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市场表象背后,乡风民俗、历史传统等环境文化因素对企业商品起销售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企业经营成败与否的一个决定条件。
宋苏轼在第某书中说:“入境问俗,又复过于所期。”《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大意是,进入另一地区,要先打听一下民俗、禁忌,以免遇到麻烦。
有一则故事说:鲁国城有一对夫妇,男善编草鞋,女善织麻布。他们听说越国是个鱼玉之乡,富庶安宁,就准备迁居到越国经商。邻居劝他们,越人从小光着脚板走路,个个蓬头披发,从不戴帽子,谁买你们的草鞋和麻布?邻居的话使他们打消了去越国的念头。
在热情的激昂中,灵魂的火焰才有足够的力量把造成天才的各种材料熔冶于一炉。
——[法]司汤达这个故事告拆我们,产品要在一个地区争得顾客,打开销路,必须先了解当地的市场行情。
世界是形形色色的,世界市场也是形形色色的,即便是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范围内,市场也是复杂多变的。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市场表象背后,乡风民俗、历史传统等环境文化因素对企业商品起销售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企业经营成败与否的一个决定条件。
毛泽东说过,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仗。要想自己的商品畅销不衰就必须对市场进行大量的调查,方可达到成驰名世界的肯德基两度进军香港市场的先败后胜,是一个对环境文化的不熟悉的过程,对环境文化的熟悉、把握和运用,使肯德基终于站稳了脚跟。
1973年,肯德基公司胸怀大志,希望变为现实终于威风凛凛地踏上了香港。
在一次记者招特会上,肯德基主席夸下海口:要在香港开设50至60家分店。
这并非是信口雌黄。这种由贺兰迪斯上校在1939年以含有11种草本植物和香料的秘方首次制成的肯德基家乡鸡,由于工艺独特,香酥爽口,备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到了70年代,肯德基在世界各地区有快餐店数千家,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快餐店连锁网。于是它又把目光瞄准了这颗“东方之珠”。
1973年6月,第一家家乡鸡在美孚新村开业,其他分店也相继开业。到1974年,数目已达到11家。
在肯德基家乡鸡店中,除了炸鸡之外,还供应其它杂类食品,包括菜丝色拉、马铃薯条、面包,以及各种饮料。鸡分5件装、10件装、15件装和20件装出售。此外还有套餐,例如售价6.5元的套餐,包括2件鸡、马铃署条和面包。
肯德基家乡鸡首次在香港推出时,做了声势浩荡的大力宣传。电视广告迅速引起了捎费者的注意。电视和报刊、印刷品的主题,都采用了家乡鸡世界性的宣传口号:“好味到舔手指”。
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加上独特的烹调方法和配方,使得顾客们都很乐于一试,而且在家乡鸡进入香港以前。香港人很想尝到这种脍炙人口的食品。虽然大家乐和美心快餐早于家乡鸡开业,但当时规模较小,末形成连锁店,不是肯德基的竞争对手。在香港肯德基的家乡鸡前途是鹏程万里。
肯德基在香港好景不长。
1974年9月,肯德基不得不宣布绝大多数分店停业,只剩4家坚持营业。到1975年2月,在香港肯德基的大军不欢而散,全部关门停业。虽然家乡鸡公司的董事宣称,这是由一租金上困难而歇业的,但其失败已成定局。其失败的原因也明显不仅是租金问题,而主要是没有受到顾客的喜爱。
当时的香港评论家曾大肆讨论此事,最后认为导致肯德基全盘停业原因,是鸡的味道和宣传服务上出了问题。
为了适应香港人的胃口,家乡快餐店采用了本地产的土鸡品种,但却仍采用以前喂养方式,即用鱼肉饲养。这样,便破坏了中国鸡特有的口味,受到消费者的冷落。
在广告上,家乡鸡采用了“好味到舔手指”的广告词,这在观念上也很难被香港居民所接受。而且,当时的香港人认为家乡鸡价格太昂贵,从而把前来光临的顾客吓倒啦。
在服务上,家乡鸡采用了美国式服务,在欧美的快餐店一般是外店,驾车到快餐店,买了食物回家吃。因此,店内通常不设座位。而香港的情况则不同,人们在买的地方进餐,往往是三五成群的,边吃边聊。家乡鸡不设座位的做法,等于让自己的顾客拒之门外。因此,家乡鸡虽然广告规模较大,吸引了许多人前往尝试,却没有受顾客的喜爱。
