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贝西默为他的发明申请了专利,而他的演示也被整个行业欣喜若狂地接受了。但是,当炼钢商们自己试验时,却只得到了一团质地较脆、细颗粒状的废品,狂喜转眼就变成了惊慌。原来,贝西默无意中选用一种不常见的、磷含量较低的铁矿石,这种矿石恰好适用于他的方法。20年前,威尔士一个炼铁方面的化学家和他的堂兄弟已经解决了磷的问题。他的堂兄弟是一个治安法庭的职员,他发明了一种名叫托马斯-吉尔克里斯特处理方法的“碱性”炉衬,能够把呈酸性的磷沉淀出来。到那个时候,贝西默的炼钢法已经有了对手,那就是查尔斯?西门子的“平炉”炼钢法。西门子使用的是一种与搅炼炉类似的熔炉,但是却把废气通过一个设计巧妙的砖膛加以循环从而获得了所需的过热温度。这种方法要比贝西默的方法需要更长一些时间,但许多炼钢商认为它更好控制一些。
(原书126页插图文字说明:
19世纪80年代制造的一台贝西默式炼钢转炉。图中,这台转炉刚刚完成把空气鼓入铁水中这个步骤,正开始倾斜以把刚刚炼好的钢水倒入钢锭模具中。)
亚历山大?霍利把这种炼钢的方法带到了美国。他在今天并不是很有名,但在他那个年代却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今天,在纽约市的华盛顿广场公园里还矗立着他的塑像。霍利是一个外表出众、博学多才的人。他出生于康涅狄格州一个富裕的刀具制造商家庭,成长于康涅狄格河河谷地区的机械制造业繁荣时期。霍利天生就喜欢机器和机器辅助加工。从布朗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化学工程师,写了一篇有关军火和武器制造的论文;后来他又成为一名机车设计师,写了多篇有关欧洲铁路的报告;他还担任《铁路研究》的编辑,并为《纽约时报》写了几百篇技术性的文章;此外,他还是成立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幕后策划人。听说了贝西默的试验以后,他去了英格兰,并且说服贝西默同意他在美国使用这项专利。1882年,只有50岁的他去世了。至此,美国当时拥有的11个贝西默式钢厂中有6个都是他设计的;此外,他还担任了另外三个钢厂的顾问,而其余的两个也是按照他设计的一个钢厂复制的。
霍利设计的第一个钢厂位于纽约州的特洛伊市,这个钢厂的几乎所有的特征与他在英格兰看到的钢厂都大不相同。从一开始,霍利的工厂就有着独有的特点:连续加工、高度的机械化、注重材料管理和流程控制。在他的设计中,在他的演讲中,在他写给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致辞和文章中,他都间或地斥责和激励炼钢业采用更高的标准、更好的设计、更精细的化学方法、以及浪费更少的操作方法。一个同时代的人评论说:“只要哪里有以贝西默命名的方法,就意味着霍利开始在那里工作了。”19世纪80年代,当英国的炼钢商们带着敬佩和恐惧谈论“美国实践”的时候,他们大多数是在谈论亚历山大?霍利。
在霍利使贝西默式的钢厂在美国扎根之前,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要有磷含量低的铁矿石。这个问题后来得到了解决:密歇根州的上半岛地区[7]发现了丰富的、未经开发的铁矿,而且是适合贝西默式钢厂的理想矿石。第二个问题是令人不愉快的专利争端问题。除了贝西默的方法以外,在英格兰和美国还有另外两项与之竞争的专利。解决问题的动机是一份令人垂涎的、来自宾夕法尼亚炼钢公司的皇家合同。讨价还价拖延了很长时间——在霍利的大力调解之下——在1866年,成立了一个新的专利合营公司,公司最终采用了“贝西默炼钢联营公司”这个名字。联营公司为几个拥有专利权的炼钢公司所共有,这样就保证了专利所有者能够有清晰有序的账目。
同时,联营公司的成员也意识到,他们已经为经营一个炼钢卡特尔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平台。1876年之后,他们就拒绝授予新入行者以专利使用权了;而对最后一个专利权所有人——位于圣路易斯的弗尔肯钢铁厂,当它还在起步阶段的时候,他们就明显地为其提供了补贴。这个联营公司试图控制价格并对市场份额进行分配,但这一努力从未取得成功;部分原因是卡内基总是在对他有利的时候破坏份额协议,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西门子的平炉炼钢法在19世纪8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在这个联营公司中有几个关键的技术人员:霍利、约翰和乔治?弗里茨。后两个人是兄弟俩,也都是行业内的创新人士,分别经营着伯利恒[8]和坎布里亚的炼钢厂(乔治后来于1873年去世)。还有后来加入联营公司的威廉?琼斯上尉,他是实力强大的埃德加?汤姆森钢厂的经理,本身也是一个多产的发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