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0600000033

第33章 修持养生

道教修持,古代有许多名称,如修道、修真、修为、修养、养生、卫生、长生术的话等不一而足。

现在一般称为修炼、修持或养生。修持的含义,就是修性炼命。性指精神,命指肉体,修炼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崇高目的。

●守一

守一是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其主旨为守持人之精、气、神,使之不内耗,不外逸,长期充盈体内,与形体相抱而为一。以为修习此术,可以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久视。

守一术源于老庄。《道德经》第十章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许多注家皆释营魄为魂魄,营魄抱一即魂魄合一,形神合一。

道教因袭老庄思想创造守一术。早期许多道教经书皆强调修习它的重要意义。《太平经》称:“欲解承负之责,莫如守一。”尽管各派皆重视守一术,但由于各自对“一”之解释不同,因而所守之内容或侧重点即不尽相同。归纳之,主要有:

守神:道家认为形体不能没有精神,所以要遏制过多的欲求,保持精神的清静,使形神合一而长生。与此同时,道教又将此“精神”人格化,认为它们居于人体内和天地间,名身内身外诸神,以为存守和存思它们,人可长生不死,此名存神、思神。

守气:一些道书又将“一”释为“气”,故守一即为守气。

守精气神:一些道书又认为精气神为人体生命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是由一所生且合而为一者,故守一即守精气神三者,又称守三一。

守三丹田:一些道书又称三一为三丹田,故守一,守三一即为守三丹田。

所称守真一、玄一,或许是守一时所存守的某个真人、仙境之状貌或显现的某种幻觉。守一属道教修炼术之静功,其侧重点不在炼形而是炼神,目的是通过它排除心中杂念,保持心神清静,使神经获得良好的休息条件,达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及强身健体。

它所积累的经验,为后世内丹术所吸收,成为内丹修炼的一个环节而继续被充实和发展。

●内视

内视又称内观。为道教早期方术之一。《洞玄灵宝定观经》说:“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注称:“慧心内照,名说内观。”即不以目视而以“心视”,以灭动心。此术早见于《太平经》。

《太平经钞壬部》称:“上古第一神人、第二真人、第三仙人、第四道人,皆像天得真道意。眩目内视,以心内理,阴明反洞于太阳,内独得道要。犹火令明照内,不照外也,使长存而不乱。今学度世者,像古而来内视,此之称也。”这一内见形容法又往往和存思五脏神联合运用,以收治病之效。

内视术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有进一步发展。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称:“吾闻之于师称,道术诸经,所思存念作,可以却恶防身者,乃有数千法,思见身中诸神,而内视令见之法,不可胜计,也可有效也。”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八十一引《轩辕黄帝内视法》称:“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五色分明。”可见内视和存思一样,要求所观之对象比较形象地反映在心中,通过具体形象的感觉达到收心入静。

内视又有不动心,即心不为外物所扰的意思。《庄子·列御寇》称:“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

道教的内观修心已引进了佛教义理,颇具理论色彩,由此“内观形容”的内视术即演变为“静神定心”的修心术,当是此术的高层境界。内视作为净心止念的方术,不失为气功入静的有效方法。唐末以后被内丹术所吸收,成为其重要成分之一而被继续运用。

●存神

存神也名思神,意称存思人体之中、天地之间各种“神灵”。存神一词,首见于《太平经》说:“万神皆随人盛衰。”

道教除认为“神生于内”,似人,有长短、形色、居处、名号之外,还相信天地精神可进入人体,聚为身神,而身神也可出游于外。

人用意念可以内观身神镇守某一部位,同时也能感降外神入镇体内,开生门,塞死户。其效次则安魂制魄,调节机体,消灾治病,延长寿命;上则致天仙前来接引,飞游虚宸,或白日升天,成仙不死。

存神种类甚多,仅上清一派即多达数十种,比较重要的有存思《大洞真经》三十九真法、帝一混合三五立成法、存五方气五神法、存三部八景二十四神法、解胎十二结法等。此外,还有存思日月法、七童卧斗法、奔辰飞登五星法、存二十四星法、大存图法等。

