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5200000027

第27章 2 营造“道”之意境:飘逸的道教艺术

本节概要

在道教中,道教文化的涵盖面是极其宽广的,可以说在整个封建社会后期,整个文化都被侵染上了一层浓郁的道教色彩,道教文化的影响可谓处处可见。飘逸而多姿的道教艺术,就是在这种文化影响的氛围下形成的,并且以其自有的独特底蕴流传于世。

(1)多姿多彩的道教造像

道教造像,即指造在宫观、石窟等供道教信徒奉祀的神像。

在道教创立之初,是没?所供神像出现的,而只仅?神位或壁画而已。道教供奉神像兴起于南?朝时代,为向佛教学习的结果。于刘宋陆修静时代,道教造像活动开始繁盛,保存至今的其早期道教造像就?数十尊。这十尊造像均以石刻为主,技巧和风格上皆受到佛教造像的影响。

唐代以降,道教造像活动逐渐抵达鼎盛,并开始形?独?的艺术风格。而宋元时代,道教造像艺术则已达到十分高超的水平,不仅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其面部表情丰富,人物性格竟也能给突显出来,虽衣纹简洁,但刀法却尽现粗狂特质,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和工艺技巧,对???的雕塑艺术?着尤为深刻的影响。明清时期,道教造像艺术进一步?熟,此时道教造像的过程,开始趋于和信仰紧密结合的特征。例如造木雕像:选好木材后要举行开斧仪式,而神像造?后则还?装脏仪式,如此好使神灵贯注到神像?。最后还?开光点眼之仪式,认为这样神像才具?神格而具备神灵寓居的躯体。

由于道教是多神教,而其神仙种类很多,形象更是多彩多姿,故而,在将这些神仙形象付诸于造像之?时,亦呈现出一个纷繁多姿的风貌。以鼎鼎?名的龙门石窟造像艺术为例,来看道教造像的纷繁之貌:

龙门石窟位于山西太原西南20?里处的龙山山巅。据记载,其开凿于元初,为道人宋德芳主持营造。龙门石窟规模不大,却给人以浑厚恢宏之意境,整个石窟的造像古朴而典雅,共三层八窟,即:一窟虚皇龛,造像为道教始祖老子。二窟三清龛,系道教三清天尊像。三窟卧如龛,传为披云子卧?像,实际是一个卧式练气功的造像。四窟玄真龛。五窟三天大法师龛。六窟七真龛,系全真道以王重阳为首的全真派七子的人物造像。七、八两窟统称为办道龛,八窟称为三皇洞,因内塑三皇像。全窟八龛,共四十余尊雕像,至今皆保存完好。在这些石雕造像?,尽显一种风格古朴、庄重、手法凝练之特色。而其间的衣纹简洁、典雅,则与佛教石窟艺术风格截然不同,故此,而?为道教石窟艺术?的珍品。

现存著名的道教造像还?:西安碑林博物馆内的唐代老子石刻像、山西省博物馆内的唐代常阻天尊像、太原晋祠内的宋代侍女像、山西晋城玉皇庙会元时代的二十八宿造像等。而这些造像,无一例外地都?了世界著名的雕塑艺术珍品。

(2)惟妙惟肖的道教壁画

道教壁画,就是指画在宫殿、寺观、墓室、石窟等墙壁上的道教绘画艺术,其表现内容多为道教所信奉的神仙和神仙的故事。

所谓“壁画”,就是指画在墙壁上的绘画艺术,例如绘在宫殿、寺观、墓室、石窟等墙壁上。壁画的题材十分丰富,其?反映?教内容的壁画占很大比例。壁画的表现技法更是繁多繁,比如:白描、工笔重彩、水墨写意及沥粉贴金等。其所用颜料多为矿物颜料,故而其画面色泽鲜艳,经久不变。道教产生后,便十分注意利用壁画这一艺术形式来传达自己的教理和教义。

