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绍仪内阁和陆征祥内阁风潮中,同盟会领导人为了稳定民国政局,采取克制态度。但是袁世凯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权势,竭力分化、瓦解和打击革命党人。1912年8月15日夜,袁世凯下令捕杀武昌起义重要将领张振武和随员方维。
张振武,湖北罗田人,原名尧鑫,字春山,更名竹山。早年人湖北省立师范学校,后留学日本,人早稻田大学,研究政治法律,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宣传革命,并创办体育会及公立学堂,以联络革命志士。1909年,孙武、焦达峰等在武昌成立共进会工会,他负责财务,准备筹款购进军火。1911年10月参与领导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孙武任军务部部长,他被推为副部长。他亲临前线督师,与清军激战。汉阳失守后,力主坚守武昌。1912年1月在上海与孙武等发起组织“民社”本部,以卢梭《民约报》为宗旨,推黎元洪为首领。旋返湖北,分别在武昌与汉口设立“民社”支部。他居功自傲,藐视黎元洪。随后,黎元洪以群英会反对军务部为借口,先后将孙武、张振武和蒋翊武解除军务部职务。张振武对自己被排挤出军务部很不满,曾让人向黎元洪要求留任,提出任军务部长,引起了黎元洪的忌恨。
袁世凯对于首义地区放心不下,利用黎元洪打击革命党人,是他的重要策略。但黎不是北洋系军人,还任同盟会协理,如何防止黎倒向同盟会,是袁难办的问题。他接受参谋次长陈宦献策,利用湖北内部的矛盾,调拨离间。陈宦对黎元洪说:“三武不去(指孙武、蒋翊武、张振武),则副总统无权,若辈起自卒伍下吏,大总统召其来京,宠以高官厚禄,殊有益于副总统也。”把三武调出武昌,正合黎的心意。1912年5月问,“三武”先后奉召北上,由袁世凯授以总统府军事顾问官的虚衔。张振武极为不满,责问段祺瑞说:“我湖北人只会做顾问官耶?”他两次向袁世凯递屯垦条陈,要求主持屯垦事务。为了敷衍张,袁委任他为蒙古屯垦使。张振武又要求设立专门机构,袁不予理睬。张振武一气之下,不辞而别,于6月中旬返鄂,凭借他在湖北的实力,设立屯垦事务所,向黎元洪每月索款一千元,准备招募一镇精兵,赴蒙古镇抚。黎元洪对张振武的返鄂忧虑重重,因他与孙武、蒋翊武不同,手中掌握着将校团,他凭借这支武装和他在军队中的影响,一直不把黎放在眼里。
袁世凯恳切电请张振武再次进京共商国事。黎元洪给张四千元路费,并假意表示:“对于张君可抚心自问,并无一些相持不好之心。”张振武经不住袁世凯和黎元洪的哄骗,于8月上旬随刘成禺、郑万瞻等人再次来京,同行的有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等30余人。
张振武这次进京,是钻进了袁、黎的圈套。8月14日,张振武在德昌饭店宴请同盟会和共和党要人,希望消除党见,共同维护大局。15日夜,为调和南北感情,张振武与湖北来京将校一起在六国饭店宴请北方将校。北洋将领姜桂题、段芝贵等出席。10时左右,张振武与冯嗣鸿、时功玖分乘三辆马车返回旅社,经正阳门时,段芝贵指挥潜伏的军警突起拦截,将张振武捆绑起来,押解西单牌楼玉皇阁京畿军政执法处的城外分局。16日凌晨1时,张振武在执法处被绑于木桩上,身重六弹毙命。临刑前,他对行刑士兵愤怒地说:“不料共和国如此黑暗!”方维同时在城外被害。
张振武被捕后,时功玖赶紧与共和党民社派联络。16日凌晨3时,他和孙武等赶到军政执法处营救。被告知张已被处决,并见到了袁世凯捕杀张振武的军令。该令根据黎元洪的密电,由陆军总长段祺瑞副署。面对突变,孙武无言,刘成禺愕然说:“我不知竟死得这样快!”请张进京的民社派郑万瞻、哈汉章感到对不起张振武,无限悲愤。他们一夜未眠,早晨8时赶往总统府质问,没得到圆满答复。旋至哈汉章家商议,准备采取政治行动。袁世凯对张振武案,不事张扬。军政执法处仅于8月16日在金台旅馆门首贴了一布告,公布袁世凯根据黎元洪密电所发的军令,算是向各界宣布了这一事变。黎在密电中,指控张振武“怙权结党,桀骜自恣,赴沪购枪,吞食巨款,当武昌二次蠢动之时,人心惶惶,振武暗煽将校团乘机思逞……近更蛊惑军士,勾结土匪,破坏共和,倡谋不轨(指所谓的三次革命)”。袁便根据黎的不足为信的密电发布命令,杀害了这位参与创办民国的革命志士。事后,袁世凯又命令以大将礼厚葬张、方,并赠三千元以息民愤。
