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7500000001

第1章 序

民俗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但它如果不能与民众的现实生活保持血肉联系,它就早被民众淘汰了。民俗文化的研究离开现代性,同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建设一门民俗文化学,不能不考虑到它的社会效益。

民俗文化学的效用,概括地讲,有两方面:一是保存现有的民俗遗产。一个国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正是由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地位及相关的人民心态所决定的。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它不但过去起过积极作用,直到当前,它还是广大国民不可缺少的祖国文明史知识的一部分。二是研究民俗,认识国情(包括广大民间文化和民众心理在内),以利脚踏实地参与现实改革。只有正确了解全部民俗文化的性质、功能等,才能有效地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并创造新民俗。

民俗文化学的效用,具体地讲,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认识。

对民族民俗文化现象(包括它的历史现象)的科学认识(这部分现实文化及其文明史的认识)作用——这种科学认识为文明国的国民不可缺少的一种修养。这几年,大家公认民俗学“热”起来了。其实,这种“热”有几种类型:如1.运动宣传型:为配合某项政治运动,开展民俗宣传,运动过后,“热”也就消逝了。2.节日纪念型:各种大型节日前后,电台报刊出现一批民俗探源文章。年复一年,重复搬用,形成固定模式。3.文艺技巧型:影视文艺镜头或作品,穿插民俗,作为民族化“技巧”。4.商业广告型:名目繁多的西瓜节、荔枝节、服装节……看宣传与民俗沾亲带故,实际上与民俗甚少关系。厂家的目的只是做商品广告。不管怎样,这些活动,多少能使一般国民比从前更多地看得起自己的传承文化,谈论起民俗,这是好事。但如果满足于上述情形,用民俗去完成非民俗的各种任务,或者主要仅仅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及其他,那就偏离民俗文化学的全面宗旨了。

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民俗传统的效用,看做是对一个国家的历史地位的证明。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更应如此。何况我们还肩负着更艰巨的继往开来的使命。我们的目标是,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借鉴外来进步文化成果,创造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研究祖国的民俗文化,主要目的,是提高国民精神的、文化的素质,以帮助改善国情,促进民族自强。这个意义是深远的,也是根本性的。我一向主张这种深层的民俗文化学研究。像这样一门科学,倘若只能为眼前一些孔方兄服务,而忽略了它的更深远的目标,那就不免自己贬值了。

指导或辅助人们去正确辨别,改革当前传统民俗文化事象的性质效用。研究民俗文化学,掌握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我们的工作,像前面所提到的,不外三种:一是考察、论证传统文化中可以基本或完全保留、继承的民俗部分。二是考察、识别经过批判,改造可以流传下去的民俗。三是考察、辨明必须淘汰的陈规陋俗。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回避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借鉴与合理吸收问题。所谓外来文化,主要指现代欧美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的文化。它们在内容、性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是相当复杂的,因此,对于我们的适用性,也是参差不齐的。例如,它们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某些精密的产业管理方法等,跟它们的政治、思想经济等制度,以及生活道德风俗,就不能完全一律看待。我们积极学习他们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等,克服我们某些传统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方式以及文化观念的局限,是十分必要的,有时甚至是刻不容缓的。但借鉴、吸收的目的,是促进本民族的现代化事业。如果忘了祖宗,一味模仿,就会变成盲从。盲从不可能把自己变成别人,反而失掉了自己。比如中国的某些陈腐的家族伦理观念要改革,但套用西方的伦理模式来处理中国人际关系,就未必合适。何况我们还有自己的社会制度与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优良部分。至于那些跟我们的社会制度和改革要求不相适应的社会弊病和思想、作法,就不用说了。总之,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采取一种科学态度。我们的原则是,借鉴和吸收,要有利于我们的四化建设大目标。要取人之长,而不湮没自己的好处;并使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