道教壁画的兴盛起于崇道?风的唐代,据记载,当时的闽家均擅长壁画,其间最著名的为顾恺之。他曾绘?《列仙图》、《洛神赋图》等。另外,还?阎立本绘制的《元始像》、《行?太上像》。吴道子绘制的《天尊像》、《列圣朝天图》、《五圣千官图》、《天宫图》、《二十八宿像》等等,其画作皆为壁画佳品,吴道子绘制的钟馗像,更曾名噪一时。宋代时,道教壁画抵达一个至为鼎盛的景状。宋真?景德年间,曾为营造玉清昭应宫,而征召天下画家三千多人,更以著名画家武?元、王拙为这次浩瀚工程之首领。武?元的传吐之作《朝元仙杖图》至今还保存于美??纽约。元代道教壁画则继承了唐宋之遗风,在?同美术史上?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现存的元代道教壁画?:山西省洪洞县水神庙明应殿壁口、山西高平县圣姑庙壁画、山西稷山县青龙导壁画、河?省毗卢寺壁画、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其间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最为著名。

永乐宫,又称纯阳宫,除山门外,在它的四重主殿上均绘?精美的道教壁画,总面积达1005.68平方米。龙虎殿,为永乐宫的宫门,在其的两开间?均绘?神荼、郁垒、城隍、土地及守护之神吏、神将,这些壁画皆威严生动。三靖殿,为永乐宫的主殿,在殿内壁上的《朝元图》为永乐宫壁画之精华,总面积达403.34平方米。

《朝元图》以南墙两侧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先导,神龛后的三十二天帝为后卫,以东、西、?三面墙及神龛左右扇面墙上的八位主神为?心,四周则环侍着金童、玉女、天丁、力士、玄元、帝君、仙侯、星宿、左辅、右弼、神吏、神将、侍臣等290余尊神仙。每尊神像均高2米以上,皆须发飞扬、衣冠富丽、形态各异貌。另外,技艺高超的画师们,还以其简练明快的绘画技法,将众多神仙所具?的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给表现得惟妙惟肖,特别是其能在巨大的线条下将流畅及多变轻盈流泻而出,令观者无不为之倾倒。纯阳殿则绘制的是《纯阳帝君仙游显?图》,这是以连环画形式组?的一幅恢宏壁画作品,其总面积达213平方米。重阳殿以全真祖师为素材绘制的《王重阳显?图》,也是以连环画形式组?的。在永乐宫的这些壁画作品?,要属纯阳殿的《盘道图》最具浓厚的?人画气韵了,此外,它也是我??绘画史上的难得之作。

明清以降,道教壁画虽然很多,但却乏优秀之作,且也没?宋元壁画那样辉煌的艺术?就。现存比较优秀的也就只?山西省新绛县的稷盎庙壁画了。而且:在宋代人物画?约?一半为释道画,多描绘隐逸山林的仙真人物,追求“清静无为”、“返朴归真”的境界与情趣,然而到了明清以后,?人道画更是少之又少了。

明清以后,流传于民间,用于道教?教活动的水陆画开始兴起,这些水陆画多属于民间画工所作,没?署名,艺术水平也高低不等,不过其间还是不乏?优秀之作的,而且水陆画也是研究民间美术和道教神仙信仰的重要资料。

此外,绚丽的道教壁画,在其浩瀚恢宏的底蕴下亦?就了许多著名的道士画家,最为著名的?:陶弘景、张素卿、厉归真、李德柔、张彦辅、黄?望、倪瓒、张两、方从义、朱耷等。这些道士画家的艺术?就,在???绘画史上也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3)优美悦耳的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又称法事音乐、道场音乐,为道教法事活动?之所用。一般多用于道教斋醮仪式?,配合法师作祝神祈福、降妖驱魔、超度亡灵等法事活动。在道教仪式?它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因其具?烘托渲染?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向往和对神仙的崇敬的作用。

道教的法事活动是对古代巫觋祭神仪式的承袭和发展。道教徒认为在求乞福愿的斋醮仪式?,道教音乐?感动群灵的作用。故而,渐渐被道教所吸收。道教音乐的使用,一般认为始于南?朝时期的寇谦之。当时寇谦之制定了《云?音诵新科经戒》、《乐章诵戒新法》,由此而产生了“华夏颂”、“步虚辞”等最初的道教音乐之萌芽形式。所谓“华夏颂”,就是在道教仪式开坛前行进?吟咏的一种音韵。所谓“步虚辞”,则是对神仙的颂赞之词。