存神方法,一般要求了解神真的讳字、形长、服色、光气、文彩、变形。将神真的名字、形长和服色记录在符箓上,吞符念咒,服气咽液,被认为有助于神真的出现。

整个过程大都有选择时日沐浴入室,选择方向烧香朝拜,叩齿若干通,呼神名若干次,然后存神、叩齿、咽液、微祝等程序。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冥想神真。

身神观念,即认为人体各部位均有神真护卫,乃是存神的重要思想依据之一。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最早的身神观念可能是所称“五神”。

存神法起于汉代,而盛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时形成的上清派多注重个人修持成仙,故而力倡存神,并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存神法。存神遂成为上清派的主要特征。

●行气

行气也称炼气、食气、服气。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是指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而往往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内修方法。一般又分外息法和内息法两大类。其重点在以我之心,使我之气,养我之体,攻我之疾,从而延年益寿。

道教十分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的行气法。这套行气法也是对古代方士行气的继承和发展。早在战国时代,就有这一派讲究气功的养生家。

蒙文通先生在《晚周仙道分三派考》中认为:古之仙道,大别为三,即行气、药饵、宝精其中以王乔、赤松为代表的行气派“于古为最显”。道教行气即承此派而来。

至晋代,道教对行气的论述愈益增多。《抱朴子内篇·至理》论行气的功用时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也得数百岁。”《释滞》篇还讲了行气的具体方法、行气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

魏晋至隋唐,是道教行气术最盛行的时期,出了许多著名气功家,创造了许多行气法。仅《称笈七签》即用了7卷的篇幅收载宋以前诸家气法,加上《道藏》的其他气法书,数量甚多。现择数种略述于后,以见一斑。

其中主要有陶弘景六字诀、龟鳖行气法、服元气和墨子闭气行气法。道教行气法即今日之所称气功,其内容十分丰富。实践证明,经初步整理后,推广于社会确有治病健身的效果。

●胎息

胎息是行气法中的一种。意称炼气至深入程度,可以不用鼻口呼吸,全靠腹中内气在体内氤氲潜行,如婴儿在母胎中不用鼻口呼吸一样。

《太清调气经》说:“胎息者,如婴儿在母腹中十个月,不食而能长养成就,骨细筋柔,握固守一”者。

道教从逆返先天的理论出发,认为炼气至无鼻息出入、返还到婴儿在母胎中之状态时,就能返本归元,长生不死,故视胎息功为修仙之至要与最高之鹄的。胎息是行气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其出现时间当晚于行气术。

现在所知实行此术之最早者为东汉末之王真、郝孟节。其后,三国吴道士葛玄也善胎息术,葛洪《抱朴子内篇·释滞》称:“予从祖仙公,每大醉及夏天甚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者,正以能闭气胎息故耳。”

从此以后,胎息术渐普及于道教内,胎息著作也不断面世。《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胎息经》,《宋史·艺文志》著录《养生胎息秘诀》、《太上老君服气胎息诀》、《少玄胎息歌》、《胎息诀》、《胎息根旨要诀》。

现存于《正统道藏》者有:《太上养生胎息气经》、《诸真圣胎神用诀》、《胎息精微论》、《高上玉皇胎息经》、《胎息经注》、《胎息秘要歌诀》各一卷,《摄生撰录·胎食胎息法》、《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之《胎息口诀》、《胎息精微论》、《胎息杂诀》、《秘要口洪》,《称笈七签》卷五十八《胎息根旨要诀》、卷六十《中山玉柜服气经·胎息羽化功》等。

修习胎息的方法各家不同,常见的有:

闭息法:《抱朴子内篇·释滞》称:“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渐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

多纳少出法:梁丘子《黄庭内景经注》所述其法为:“纳五六息而吐气,至十吐气,稍作频伸,从头吐纳,久久行之,渐至不吐不纳之胎息。”

咽内元气法:《胎息精微论》记述:“从夜半后服内气七咽,每一咽即调气六七息,即更咽之。”

