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1400000007

第7章 攻取霍邑

大业十三年七月癸丑日,李渊亲自率三万大军誓师出征,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帝,将隋朝的赤色旗帜改为绛白,改朝换代的意图已路人皆知。

西取长安的进军路线是沿汾河东岸南下,直取潼关。而霍邑则是进军途中第一个军事目标。消息传至长安,留守京师的代王杨侑立即命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两万屯驻霍邑,同时派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驻河东,阻截李渊的西进。当李渊的大军行到霍邑西北五十里的雀鼠谷至贾胡堡,恰逢秋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得不扎营于贾胡堡。由于秋雨一直不停,李渊不得不派出一部分士兵返回太原增运一个月的军粮。霍邑地形险要,有险可依。守将宋老生有河东的屈突通遥相呼应,是李渊西进关中途中的第一道障碍。这时,军中谣传刘武周联合突厥南下,一时又不能证实谣传是否属实,增运粮食的士兵还没有返回,将士们有些不安。李渊召集将领商讨对策,裴寂等人都说:“宋老生、屈突通联兵据险,未易猝下。李密虽云联合,奸谋难测,突厥贪而无信,唯利是图。武周,事胡者也。太原一方都会,且义兵家属在焉,不如还救根本,更图后举。”

李渊赞同裴寂等人的意见,而李世民则反对说:“武周位极而自满,突厥少信而贪利,虽相附,内实相猜。突厥必欲远利太原,宁肯近忘马邑!武周悉其此势,未必同谋。又朝廷既闻唐国举兵,忧虞不暇,京都留守,特畏义旗。所以骁将精兵,鳞次在近,今若却还,诸军不知其故,更相恐动,必有变生,营之内外,皆为勍敌,于是突厥、武周不谋而至,老生、屈突追奔竞来。进厥面南,退穷自北,还无所入,往无所之,畏溺先沉,近于斯矣。”

李世民对形势的分析是正确的,表明了突厥与刘武周尚有存在矛盾的一面,并由此指出了撤退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李世民还进一步阐述说:“今来禾菽被野,人马无忧,坐足有粮,行即得众。李密恋于仓米,未遑远略。老生轻躁,破之不疑。定业取威,在兹一决。诸人保家爱命,所谓言之者也。儿等捐躯力战,可谓行之者也。耕织自有其人,请无他问。雨罢进军,若不杀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

李建成也非常赞成弟弟世民的意见。

然而,老成持重的李渊,虽然认为李世民讲得有理,却仍然下令大军返回太原。李世民见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便想要入军帐再次向父亲进言,可是天色已晚,李渊已经就寝,世民不敢贸然入内。李世民与哥哥伫立在军帐之外,为拔营返还太原的决定而痛惜万分,兄弟二人不禁失声痛哭起来。李渊听到帐外的痛哭声,便将两个儿子召入帐内,李世民再次进谏说:“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克,退还则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无日,何得不悲!”

听世民这么一讲,李渊也有所感悟,说道:“大军已向北出发,如何是好?”

李世民见父亲态度有所转变,说道:“右军严而未发;左军虽去,计亦未远,请自追之。”

李渊见世民如此有见识,有决断,便说:“吾之成败皆在尔,知复何言,惟尔所为。”

建成、世民连夜乘马向北进发,将已经出发北上的左军全部追回。丙子日,从太原增运的军粮也运达贾胡堡前线。

李渊集团在贾胡堡前线关于进军与退兵的分歧,关系到西取长安、夺取天下的大局。李世民对于形势的分析和进退利害的论断,并非是危言耸听。在关键时刻,是李世民据理力争和行动上的按兵不动,使得李渊在西进关中的重大决策问题上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失误,显露出李世民杰出的战略天才,为李渊的西取长安在交战前立了一大功劳。事后,李渊也埋怨裴寂说:“懦夫之徒,几败乃公事耳!”

