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对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起了很大的作用,“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在当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他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1883年中秀才,1889年、1892年相继中举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派。1898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1年到上海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参与创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创立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作为培养革命人才、进行秘密革命活动的机关。1903年创办《俄事警闻》。1904年参加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11月,将暗杀团改组扩大,创立东南地区反清革命斗争的重要组织——光复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1906年春应聘任绍兴学务公所总理。1907年6月赴德,在中国驻德使馆工作。1908年秋人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学等学科,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辛亥革命前夕回国,在上海参与筹建中华民国工作。1912年1月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4月,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
蔡元培反对清末学部奏定的教育宗旨,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主要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而以达到“实体世界”(即观念世界)为最终目的。他提出停止祀孔,废除读经,把清朝学部规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封建主义的教育宗旨,改为资本主义的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五项。他认为这五种教育缺一不可,主张五育并举。
蔡元培认为,由于当时中国强领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武力,势难恢复,因此,“军国民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又由于“今之世界所恃以竞争者,不仅在武力,而尤在财政”,“我国地宝不发,实世界之组织尚幼稚,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甚贫”,因此,为发展实业要进行实利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为“富国强兵”,但是,仅有此两项教育是不够的,因为,“固兵可强也,然或溢而为私斗、为侵略,则奈何?国可富也,然或不免知欺愚、强欺弱,而演变贫富悬绝、资本家与劳动家血战之惨剧,则奈何?日:教之以公民道德”。只有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才能消除和避免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弊端,保证教育方向的正确。因此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必以道德为根本”。“何谓公民道德?日法西兰革命也,所标揭者日自由、平等、亲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三者诚一切道德之根源,而公民道德教育之所有事者也”,主张人们充分发扬亲爱的精神去实现平等、自由的理想。
但蔡元培认为,有了公民道德教育,教育仍不完善。因为“公民道德之教育,犹未能超轶乎政治者也”;“而世所谓最良政治者,不外乎以最大幸福为鹄的”。认为“要善处世间事”,就要树立“完全的世界观”,要进行“世界观教育”。蔡元培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他认为“世界有二方面,如一纸之有表里,一为现象,一为实体”。他所主张的“世界观教育”,就是要遵循世界进化史的途径,使人的“通性99——66意志”能够获得最大的自由:一方面,能齐万物、破利害,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都能相通,对宇宙万事万物持超然的态度,使每个人的思想言论有完全的自由;另一方面,能对实体世界的绝对自由的意志有渴慕的心理,努力追求,逐渐能与实物吻合,获得意志的完全自由。世界观教育的主要方法就是美育。他说:“世界观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且其与现象世界之关系,又非可以枯槁单简之言说袭而取之也。然则何道之由?日,由美感之教育。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津”,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要进行美育。他认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感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顾忌,在教育上应特别注重”。
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国家独立富强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要求。他在这种教育宗旨指导下,主持了学制改革,课程修订,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等。这些改革,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要求,是有积极贡献的。但改革是不彻底的。1912年2月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后,蔡元培仍任教育总长。同年7月,因不满袁氏擅权,与同盟会全体阁员一起辞职。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主张被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