其他效用。如协助民俗旅游业的开展等等。民俗文化学用于提高国民素质是务虚,用于协助民俗旅游业等的发展是务实。我看,务虚的重要性,决不亚于务实,或者说意义更加重大。国民有教养而务实,国家各项事业都会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本末倒置。民俗文化学主要的任务,还是提高民众的素质(包括文化、历史知识的水平),这不但是我国的当务之急,也是关系到民族兴败、存亡的基本战略。有了这一条,再去促进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如旅游业等,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有助于国力的增长。

从世界范围来讲,民俗文化学是一门得到广泛传播、迅速发展的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社会科学,而在中国,则是刚刚脱胎而出的婴儿。什么是民俗文化学?简言之,它是一门专门研究风俗、习惯等现象的社会科学。它所研究的这些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和享用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传承现象(包括意识、行为及语言等),目的是为了探求这些传承现象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变化消亡以至更新的规律。中国要奔向“四化”,提倡发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研究发展民俗文化学,普及传播它的研究成果,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战略任务。

民俗文化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民俗。而人们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海洋之中,人迹所至,必有民俗伴随或新的民俗产生。“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成为当代海内外华人联结的纽带,共同的心声,就因为有民俗相同的血液在起着作用。因此,可以说有生活就有民俗,只不过是由于地域、民族、历史不同,而有着相近或各异的民俗罢了。因而生活中的人都离不开民俗的规范。这正如当代中国民俗文化学的奠基者钟敬文先生常说的:“民俗是标志人类存在的一种文化。每个人类共同体都有自己的一套风俗习尚,正如鱼类需要水一样。”(为苏州民俗博物馆题词)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变革的激剧发展,国际间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也自然地促使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对民俗文化学的某些方面有一点较深入地了解。比如社会教育、企业生产、科技发展、对外贸易、外交往来、旅游开发、医药卫生、文艺创作、思想建设、群众文化,以至政策法令的制订、计划生育的宣传等等,都只有借助民俗文化学这根拐棍,才能迈开更大的步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广泛的效应?因为民俗文化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长期积累、创造的一种影响最广泛、最深远而又相对稳定的文化类型。人们每时每刻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受到它的约束和影响。我们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之间,有一个复杂的密如蛛网的民俗经络联系着,它像一张无形的网络约束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言论。它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人的心态和愿望。

中华民族所创造和享用的民俗文化,是中国56个民族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它是人民历史的一面镜子。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溢光流彩,斑斓辉煌。而每一种民俗事象,都是历史长河湍流飞溅的投影,是不同文化层次的历史积淀。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地对之搜集整理,科学地加以研究,从中探索民族传承文化发展的轨迹,扬其精华,剔去糟粕,进而融合外来进步的民俗文化,更新观念,移风易俗,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的崭新民俗风尚而进行艰苦地努力。

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部《中国民俗趣谈》,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它不同于那种宏篇巨幅的科学论文,也不同于汇历史资料于一炉的辞书、大观。这是经过广泛发动、精心编选的一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各民族民俗文化论述性的读物。阅读全书,给人第一个深刻的印象是作者面相当广泛。它走出了狭隘专业队伍的渠道,在“趣谈”这个总的主旨下,参与撰文的有民俗文化工作者、民间文艺工作者、人类学工作者、民族学工作者、文学评论工作者、语言学工作者、编辑出版工作者以至作家、艺术家、机关干部和群众文化工作者。这些同志,心往一处想,笔向一处流,汇聚成了一股小小的洪流,为了一个工程,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横向合作,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撰写出五光十色的妙文,成为一种共同为民俗文化而建树的大群体意识,这就自然给本书增添了独具风格特色的异趣。

