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黑闼依然在前进。十月陷瀛州,杀刺史卢士睿。十一月,陷定州,杀定州总管李玄通。窦建德的旧部纷纷起兵,杀死唐朝官吏,响应刘黑闼。十二月初三,陷冀州。十二日,刘黑闼大破李唐常胜将军李世勣,斩首五千级。十四日,刘黑闼收复原夏国首都洺州。二十四日,陷相州,刺史房晃被擒,右武卫将军张士贵突围逃走。紧接着,刘黑闼又接连攻陷了黎、卫两州。
至此,刘黑闼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原先窦建德的地盘儿。他又派人出使突厥,与突厥新任可汗颉(音节)利结盟。颉利可汗派俟斤宋邪那率领突厥骑兵随刘黑闼征战。紧接着,老刘又与高开道、徐圆朗等势力结为同盟。
李唐遭遇到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数路唐军,一路败得比一路惨。刘黑闼迅速雄起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长安,引起了朝野的强烈“地震”。形势危急啊,由不得李渊父子不认真对待了。
不用说,在这种关键时刻,朝野上下都把目光锁定在了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秦王李世民。舆论很快就把李世民推到了历史的潮头浪尖之上。让李世民带兵东征刘黑闼的呼声空前高涨。
这种情况可把两个人给急坏了。他们是太子中允王珪和太子洗马魏征。从官名就可以看出,他们是李建成的人。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氏。王珪少时,家中经济条件十分不好。但是,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个性雅澹,少嗜欲,而且志量沉深,能安於贫贱,体道履正,交不苟合。”他的叔叔王頍(音跬)是个明眼人,常常慨叹:“我家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
仁寿四年(604),隋文帝驾崩,隋炀帝即位。他的弟弟汉王杨谅在太原起兵,反对兄长隋炀帝。王頍是杨谅集团的骨干分子。杨谅失败以后,王頍被杀,王珪受到牵连,只得逃入了终南山,时年三十四岁。他一直在终南山隐居了十多年,期间结交了两个好朋友,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房玄龄和杜如晦。
李渊入主长安以后,有人向他举荐了王珪。老李就任命王珪为世子府谘议参军,成为李建成的重要顾问。不久,李渊称帝,李建成被册封为太子,王珪也被升为太子中允。随着李氏兄弟权力斗争的展开,王珪也渐渐地与两个好朋友站到了对立的阵营。
魏征的知名度可就要大得多了。但凡是知道点儿唐史的人,基本上都知道魏征这个人。此人乃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气的直谏之臣,其名文《谏唐太宗十思书》更是振聋发聩,名扬千古。
魏征的人生际遇也是十分的坎坷。他老爹名叫魏长贤,早年做过北齐的屯留令。但是,魏征幼时,父母双亡,家道中落,他只好出家当了道士。史书上说他之所以要当道士是因为“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不过,小玉俺觉得,他可能是丢不起那个人,不想吃苦过活,这才当了个衣食无忧的道士。
魏征和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极为相似,一个干过道士,一个当过和尚,最后都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和老朱一样,魏征对于自己的专业也不感兴趣,不想着修身养性、炼丹制药,却“见天下渐乱”而“属意纵横之说”。也就是说,这是个不爱宗教爱政治的道士。
大业末期,翟让、李密率领瓦岗寨群雄树起了反隋的旗帜,武阳郡的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元宝藏听说郡里有个叫魏征的道士笔杆子很好,就征召了老魏做自己的书记官,专门负责起草文书之类的东东。
天长日久,李密发现,在手下众人的奏疏当中,就属元宝藏的奏疏写得最好。他仔细一打听,原来是一个叫魏征的人写的。于是,李密就从元宝藏那里把魏征给要过来了。
魏征这个人啊,天生就是个直性子,有什么话都藏不住,有建议就要提,有想法就要表述。对于老魏而言,说话就像是大小便一样,根本憋不住。老魏到了哪里都管不住自己的嘴,他又给李密提建议。
李密虽然十分有才华,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完全听不进魏征的想法。洛水战役之后,李密兵败王世充,穷途末路之下只好投降了李渊。就这样,魏征跟着李密也来到了大唐。起初,朝廷对魏征根本就不重视,老魏虽有心建功,但却“久不见知”。
当时,李密的部将徐世勣(即李世勣)依然控制着山东的部分地区,李渊有心将其招降。魏征觉得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绝佳机会,便主动请缨。李渊授他为秘书丞,让他全权负责此事。老魏到了黎阳,别的啥也没干,就是发挥自己的特长,给徐世勣写了一封信。
徐世勣之所以迟疑未决,是因为他还有所顾虑。但是,在看过老魏的信之后,徐世勣二话没说,就归降了李唐。魏征不费一兵一卒、没花一分一厘就把这件事儿给办成了,从此进入了李渊父子的视野。
事儿办完了,魏征正要返回长安呢,突然发生了一件事儿:窦建德率众南下,攻打黎阳。淮安王李神通根本就磕不过窦建德,黎阳城破,魏征、徐世勣以及李神通三人全部被擒。窦建德不比李密,他还是十分有眼光的,一眼就看出魏征是个人才,便任命老魏为起居舍人。窦建德败亡以后,魏征才得以返回长安。
太子李建成早就听说魏征是个人物了,便主动出击,将老魏争取到自己一边,做了太子洗马(这是古代的官名,并不是洗马的弼马温)。李建成对魏征可以说是礼遇有加,并没有因为他是降臣而有任何的不待见。老魏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十分感谢李建成对他的知遇之恩,从此就竭尽全力为李建成出谋划策。
王珪和魏征十分着急。李世民屡立战功,声望日隆,已经隐隐地现出凌驾于太子之上的势头了。他在军界的根基日益深厚,放眼大唐一线将领,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的人。这种情况是十分危险的。此次东征刘黑闼,战略意义远胜于武牢大战。李世民一旦取得胜利,他的威望就会给力到极点。于是,他们二人就一个劲儿地劝李建成领兵出征。
王珪、魏征着急,李建成比他们还要着急。眼见着李世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顶峰攀上另一个顶峰,功劳薄越积越厚,李建成的感觉真可谓是如坐针毡了。当然了,这种复杂的感觉也不能完全地被理解为“嫉妒”,它的主要化学成分还是“惧怕”。身为当朝太子,居然被一个亲王弟弟占尽了风头,换了谁都受不了。李建成迫切需要一场军事胜利来展示自己,他想要告诉李渊,告诉李世民,告诉全天下的人:我行,我可以。
在一个恰当的场合,找了一个恰当的时机,李建成委婉地向李渊提出了率军东征的请求。李渊回复的速度和简洁让他瞠目结舌,就两字儿:不行。
李渊也并非存心要落李建成的面子,他也有自己的考虑。李世民征战多年,军事斗争经验丰富,他的军事能力更是有目共睹。而李建成呢,自打建国以后,除了鄜(音夫)州大败稽胡一役外,就没打过什么像模像样的大仗、硬仗、要仗。派他去,李渊到底是不放心。此时的刘黑闼已经成了大气候,远非一般的小蟊贼。关键时刻,李渊是不敢托大的。
面对危难的局势,李渊最终甩出了手中的唯一王牌——李世民。当然了,现在的他以为自己有且只有一张王牌。可是,在不久的将来,现实将无可辩驳地告诉他,其实他的手里还有一张王牌,一张不亚于李世民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