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
孟子认为自己糟蹋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说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做的。出言便诋毁礼义,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最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最正确的光明大道。把最安适的住宅空起来不去住,把最正确的大道舍弃在一边不去走,这可真是悲哀啊!
从孟子宣传推广仁义道德的本意来看,他的这一段文字是非常优美而具有吸引力的。我们今天动辄就说寻找“精神家园”,而孟子早已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仁,人之安宅也。”仁,是人最安适的精神住宅、精神家园,你还到哪里去寻找呢?我们今天动辄就劝人走光明大道,而孟子早已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义,人之正路也。”义,是人最正确的光明大道,你为什么还不去走呢?所以,孟子非常动感情地说:“旷安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在孟子看来,那些出言诋毁礼义的人,就是“自暴”,也就是自己残害自己;自己明知仁义的道理,但却不能做到以仁爱之心待人,不能依据社会公认的道义去做的人,就是“自弃”,也就是自我放弃。面对这样的人,孟子说,那些诋毁仁义的“自暴”者,是不可以与他们谈出有价值的话语的;那些自己放弃道义的“自弃”者,是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的。显然,孟子对于和那些“自暴自弃”者的交往或共事,是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的。
在孟子这里,自暴自弃指自己不愿意居仁心,行正义,而且还出言诋毁礼义的行为。稍加引申,也就是自己不愿意学好人做好事而自卑自贱、自甘落后,甚至自甘堕落。
孟子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的思想。在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大家思考的首先是保命、是享受生活、是得过且过,已没有什么人去成就一番事业的野心和抱负。
宋代一些学者对“自暴自弃”做了更为明晰的解释和发挥,如程颐说:“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意思是说,那些“自暴”的人,常常拒绝接受真理和道义;而“自弃”者则总是放弃努力,明知可为而不肯为。朱熹非常赞成程颐的解释,并且指出,“自暴者,有强悍意;自弃者,有懦弱意”,意思是说,“自暴”之人,主动诋毁道义,表现得很强悍;而“自弃”的人,明明懂得道理却不肯去作为,表现得很懦弱。朱熹还专门写过《不自弃文》,以勉励后生。
谦虚不是等于畏怯退缩,不是要你卑劣懦弱,也不是要你对一切事情推诿而不负责任,谦卑更不是要你自暴自弃。一个自暴的人,不可和他讲话,一个自弃的人,不可与他共事。儒家说培养浩然之气,主要在从谦卑中养成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