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这段名言,以最朴素的言辞,道出了生命最本质的定义。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它的真理性。所以当温总理在汶川的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地大声疾呼,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以百倍的努力去抢救生命时,所有的听众,所有的观众,所有的中国人,无不从心底里发出雷鸣般的赞叹!
不幸的是,生命常常在种种灾祸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如同汶川地震,许多人一分钟前还在和亲友互道平安,转瞬就命丧废墟!几天来,反反复复地看着那些惨不忍睹的画面,我不断地思考着生存的诡异和艰辛。相信任何人,包括你,一生中必定也会经验许多虽不如汶川地震剧烈但实质也不无惊险的命运考验。俗语道:一岁死到一百岁。实际上从另一面说出了人生的这种微妙、无常之情状——无情的水火、危险的疾病、突发的灾害,任何时候都可能有某种无法左右的因素使我们惜(或根本来不及惜)别这个危机四伏却魅力无穷的世界。仅从安全这个层面上看,一岁和一百岁真是没有任何差异的。生命之丝维系了一百年者只能说是幸运些,决不能说是更安全些——相反,倒说明了他经历过比别人多得多的危机,付出过更多的心智和体能。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会感到难以把握、左右自己的命运和安危,并将之归结为宿命的原因之一。你碰上不幸是命,逃脱不幸也是命。一切都由一个终日忙得不亦乐乎的上天在九天之上算计、安排好了。这无疑是一个最富想象力同时也可说是最省心智的发明。但我不想这么看,也不想在此讨论这个很难扯清的话题。我只想说说我此刻突然生出的一个感概——人的命运在某种层面上看,有些类似于以一根细丝悬吊于柳枝的皮虫,太多的因素会让它顷刻丧生。但是,人毕竟不是皮虫。人与皮虫乃至一切其他动物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人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高级动物。因此,在维护自身及种族之生存、发展的斗争中,大多数的人都可以算得上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古往今来,关于英雄的定义何止千百种,但无论如何,提起“英雄”,人们的脑海中油然浮起的总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伟岸形象。这没错。然而,想到人生中有那么多的战争、疾病和种种飞来横祸,想到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直到死亡所必不可免地经历过、抗御过的种种艰难险阻,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人每一秒钟都面临着生命的考验,每一分钟都在自觉不自觉地与形形式式的磨难、矛盾甚至死神博斗(或许此刻就有一个刚才还活蹦乱跳的人不幸命丧轮下)!我敢深情地为之一呼:生命是伟大而无与伦比的,生存本身就是一部值得大书特书的诗篇!
汶川震灾中,那些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抢险者无疑是可歌可泣的英雄,而那些在废墟中苦苦坚持直到被救、甚至被救后仍然记得向救援者道一声谢的人,如那个从石缝中向救援者微笑、道谢的女孩;还有那个躺在担架上,仍吃力地举起小手向解放军敬礼的小学生,难道不也是催人泪下的英雄?
一场可怕的灾祸,让我们看到了生的艰难诡异,更让我们听到了生命的凯歌!请容我以生命的名义,向所有珍爱生命、扶助生命的人们,包括所有的志愿者,捐助者和受难者,致以最诚挚的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