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有了这个铺垫,我们重归主题,来看看真实的太子李建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连日来,小玉我埋头于书山之中,从哪些浩如烟海的唐史资料之中,努力地搜寻着历史真相的蛛丝马迹。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连日的查阅与思考,小玉终于能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告诉大家:你们从两唐书当中看到的那个李建成其实不是人,而是一具木乃伊。在他的身躯面目之上,缠绕着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纱布。正是这些纱布的存在,使得我们无法准确地认识这位失意的太子。
《新唐书·列传第四》只用了一句话,就概括了李建成的人品和性格:“资简弛,不治常检,荒色嗜酒,畋猎无度,所从皆博徒大侠。”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李建成这个人啊,没什么才能和本事,资质平庸,吊儿郎当。而且,他奢侈腐化,荒淫好色,纵欲无度,尤其喜欢酗酒和打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跟随他的那些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全是一些烂赌鬼和无业游侠之类的刁民。
哇呀呀,如果这么看,这历史上的李建成比我们从影视文学作品当中看到的那个李建成还要逊色、还要坏。然而,从唐代开始,就已经有无数的史家和有识之士,通过细心的勘验发现,这完全是李世民编造的谎言。
历史上的李建成是否真的是一个资质平庸、能力泛泛的人?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西河之战是李渊晋阳起兵之后的第一仗,战略意义非比寻常。是谁仅仅用了九天的时间(含路上往来时间和吃饭休息时间)就拿下了西河?是谁在一路上与士兵们“等其甘苦,齐其休息”,遇到紧急情况,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又是谁沿途秋毫无犯,瓜果蔬菜,都是白银大钱买自老百姓的?
答曰:李建成。
霍邑大捷以后,唐军在河东城下兵分两路。就在李世民沿渭水经略关中、西向包抄大兴的时候,是谁率军进屯永丰仓,紧紧地扼守住潼关,使得隋将屈突通(记住此人)无法西援大兴,使得中原的李密无法趁机入关,从而彻底扫清了李世民的后顾之忧?
答曰:李建成。
大兴城下,义军与隋军鏖战数月,毫无进展。关键时刻,是谁的部队第一个突破大兴的城防,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划上了句号,李唐因此而得以建国,蜀地的势力因此而不得不依附于李唐,西秦霸王薛举所部也因此而成为独处西北的孤军?
答曰:李建成。
李建成,李建成,还是李建成……还用我多说吗?至于什么“荒色嗜酒”、“畋猎无度”、“所从皆博徒大侠”,更是胡说八道,子虚乌有。因为,即使我们翻烂了唐史,也找不到一个实例来证明李建成是那样的人。
“荒色”?怎么个荒法,是逼良为娼了,还是强抢民女了?荒了多少个女人,十个,一百个,还是一千个?这些女人姓甚名谁,哪里人氏,家住何处?完全没有提嘛!说李建成与老李的女人勾搭成奸,请问谁看到了,此人又姓甚名谁,官居何职,家住何处?
这样的污蔑,就连司马光大爷都看不惯了,他老人家义正词严地记述道:“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曲意侍奉各位妃嫔,奉承、献媚、贿赂、馈赠,无所不用,以求得皇上的宠爱。也有人说他们与张婕妤、尹德妃私通,宫禁幽深神秘,此事无从证实。”
事实上,李建成仅有太子妃郑氏一个女人,膝下也仅有六子一女。
“嗜酒”?怎么个嗜法,是用勺子舀着喝,还是捧着酒坛子喝?多久喝一次?一次能喝多少?还是没有提。
至于“所从皆博徒大侠”,更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温大雅在《大唐创业起居注》明确说了:“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僧道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根据这条记载就可以看出,李建成和李世民其实是同一类人,都是那种很得人心的主儿。
近代史学大家陈寅铬先生也曾说过:“然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征之流即后来佐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至于李元吉者,尤以勇武著闻,故太宗当日相与竞争之人绝非庸儒无能者。”
李世民篡改史书已成史家定论。自古以来,从来没有那个皇帝对自己起居注的关注程度能够超越李世民。为了以坏衬好,尽显世民本色,贞观朝的史臣们秉承唐太宗的心意,对李建成的历史活动和成就贡献,要么绝口不提,要么胡编乱造,以间接地彰显和衬托李世民的伟大功绩,从而给人们留下了一种“李世民暴力夺位既合情又合理”的历史印象。
在这里,历史还真成了“被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可惜啊,正如那句名言所说,“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可以欺骗部分人于一世,但却无法欺骗所有人于一世”。被刻意包裹的历史总会存在着若干的缝隙,从这些缝隙当中总是不经意漏下些许历史本真的朦胧影子。这样,后人们就能透过这些影子去艰难地探索历史的本来面目了。虽然朦胧,虽然艰难,但是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
因为,历史始终还是无私的,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