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
真正的君子有三种大戒:少年的时候戒色,因为自己的心血还没有稳定,往往见色起心,伤气伤身,所以要戒;中年时候,血气方刚,容易激怒,奋不顾身,所以不要随便斗殴,伤身害人;老年时候,血气已经衰老,力气也已经不够了,所以千万不要贪得无厌。过分贪婪,会害了自己,叫做心有余而力不足。
真正的君子有三种畏惧:畏惧上天的大命,这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的运气和发展的规律,谁也没有办法的;畏惧王公大臣,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不能够随便对待;畏惧圣人的言论,因为它代表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是对为人处世的教导。君子三畏,才能使自己的行为言语不违反规律、触犯制度、破坏教诲,从而使自己成就一个真正的人。
人能够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这当然了不得,是最上的智慧了。当然,这并不是说生下来的孩子就什么都知道,而是说他具有超凡的智慧,脑子好使,一点就通;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知识和智慧的,这就次了一等;然后遇到了困惑,不学就解决不了,这样的人属于三等。至于那些遇到了困难也不去学习解决,只是得过且过的人,那就是最最差劣的人了。
孔子将人生分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的名言。我们加上年龄、经验、心理、生理的体验,就愈知这三句话意义之深刻。少年戒之在色,就是性的问题,男女之间如果过分地贪欲,很多人只到三四十岁,身体就毁坏了。有许多中年、老年人的病,就因为少年时的性行为,没有“戒之在色”,而种下病因。
壮年戒之在斗,这个斗的问题也很大,不止是指打架而已,一切闹意气的竞争都是斗。这里说戒之在斗,就是事业的竞争,处处想打击人家,自己能站起来,这种心理是中年人的毛病。
老年人戒之在得,这个问题蛮严重,不到这个年龄不知道。譬如说一个人的个性相当慷慨,自己就要常常警惕,不要老了反而不能做到。曾经看到许多人,年轻时仗义疏财,到了老年一毛钱都舍不得花,事业更舍不得放手。早年慷慨好义,到晚年一变,对钱看得像天一样大。不止钱这一点要“戒之在得”。人生能把这些道理看得开,自己能够体会得到,就蛮舒服,否则到了晚景,自己精神没有安排,是很痛苦的,所以孔子这个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