道教音乐的兴盛,跟道教壁画一样也是在崇道?风的唐代,时年道教因受帝王的推崇,而使得道教音乐也受到了重视。

据记载,唐高?曾令乐工专门制作过道调,唐玄?不但诏道士、大臣广制道曲,还在宫廷内的道场上亲自教道士“步虚声韵”。唐代道教音乐,积极吸收当时的民间音乐、西域音乐以及佛教音乐,并在其基础上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宋时,道教音乐在经历唐时的兴盛遂产生了道教音乐的曲谱集《玉音法事》,共记载了从唐代至宋代的道教音乐曲谱50首,此也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一本道教音乐的声乐曲谱集,不过,其采用的曲线记谱法至今尚未?人能破译其音调。

南宋时,道教音乐已在民间广为流传了。据《无上黄大斋立?仪》卷五十七记载,当时的道教音乐已经十分注重对声乐形式和器乐形式的运用,故而其音乐较之前的乐谱更为悦耳和动听。

明代时,道教音乐因着洪武七年道门科仪去繁就简的缘故,而更加地趋于规范和统一了,并且还?了新的发展。由此,道教音乐进入了一个定型时期。此时出现的道教音乐谱集?:《大明御制玄教乐章》、《大明玄教立?斋醮仪》、《大明御制玄教乐章》及《圣母孔雀明王经》等,其间《大明御制玄教乐章》是采用传统的工尺记谱法记谱,共记录了道曲14首。明代道教音乐既?承袭唐、宋、元三代之旧乐的,还?吸收南?曲音乐的新制道曲,甚至连民间音乐如“清江引”、“一定金”、“采茶歌”等曲调也都为道教音乐所吸收。清初叶梦珠辑《阅世编》卷九?谓道教法事为“引商刻羽,合乐笙歌,竟同优戏”,其?在很大程度上表述了明时道教音乐已具?了一定的艺术水平。

近代道教音乐,基本上承袭明代以来的音乐传统,为???传统??遗产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江南及南方诸省?,看道场欣赏道教音乐景?了农民??生活?的盛事。由此可见,道教音乐的悦耳动听之程度不是一般。

道教音乐,是一种最具????地方音乐特点的?教音乐,其表现:同一法事?的同一曲子,在各地的行腔、旋律装饰(加花)都会带?本地地方音乐的特点。同一法事?的同一首词,各地因选用本地音调配曲而不尽相同。也就是说,道教音乐是受各地不同音乐影响下的音乐。

早期道教音乐所用的乐器,多以钟、磐等打击乐器为主。唐代时,才增加了吹管乐器,之后又逐步加入了弹拨、弓弦等乐器。明朝?《茅山志》一?记载,时年在??醮的仪式?演奏乐器的道士竟达30名。到了近代,虽然吹管、弹拨、弓弦、打击等乐器也在并用,但演奏?却是仍以吹管、打击乐器为主的。

道教音乐?独唱、齐唱、散板式吟唱和鼓乐、吹打乐以及合奏等多种形式。器乐形式多用以法事的开头、结尾、唱曲的过门以及队列变换、禹步等场面。而声乐形式则为斋醮音乐的主要部分。道教音乐的声乐体裁,主要?颂、赞、步虚、偈等格式,主要是以法事情节的需要,而组合串连?各种颂、赞、步虚、偈等道曲的。法事不同,音乐的组合也会随之变?。斋醮音乐的诵唱和乐器伴奏,均由道士担任,信众不得参与音乐活动。因此从音乐角度来看,斋醮音乐实际上就是按照“脚本”(科仪要求)在信众面前进行的一场?教仪式“演出”。

此外,道教音乐在乐谱方面,除《正统道藏》?的两种乐谱外,苏州道士曹希圣在清嘉庆四年将吾定庵收集整理的乐谱刊印为《钧天妙乐》(分为上、?、下三册)、《古韵?规》、《霓裳雅韵》等三种,此三种乐谱更被江南一带道士称之为曹谱。

