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这么说到:“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福音的故事是这样的:天国有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三个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并按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5000;一个给了2000;另一个给了1000.那领5000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5000;那领2000的,也照样另赚了2000;但那领1000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5000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5000来,说:“主阿,你交给我5000银子,请看,我又赚了5000.”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2000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2000银子,请看,我又赚了2000.”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1000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把你的1000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1000来,给那有10000的。”“马太效应”实质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拥有丰富资源者将拥有更多的资源。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小A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工作,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与他一起进公司的还有小H,小H虽然能力也行,但整天油嘴滑舌的,经常和同事们说说笑笑,有时还一起出去吃吃喝喝。小A对小H很是不屑,在他看来,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别的都不重要。小H跟他开玩笑他也不答理,小H拉他跟同事们一起出去玩他也不去。有时,小A看见同事们都围着小H玩闹,也都躲得远远的。有一天,小A的部门分配了大量的任务,凭着个人的能力,根本没有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是小H却招呼同事们帮忙。同事们都帮小H在做,小A却一个人“孤军奋战”。结果小H按时完成了,小A虽然通宵达旦地工作,他还是没有按时地完成任务。后来,小H提升为部门主管,小A非常不服气,由此负气辞职了。有着良好人脉资源的小H,很自然的掌握了更多的资源,能够完成更多难以完成的人物。
马太效应的奥秘就在于资源的多少,当你的资源很多时,马太效应会为你服务;如果你的资源很少,就难免被这一法则压在下面。其实每个人的资源刚开始时都是有限的,这时,必须学会集中优势兵力这一战术原则,将你的时间、精力、才能、金钱等投入到最有希望能获胜的领域。确立你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这样才能集小胜为大胜,直至取得全局性的优势。那时马太效应就已经完全站在你这一边了。所以当你的资源有限时,不要企求面面俱到,而要学会攻其一点。其实,胜利的奥秘就在于你如何选择,并将能力发挥到最佳。
经济学小贴士
在现代的经济社会中我们要不断地积累我们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做大作强,否则,我们只能做那个拿1000银元,把银元保管得好好的,却又失去银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