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而且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立大功者常入朝为宰相,如李靖、李勣、郭元振、张嘉贞、张说、李适之等人。其少数胡人为将者,虽才略如阿史那社尔、契必何力(两人均是唐朝著名蕃将)等人,犹不使其专任大将之任,皆以大臣为使进行节制。开元以来,唐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有并吞四夷之志,于是有很多边将10余年不换,开始久任;皇子诸王,以及宰相萧嵩、牛仙客,开始遥领;盖嘉运、王忠嗣皆专制数道,开始兼统。奸相李林甫为了专权,欲杜绝边将入朝为相之路,便以胡人“不知书”为由,向玄宗奏言说:“文人为将,胆怯害怕,不能立战功,不如用贫寒的胡人。胡人勇敢习战,寒族孤立无党,只要陛下施以恩惠,则胡人必能为朝廷卖命。”唐玄宗听从了李林甫的计谋,开始用安禄山等胡人为节度使。至此,诸道节度使尽用胡人。天下精兵皆戍北边,外重里轻,安禄山借机叛乱,倾覆天下,此皆出于李林甫专宠固位之谋所致。
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王忠嗣去职后,从东北到西北的6个重镇中,安禄山任范阳、平卢、河东3镇节度使。这3镇管辖着现在的北京、河北、山西和辽宁、山东、河南部分地区,统率重兵18万多人。当时唐朝的边镇军队共49万人,安禄山一人就掌握了1/3还多。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经过10多年的精心策划,终于在范阳(今北京附近)以诛杀杨国忠(时任宰相)为名义,举兵叛乱。不久河北沦陷,东北弃守,接着潼关丧失,京城长安危在旦夕,朝廷惊惶失措。第二年六月十三日凌晨,唐玄宗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率领禁军,他自己带着杨贵妃及贵妃的3个姐姐、皇子、公主、亲信大臣等一大班人马,悄悄离开皇宫,从西门出城逃向四川。
唐玄宗一行走了50多公里路,来到一个名叫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的地方。士兵们又累又饿,怨声载道,大家都不走了。这时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上前奏道:“叛胡攻打京师,以杀杨国忠为名,朝中内外也群情怨恨杨国忠。现在国家命运艰险,车驾动荡,陛下应顺从众人之意,为国家大计,除去杨国忠等人。”恰值跟随唐玄宗一起逃往四川的21名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要求解决吃饭问题。杨国忠还未来得及答复,众人大呼道“:杨国忠勾结吐蕃人谋反啦!”于是禁军将士四面包围了驿站,杀了杨国忠,用枪挑着杨国忠的首级在驿站外示众。接着又杀死了杨国忠的儿子和杨贵妃的两个姐姐。玄宗听见喧哗声,问以何事,左右说杨国忠反,被禁军杀了。玄宗遂出驿门,抚慰军士,并令整队继续西行,但军士不答应。玄宗又派大太监高力士问之,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贵妃不宜侍奉皇上左右,希望陛下能割恩正法。”玄宗说“:朕自会处理。”入门后,依杖倾首而立,不言不语。过了一会,京兆司录韦谔上前进言说“:现在众怒难犯,危在旦夕,愿陛下速决。”并叩首流血。玄宗说“:贵妃常居深宫,怎知国忠谋反之事?”高力士回答说“:贵妃是无罪,但禁军将士已杀国忠,贵妃在陛下左右,将士心不自安,愿陛下三思。禁军将士心安则陛下安。”玄宗没有办法,只好让高力士将贵妃引至佛堂,缢杀之。马嵬驿禁卒哗变才平息下来。
玄宗一行从马嵬驿出发,准备继续向四川逃难。临行时,当地百姓拦路请求皇上留下来,率领大家去讨平叛贼。但玄宗逃往四川的决心已定,遂让太子李亨去抚慰百姓,自己先走了。百姓越聚越多,不大工夫就聚集了数千人。他们拦住太子的马说“:既然皇上不肯留下,那就请太子留下,我们愿意跟随太子去讨伐叛军,收复长安。”太子不敢做主,派人禀告玄宗,玄宗说“:这实在是天意!”遂分后军2000人马给太子,自己带着其余的官员和侍从,在将士们的保护下,向四川方向逃去,最后到了成都。
跟随太子留下来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是长子广平王李俶(ch ù),一个是次子建宁王李倓((tán)。虽然留下来了,但不知向何处去。李俶说:“现在天已黑,此地不可驻,不知大家想去何处?”众人都不说话。李倓对太子说“:如今河西、陇右之兵皆败降叛军,其父兄子弟多在敌中,恐生异图。朔方道近,士马全盛,现在叛军入长安只顾掳掠,未及略地,乘此机会,速往朔方,再图谋大举,这是上策。”大家都说此策可行。