存思服气法:《称笈七签》卷五十八《胎息口诀》所述其法为:端坐宽衣,两手握固,调息、咽气、闭息,存想三丹田神人,次存五脏各出青赤白黄黑五色气,与三丹田所出素称合而为一,想自身在气中,想气海中胎气出入。

●导引

导引是修炼者以自力引动肢体所作的俯仰屈伸运动,以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的柔软体操相近似,属气功中之动功。

道教根据古人所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认为人体也应适当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消化,通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导引术起源很早。《吕氏春秋·古乐》称:“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为舞以宣导之。”

古人为通利筋骨所制之舞蹈,实为导引之雏形。此后,至迟在战国时期,医学家和神仙家分别从治病和养生目的出发,相继将它发展为导引术,使之流传于世。

《庄子·刻意》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表明神仙家将它和行气术相结合进行养生,旦出现了像彭祖那样长寿的人物。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绘有44个演练导引动作的人物图像,图中人物多着庶民衣冠,男女老少均有,表明导引术在汉初已普及于社会。

早期道教承袭方仙道纳入此术,为各派共同修习的方术之一。此后各派中多有以此术名世者。直至宋代,导引和行气等术一起,一直为道教各派所共习。此后,内丹术兴起,一些内丹家排斥行气、导引,称之为外道、邪术,方在道教内渐趋衰落,但社会其他各界人士仍继续传习并得发展。

现存《正统道藏》中收有不少记载导引术的著作。葛洪《抱朴子·杂应》篇记录过“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虎据”、“兔惊”等9种导引术势名称,但未记录具体作法。

●五禽戏

在众多导引术中,有不少曾对当时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有的还广泛流衍于近现代。其中最早的要数被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所记的华佗“五禽戏”,它模仿虎、熊、鹿、猿、鸟等鸟兽活动形态,编制出一套导引程式,用以健身,确有很好效果。

《正统道藏》所收《太上老君养生诀》也录此“五禽戏”,署华佗授广陵吴普。这套导引术一直流传下来,明人周履靖在所著《赤凤髓》和《万寿仙书》中,将它加以改进,减少动作难度,并与行气相结合,除了文字说明外,还绘制出程式图体。

清人更于五种术势之外,加入向后顾望的“鹗顾势”和摇头摆尾的“狮舞势”,称作“七禽戏”。可见“五禽戏”对后世影响之大。

●按摩

按摩又名按跷、按蹻、扶形、推拿,是用手捏摩皮肤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调整神经功能和人体机制的却病延年术。

按摩术源于战国巫医。最早记载此术的是《轩辕黄帝内经·素问》。其《血气形志》篇有“治之以按摩、醪酒”,《异法方宜论》有“导引按蹻”,《调经论》有“按摩无释”等语。

按摩术在先秦时已为医家所采用。《汉书·艺文志》著录《轩辕黄帝岐伯按摩》10卷,是汉前按摩术专著,现已失传。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有《按摩医癃病方》,为现存最早的按摩医方。其后,汉代名医张仲景在救缢死者时,曾用按摩术。华佗为人医头眩病,将病人倒悬,以刀决脉,去其五色血后,“乃下,以膏摩被覆”。也兼用按摩术。可见按摩术已被汉代医家广泛采用。

道教引进此术,和导引、咽津、行气、存思等相辅行,意欲用此达到却病延年以至长生的目的。葛洪《抱朴子·遐览》著录《按摩经》一卷,已佚。

陶弘景《真诰》曾引《太素丹景经》、《消魔上灵经》等记有许多按摩法,其《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又记有多种按摩法,为现存最早的道教按摩术的具体记录。其后,历唐宋至元明,道书中不断有按摩术的记载。

诸书所记按摩法归纳起来,不外以手按摩两目内眥、熨眼,按摩天庭、华庭、山源、颧骨,以手提耳或摩耳轮,以手指梳发或总提发,摩腹,擦肾俞,摩足心涌泉穴,摩揩全身等。

行以上按摩时,常结合行导引,有的道书署名“导引法”,实多为按摩法,有的道书署名“按摩法”,又多为导引法,可见两者联系之密切。

又行按摩时,常与咽津、行气、存思等相结合,已见上述。按摩与导引等术的作用一样,虽不如道书所称能致长生,但确有祛病延年的效果。

●辟谷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食五谷杂粮。道教从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

