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作为现代中国的一代宗师、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对学术和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对民俗改革的重视尤其值得称道。
1月蔡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大会上,就曾经响亮地提出这样的论点:
“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如此重视民风民俗的作用,令人深受启发。这是蔡先生民主思想的重要体现。重视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必然重视民俗,因为风俗正是人民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的综合表现。这个观点是他经过多年观察研究之后得出的。
蔡元培早年熟读古书,考中进士成为翰林。连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也赞扬他“年少通经,文极古藻”。他读古书,特别注意其中有关文化、风俗等内容。1907年去德国留学,又重点研究人类文明史,因此对中西古今民俗都有很深的了解。
蔡元培以革命家的气魄,提倡移风易俗,改造社会风气。而且以身作则,带头进行民俗改革。辛亥革命前他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即校长)时,即曾提出一个全新的择偶标准:(一)女子不缠足;(二)须识字;(三)男子不娶妾;(4)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如不相合,可离婚。这些都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伦理观念和习俗桎梏,真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线光明,他在结婚典礼仪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以演说会代替闹房,畅谈男女平等的新道理。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传为佳话。
辛亥革命以后,他身为教育总长又作为大总统孙中山先生的首席代表北上公干,在海轮上,他邀集一起北上的社会名流,发起成立“社会改良会”,订了详细的章程,主张进行全面的民俗改革,提出了行动的纲领。
蔡先生为了中国的振兴而亲自到西方进行学习,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来改造社会。如中国的葬俗,有的在土葬之后还要再迁葬,不合卫生,而且浪费;他即提倡学习西方正在兴起的火葬之法。并指出西方有人死后把遗体贡献给医院作解剖用,“则不惟不害于人,而或且有益于学理”(1916年9月15日《对于送旧迎新二图的感想》对西方文明礼貌的民俗,蔡先生是很赞赏的。
针对我国一些无赖损坏公物的不道德行径,他说:
欧美各国,人人崇重公共事物,习以为俗,损伤破毁之事,始有可见,公园椅榻之属,间以公共爱护之言,书于其背,此诚一种之美风,而我国人所当奉为圭臬者也。
对于德国的商业民俗,蔡先生也津津乐道:“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蔡元培先生用科学观点来分析民俗,对中西民俗进行比较,主张各取所长,改善民生。他不赞成中国人围桌合吃的食俗,他赞扬中国的烹饪技术,要发扬中国烹饪的长处。但认为大家都从一个碗里夹菜吃,很不卫生,要改合食为分食。他在绍兴学务公所和任教育总长任上,都积极提倡分食。这种食俗的改革,至今天也仍有提倡的必要吧。
蔡元培先生对外国民俗是有分析的,他十分反对清政府由排外又变为媚外的愚蠢行为,痛斥“凡为外人,不问贤否,悉崇拜之,凡为外俗,不问是非,悉仿效之”(1916年夏《华工学校讲义》)。他主张只学习西方先进之处,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以我为主,洋为我用。他反对有人认为西方人不少品行、风俗好,是宗教使然的说法。认为宗教迷信不合科学,是落后的;西方的优点不在其宗教而在教育、科学和法制。他认为宗教之所以对社会有一些益处,全在于宗教利用了艺术的美育作用,故此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主张把美育作为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这对于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建议,符合民俗的趋美律。
蔡元培先生重视教育对改革民俗的作用。1912年5月,他曾亲自提出议案将礼教司由内务部移入教育部,认为如不对礼俗改革进行教育,必然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他在从事教育事业中,都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民俗改良的教育,刚到北大即要求学生们“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认为这是大学生“责无旁贷”的重任。1918年夏为商务印书馆“常识丛书”所拟的选题中,蔡先生列入了《中外风俗记》等节目,以普及民俗学知识。
为了改革民俗,进行教育,先要进行对民俗的调查和研究。蔡先生在1918年不仅以自己的名义发起征集民间歌谣,而且曾亲自向各地学生调查风俗,希望他们将“故乡人情风俗与北京比较”。(《蔡元培全集》第三卷184页)蔡元培先生希望历史学家们写“新体之历史,不偏重政治而注意于人文进行之轨辙,凡夫风俗之变迁,实业之发展,学术之盛衰”。他认为“分治其条流”,“综论其统系”以研究“文明史”,更为重要。这些思想符合现代历史学发展的趋势,已被历史证明为科学之预见。正是在蔡先生的积极倡导与支持下,北京大学成为我国民俗学的发祥地,在“五四”时期不仅成立了“歌谣研究会”,而且成立了“风俗调查会”,培养了一大批民俗研究的开拓者,如顾颉刚、江绍源、容肇祖、董作宾等等。后来蔡元培先生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时,又大力进行民族学研究,对我国少数民族民俗的调查研究作了许多工作。许多调查研究成果已成为我国民俗学研究的宝贵财富,我们今天纪念蔡元培先生一定要继承他未竟的事业,在民俗改革和民俗研究中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