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是以宗教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它通过宗教现象研究宗教的起源、演化、性质、规律和作用。宗教学按其研究方法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规范性研究两大类。前者用描述方法进行研究,对宗教采取价值中立态度,侧重于宗教的历史性和结构性;后者用规范方法进行研究,不回避对宗教的价值判断,侧重于宗教的体验、命题和信念等的真实性和可接受性。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各宗教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如佛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天主教、基督教的“荣神益人”,道教的“慈爱和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等。学习宗教知识,主要应领会它的宽容、仁爱等精神,以及普世救人的人生境界。《法华经》
《法华经》是佛教的“经中之王”吗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早年所传佛教称小乘佛教,晚年所传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兴盛于印度、缅甸、泰国等地,我国流传的是大乘佛教。《法严经》原名《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我国古代僧人十分重视这部佛经,先后汉译过六次,现存三种译本,一为西晋竺法护译的《正法华经》,共分十卷;一为后秦鸠摩罗什所译七卷本,称作《妙法莲华经》;一为隋朝阇那崛多翻译的七卷本《添品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的译本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我国古代僧人很重视这部佛经,中国佛教各宗派都视之为经典,并成为天台宗主要尊奉的经典,被称作“经中之王”。
《法华经》是调和佛教派别矛盾的经文吗
《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是如来开权显实的精深言谈,畅显佛法要义,为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经共分28品,其中《方便品》、《安乐行品》、《如来寿量品》和《观世间菩萨普门品》等四品,是《法严经》中最为重要的四品,它们各自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意义。《方便品》显示学佛行者正式开始发心,《安乐行品》显示学佛行者由发心而进入如法修行,《如来寿量品》显示出行者由实践佛法而证得至高无上的菩提,《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显示出行者所证得的无住大般涅槃,能够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地度济众生。
《法华经》以此四品为骨干,用火宅、穷子、药草、化城、系珠、轮王、良医等七个譬喻,铺演二十八品,而以“妙法莲华”四字作为经题。《法华经》出现在印度佛教大小乘激烈斗争的时期,倡导“开权显实”,突出“会三归一”,以大乘的立场,去会融小乘,力图调和佛教派别的矛盾,这也就是它包摄并高于其它经典和教义之处。
《法华经》的宗教思想表现在哪些章节
《譬喻品》:舍利弗!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何以故?如来有无量智能、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法华经》的经典语录主要有哪些
1.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2.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
3.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4.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味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稳快乐。
5.如来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
6.诸佛世尊,虽以方便,所化众生,皆是菩萨。
7.佛所悦可,一切众生,所应称赞,供养礼拜。
8.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
9.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能之男。
10.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法华经》是鼓励人们洁净心灵的经文吗
阅读《法华经》,应选择一个可靠的译本,鸠摩罗什译本影响大、流传广,也最接近原貌。《法华经》鼓励人们苦修行善,洁净自己的心灵、言行,出污泥而不染。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华严经》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吗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产生于南印度,后流传到西北印度与中印度。我国翻译的《华严经》主要有三种:一为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的《晋译华严》,或称《六十华严》,分60卷34品;一为实叉难陀所译《唐译华严》,或称《八十华严》,分80卷39品;一为唐僧般若所译《四十华严》,即现在流传的本子。般若,又称般刺若,北印度迦毕试国人,姓乔达摩。7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经由广州到达长安,受赐“般若三藏”之名及紫衣。译出《四十华严》,共分十万偈48品,为通行的善本。
《华严经》主要讲述因果缘起理实法界吗
《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因果缘起理实法界,该经用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等四种法界来说明这一道理。它认为宇宙万物互为因果:一物为因,万物为果;一物为果,万物为因。事物的相互关系是相互扶持、相入相即,无穷延展,圆融无碍的。它用“海印三味”描绘了圆融无碍的最高境界——佛境形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像海水一样被显示出来,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每一滴海水都互相圆融,每一滴海水又都具备百川之味,代表和体现了海水的特征。它由此说明,一切事物就其相互关系来讲,都是无尽圆融,构成一种范围无限广大而又相互包容、相互贯通而无个体区别的大法界。由有为、无为诸般佛法都在对立统一中存在,从而说明佛与众生、净土与秽土,以及佛国世界与世俗世界的交融统一。
《华严经》的宗教思想表现在哪些章节
《入法界品》:善男子,我以成就如是智能,常能利益一切众生。善男子,我以好船运诸商众,行安隐道,复为说法,令其欢喜,引至宝洲,与诸珍宝,咸使充足,然后将领还阎浮提。善男子,我将大船如是往来,未始令其一有损坏,若有众生得见我者,闻我法者,令其永不步怖死海,必得入于一切智海,必能消竭诸爱欲海,能以智光照三世海,能净一切众生苦海,能净一切众生心海,速能严净一切众海,普能往诣十方大海,普知一切众生根海,普了一切众生行海,普顺一切众生心海。善男子,我唯得此大悲幢行,若有见我,及以闻我,与我同往,忆念我者,皆悉不空。
这段文字反映了善财童子高尚的道德品质吗
本段选自《华严经·入法界品》。《入法界品》叙述善财童子在思想上、道德上、技艺上得到了众多法门,而树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舍己为人的坚定思想,后随同观世音菩萨,做造福人间、利乐有情的事,甘于当观世音“闻声救苦”的助手,其塑像紧靠在观世音身侧。他曾爬高山、飘大海、闯王宫、进民窟、上刀山、下火海,历尽千辛万苦,参拜了53位善知识,请教修行学佛的道理,终于取得正果。善财童子的高尚品德、美好情操,以及他坚韧不拔的意志,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华严经》的经典语录主要有哪些
1.善知识者,难见难遇。
2.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
3.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4.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住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5.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6.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众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7.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8.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9.未来一切无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10.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善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
《华严经》是启示人们要多做善事吗
《华严经》表述的哲学思想十分深刻,其因果缘起理论启示我们要多做善事,多学本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机遇一定会青睐我们。否则,即使机遇降临,自己也无力把握。凡事皆如此,只有多付出一份辛劳,才会多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