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长安、称帝建国只不过是李渊父子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虽然“唐”的大旗是竖起来了,但是刚刚建立起来的大唐王朝还只是一个地域性的割据政权,其势力范围仅限于关中(陕西)和河东(陕西)的部分地区。天下尚有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割据政权。
不过,就当时的情形来看,除李唐外,实力比较强大、有可能问鼎江山的还有八路人马,小玉将之称为“八巨头”。
泥腿子方面,经过数年的扰攘,最终形成三支较大的武装力量:一是由李密领导的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的瓦岗寨起义军;二是由窦建德领导的主要活动在河北、山东地区的起义军;三是由杜伏威和辅公祏(音时)领导的主要活动在江淮地区的起义军。
隋朝叛臣方面,除李渊外,最终也形成了五大军事集团:其一是活动在东都洛阳及其附近地区的王世充军事集团;其二是盘踞在江都附近的宇文化及军事集团;其三是活动在陇右地区的薛举军事集团;其四是活动在代北地区的刘武周军事集团;最后一个则是控制了整个长江中游和大部分南部中国的萧铣(音显)。
李密和宇文化及率先出局。若论当时的头号种子选手,非瓦岗寨的李密莫属。但是,王世充趁李密与宇文化及斗个两败俱伤之际,集中优势兵力突然发难,瓦岗军遭到惨重失败,从此翻盘无望。头号种子选手李密的率先出局,成为争皇马拉松大赛开赛以来的最大冷门。走投无路的李密只好去投奔李渊。不久,企图东山再起的他被李渊给干掉了。宇文化及没坚持几天,也被窦建德给消灭了。
在各路诸侯当中,实力比李唐强盛的多的是,称帝建国的也不只李唐一个,唐朝并不是最佳的绩优股。但后来发生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一支潜力股。因为,他们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人,这个人就是李世民。
李唐统一全国的战争,基本上就是大唐好男儿李世民的个人秀。李世民筒子充当了这场战争的主力打手,几乎包圆了所有的对外战争。有人问了,李渊为啥不让李建成去呢?
原因有两条:
李世民筒子比他哥能打;
李建成是太子爷,他要是出了什么闪失,那可怎么得了;
两条当中,最主要的还是第二条。李渊之所以不让老大去,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他要培养李建成另一方面的能力——治国理政的能力。
李渊深知,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单单具备军事统帅能力是不够的。道理十分之简单,可以马上得天下,却不可以马上治天下。诚然,作为一个帝王,必备的军事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但更为重要的则是理政治国的能力。因为,皇帝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处理政务中度过的。遇到打仗的场合,除非到了极端必要的时候,否则皇帝根本用不着亲自出马。
风餐露宿、冲锋陷阵这种苦活儿、累活儿,就全部交给世民去做吧,反正这娃从小就好这口,你就好好学习学习怎么处理政务、治理国家吧!
所以,老李就在二子之间做了一个明确具体的分工:太子李建成主内,主要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同时负责防御北方的讨厌邻居突厥;秦王李世民主外,主要负责扫平其他的割据势力,领导对敌的军事斗争。
为了帮助李建成快速成长进步,李渊还特意为他请了两个家教(没花钱):礼部尚书李纲和民部尚书郑善果。为什么不请兵部尚书,而要请礼部尚书和民部尚书呢?原因上面已经说了。
但李渊忘记了一个道理,多劳者必多得。在东征西讨的倥偬生涯中,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和豁达气度给他的部下和对手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无数当世猛将心甘情愿地拜倒在李世民膝下,愿为他效犬马之劳。渐渐地,李世民收的小弟越来越多,威望越来越高,实力越来越强,当这种情形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问题就要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温大雅有个好习惯,喜欢记日记。尤其是晋阳起兵后,他坚持每天记日记,一直写到李渊称帝之日。长孙无忌虽然出身于官宦人家,但是他“好学,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实是贵族子弟当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老爹听了这番话,伸手就给了小房两巴掌,你个毛孩儿,懂个屁啊,让你再胡说。但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小毛孩儿的话准得可怕。杜如晦完全就没把小小的县尉放在心上。不久之后,他索性辞官不做了,当起了陶渊明第二,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逍遥日子。在《隋唐演义》当中,侯君集是瓦岗寨李密手下的一员将领,飞檐走壁,轻功无敌,江湖人送外号“小白猿”。秦叔宝下马躬身,客气地向王世充说道:“谢谢你对我们的恩宠,但是我们不愿意服侍你,就此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