袁世凯的假仁假义更激起了民愤。由于张振武是共和党内的民社派人,民社派首先向袁世凯发难。他们在参议院内向袁世凯展开了合法斗争。8月18日,张伯烈领衔向参议院提出了《质问政府枪杀武昌起义首领张振武案》,控诉袁、黎“口衔刑宪,意为生杀”。第二天,参议院破例讨论质问案,刘成禺愤怒抨击政府:“观政府杀人之手续,直等于强盗之行为,以冠冕堂皇之民国,而有此以强盗行为戕杀人民之政府,违背约法,破坏共和,吾人亦何不幸而睹此!且推此义也,则凡民国起义之功首,造成共和之巨子,皆可一一捕杀之,任凭其为帝为王矣!”在连续3天的参议院会上,共和党、同盟会议员愤怒声讨袁世凯和黎元洪。
参议院虽提出了弹劾问题,却无法通过。张伯烈说:“本院以人数不足,终不能擅提弹劾案,以蹈于非法之举动。”根据约法规定,须有总员3/4以上的议员(即95席)出席,但参议院自开院以来,从未有那么多议员出席,限于规定,不能提出弹劾案。所以,守法的参议院却不能根据约法制止政府违法。但是,袁世凯并不把参议院放在眼里,他在致参议院的咨文中说:“查此案情结重大,因张振武、方维本是军人,固以军法从事。惟所牵涉之人及所牵涉之事,不特关系湖北一方之治乱,且关系全国之安危,目前实有不能和盘托现之处。”他暗示扩大事态,会株连革命党人。参议院受到袁藐视,气愤之余,决定于21日下午开秘密谈话会讨论弹劾问题。参议院的所谓弹劾,共和党主张弹劾国务院全体,而同盟会主张弹劾国务院总理和陆军总长,却放过了罪魁祸首袁世凯。参议院要弹劾的国务总理陆征祥,只是一个无用的傀儡,他在张案之前,已托病住院,与张案无关,风潮掀起后,无须弹劾案成立,他就提出辞职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无用的弹劾案,袁世凯也要让它流产。袁世凯首先运动共和党中的前清立宪分子,让他们出面调停。21日下午5时,袁世凯又礼请民社派参议员时功玖、张伯烈、刘成禺、郑万瞻到总统府面谈。一面表示对张振武的钦佩,一面逼问民社派说:“黎副总统来电,指挥一切,非常利害,仿佛不即杀之,必足以发生大乱、妨害治安者。故不得已,用快刀断绳办法。其所行种种不法事项,多在湖北,诸君均属鄂人,如不治之,乱将如何?”湖北议员无言以对。袁虚伪表示歉意说:“此间知法律者甚少,杀之之手续也不完全耳。”民社派终于被袁世凯的一番花言巧语软化了。此后,民社派便在参议院中呼吁“维持大局”了。
以同盟会本部为代表的同盟会稳健派,唯恐国家重陷动乱,不愿和袁世凯决裂。他们把张、方案的责任归咎于黎元洪,于8月22日宣布革去黎元洪协理,并予除名。但以戴季陶等人为代表的激烈派却主张“以武力破坏法律者,仍以武力治之”。稳健派责问说:“今日之时局诚堪再生莫大之扰乱耶?再生莫大之扰乱,中国能不亡耶?是故贼天下者,必武力解决之一言也。”“国民对于此案,当完全诉之法律,求解决于法律问题之内。”孙中山虽没有参与这场辩论,但他也不支持激烈派的主张,谋求与袁合作建设民主国家。因此,激烈派的主张,没有得到党内的普遍支持。
8月28日,弹劾案提交参议院开议。这件《弹劾国务总理、陆军部长案》,由张伯烈、刘成禺、时功玖、郑万瞻4人提出,同盟会参议员陈家鼎等8人连署。该案仅指责陆征祥、段祺瑞“辅佐乖谬”,使总统违法,要求袁世凯免其职,私毫未涉及张案的阴谋。同时,刘星楠提出了《提议咨请政府查办参谋总长黎元洪违法案》,指责黎“为破坏约法,背叛民国之元恶大憝”,要求政府查办。但这两个软弱的提案,在提交参议院时,却因不足法定人数而不能开议,反而激起共和党、同盟会议员间的无谓冲突。张振武案不了了之。
张案风潮,在同盟会内部,加深了稳健派和激烈派的分歧;在参议院内部,加剧了共和党和同盟会的对立,使号称民国立法机关的参议院,信誉扫地。黎坐享渔人之利,实际的政治收获,大大超出了他们原先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