八月已卯,长久的阴雨天气终于放晴。第二天,李渊下令军中晾晒铠甲行装。第三天,乘着漫天大雾,李渊带领骑兵从东南山傍小路神奇般地出现在霍邑城前,在城东五六里处扎营。霍邑易守难攻,宋老生采取坚守城池、不领兵出击的战略。李渊的军中攻城装备缺乏,如果久攻不下,将处于不利地位。建成、世民知道父亲的忧虑,便建议说:“老生勇而无谋,以轻骑挑之,理无不出;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

李渊认为这个计谋很好,派出骑兵进至城下,做出攻城的姿态,然后建成、世民率数十名骑兵,一面做出围的样子,一面大骂城中的守兵无能,不敢出战。在辱骂声中,宋老生恼羞成怒,率领三万士兵从东门、南门出战,李渊下令收缩阵地,宋老生误以为李渊畏惧而后退,便引兵前进,在距城下一里处布阵。这时李渊的步兵也相继赶到,列阵与隋军对峙。李渊想要下令军士先吃饭再战,世民说:“时不可失。”于是,李渊与建成布阵于城东,世民布阵于城南。交战后,李渊与建成的军队向后稍退,世民与军头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直冲宋老生的军阵,使之腹背受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激战时,世民令军士传呼:“已获老生矣!”宋老生的部队闻听后顿时大乱,争相奔向城门。此时,建成、世民已分别把守住东门、南门。宋老生城门紧闭,退至城脚。此刻,城上守军放下一条大绳索,老生想要攀绳入城,被义军斩死于城下。这次大战陈尸数里,血流遍野。此刻,暮色已经降临,李渊下令立即登城。由于没有攻城工具,义军将士肉博登城,终于攻克霍邑城池。霍邑战役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关中的门户。在霍邑战役中,李世民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李渊在进入霍邑后登城视察战场,他面对城下倒伏的无数尸体,动情地对左右亲随说:

河东已来,孤之所使,百姓见义旗有诚节,老生所逼,至于涂炭。乱兵之下,善恶不分,火烧昆山,谁论玉石?无妨死人之内,大有赤心于我者也。取来不得,及此战亡,生未被知,没有余恨,静而思之,良深痛惜。从今已去,当以文德来之,不复用兵戈矣。

其破霍邑,攻战人等有勋者,并依格赏受。这是李渊作为52岁的政治家投入群雄竞争的特殊表现。他面对大战获胜的壮观景象,并不是为自己的成功而庆幸,而是为大量无辜牺牲者而惋惜,并且表示痛心。尤其他提出战胜之后,将用“文德”取代武功,更是对建立新王朝大政方针的考虑。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取得了贞观之治的政绩,其成功经验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偃武修文”,很明显是受了父亲李渊的思想影响。李渊在起兵以后,总是想着下一步应该怎样做才好?这样他的行动,总是比其他人更受理性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成功绝非偶然。

胜利之后的重要事情之一是要犒赏三军。主管论功行赏的官吏请示参加义军的奴隶立了功该如何行赏?李渊说:“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宜并从本勋授。”这样对扩充他的军队起了重要作用,人们传说李渊对部下不问出身,一视同仁,即使是奴隶,只要有功,可以和自由身分者一样受赏,这样,李渊进军长安沿途,有大批人马加入他的军队,军事实力在进行统一天下的战争中不断增强。

李渊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又对隋朝原来官吏既往不咎。他在进入霍邑与宋老生部下官员见面时说:“除了宋老生之外,我不会责罚任何人的。即使你们中间有人不肯归顺我,我仍然会以赤诚之心对待。”说完,李渊宣布给霍邑原隋朝旧官吏重新授官,和在太原起兵时从军者同样待遇。霍邑隋军中有许多人发现他们现在衣食无着,不得不请求参加李渊的义军,李渊宣布全部编入自己军中,没有任何防范措施。为消除这些隋朝旧官吏和军人的疑虑,李渊还以礼厚葬了宋老生,这样一来,前来参加李渊军队的人络绎不绝,李渊把大量隋朝的残余力量都收归己用,取亡隋而代之的面目渐渐显露出来了。有人认为李渊对前来归降的隋朝官员授官品太高,如李渊规定只要是关中人愿随义军进军关中,即授五品官,这样授官太容易了,有过滥之嫌。李渊想自己的部下还不懂得他这是为夺取关中创造条件,于是做了一番解释,如《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所载:

不惜爵赏,汉氏以兴。比屋可封,唐之盛德。吾方稽古,敢不遵行?天下之利,义无独飨。率土皆贵于我,岂不益尊乎?且皇隋败坏,各归于此。雁门解围之初,东都援台之勋,在难即许大夫,免祸则唯加小尉。所以士无斗志,将有堕心。版荡分崩,至于今日。覆车明鉴,谁敢效尤?然亦使外寇觊觎之徒,尝授无过此也。又加官慰抚,何如用兵杀戮?好生任赏,吾觉其优。当以不日而定天下,非卿等小见所及。在李渊看来,官职是一种夺取政权的手段,人们之所以加入自己的军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取得高官厚禄,把这些许诺说在前面,有利于动员这些人为自己卖命。李渊的军队在太原起兵后得到重要发展,与李渊善于收揽人心有着极大的关系。