家乡鸡首次进入香港的失败,败在未对香港的环境文化作深入的了解。正如英国市场营销专家史逖尔先生所评价的:“当年家乡鸡进入香港市场,是采用与美国一样的方式。然而,当地的情况,要求它必须修改全球性的战略来适应当地的需求。产品的用途和对产品的接受程度,要受到环境文化的严重影响,食物和饮品类产品的选择亦取决于这一点。当年的鸡类孤独是精神优秀者的命运。
——[德]叔本华产品不能满足香港人的需求,广告上也欠佳。
肯德基是高兴而来,败兴而归。
光阴如离弦之箭,时间如风驰电掣一般,太阳象穿梭似的。肯德基失败一晃几年过去啦。
1985年,肯德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已投资成功。这时,他们准备再度进军香港。
这次,家乡鸡重新进入香港,是由太古集团一家附属机构取得香港特许经营权,条件是不可分包合约,10年合约期满时可重新续约。特许经营协议内容包括购买特许的设备、食具和向家乡鸡特许供应商购买烹调用香料。
首家新一代的家乡鸡店耗资300万元,于1985年9月在伦敦道开业。
在1985年的时候,当时的香港快餐业已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可以分成三大类——汉堡包一项,并且占据了整个快餐店市场的2成份额。一直以来,最大的市场是本地食品类,市场占有率接近7成。肯德基家乡鸡是新一类——“鸡专家”。
因此,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多,肯德基要垄断市场已有很大困难。开业之前,公司的营销部门就进行了市场调查和预测,结果证明他们的预见性是很正确的。
这一次肯德基开拓市场更为谨慎,在营销策略上按香港的实际情况作也快速的变化。
首先,家乡鸡店进行了市场细分,明确了目标市场。新的家乡鸡店和旧的不同,现在它是一家高级“食堂”快餐厅,介于铺着白布的高级餐厅与自助快餐店之间。顾客对象介于16至39岁之间,主要是年轻的一群,包括写字楼职员和年轻的行政人员。
其次,在食品项目上,家乡鸡面目全新。品种上,以鸡为主,有鸡件、鸡组合装、杂项、甜品和饮口。杂项食品包括多数原料和鸡都从美国进口。食品是新鲜烹制的,炸鸡若在45分钟仍未售出便不会再焦,保证向消费者提供新鲜的鸡件。
在价格上,公司将家乡鸡以较高的溢价出售,而其他杂项商品如薯条、沙律和玉米等以较低的竞争价格出售。这是因为,如果家乡鸡价格太低,香港人会把它看成是一种低档快餐食品。而其它杂项食品以低价格出售,则是因为家乡鸡店周围有许多出售同类食品的快餐店与之竞争,降低杂项食品价格,在价格上取得竞争的优势。
在广告上,家乡鸡把1973年的广告口号“好味到舔手指”改为“甘香鲜美好口味”。在地铁车站和报纸、杂志上都能看到新的广告词。很明显,新的广告词已带有浓厚的港味,而得到了顾客的厚爱。
家乡鸡店第二次在香港登陆时,公司认为主攻方向是调整市场策略,来适应顾客心理上的需求。因而广告并不作为主攻方向。如:佐敦道分店开业时颇为低调,只在店外拉了横额和竖了一块广告牌。宣传方面也是采取低调的手法,只集中在店内和店外周围推广,广告宣传亦于开业数月后停止了。
家乡鸡店重新开业后数月,公司对顾客进行了十分详细地调查。调查者选择了知道有肯德基家乡鸡店的人为调查对象,询问他们对家乡鸡印象,以及肯德基与其它快餐店相比,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64%尝试过家乡鸡的被访问者认为菜式的选择有限,21%的人认为食品价钱太贵,其它则觉得店铺位置不方便,大多数92%的被访问者都知道香港以前有过家乡鸡店。但同时也有71%的人表示将会在日后再次光顾家乡鸡店。
公司的营销人员对此次调查作出的结论是1973年公司在香港的失败仍然严重影响着消费者对家乡鸡的看法,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家乡鸡影响的扩大,顾客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孤独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痛苦,不管怎样强烈的恐怖,只要和大家在一起就能够忍受,但是孤独等于死。
——[咕罗马]蔫奥尔左鸟家乡鸡连锁店针对调查结果,对营销策略又进行了一些改变,如增开新店时,力求开设在繁华的街道上,流量较大的地方,以方便顾客,同时扩大营业面积,改变消费者拥挤的状况,以及增加调料来适合顾客的口味。
家乡鸡的营销策略的调整收到了良好的成效。香港成了肯德基的一个大市场,分店数目占肯德基在世界各地总店数的1/10强,肯德基也成为与麦当劳、汉堡包和必胜客薄饼并立的香港四大快餐食品之一。
家乡鸡终于与顾客在同一条琴弦上产生了共鸣。
顶亲集团、一马当先:
