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的内容分七章进行论述,其中第一、二章为研究的基础篇,第三、四、五章为研究的重点理论篇,第六章是实践篇,第七章为结论。本研究需要对老庄生态哲学审美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还要厘清生态美学的一般关系。
本研究主要在三个层面上提出假设和构筑理论体系:一是通过引经据典诠释老庄生态美学“返朴归真”哲学基础和“天人合一”审美终极旨归;二是以老庄的“虚极”、“静笃”哲学思想为审美进路的基点,着重从“自然而然”与“无为而为”两个审美维度展开思辨,通过“空寂独立”天道生成说、“安时处顺”天道演化说、“大象无形”天道终极说和“持一守中”人性本真论、“循理举事”人性实践论、“上善若水”人性品行论的阐述,从而提出与构筑“道性同构”范式,以达到自然万物“和合共生”与人类“诗意栖居”优态境域,最终殊途同归臻及“天人合一”的生存审美境界;三是以武义“浙中绿岛”案例为论据,证明老庄生态美学“道性同构”范式在当代生态文明实践中的可行性。其目的是着眼于解决全人类当今共同面临的三个“无家可归”的问题:一是人与自然万物相对立,导致大气污染、气候反常、生物锐减、灾害剧增等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而失却自然家园——无家可归;二是人与他人相隔阂,导致信义低下、法理疲软、人情冷漠、尔虞我诈等日益严重的人文生态危机而失却社会家园——无家可归;三是人与自身心性相分离,导致注重势利、贪婪物欲、信仰困惑、心浮气躁等日益严重的心性生态危机而失却精神家园——无家可归。老庄生态美学思想和哲学范式是通过人审美生存的过程来解决三个“无家可归”问题的,即通过“返朴归真”的生态审美进路而通达“适然世界”的,从而指明人的“回乡之路”,并实现人回归于审美化生存的家园——自然万物和合共生、社会安定和谐、人诗性生存的适然世界之中。
(二)需要了解和厘清的主要问题、关系
本研究需要了解的主要问题:关于老庄“返朴归真”哲学思想与“天人合一”审美旨归是否存在必然的通联关系;关于老庄美学思想与海德格尔诗意存在美学思想是否具有内在的关联关系;关于从“万物有灵”到“祛魅”再到“世界的返魅”最后到“适然世界”的生存文化历史转向问题;关于达尔文“适者生存”生物进化思想与余潇枫“适然世界”人类生存论研究视域问题;关于“道性同构”范式对当代生态文明指导作用问题。此外,本研究还需要厘清生态美学的一般关系:一是生态存在与生态意识关系。任何生态意识都不是而且也不可能孤立而生,它应该而且只能是生态存在的反映,也是人对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我意识在场的张扬,因此生态存在与生态意识的关系,是建构生态美学理论体系与哲学范式的逻辑基础。二是生态时间与生态空间的关系。生态时间是人从对生态世界的运动的体验和观照中获得的生态意识,生态空间是人从对生态世界事物的差别性,生态时空构成人类生态化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时空维度。三是生态思维与生态实践关系。人类生态实践活动的性质、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内在的生态思维,人类思维方式的生态化转换和提升,对人们的生态实践活动能力和水平的发挥起着主导因素的作用。
本研究从老庄生态美学的视阈出发,着重针对生态审美中普遍的也是深层的问题: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考察与思辨,其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厘清“自然而然”天道本初之美与“无为而为”人性朴真之美的内在关系,提出和构筑老庄生态美学“道性同构”范式,以疏浚“和合共生”自然衍化之道与“诗意栖居”人类生存之境的审美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