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1日,吴振械以病免,命张亮基为云贵总督,以徐之铭接任云南巡抚。
2日,咸丰诏予阵亡提督邓绍良优恤,并为之建祠。
9日,以宋朝不屈殉国之丞相陆秀夫(陆背南宋幼主投海殉国)从祀文庙。
18日,以郑魁士为浙江提督,督办宁国军务。
21日,咸丰以安徽帮办军务李续宾于三河战役阵亡,追赠总督,并为之建祠,给予谥号。
上年到本年1月,清廷免直隶、安徽、福建、湖北等省之厅、州、县灾区额赋。朝鲜、琉球入贡。
29日,以何桂清为钦差大臣,办理通商事宜,以徐有壬为江苏巡抚。
何桂清(?—1862年),云南昆明人。进士出身。历任侍郎、巡抚、总督。1857年升任两江总督。次年兼任钦差大臣,办理通商事宜。1860年以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而逃跑,被清廷逮问,次年处死。
2月:
1日,命瑞麟为大学士。调肃顺为户部尚书;麟魁为礼部尚书;瑞常为刑部尚书。肃顺任户部尚书后,清查户部宝钞处官号欠款,与官钱总局所立存案不符,系将官款化为私欠,肃顺大怒,奏请将该处司员夺职查办,一时司员及商户被抄没者数十家。又查抄官票所官吏数十家。
3日,桂良等奏:英人借口广东有“夷民互斗”事发生,声言罢议回粤。税则谈判中止。前英军攻陷广州时,三元里和佛山民众起而反英。继之在香港等处为英人服役者,亦全部回乡,并枪杀英人之贴告示者,英军又攻陷新安。适清廷大员到沪谈判,英方提出先将两广总督黄宗汉免职,并解散乡团后,方可谈判。桂良立即奏请答应英人条件,以便谈判。咸丰允之,继续谈判。
6日,清廷召袁甲三回京,派傅振邦“督剿”三省捻军,伊兴阿副之;免贵州都匀等厅州县被扰地方额赋。
18日,清廷令湖南采买马匹,训练马队。
21日,闽省起事民众周红燧等投降清廷,清军收复连城。
3月:
1日,桂良等奏:英国公使坚决要求进北京。咸丰令僧格林沁严防海口。
4日,荆州将军都兴阿请假,清廷以多隆阿接统其军。咸丰令海运漕船探避外国轮船。
8日,太平军陈玉成攻克皖北六安。
12日,李秀成率军反攻浦口、江浦。欲解天京之围。上月28日,太平军将领蒋之元叛投清军,致浦口失陷。
天京北面被围。清将张国梁李世忠二人亦是叛投者,进逼天京。
14日,李秀成失利,即飞檄陈玉成来援。
17日,咸丰诏示廷臣:上年科场舞弊罪,依载垣、端华所拟论处:主考官大学士柏君,坐家人调换中卷批条,处斩;同考官浦安,坐听从李鹤龄介绍罗鸿绎行贿得中,均处斩。此后,考场之风,为之肃然。
18日,太平军陈玉成破清军副将邓清与知县李孟荃两营,击毙参将潘罗成、知县高堃卫、县丞李纶田、守备马锡禄、朱清珍等。次日,破李孟群大营,生擒李孟群,击毙州同知张湘甲、县丞沈麟图等。李孟群被俘后,陈玉成劝其降服,李拒之。陈复与之共饭,李以碗击陈玉成,陈遂杀之。
26日,陈玉成自庐州梁园挥师北进。
29日,太平军击败清军胜保部,半月后,再败胜保,击毙知府颜怀忠等,攻克护城,遂引军东援浦口,陈、李二军会合,同攻二浦。战约十日,太平军败于张国梁部李若珠、冯子材。九袱洲被攻破,陈玉成东攻六合,不克。再引兵扬州,以分六合清军兵力。待六合清将张玉良、马德昭来援,陈玉成复引军自扬州进占皖北天长,击毙湖北提督德安,再败清副将成兴于天长,进攻旧铺胜保大营。但天长又危。至五月底,陈玉成又自天长南下。屯军于六合东北之灵严山、八埠桥地区,谋攻六合。后与清提督鞠殿华战于仪征东沟。陈军又败。陈玉成遂与右军主将韦俊复率军自苏北返回天长,转攻盱眙,击败胜保军,攻克盱眙城。陈玉成晋封英王禄千岁,吴如孝补任前军主将。胜保复率军攻破盱眙,陈玉成转攻来安城,并分军进攻滁州。叛将李世忠驰攻来安,败陈玉成军。陈玉成亲自督攻滁州,仍被阻。至8月时,陈玉成以久攻不克,又撤围南趋。
