东中山大学的教授们有这样的描述:“将藕洗净后,磨至粒碎,倾布入袋,内压榨之,使藕粉及水与大粒之渣分离,然后将榨出之藕液,静置之,则藕粉即下沉器底,放出上部之清液,取出器底之藕粉,晒干之,即成日常之藕粉。”

玉溪风味食品可谓独树一帜,它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玉溪人发扬光大玉溪饮食文化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玉溪饮食文化的基石,使玉溪菜肴显现出刀工精细,注重火候,主配料讲究鲜活滋嫩,调味以鲜为主,重辣轻麻,酸甜适中的特点,有别于其他菜系。

这些民间小吃的美味令我如此依恋,是一种潜意识的加上幻想式的依恋。云南这个奇异的区域,酝酿神秘的大自然,其细微之处如这些民间风味,也颇含有民众的智慧在其中呢,因此,历史多了一层亲切感,它在我们的记忆中回响。在群山的俊拔高远之中,在卓而不群的气度之中——暗香浮动,沁人心脾。

玉溪,作为古滇国的重要区域之一,历史文化是相当丰富、厚实的。我们只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采掬几朵绚丽的浪花,构成这篇文字的基本框架,不可能详尽周到地论述。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古滇文化的脉搏在这块土地上跳动的节奏,感受到了古滇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因此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在古滇文化的滋润下成长起来的,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得到了古滇文化的启蒙。玉溪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段与古滇文化结伴而行的历史。玉溪这块地方支撑起了古滇文化,古滇文化给玉溪注入了永恒的活力。

因此,我们以为,将玉溪称之为古滇文化之乡,应该理所当然。

同类推荐
  • 故纸拾遗(第二卷)

    故纸拾遗(第二卷)

    本书收集了以洛阳地区为主,包括山西、陕西、云南、东北、甘肃等地在内的各种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年间至解放初期,各类包括地契、房契、发票、借据、婚事文书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民俗、货币、度量等各方面的情况。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别 的自然生态面貌及其演变,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别具一格 的重要历史地位。
热门推荐
  • 杀神皇座

    杀神皇座

    穿越这么极品的事情居然砸到了自己的头上,居然没有带来逆天的法宝,极品的功法,,,且看龙笑天如何从小白,登上至高杀手皇座!!!
  • 风之奇缘

    风之奇缘

    一个弱女子即使有再好的才干,成为一个主事者仍是惊世骇俗,让她不得不亲自长途跋涉到武陵去交涉。路上遇上了个赖皮滑头的家伙——风昱。他究竟是她命中的“灾星”还是“福星”?
  • 涅灵磐

    涅灵磐

    身躯已死,冥灵长存。冥王蚀路不断召唤那些情及极致的亡灵向着人界蓄势待发,一场无极的圣灵之战正在黑暗中悄悄迫近……烟云笼罩的九阳山下危机四伏,邪恶的能量发起了一轮又一轮惨烈的进攻,这群初出茅庐的少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欲望正蠢蠢而动,为名利,为情爱,为夙愿,最终谁能走到最后?铭心刻骨的仇恨还是倾心相依的爱恋,尚恪的内心陷入无尽的挣扎。这个单薄无助的少年在孤独中奋力前行……一柄血枯烛台已徐徐燃起……
  • 情陷贴身兵王

    情陷贴身兵王

    自己有个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偏偏长辈还订了一个未婚妻,一个不让娶,一个不愿娶……幸好还有这对姐妹花,但是一个刁蛮另一个冷艳,梁浩冷汗直冒,都不敢惹啊……梁浩偏不信这邪,万千手段总有一种能让她们臣服!
  • 吞天魔经

    吞天魔经

    魔修者:引天地之气入体,凝练魔元,超脱天地之束缚,一掌据有破灭天地之威。体修者:一滴血肉重约万万斤,可踏空而行,扶摇直上九万万里,一吼可碎星辰,一跺脚方圆亿万里地动山摇。元魄者:锻神炼魄,心念一动,万千生灵身死魂灭,魂游天外,超脱天地法则,不死不灭。境界划分:凝气境、聚元境、化丹境、涅槃境、御空境、碎虚境、通天境、反璞境、生死双境、轮回九劫、永生之境、无上之境。
  • 缘仅此而已

    缘仅此而已

    校园时代,你和我遇见,想象过将来,期待过未来的美丽如画。但最终期盼到来的仅仅只是酸涩的青春痛楚,多年后,我们回忆起那段故事。记得上次一个朋友婚宴上说的那样:“那时候的我们连年轻都算不上,最多的充其量不过是一群小破孩罢了。有时候只是想想她现在过得好与不好,不过也只是想想。”最后回头来看看自己,仅仅只是走过的一段路。
  • 倾城狂妃

    倾城狂妃

    发现自己穿越了,还被吃了,好吧,被吃了就吃了。穿越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随遇而安。知道自己是家人的一个宝,高兴之余决定做点事情,而没高兴多久,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好吧,没体验过感觉就让他带了个球,没什么大不了,生下来吧。靠着在现代的的工作,他在古代干起了自己老本行,开个茶楼,经营奶茶店,古现结合,自然的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茶楼里闯进来了个不速之客,从此她的生活不在平静,也注定不平静。孩子他爸也随之浮出水面。
  •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战争的历史话题;这里,流传着无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故事……
  • 正德

    正德

    人间冷暖,世态炎凉!道德日渐沦丧,人性趋于冷漠!路有不公事,无人敢伸张。事不关己已麻木,高高挂起成常态!小小鬼差管尽天下不平事,唤醒愚蠢而麻木的人类!纵使荆棘遍地,乌云盖天,神佛压迫,世人冷笑,也九死犹未悔,魂飞魄散亦不屈!只为心中那坚守执着的‘正義’!(友情提醒:本书没有脚踩高富帅、手抱白富美等爽YY情节。慎入!)
  • 永恒帝落

    永恒帝落

    帝落山河碎,天地念成殇,心往帝陨时光裂,岁月人无常,神往时光倒流,你在多年以后,递我烈酒,怀念那忧伤。“如果生命没有遗憾,你为何回到昨天,明知可以改变未来,为何?”不管未来多么变化无常,请你,让我与你一起面对。“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