“趣谈”取材由于着眼于“中国”,它的内容既不是小地域性的民俗文化,更不是单一民族的民俗文化,其间包含了众多民族的民俗事象,从一定程度上讲,它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介绍的结集。“趣谈”反映的内容,既包括全国各省区,又包容了汉、藏、蒙、回等几十个民族的民俗写实。其中有不少作者本人就是少数民族。这样的文集,阅读起来,如神游神州,涉足于奇风异俗的民族地区,是一次最美的民俗文化园林巡览。不仅如此,本书由于以“趣”为主旨,加之作者选材典型精细,着眼点各异,这就很自然地给文章的表述方式、方法注入了异于一般专业性文字的多样性、丰富性。文章在行文运笔上无固定模式、论述自由,不拘一格,文笔简明流畅,使人读来,老少咸宜,开卷有益。有地域性、专题性的宏观述说,也有单一民俗事象的精描细画;有的似轻松的论谈,有的似文学色彩较浓的散文、小品。作者或夹叙夹议,或融情于文,或作科学性的介绍。百姿百态,百态百味,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文风。大多文章读来,都能引人入胜。专业工作者可以从中感到资料之珍贵,一般读者也会感到情趣盎然,回味无穷。其中有不少篇章,写得那样传神,挖掘得那样深入,文短而论精,惜墨如金,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达到了真善美的境界。这里的“趣”是健康的,是各民族历史的真实映像,但往往又使人感到异乎寻常,如食难得的美味佳肴,从中大受启迪。它绝非无知者的盲目猎奇。所以,知音者可以“辄穷其趣”;泛览者可以引起“欢乐的愉悦”;求知者可以大受教益。它是一部集众趣于一的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性质优良的书。它既是面向社会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读物,又可做高等院校的选修课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笔者由于主要参与本书的组织编选,反复阅读过这些文章,个人感受尤深,简直如食甘饴,如尝海鲜,往往乐以忘时,感到确实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文化享受。

关于《中国民俗趣谈》这部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姜彬同志有一段简明的论述。他指出:“关于民俗趣谈的书,从前各地陆续也出过一些,但以全国范围来搞,这著作似乎是第一部。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地区与地区之间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的不同,存在着许多民俗上的差异,把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俗趣事,汇集成一册,这不仅是个很大的工程,也是很有意义的。这个著作的编写出版,不仅对一般读者提供了一本很有趣味的读物,在学术上也是很有用处的。”但也正由于是第一部,加之编者的水平与经验都不足,其中纰漏之处自会不少,这只有待以后在实践中去弥补了。但从总体上看,它的确是一部涉猎广泛,充分体现了众多学者辛勤劳作的成果,它是广大作者用汗水共同编织的一幅“中国民俗文化的百花织锦图”。

同类推荐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 明末帝业

    明末帝业

    失业之后再失恋的三好青年“崇祯”,一时想不开,学着“崇祯”把自己给吊了!不过他不仅没死,还穿越了,成了明末帝王崇祯!从此稳朝局,灭大清,荡倭寇,征欧洲……真正一统天下的帝业,就此开始!
  • 萌萌封神

    萌萌封神

    林文穿越到封神世界了……貌似这个世界与他所熟知的不太一样。。。。这是一个女尊男悲的世界:纣王是个百合美少女,女小娲是个万年闷到爆的宅女,姜紫讶是个白发御姐,…………这个世界已崩坏。。。。。
  • 古郡回声:陇西文物集萃

    古郡回声:陇西文物集萃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常霞敬业爱岗,不但从事室内讲解工作,而且从事田野考古调查工作,还通过学习、研究、考证,写出了《古郡回声:陇西文物集萃》书稿。其中有对文物古迹、人文景观的感知和评述,有对馆藏文物珍品的分析和鉴赏,有对石刻墓志的考证,有对博物馆工作的体会,有对地方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憧憬。综览全帙,字里行间无不倾注着作者的心血。这本《古郡回声:陇西文物集萃》是常霞对其多年工作的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鞭策,同时也是群众对他工作成绩的首肯和赞许。
  • 饱肚王的倒霉战记