在陈玉成攻滁州之时,太平军前军主将吴如孝,会同龚得树围攻定远,击败清总兵吉顺、扎隆武、惠成等部。皖抚翁同书退守炉镇桥。吴如孝、龚得树、苏天福攻克定远城。吉、惠等部败溃,损兵折将。翁同书又退走寿州,依附练总知府苗沛霖。后吴、龚联军攻占明光镇、盱眙,旋退出,复攻盱眙,失利。至十月,陈玉成令龚得树自盱眙、天长再攻扬州,击败总兵马德昭等。清江南提督李若珠、副将朱承先急自六合进援扬州。陈玉成突然率军攻袭六合红山窑李若珠大营,并大败来援之清军冯子材、张威邦等部,解六合之围,破李若珠大营,歼清军五千人。后陈玉成与李秀成合攻浦口,大败代理湖北提督周天培、总兵张玉良、冯子材军于江浦,摧毁其营盘五十余座,占领浦口。周天培被击毙。天京与江北复又开通。天京之围解除。
陈玉成立即引军回救安庆。李秀成则留守江北,与清军李世忠连战失利,而天王又不许李秀成回京,以其老母妻子为人质,李内无军饷,外无援兵,处境艰难。至年末,降清叛将李昭寿。乘此致书李秀成劝其降清。此时天王恐李秀成生变,即晋封其为忠王荣千岁,并亲书“万古忠义”四字以褒奖之。
陈玉成(1837~1862),广西藤县人。贫苦农民之子。14岁参加金田起义。
李秀成(1823-1864),广西藤县人。出身雇农。1851年参加太平军。
20日,庆祺卒,清廷以恒福为直隶总督;英棨为河南巡抚。
28日,咸丰命编修李鸿章听候伊兴阿差委。
4月:
洪仁玕到达天京,向天王上奏《资政新篇》,被封干王主持国政。该篇四个部分为:用人、风风、法法、刑刑,而以法法篇为主要部分。该部分强调以法制治国,并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建立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发展商品经济,主张对外开放,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同时主张开办报馆,发表民意,监督政府,宣传法律,各省亦办报馆,新闻官员不受众官节制,独立行事,申公议抨秕政。
3日,前布政使李孟群,兵溃官亭阵亡,咸丰诏复其官位,并予抚恤。
6日,奕山、景淳奏:俄国人径至乌苏里江、绥芬河择地建屋,并请中国方面会勘。咸丰拒绝之。
9日,桂良等奏:英国公使不同意于上海换约,决定派兵舰北上,阻之不听。
13日,四川头人作乱,清廷命恩庆讨平之,杀其头目邓珠。
23日,清廷派黄赞汤为东河河道总督。
27日,咸丰命;俄国人在黑龙江通商,允许免税,但不许闯入乌苏里江、绥芬河。
5月:
3日,伊兴阿解帮办职,命关保帮办傅振邦军务。
4日,调王庆云为两广总督。命黄宗汉为四川总督。
5日,胜保奏:捻军张元龙部投降清军。
10日,浙江余姚民众起事,旋被镇压之。
21日,以袁甲三代理漕运总督。劳崇光出任广东巡抚,兼代总督。
23日,奕山奏:俄国船由黑龙江入松花江,东驶入海。咸丰命:不许入绥芬河,令特普钦派员阻止之。
24日,闽浙总督王懿德负职,清廷委庆瑞为闽浙总督;遵殿为福建巡抚。
25日,赐孙家鼐等一百八十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6月:
7日,咸丰下诏给骆秉章,仍令田兴恕回援贵州,兆琛一军自贵州撤回。
9日,英法军六艘军舰自沪启碇北上,英军指挥官为普鲁斯,法军为布尔布隆。
17日,英舰四只抵天津海口,声言随后尚有军舰二十余只,要求入京换约。清廷答以待桂良自沪归来再谈换约之事。对方不听。
6月25日,英法十三艘军舰闯至大沽口,开炮挑衅,清守军立即回击,击沉英舰四艘,英军死伤四百六十四人。清军兵弁阵亡三十二名;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海口左中营都司奇车布、正白旗护军校塔克慎、干总王世敭,把总张文炳,当场奋战殉国。清廷照例优恤。此役,天津民团亦大力支持清军,为咸丰所称赞。英法联军于7月11日(六月十二日)败回上海。败讯传至英国,虽然有的报纸大肆叫嚣要对中国进行报复,但国会多责备外务大臣与公使布鲁士(代额尔金者)。惟英国首相巴麦尊抱定侵略政策,胁迫国会通过对华出兵案。巴于本年冬,即命额尔金复任全权公使,与法使葛罗率兵二万五千,由印度到中国海岸集结,决心再战。中国大沽胜仗之后兵部尚书全广主张取消天津和约。但咸丰仍坚持和约有效,并向英法说明英法带兵换约,闯我大沽,衅由彼开,如有意修好,则可轻装简从,在北塘换约。
10日,咸丰命奕山更正俄人条约。后又命庆云密查张家口白城居住之俄国人状况。