“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意指打仗时,先用强大的声势来挫伤敌人的士气。今天我们称这种先人一步的做法为“先声夺人”。
打仗有显著的先后之分,商战也是亦然。
本世纪90年代初,台湾商业纷纷登陆,尤其饮食业更是捷足先胜,以京津为他们抢占的首要制高点。当时大陆的快食面业处于一种诸侯割据、群龙无首的局面,产品质次、品低,缺少一种可以一呼百应的名牌。正当很多台商,港商激烈的竞争时,台湾顶新集团一马当先,横冲直撞,先声夺人推出了“康师傅”快食面。
结果他抢占了中国大陆许多市场,其他欲登而未登陆的商人闻风而退,而作为台湾饮食业的“龙头大佬”不甘被抛于马后,想奋起直追,要与顶新集团决一雌雄。然而最终还因落后一步,处于劣势,只能望尘莫及。
顶新集团的成功,在于他不但先人一步,而且大造声势,在电视上、报刊上大作广告,其气势咄咄逼人。这也是先声夺人的奇妙所在。
俗话说的“先入为主”、“先占为王”,其意与“先声夺人”很有关连。前者是后者的结果,后者是前者的先导。只有先声夺人,尔后才能“为主”、“为王”。另一方面也可看到“先声夺人”是创造称王称霸的大好时机。
先声夺人就意味着在竞争中战取了有利地势。在同一水平线的众多竞争对手中,谁抢先一步,先声夺人,谁就是最后的胜者。
大陆的广阔市场,强烈吸引着台商。
自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及海峡两岸关系逐渐解冻后,精明的台湾商人,就好像饿鸭似的,一冲而出,渡海登陆,纷纷涌向大陆市场投资或霸占市场。在他们看来,港澳商人已先他们一步霸占了珠江三角洲一带,捞到很多钱财。因而他们一过海,便向京城直扑而来。
虽然海峡两岸的政治壁垒依然高高耸立,但是投资大陆的优厚回报,远远战胜了他们对风险的恐惧。特别是像台湾这样的腹地狭小、市场局促、土地少而贵、劳动力工价高,经济发展到现时程度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这么一个地方,商人们都觉得无计可施。
台湾顶新集团和台湾统一集团是两支“渡海作战部队”,他们在大陆食品业上竞争尤为激烈,特别是在速食面业上,前者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快速而凌厉的推出“康师傅”快食面,占领了京津,旋即称霸全国,后者虽在台湾食品业坐龙头大哥之位,可是其在大陆却难涉一足,皆因慢人一步。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正因为如此,顶新集团立足于不败之地。
台湾两大集团登陆的经过:
台湾顶新集团原来是以食用油脂产品为业的,按声威和资金在台湾都能占先。他在台岛寻寻觅觅几十年,觉得无甚大作为后,值大陆开放,其便毅然前来发展,大陆市场是顶新集团希望的田野。
早在1988年,顶新集团就开始投资中国大陆。这个具有20多年的生产油脂类产品经验的企业。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务实诚信”的经营观念,产品力求以好的原料、好的品质、好的技术达到物超所值的标准。1990年,其在北京投资建厂,利用其优异的制油技术、丰富的生产经验,先后生产出顶好清香油,顶好健康油、顶好纯香油等系列食用油,初见成效。
但此时,“顶新”起步已经晚了,京城市面上食用油已为群雄逐鹿,“骆驼唛”、“金龙鱼”、“绿宝”等香港产品已充斥市场。
说起统一集团,台湾人无不赞成。不但是因为其创业老板原是一名打工者,而且更因为就是这样的白手起家者经过奋斗在台湾食品业中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哥大”。在1994年《福布斯资本家》东亚1000上市公司中,统一集团在100家上市公司和各行各业三甲榜都榜上有名,他的声势是浩大无比。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必须不时孤独和沉思。
——[挪]南森统一集团老板高清愿,带着一批员工打出了“统一企业”的招牌。向食品业发动大规模的进军。其先开发一种大众化的速食面,获胜后,又在食油、饮料、乳品、罐头等方面上大显身手,曾获台湾食品类金商标奖冠军,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开拓,统一集团终于成为台湾企业界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
高清愿是一个“国际化”意识很强烈的人。统一集团初具规模后,他迅速部署了海外作战兵团,跳出了台湾狭小的空间,先后在印尼、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投资,如今的“统一”已是一个横跨食品、电子、金融、地产、贸易、旅游、零售业、服务业的国际化经营财团。
