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
大道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但是,大道自身并没有因此而感激或者亲近或者远离。大道就在人的身边,就在天地万物当中,只等你去发现和实践,推广和普及。你不去发现,它决不会自己走出来,并且让你得到觉悟和提高。所以,大道的弘扬和传播,决定着人们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重大,然而需要一批真正发现和实践大道的知识分子去努力弘扬传播。
一切人事、一切历史,都是人的问题。人才能够弘扬道。所谓道,就是真理,这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呆板的,它不能弘扬人,需要人培养真理。这就是重点。所以孔子始终讲的是人文的文化。
孔子认为不是“道”去光大人或社会,而是人去(自主地)光大道和理,所谓“为仁由己,岂由人乎哉”。如果把二千多年官方推行的所谓“道”(“弘道”之“道”)当作思想家夫子的“道”(仁道),那么当然是他所谓的“情感专制主义”或“专制仁道主义”了……可是,那不恰恰就是夫子所明确反对的,其不以自由选择为前提的强迫性之“以道弘人”吗?
“弘道”要自由(由己,为仁由己);“弘人”以道,也要弘、施的对象自愿接受——如果违背自由选择和自愿接受之前提而“人以弘道”和“以道弘人”,那么无论该“道”事实上如何高明或正义,它实质上都在“吃人”(以道吃人,以理杀人)——此本身就是不仁不义的呀!强迫我们接受他人所弘的“道”或强制性地去将他人颁布的道以“弘人”,不谓强迫或压迫(专制)而谓何?不谓不仁不义而谓何?
孔子思想学说在现实层面上,实际运作的结果就是如此——但那不是孔子的谬误,而是当权者的险恶或后人解读再发展的愚蠢,大不了孔子的思想学说在实际推行运用时有它自己内在的致命弱点(理论上)而已:世俗化过程中可能被误读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