    饱肚王的倒霉战记

    诸君,请听我说。我家住蓟城边,有屋又有田,可那起义军,抢我余粮逼我反——好好好,我认倒霉,点背不能怨社会。可讲道理,为什么叫项雨的是个狂野型号妹子!为什么叫张靓的是一个病娇心机婊!还有为什么我姓刘名浜啊!最重要的是凭什么全世界都管叫饱肚王啊!?我好歹也是有【蓟公】这个正式封号的!这难道都是我的政治口号的错喽?谁让我说要让世人都吃饱肚子?“唉?萧荷你别抢我日记本!这次又是什么事,该不会是韩欣那个傲娇又跑了吧?粮又快没了?!”
热门推荐
  • 绝世无双:帝妃晚上好

    绝世无双:帝妃晚上好

    她是绝世毒医,外表是萝莉内心却是一个粗狂无比的汉子,她喜欢女扮男装,他不允;她喜欢撩妹调戏,他也不允;她喜欢逛青楼,他更是不允!当绝美腹黑美人遇上绝世无双少年(双腹黑组合,简洁小白,不拖泥带水!)
  • 租个男人来结婚:一夜新郎

    租个男人来结婚:一夜新郎

    恋爱了,结婚了,结婚前夜,新郎却跑了,为保颜面,五万元租了一个同名同姓的男人做一夜新郎……
  • 末世至尊红颜

    末世至尊红颜

    一次灵魂的替换,究竟是巧合还是宿命?!她是古代踏着万千尸骨走上战神之位的一代大将,亦是以一手银针闻名于世间的圣医。她不屈于世俗,以女子之躯写下一曲又一曲传奇。末世之中,异族横行,数族并起,强者为尊!“他”是末世之中玄天洛家的“四少”,是人人不屑的草包加花痴,一朝被人计算灵魂散灭。当一个倔强不屈的灵魂跨越千万年而来,当她成为“他”,当战神变为草包,当她触及到前世遥不可及的亲情温暖。本想就此与亲人们逍遥世间,奈何阴谋诡谲接踵而来……我欲求安,你却逼我成魔!女主腹黑狡诈,男主霸道狂拽!~
  • 喂!叫我女王!

    喂!叫我女王!

    她,因为继母而仇恨转身做了“公主”但是因祸得福,成就了一桩美事。殊不知,与她彻夜长眠的男人却是杀母仇人,她一步步策划阴谋,却一一被他识破,纵容她,宠溺她,可是她就是因为他的纵容,爱上了他……她现在,究竟该怎么办?
  • 遵闻录

    遵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顶级升级系统

    顶级升级系统

    楚天,地球宅男为救女子被打死,且意外穿越到强者为尊的升级,获得金手指,从此独步天下。
  • 古仙源

    古仙源

    上古有仙源,争霸难分休。仙路左右盼,过往不予纠。一朝落殃渊,塑我无敌究。往昔敌三千,明朝落九流。
  • 石卡师

    石卡师

    刘展鹏,一个热衷于卡牌游戏的大学生。他在阴差阳错中捡到了一张石制的卡牌,却不料给这张卡牌带到了一个以卡牌为核心的世界,并且附送了一套坑宇宙的系统,卡牌交换系统。
  • 贤敏诗忆

    贤敏诗忆

    人说古诗会意难,实则细品出真鉴。灵运陈王与平乐,邀友共事谱真篇。诗歌和散文,是表达情感最好的工具,特此诗集,纪念那青涩时光。诗风文集,散文汇编,所抒于所见,有所感。表达随心所欲,觉察天地之间!以诗为友,倾诉人世之叹;绘世风,蓦万物,感心之言!诚邀诸位诗友共析。
  • 商战设计师

    商战设计师

    本书主要是以故事的形式介绍装饰领域的企业领导人、高管、设计师在现代商战中的诸多成功案例。作者从业十几年,在装饰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所经营的品牌堪称业内连锁业第一,此书内揭秘了很多商业运作技巧和职场谈判技巧,值得众多行业内人士阅读。此书内容故事以作者的企业作为背景。作者的企业在装饰行业连锁数量第一,影响力颇大,作者在行业内受关注率非常大,且企业内有自己的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