由于高清愿是一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的典范,所以他受企业界人士的高度赞扬,随着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他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政治地位。1993年台湾国民党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
也许是因其政治地位的影响,或者是因他身在政坛中而对政治敏感的缘故,在跨海作战中,他慢了顶新一步,虽是一小步,但却令顶新与统一的距离一下子缩小了许多,使统一集团不能低估“顶新”。
“康师傅”速食面风靡神州。
自从在食用油上慢人一步后,顶新集团决定改做其他生意。
1991年底,顶新集团把精力放在快食面上。中国大陆的方便面历史已有十多年,其规模也颇为可观,全国拥有100多个国营厂家生产速食面,仅北京、广州两市,就分别拥有60和50多条方便面生产线,方便面像穿梭来往运输。遗憾的是,这些不同厂家、不同生产线出来的快食面,牌子众多,但普遍是品质低下,包装简陋,又不注重宣传,十几年如一日的一个割据,各自为政,无头无首的混乱局面。虽然也有像“华丰”这样的“大诸侯”野心不小,却也只能在南方称霸,北上京津,就大减神威。
顶新瞅准了大陆快食面业这个群龙无首的空档,决心在快食面上打一个大胜仗。
1992年伊始,这一年是顶新集团首脑们最忙碌的一年,因为他们已得知,其时已有不少港台商人已不动声色在打京津的快食面主意,其中包括统一集团,像统一集团这样有实力的集团,如果先己一步,在京津打开市场,那么,顶新就只能吃闭门羹。
因此他们互相间不断催促,快!快!快!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于部署中,企望在牌子制作、广告宣传、产品质量、包装及营销等诸方面各环节开足马力,一鼓作气,大打出手,令众多对手望风却步,从而使自己速占市场,免于过大的竞争。
几个月后,一种名叫“康师傅”的方便面面市了,康师傅快食面品质精良、汤料香浓,杯装面和袋装面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名叫“康师傅”的名字。
与此同时,报刊上、电视上,“康师傅”的名字风靡神州大地,其宣传最火热的时候平均每天仅在电视上就出现8次。如此“不计成本”的狂轰滥炸一番后,顶新集团的声威震惊了神州大地,连京津的3岁小孩一见到矮矮胖胖的烹饪师傅都不约而同的大嚷“康师傅”,“康师傅”……
在如此的宣传攻势下,康师傅方便面是席卷整个京城。据顶新国际集团副董事长魏应行1994年接受中新社记者黄少华采访时描绘当时“火爆”场面:每天清晨,天津顶新公司的门前就排起汽车长龙,人们翘首等待着从生产线上下来的“康师傅”,有的客户甚至是在公司门口就地而卧连夜等待……
在京城一炮打红后,顶新集团立刻率师转战南北,大举占领全国市场,到1994年上半年,该集团总投资规模超过了3亿美元,企业达到12家,遍布于北京、天津、济南、上海、广州等地,日产康师傅快食面达30万包。
顶新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快食面业遥遥领先。
统一集团另有打算:
早在顶新集团未推出“康师傅”之时,统一集团的高层已注意到大陆的快食面市场“空白”,当时也曾跃跃欲试,但就在调研考察之时,没想到顶新集团一马当先,推出了“康师傅”,并速战速决。
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
——[德]歌德眼看“康师傅”声名日隆,有可能称霸大陆快食面业,这块世界上最庞大的市场。作为台湾饮食业的“龙头大佬”的统一集团怎甘心闻负而退呢?因此他也三步并作两步急急赶来要分得一杯剩羹。
就在电视上还在乐此不疲的大做“康师傅”的广告时,“统一面”也冲上战场,一时间统一面广告也铺天盖地打将过来。“统一面”不像“康师傅”那样“平民化”,他以“贵族”的身份出现,迟来一步的统一集团只能企望以提高自己的品牌地位胜出于“康师傅”。
但毕竟是迟人一步,“康师傅”已深得顾客的喜爱,尽管“统一面”刻意去作广告宣传,在此上面不断追加成本,但收效远不及“康师傅”,又加上其他快食面公司闻风而起,加入竞争,如:“营养面”、“一品面”、“中华面”等等,造成了统一面一时不能大震快食业。
虽然争者甚众、甚烈,但先声夺人的“康师傅”其地位却难于动摇,更因其行动迅速,气势宏大,其地位更是日益加固,一跃夺取快食面桂冠的形势已经定形。
可见“先声夺人”给顶新集团带来了怎样的成功!