经过千余年的斋醮科仪的实践及长期以来吸收民间音乐的养料,道教音乐已经日趋丰富,不仅?赞美神仙的颂歌,还?神仙应召而来时飘拂飞翔之声,更?镇煞邪趋恶魔的庄严威武的曲调,亦还?众神仙抵达仙界或功?庆祝的喜庆欢乐之乐,等等。

(4)“天人合一”的茶道

道教品茶,以崇尚贵生、乐生、养生、延生、长生为根要,并已经消泯了任何的功利,抵达一种自然虚寂,与道合一之境。这,也就是道教“天人合一”思想在茶道?的反映,为???茶道之灵魂。

道教对茶道的影响,比儒释两教的影响更为深刻,也更为久远。道教茶道强调的是“道法自然”,即饮茶以自然为美,动静相宜。动如行云流水,静则如山岳屹立。笑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间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不事造作的。

因此,道教认为,品茗就要做到——品茗无我,我是清茗,清茗即我,茗我合一。此亦为茶道的最高境界,即道教教义?的“物我两忘”之境。

关于道教茶道这一最高境界,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进行阐释:

天人和一

道教茶道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其间尤以道家思想为主。佛家强调“禅茶一味”,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佛家这种观点,在从茶?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注入了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以茶道达到明心见性的好处。而道家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而,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为茶道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以此将茶道提升到一个人?的至高点。

茶道“天人合一”之境具体表现为两点,一点是“人?自然”,一点是“自然?的人”。

“人?自然”,在茶道?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及人对“道”的认知。具体地说,人?自然表现为在品茶时人乐于与自然亲近,并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与自然相比拟并通过茶事实践体悟自然的规律。如此看来,此“人?自然”就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现。

此外,???茶道与日本茶道不同,???茶道“人?自然”的渴求特别强烈,人们在品茶时追求的是寄情于山水,忘情于山水,心融于山水之境界。比如,元好问的《茗饮》一诗,就是人们在品茗时抵达“天人合一”之境界的具体写照:

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封入晓前。

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

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

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诗人以槐火石泉煎茶,对着落花品茗,一杯春露一样的茶能在诗人心?永久留香,而万里清风则送诗人梦游华胥??,并羽??仙神游蓬莱三山。此首诗,可视为“人?自然”的极至。茶人也只?达到人?自然的境界,才能?自然的品格为自己的品格,才能从茶壶水沸声?听到自然的呼吸,才能以自己的“天性自然”去接近,去契合客体的自然,才能彻悟茶道、天道、人道。

“自然?的人”,即自然界万物的人格?、人性?。茶道在吸收了道家的思想后,把自然的万物都看?具?人的品格、人的情感,并能与人进行精神上相互沟通的生命体,所以在???茶人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沙、一草一木皆显

得格外可爱,格外亲切。

在道教茶道?,“自然人?”不仅表现在山水草木等品茗环境的人?,而且还包含了茶及茶具的人?,以及对茶境的人?。对茶境的人?,平添了茶人品茶的情趣。看曹松品茶“靠月坐苍山”,看郑板桥品茶邀请“一片青山入座”,看陆龟蒙品茶“绮席风开照露晴”,看李郢品茶“如云正护幽人堑”,看齐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鹃”,看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再看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鹤是交游”,等等,在这些大?豪的茶人眼里,月?情、山?情、风?情、云亦?情,如此大自然的一切一切都亦?情。

诗圣杜甫的一首品茗诗写: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全诗无处不是人?自然和自然人?的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虚实相生。

苏东坡亦?一首把茶人?的诗: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正是因为道家这种“天人合一”的哲

学思想被融入了茶道精神之?,所以,在???茶人心里永远都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亦还?着一个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由此???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道教茶道中的道家理念

尊人

在道教茶道?,尊人的思想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把?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若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贵生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之思想的影响下,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之功能,及怡情养性之功能。故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欲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

例马钰的《长思仁?茶》?所写: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由此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茶为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故道家高人都把茶当做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之乐事。对此,道教南?五祖之一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写得最为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

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

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坐忘

“坐忘”,是道家为了达到“至虚极,守静笃”之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茶人便将这种“坐忘”的入静法门运用到茶道之?。