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

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道教创立后,承袭辟谷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史籍、道书所载,不胜枚举。可知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

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辟谷口诀,弟子10余人皆得其术。又称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40余年等。

道士在传习辟谷术过程中,曾写有辟谷术专著,论述与阐发辟谷诸法。《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休粮经》三卷。《通志·艺文略》著录《太清断谷法》、《无上道绝粒诀》、《休粮诸方》、《太清经断谷诸要法》、《断谷诸要法》、《停厨圆方》各一卷。《正统道藏》收载尤多。但诸书所载,归纳起来,不外“服气辟谷”与“服药辟谷”两大类。

服气辟谷:即以服气与辟谷相配合,并以服气为基础,通过服气达到辟谷的目的。具体说法不一,有的主张服气之初,即行辟谷,饥时饮一两盏胡麻汤或酥汤,或一两杯酒,渴时唯饮清水。

有的主张服气之初渐减食物,每日减食一口,递减至10日而全断。有的主张不强行辟谷,待服气功深,至3年后,便会自然断谷。具体方法多见于诸家气法书中。

服药辟谷:即用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药方甚多,有取高营养而消化慢的豆、枣、胡麻、栗、酥、及茯苓、黄精、天门冬、术、人参、蜂蜜等配伍,制成丸膏,于断谷后口服一二丸,以代谷食。

有取高营养而难消化之物配方,一顿饱餐后即绝谷,可辟谷很长时间。又有作为美食饱餐一顿,再服药以养所食之物,据说可辟谷3年。

还有用草木药熬煮特定的石子,以石当饭者。具体药方见《太清经断谷法》及《称笈七签·方药部》。

●服食

服食又名服饵,指服食药物以养生。道教认为,世间和非世间有某些药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死。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中药养性,下药除病。”

道士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一套采集、制作和服食长生药的方术,即为服食术。

服食术起源于战国神仙家,为晚周仙道三流派之一。方士从事炉火烧炼,企图用人工炼制出不死药,这就促成了炼丹术的产生。从此,“不死药”即包括人迹罕到之处的奇药,又包括金石药和用金石炼成的丹药。

道教承袭此术,不少道士皆修服食。入唐以后,道士除服草木药和金石单味药外,又多服金石烧炼而成的丹药。此风还普及于上层社会,但多数丹药皆有毒,很多服食者中毒而死,因此引起很多人的反对,唐以后,外丹术和服食外丹之风逐渐衰落,而服食草木药和单味金石药则继续流传。

与上述服食术发展情况相适应,服食书在历代不断出现。《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有《木芝图》、《菌芝图》、《肉芝图》、《石芝图》、《大魄杂芝图》各一卷。

《隋书·经籍志》医方类著录《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论服饵》等20余种。《正统道藏》收载《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种芝草法》、《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太上肘后玉经方》各一卷,《称笈七签》卷七十四至七十八专列《方药部》。

用作服食的草木药,据《抱朴子·仙药》篇记述,有五芝、茯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楮实、枸杞、天门冬、黄精、甘菊、松柏脂、松实、术、菖蒲、桂、胡麻、柠木实、槐子、远志、泽泻、五味子等。其他书中还有人参、甘草、大枣、杏仁、桃仁、竹实、苁蓉、干姜、覆盆子等。

唐人卢遵元《太上肘后玉经方》也为草木药复方配方,它按乾、坤、艮、巽、离、兑、坎、震等八卦次序,列出八个服食方,绝大多数为草木药之复方配方,药性大都平和,极少或没有副作用。

用于服食的金石药,常见的有丹砂、雄黄、雌黄、石硫黄、曾青、礜石、称母、慈石、戎盐、石英、钟乳石、赤石脂、太乙禹余粮等。

●房中术

房中术又称黄赤之道,混气之法,男女合气之术,为道教倡导在男女性生活方面的养生术。道教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