同类推荐
  • 风孰与高:于谦传

    风孰与高:于谦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明代文学家于谦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 一代战神:韩信

    一代战神:韩信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鲁迅

    鲁迅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生活中,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焕发出美丽的光辉,没有人不渴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没有人会拒绝生活中种种美好的情感,更不会有人喜欢失败与悲伤。如何赢得一个成功的人生,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呢?让许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为我们勾画了种种成功的模式,告诉我们如何来赢得财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生命的本身潜藏着的是什么样的力量等等。
  •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皇五帝的传说》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三皇五帝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皇五帝的传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鸡女绝杀

    鸡女绝杀

    江南省河湾村是个美丽水乡,村女朱花善良勤劳,丈夫是个懒汉痞子恶霸,朱花被丈夫笨鸭抵债给鸡头四眼郎,转卖至沿海城市东馆卖身复仇的经历,朱花单打独斗,与四眼郎等黑恶势力的生死绝杀的场面......
  • 末日重生之我的世界

    末日重生之我的世界

    末世十年后,因为背叛而死于末影龙的风宇,重生回到末世来临之前,获得无上体质,建立唯一的城市,看风宇如何报复仇人,重新立于世界之巅。
  • 六道圣仙

    六道圣仙

    一个少年,曾为废物,在一次奇遇中,获得了凌驾于世界之上的武魂和体魄,在娘的留物的促进和爹的保护下,成长为凌驾于世界之上的强者,也在成长过程中明白了友情,亲情。。
  • 邪魅绝宠:霸道王妃

    邪魅绝宠:霸道王妃

    上一世,她为助宣王登上王位,刺杀群臣,勾结奸佞,大好年华奉献给他,独身过着刀口上舔血的生活。他封她为后,不料,一年后,他杀她儿子,与她的庶姐勾结。最后,一纸休书,将她从天上重重的摔倒了地上,使她连一个丫鬟都不如。半年时间,她历经风霜,大好的年华早已逝去。他以勾结佞臣的罪名将她三千鱼鳞刀加身。她悔啊,血泪两横,不甘死去。时光倒流,她回到了她在十二岁时的大好年华。“上天既然给了我第二次的生命,轩辕辰,上官彩霞,我必定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趁现在的美好时光享受你们噩梦前的安宁吧!”
  • 仙家三小姐

    仙家三小姐

    一场穿越,成就一个传奇!这时代果真如同书中所写:“灵脉密集,天地万物皆有灵;洞藏宝藏,得者继传承;鼎出圣丹,丹出而天色变;卧虎藏龙,气运万千!”这里同样不缺的还有修士们的勃勃野心!且看我们的女主是怎样在这大千世界中走出自己的一条成仙之路!
  • 今又晴文

    今又晴文

    回忆高中,也短也长,有时温暖有时凉,人生漫漫白昼夜,偶尔回首思量
  • 三世甘堕桃花劫难

    三世甘堕桃花劫难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她化作一缕幽魂注入她身,她变成了她,三万年后,婴胎受灵而生,而她却不是她,冥冥巧合她却因她卷入仙魔两族之战,她恨透了这个虚伪自私的浮生,终神形具毁,她哭笑看这世界“修短各有期,生死同别离。场此一坯土,泉址会相随。今日我笑伊,他年谁送我。凄凉寿椿楼,证得涅盘果。”......
  • 快穿之主人的迷妹

    快穿之主人的迷妹

    算计人心,挑拨离间,只为了拿到主人想要的灵魂。我喜欢主人。陷入穷途的人,你要来典当灵魂吗?
  • 进击吧,魔法师

    进击吧,魔法师

    自从被莫名其妙的寻魔师堵了,杜晓最近有点小不幸……怪物倒挂房梁把她吓个走光、吸血鬼吓精灵用鸡骨头砸了她的地板、拇指姑娘吓她……大boss和她直接对话了,“杜晓,来克里斯魔法学院,你想知道的黎明,就会到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侯门宠奴

    侯门宠奴

    为了躲避继母追杀,保护自己和弟弟,夏凝与长平侯楚昭然立下了十年之约,甘愿为随从侍奉左右。谁料这个狂妄霸道的长平侯,竟硬生生想把十年之约变成共渡百年!这怎么可以?她才不要一辈子都受这个混蛋奴役!楚昭然冷笑:你说不要就不要?一日为奴终身为妇,得听我的!夏凝:QAQ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