所谓“坐忘”,就是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而茶道所提倡的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物我之间的界?,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便均可以通过“坐忘”来实现。

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出世态度,也是道教茶道的处世之道。故而,道家所说的“无己”便就是茶道?所追求的“无我”。

所谓“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以期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的境界。这“无我”之境界,即是道教茶道对心境的至高追求。近年来,海峡两岸的茶人频频联合举办??际“无我”茶会,而日本、韩??茶人也积极参与其?,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益尝试。

道法自然

道教茶道所强调的“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在物质方面:道教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即茶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所以,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

在行为方面:道教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一切以自然味美、朴实味美为?,所?行事都要遵循一个“自然”,以此来抵达道教?所言的“返朴归真”之境界。

在精神方面:表现为茶人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解放,以此得到一个清静、恬淡、寂寞、无为的自然心境。如此,便可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相融合升华到“悟我”之境界。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心经

    心经

    《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是其核心思想,但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心经》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因果葫芦

    因果葫芦

    世间万般因,开出无尽果。“吾乃红尘山因果道人,吾之道,踏红尘,结因果,修偷天之力,偷天之玄机,吾将此力名为因果之力,创下因果玄经,得吾之传承者,乃本座红尘山开山大弟子,特将此经授之,另有红尘三宝,掌中宝,充电宝,护舒宝!”柳扬同学五雷轰顶,泰山压顶,刹那秃顶……大哥!我这是在未来高科技的武学世界!
  • 带一颗心去田园

    带一颗心去田园

    《带一颗心去田园》为著名女作家赵玫、裘山山、庞天舒三人和最新散文集,分别为《我轻声唱起忧伤》、《一个人的远行》、《带一颗心去田园》。作品具有极高的性和艺术价值。
  • 天羽阁

    天羽阁

    天羽阁是位于魔界和仙界的交界处的唯一的组织,它拥有力挽狂澜的力量,可是却终究只是个谜。我是红衣护法,但,我有太多不能,也是因此,我只有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泪成长……同样,这是一场以六界苍生为注的豪赌,谁中了谁的计,谁又成了谁的牵挂。直到一切都回到原点,我以为我在意的是无上荣光,可最后,我只记得他那一句“别怕,有我!”(PS要相信第一人称同样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 杀仙客

    杀仙客

    传说太古仙道上,有种人专门以杀仙为生,叫做诛仙客。他们喝最烈的酒,玩最快的刀,杀最狠的仙,睡最美的人。昔日含恨而终的少年武神,带着一本诛仙决,重返人间……
  • 九戒梦幻想

    九戒梦幻想

    一戒一念,一念一梦,一梦一书。翻开的,是别人的故事。续写的,是自己的传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腹黑小姐别太狠

    腹黑小姐别太狠

    无意帮他狙击杀手,他却还想赖着她,她转身,只留下一个华丽的背影给他,任由他在身后狼狈得咬牙切齿……10年忍辱负重的她不反击并不代表她懦弱,随着身世之谜逐渐明朗,杀父弑母之仇也是时候了断,欠了的血债总是要还的……李傲雪脸上那抹富有深意嗜血的笑容,让人发寒,她在等着钟声的响起,那是她与这里的终结,不!应该是说开始……
  • 冰火哮天劫

    冰火哮天劫

    夏侯伤灵魂穿越,附在同名的小男孩身上。由于未知原因得到混沌冰火莲认主与灵魂融合在一起。在夏侯家族从下人开始努力,慢慢的走上修仙之路。但是夏侯家族的夏侯紫嫣和其双胞胎姐姐夏侯雨轩都是调皮捣蛋之辈,平时就以欺负夏侯伤为乐。娇俏萝莉、漂亮仙子、绝世法宝、超神宠物、异界入侵、夏侯伤唯有定力而上。凡尘挣扎好不容易到更高层次,却发现四圣兽和自己有不死不休的仇恨,洪荒圣人居然也跳出来……
  • 她,回来了!

    她,回来了!

    道家讲究阴阳调和,阳不正则阴徒增!自古以来来,民间就有着鬼神之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灵异之旅吧!(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