15日,俄国要求赴三姓地区经商。咸丰诏责奕山办理软弱。革副都统古拉明阿职,并枷号乌苏里地方。
22日,咸丰召桂良等,火速回京;以贾桢接翁心存,为大学士;以许乃普为吏部尚书,张祥河为工部尚书,沈兆霖为左都御史。
23日,上海发生英国船只掠卖“华工”事件,有四十余人被掠至船中。被虐待之华人投水淹死。上海民众为此示威英国等国领事馆。两江总督何桂清迫于舆论压力,将掠卖华人之罪犯林成才等四人处死。
27日,为大沽胜仗,咸丰赏将士银五千两。
29日,又命恒福专办对英人和议事宜,僧格林沁仍防务备战。僧格林沁(?—1865),蒙古族姓博尔济吉特。科尔沁(昌图)人。1853年率蒙古军防堵太平军北伐军,被封为亲王。此次大沽之战,僧为清军统帅。1860年又败于英法联军。1864年与太平军余部赖文光、张宗禹部作战,屡战屡败,次年5月,于曹州吴家店战死。
7月:
3日,特普钦奏:俄人在三姓者,不肯回国,态度强硬。咸丰命景淳前往查办。
5日,云贵总督张亮基奏:回众起事首领马凌汉伏诛。
7日,恒福奏;美国使臣要求进京换约。咸丰许之。
13日,英法兵舰全数开走,陆续返回上海。
20日,李若珠出任福建陆军提督。
8月:
9日,美国公使华若翰呈递国书、和约。咸丰加盖御玺,命于北塘交换。
13日,御史赵元模奏:黄河北流现出滨河田亩三四千顷,请办屯田,以寓兵于农,远较团练为上。朝廷许之,并命袁甲三、庚长议奏。
15日,咸丰诏曰:诸王大臣,继续陈奏审明科场案。随后有奏:程庭桂、程炳采父子入闱后,接受关节,令家人转递场内,程庭桂并不举发。程炳采处斩,程庭桂免死,遣戍军台;谢森墀、潘祖同、潘敦俨等免死,发遣新疆。
23日,命李若珠帮办江南军务。
28日,原山东巡抚崇恩罢职,命文煜为山东巡抚。
9月:
4日,咸丰命恒祺留办广东通商事宜。
9日,咸丰命曾国藩驻军湖口,都兴阿任江宁将军,由多隆阿接统所部,总理前敌事务。多隆阿(?—1864),满洲正白旗人,姓守尔拉特,1853年,提升协领。1856年,于湖北黄州随德兴阿对太平军作战。1859年因打败太平军陈玉成部,升任副都统。
13日,景淳奏:俄国船在三姓者,现令折回;在乌苏里者。未肯听命。咸丰诏令体察舆情,妥为办理。
18日,美国使臣请求先行开市,咸丰以与英、法之条约未定,拒绝之。
21日,御史陈庆松奏,科场案内,大员子弟陈景彦等赎罪太骤,请仍发遣,遭咸丰斥责。
26日,为胜保母丧,咸丰特命:胜保留营视军,不准回籍。
10月:
3日,胡兴仁代理浙抚职,调罗遵殿为浙江巡抚。
7日,王庆云病免,派劳崇光为两广总督。
26日,骆秉章奏:贼中投出难民,给予免死护照,资遣回籍,愿效力者,准其留营。咸丰下旨:均可照办。
27日,云南清军挫败义军,反清首领孙汉鼎被捕杀。
29日,清廷命曾望颜代理四川总督,谭廷襄代理陕西巡抚。
30日,命袁甲三为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命侍郎匡源、内阁学士文祥为军机大臣。
11月:
6日,命总兵田在田帮办军务。
13日,授袁甲三漕运总督。
16日,美国公使请求开设潮州、台湾为通商口岸。
20日,清廷命明谊为乌里雅苏台将军;命景廉为伊犁参赞大臣,崇实为驻藏大臣。
23日,咸丰命官文、曾国藩、胡林翼筹划四路进军皖省军事。
26日,以皂升为四川提督。
29日,何桂清与英人商定税则10款,进口十四类,177种;出口十二类,174种。正税值百抽五。何桂清奏:探闻英、法军明春赴京换约,必来寻衅。恒祺奏:英军舰续驶广东。咸丰命僧格林沁加强天津防务。
12月:
11日,特普钦奏:俄国人在黑龙江左岸(北岸),占据五十余个屯子。请调西丹墨尔根布特哈兵交与那尔胡善训练,联络旗民、参夫(拔人参者),作抵御之用。朝廷同意。
14日,命张芾督办皖南军务。
17日,曾国藩奏:太平军韦俊献池州降清。同日“滇匪”攻占叙州、酋阳、秀山。
本年冬:天王洪秀全召开殿前会议商定干王提议之救皖军略:待占领苏、常,即由江南北分别进兵,合取湖北,以解安庆之围。次年秋,由李秀成、陈玉成具体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