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一个人的知识不能仅仅来自书本,还需要注重从实践中学习。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张载说“学则须疑”,都强调阅读时要既学且问。
读书首先要破除对书的迷信和盲从。孟子是说明读书切不可被书所迷惑,更不能把书中所说的都看作真理,一味盲从。书不过是前人的一些言论和思想,而这些言论和思想并不是当时作者真正的想法,因为一切东西当落到纸上的时候都已经是第二义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当我们想写出某些东西的时候,总感觉无法具体而真实地表达。其实这不仅是我们的困惑,就是那些大师和泰斗们也有着类似的困惑。诚如孟子所说:“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与人巧。”书给予我们的也不过是前人知识和思想的“规矩”而已,至于“巧”,则要看我们自己的修行了。
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无可非议的。要打破对书本的迷信,避免陷入盲目性,就要在读书时大胆怀疑。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读《尚书·禹贡》篇,对书中关于长江起源的说法提出了疑问。后来,他通过实地考察,终于做出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的新结论,比史书上的传统说法进了一步。
读书贵有疑。明代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能增进兴趣。带着疑问读书,其味无穷。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对读书始终兴趣十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总是带着疑问读书。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有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大胆怀疑必然引出科学释疑。问题在怀疑中提出,才有可能在深入研究中解决;而问题的解决,便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前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正是因为他对书本上某些现成的结论,能够大胆怀疑并科学释疑。
读书贵有疑,可贵之处,就是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探索和追求。但是,提倡读书有疑,并不是脱离客观实际,并不是违背科学原理地胡猜乱疑。要疑得正确,疑得有长进,还必须善于疑。否则,当疑不疑,不当疑又乱疑,那不但得不到任何长进,相反还会把思想引上邪路,这决不是我们应取的治学态度。
所以,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但要爱读书、读好书,还要善于读书、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辨伪去妄,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