李亨带领2000人马至渭水边,与潼关退下来的败兵相遇,误与交战,死伤甚多。后收拾散兵,选择渭水浅处乘马而渡,无马者流泪而返。李亨从奉天(今陕西乾县)北上至新平(今陕西彬县),一夜急驰150公里,士卒和器械大多丢失,所剩将士不过数百。新平太守薛羽弃郡逃走,被李亨斩杀。当天到安定(今甘肃泾川西北),太守徐珏(ju é)也逃,李亨又杀了他。六月十九日,李亨到达乌氏驿(今甘肃宁县西北),彭原(今甘肃庆阳南)太守李遵出迎,献上衣服和粮食。至彭原,又招募士兵数百人。当日即至平凉郡(治原州,今宁夏固原)①,得原州监牧马数万匹,又募兵500余人,军势稍振。
李亨在平凉郡停留时,朔方留后杜鸿渐与六城水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卢简金、盐池判官李涵等人商议说“:平凉(此指今固原)不是屯兵的地方,灵武军粮充足,如果迎太子至此,向北可收拢诸城兵马,向西可征调河西、陇右劲骑,然后南下消灭叛军。迎太子到灵武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杜鸿渐起草奏笺,并将朔方士马、甲兵、谷帛、军需之数一一登记献上,派李涵至平凉面呈太子。李涵至平凉、李亨见后十分高兴。这时,河西行军司马裴冕入朝为御史中丞,至平凉见太子,也劝太子前往朔方,以图进取。李亨听取了大家的建议,决定移驻灵武。李亨离开平凉,沿清水河北上。杜鸿渐、崔漪又率朔方步骑数千人在白草顿迎候太子(按:白草顿,可能是白草军之误,唐置,在今宁夏海原东北清水河西岸)。李亨行至今中宁县附近,见到黄河天堑险固,便改变主意,欲渡河至丰安军,借天堑以自保。忽然大风骤起,飞沙扑面,半步之内,不辨人和物,无法渡河,只好回军到灵武。临近灵武时,魏少游率骑兵千余人,到鸣沙县(今中宁县鸣沙)境列队迎接。七月九日到达灵武。
李亨到灵武后,裴冕、杜鸿渐等劝其即皇帝位,李亨不答应。裴冕等进言说:“殿下所率将士都是关中人,日夜思归,他们之所以跟从殿下艰难跋涉至塞外者,都是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如果一旦因失望而离散,就很难再聚集起来了。愿殿下顺应众心,为社稷大业着想。”众人五上奏笺,李亨才答应。
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在灵武南门楼登基,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群臣舞蹈而拜,齐呼万岁,肃宗亦流涕歔欷不已。改天宝十五年为至德元年(756年),尊玄宗为太上皇,大赦天下,派遣使者前往四川奏报其事。升灵武郡为大都督府,以杜鸿渐、崔漪知中书舍人事,裴冕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当时塞上精兵都出讨叛军,只剩下老弱守边,文武官员不满30人,披草莱,立朝廷,制度草创,武人骄慢,数日内归附者渐多。
唐肃宗即位后,召其旧部李泌为宰相,诏令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两员大将回防朔方。派使节出使回纥等少数民族部落,借兵共讨安禄山叛乱。八月,郭子仪领兵5万由前线回防灵武。
此时朔方军兵强马壮,计有精兵10万,战马3万。肃宗以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兼任灵州大督府长史,以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朔方军为主力南下收复关中和京师长安。宰相李泌曾为肃宗拟订了一套作战方案。但肃宗首先考虑的是收复长安,把皇帝宝座坐稳了再说。因为他认为自己虽已称帝,地位却并不稳固,他老子唐玄宗在四川还掌握着一部分力量,诸王也都窥视中原,因此他没有采纳李泌的正确意见,执意南下长安。肃宗花费了很大气力才收复长安、洛阳,但平定安史之乱并未取得最后胜利。他在位7年,中原被反复争夺,叛军的彻底失败,则是唐代宗时期的事了。
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被平息后,唐朝社会又出现了长达百年的“中兴”,故名“中唐”。而当时的灵武与朔方军则以平叛的殊勋为大唐的中兴做了极其重要的铺垫。一代诗圣杜甫以“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的千古名句为这段历史作了一个饶有意味的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