如人能时常保持精足、气充、神旺的状态,必然健康长寿,乃至长生;反之,不断耗损三宝,必得病夭亡。为此以“爱气、尊神、重精”为宗旨,讲求重精、宝精的修炼之术。

房中术源于战国神仙家,晚周仙道分行气、服饵、房中三派,以羡门、安期生为中坚房中起于秦中,以容成、务成子为代表。

战国至秦汉间,房中术是十分盛行。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帛书和部分竹、木简,经整理,发现医学著作15种,其中有5种为房中术著作,被定名为:《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养生方》、《杂疗方》,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房中术著作。

早期道教在全面继承方仙道术时,即将房中术纳入其道术是列中。汉魏两晋时,房中术也很盛行。最早创立的五斗米道,即引进此术,以之和行气、符咒术等配合修习。

魏晋期间,方士道士多习此术。葛洪《抱朴子·遐览》著录房中书多种,计有《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子都经》、《天门子经》、《容成经》等。

东晋以后,一些道派和道士相率反对房中术,如东晋中期出现的上清派,崇尚存思、行气,贬斥黄赤。北魏寇谦之改革北天师道时,称房中术为“三张伪法”,要男女道官箓生“断改黄赤”。但是历晋至南北朝,不论道教内外,房中术并未断绝。

南北朝至隋代,房中术照样盛行不衰。至唐代,著名道教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名著《千金要方》中又辟专节阐述“房中补益”,王焘在医书《外合秘要方》中又引录《素女方》。

直至宋代,由于理学的兴起,在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倡言下,房中术成为首先被冲击的对象,加上当时有人专事张扬房中术之糟粕,使其沦为玩弄妇女的淫秽之术。

在此情况下,房中术遭到社会的摈弃,很多人不敢或不屑于修习和研究,《宋史·艺文志》等再无房中新书的著录,唐前古书也大多亡佚,房中术渐趋湮没。

●尸解

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遗世而升天,称之尸解。《《洞真藏景灵形神经》称:“尸解之法,有死而更生者;有头断已死,乃从旁出者;有死毕未殓而失骸者;有人形犹存而无复骨者;有衣在形去者;有发既脱而失形者。”可知失去骸骨或仅留骨或衣者,皆称尸解。

尸解之说在汉代十分流行,南北朝至隋唐也流行尸解之说。南北朝道教经籍多论尸解术,道教并由此发展出许多所称“尸解之方”。据《无上秘要》卷和《称笈七籤》卷所载,即有尸解法10种以上,较著者有:

火解:《无上秘要尸解品》称:“以药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称之火解。”

水解:《道迹灵仙记》说:“段季正,隐士也,晚从司马季主学道,渡秦川溺水而死,盖水解也。”

兵解:《无上秘要》卷称:“以一丸和水而饮之,抱草而卧,则他人见已伤死于空室中,称之兵解。”

杖解:《称笈七籤》卷引《赤书玉诀》称:“当取灵山阳向之竹,令长七尺有节,作神杖,使上下通直,甘竹乃佳。书黑帝符著下第二节中,白帝符第三节中,次黄帝符第四节中,次赤帝符第五节中,次青帝符第六节中。空上一节以通天,空下一节以立地,行此道九年,精谨不慢,神真见形,杖则载人空行。若欲尸解,杖则代形,倏歘之间,已成真人。”此即所称“尸解神杖法”。

剑解:《称笈七籤》卷中《尸解次第事迹法度》讲“修剑尸解之道”,即“以曲晨飞精书剑左右面。先逆自托疾,然后当抱剑而卧。又以津和飞精作丸如大豆,于是吞之,顾见所抱剑已变成我之死尸在彼中也。”

