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蒋介石改造国民党的用心,蒋经国知之甚深。在蒋经国1949年的日记中有多处关于其父思考国民党改造的记载。如在1月22日,他写道:“父亲对于本党改造方案,特别研讨。”29日,又记载说:“父亲认为,本党非彻底再造,断不能从事复兴革命工作。”[14]正因为了解其父改造国民党的决心,蒋经国曾苦思国民党改造方案,为蒋介石提供具体意见。其实,早在1948年,蒋经国已经成为蒋介石的重要智囊,不断为蒋介石重组国民党提供建议,而蒋介石则有意让蒋经国出任组织部长一职,从事国民党的改组。
1948年5月1日,蒋经国写信给蒋介石说:“李之当选为‘副总统’,实为我最大之耻辱。但为求今日问题之解决,似应重理智而不重感情,并须坚定步伐而不乱。关于党之改组问题,于今晚曾与果夫、立夫二兄作详细之商谈,拟明日继续再谈,俟有结果再呈报。”[15]5月4日,蒋经国再次给蒋介石写信,阐述其不能出任组织部长之原因。他在信中声称:[16]
时至今日,整顿党之组织藉以团结忠诚之同志实为第一要务。大人征询担任组织部长一节,经再四思维,值此艰苦危乱之际,自应量力以为。盖若干年来,儿对于工作从未为之选择,且亦无任何顾虑,但今日为大人计,似又不能不作以下之考虑:一、最近“共匪”以国民党称为“蒋党”,如以儿担任组织部长一职,恐将授“共匪”在宣传上以口实。二、党内派别日见分歧,如儿出任斯职,外间必将认为大人除儿以外再无可信任之人,恐使纷争之象更为加剧。三、党内干部对大人不满之倾向似日渐滋长,此举未必为彼等所接受,若勉强行之必将引起更大之阻碍。四、儿过去在青年团之失败固因环境之恶劣有以使然,但儿之不善于党派之争斗以及人事之应付亦为失败原因之一,此乃儿不得不自反者也。基此各项原因,党的工作如再次失败则儿将不复再有抬头之机会,即大人有栽植之心,恐亦未必有可能者。
兹经深思之后,试拟改组人事如下,未识可否:一、中央党部秘书长由张厉生先生担任。二、组织部长由谷正纲先生担任。三、内政部长如无适当人选似可由唐纵同志担任。四、社会部长由郑彦棻同志担任,并透过社会部以形成新的力量。
至儿今后之工作究在中央抑在地方,当请大人权衡轻重,予以决定。儿个人之愿望,甚想从事地方行政工作,但深虑国内环境日见恶劣,在大人处此国事忧虑丛集之时实不愿远离大人膝下而远行。一切皆请大人决定,必惟命是从。
蒋介石1949年下野回到溪口后,又命蒋经国草拟党的改造方案。为此,蒋经国起草了《组织意见书》呈交其父审阅。3月19日,蒋经国在日记中说:
我的《组织意见书》亦于下午奉父亲批示,应该注意下列各点:
(一)应谦严而不狭小,应切实而不求速效。
(二)组织应以干部自动发起,不能由领袖命令行事。
(三)青年运动之起点,在组训流亡学生。
我即又草拟《重整革命之初步组织的意见书》,呈送父亲参考。父亲认为可以采用,但以各部主管人选不易物色为虑。
6月蒋氏父子迁台后,蒋介石对党的改造和组织干部的选用问题更加关注。6月9日,蒋经国在日记中说:“父亲一再追问组织如何策进,内心非常惶恐。”经过深思,蒋经国就党政干部的组训和任用向蒋介石提出许多建议。
对于新组训的干部,蒋经国认为必须脱离国民党的旧组织,只有另起炉灶,方能取得成效。他说:“凡大人令办之事无不设法妥速办理,惟有关于组训干部之工作,至今尚未积极进行,极感不安。目前从事于新的组织,如不脱离本党之组织形态恐难于形成,而吾人在此时是否根本抛弃旧组织之决心,此实为组织之先决条件,盖一般青年对于本党已完全失望矣。”
对于干部的任用,他向蒋介石建议说:“最好能选派得力人员出任地方行政官,切实推行革命政治,使一般青年人之希望有所寄托,在工作过程中即可形成组织,训练干部逐渐扩大,自可形成一种新力量。今日大局已定,将开始在长期中过苦痛之流亡生活,并从事于艰难之复兴工作。故实有加强侍从机构之必要,数日来儿曾会同济时、宏涛、圣煃诸兄对此问题详加研讨,并拟有具体之意见,即可呈请大人核阅,希望张其昀(理论研究),董显光、陶希圣(国内外宣传),林蔚(军事),唐纵(特工),王世杰(政治外交),诸先生能经常参加侍从工作。”
对于台湾省的行政主管,蒋经国认为陈诚不如俞大维。他说:“台湾之情况,从各方面深加观察,危机四伏,如不早改进,则将来可能发生变乱,以致不可收拾。辞修先生恐难负治理台省之重任,俞大维先生实为主持台省行政之适宜人选。”
他还对蒋介石建议,重新整合台湾的情报特务机构。他说:“今日人心日非,如何控制干部之思想与行动,以防背叛,以及防止社会与军队之变乱,实为目前之急务。故必须加强特工组织,使其能发挥力量,拟将军统与中统两局合组一非常行动委员会。谨将该方案附呈大人核示。”
对于他自己的任职,蒋经国也向其父表示:“关于儿之工作志愿,已略述于‘五月反省录’内,大人认为可以负责非常行动工作,则愿为之。在行政方面,出任民政厅长则不如担任市长工作。总之,一切皆以大人之命是从。”
蒋经国在党、政、军、特各方面的建议,很多后来都被蒋介石逐步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