另外尚有太清尸解法、太一守尸法、太极化遯法、鲍靓尸解法、太阴炼形、水火荡炼尸形、阴阳六甲炼形质法等,名目繁多。

尸解术是早期道教信奉的成仙术,多遭世人非议,隋唐道士已视之为成仙之下品,金元全真道更在基本否定肉体成仙的基础上,加以彻底摈弃。

同类推荐
  • 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

    一个作家、网络红人、编剧、广告策划人、丈夫和父亲,在人生的转弯处遇见佛法,使他有所领悟,决定凿开尘世混沌,放弃一切,剃度出家。本书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述,出家、修行、学佛、感悟人生。为我们开拓出一条探究生命的道路,同时也试图帮助修行者在生活和学修中,让自己的行为来符合佛法,而不是用佛法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所有尘世中“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为纷乱世界里,想要回归一颗清贫之心的人,尝试传递一种力量,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悟性的心灵小品。
  •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内心的丰盈富足会成为一种能量,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本书以佛门智慧为指引,引领人们从做人、做事、行善、经营财富和名利、经营情感等方面平衡身心,迎接富足,并在富足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财富观和爱情观的引导下,用智慧处理生活,让内心达到健康、充实的状态,让幸福不请自来。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谋略展示智慧(上)

    谋略展示智慧(上)

    本套从书集当代多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要素对人生历程的影响,它通俗易懂、体例活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读者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与愉悦。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人生的成败,究竟是命运主宰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探讨与预测人生的发展,是一门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我多种要素决定的。人生测试,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未来。愿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发现自己的快乐,带来明天的幸福人生。
  • 美好的约定

    美好的约定

    小时候的一句“我愿意”成了他一辈子的羁绊。不幸的是,他搬家了,连名都改了。可他还记得她,记得这句话。在新的校园,他们再度重逢,又该如何呢?
  • 相约那十年

    相约那十年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作品,一个傻白甜为爱奋斗,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己爱的人,可是她太善良了差点就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好了先剧透到这里,请大家多多关照,886。
  • 仙神屠戮

    仙神屠戮

    天地动荡,群魔乱舞,混乱之中,百族乱战,这是一个充满动乱的年代。千古世家,圣门道统,大千皇朝,化外佛门,太古妖道……风云际会,爱恨纠缠。苍天之下,众生争渡,是证道成圣,主宰轮回,还是身化飞灰?全在于你!一个浩荡的仙侠世界,热血澎湃的战斗,激情与欲望的诱惑,尽在其中。
  • 塞外杂识

    塞外杂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伪穿】双子奇缘:圆月倾城时

    【伪穿】双子奇缘:圆月倾城时

    一个是现实中二十一世纪的他,邪魅如妖孽,花花公子的外表下藏着一颗透明的心;一个是存在于另一个时空古代国家中的他,绝美可倾城,清冷漠然的面具下掩埋着最炽烈的真情。两个外表不差分毫的男子,因为一个有着圆润外表的少女漫画家诡异的穿越旅程,在异时空相逢。穿越,是偶然,还是开启了某把冥冥中的宿命之匙?不同时空的穿梭,是为了弥补一个缺憾,还是成全一段真爱?想知道吗?跟着我们可爱的圆月姑娘一起穿越时空吧!(70%轻松搞笑+20%狗血+虐心+10%的福利=100%的Happy Ending)
  • 战莫丁

    战莫丁

    一群一等一的杀手们被国王叫去拯救和平,打败魔王法老之鹰,他们来到九重旋塔,要打败九个守护者才能打败魔王,可是原来这都是国王的阴谋,要他们死
  • 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二十四史不仅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且还全面地反映历史,所谓“全面”,是指二十四史涵盖了上起五帝、下迄清初的全部历史。而对于每一个朝代,尽可能把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重要事件都容纳其中。在反映各个朝代的历史时,基本上坚持了客观、中正、真实的原则。本书选取二十四史中的重要精彩篇章,对其进行了解读。
  • 虚妄帝国

    虚妄帝国

    我只是想做对一件事我只是想证明我还有价值就这样
  • 史上最强昏君

    史上最强昏君

    因为我是昏君,所以我铲除大臣,大权独揽。因为我是昏君,所以我不遵祖制,打破旧规。因为我是昏君,所以我明儒暗法,百工佐战。因为我是昏君,所以我灭佛绝道,夺地还民。因为我是昏君,所以我满手血腥,铁血无情。因为我是昏君,所以我穷兵黩武,灭邦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