至今统一集团的总裁高清愿或许不仅暗叹可惜:当时为什么就让顶新先行了一步呢?但他并不因此言败,大陆食品毕竟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充满机会,“快食面大王”虽争不到,但更重大的“食品业大王”还没人认识呢。
统一集团现在正忙于在大陆食品业中不断追加投资,先后已建起了10多个工厂,这时,他已严防对手捷足先胜啦。
一有敌人就要赶尽杀绝,这并非是明智之举。而作为老谋深算的军事指挥者,连敌人也要加以利用,使其有存在的必要。这就是“用敌于我”的谋略。
战国时期,韩国相国公叔与韩王必瑟对立,相互争夺权力。结果,必瑟被迫流亡在外。公叔的内心仍然很不安宁,在必瑟流亡之后,他曾派刺客暗杀必瑟,他的谋士劝道:“不要这样做。太子伯婴非常看重你。这是为什么呢?正是因为必瑟的存在。是因为要牵制必瑟,你才受到重用的,他如果死去,你也必然要受到轻视了。只要必瑟存在,太子就会畏惧,不得不依赖你的作用。”
这就是敌人存在的价值,同时也是充分利用敌人的力量。敌人当然少些好,但对对手的作用也要多从几个角度去分析,通过仔细的考虑,以求力量的均等,从而来适当制订自己的策略。
敌对力量的存在,可以看作防止自己疏误的警戒信号,也可以作为某种可用的目标,或者作为巩固自己营垒的团结的某种媒介,进而还可以作为发生失误与事故的辩解理由。其利弊是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我国历史上一些谋略家,出于其自身利益的需要,有时故意保留一定的对手,这种策略是十分高明的。
美国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个饮料公司,互相争斗了半个多世纪,真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谁也不能取胜。相反,通过这场旷日持久的饮料大战,日益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喝可乐的人越来越多。而最大的得益者,却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二者的存在并不是简单对立关系而是相得益障,也就早说:没有可口可乐,显示不出百事可乐;没有百事可乐,显示不出可口可乐。
在行销战争中,你不可能打倒所有的敌人,也没有必要打倒所有的敌人。事实上,许多经验告诉我们,当市场处于两雄相争的局面时,对双方都要更有好处——可乐市场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1886年,一位名叫班伯顿的药师发明了可口可乐的配方。到了1902年,可口可乐是风靡全美,并从此以后主宰着美国的可乐市场。
1915年,可口可乐设计了一个容量6.5盎司的新瓶子,不但餐形美观大方,而且适合人手握持。“这是有史以来最完美的设计”。可口可乐的人如此说。
他们每个广告都要让这个瓶子露面,还帮它注册商标。从这一年起,约有60亿只可乐新瓶流入市面。
谁也想不到,可口可乐这个伟大创意却给予竞争者了一个迅速窜起的机会。
孤独——已经死去的一切仍存在于我们心中的一座活坟墓。
——[法]雷尼埃1939年,百事可乐以“一样价格,双倍享受”的价格战,一举击中了可口可乐的要害:一样花5分美元,可口可乐给你6.5盎司,而百事可乐却给你12盎司。
这一下打得可口可乐进退两难:如果要削价,市面上多不胜数的自动贩卖机中可口可乐将无法处理;如果要增加容量,则须放弃大约10亿瓶的6.5盎司装可口可乐生意。
结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百事可乐超过了露西可乐和胡椒博士,欲摘可口可乐的桂冠。
到了60年代,百事可乐又再接再厉,在“百事新生代”的战略引导下,以一个接着一个的创意,将可乐双雄大战带入高潮。
“自认年轻的消费者,百事是你的最佳选择”。
“奋起吧!你是生龙活虎的百事新生代。”
百事可乐企图借着这个概念,将可口可乐重新定位为“老旧、落伍、跟不上时代”。
两雄相争的最高潮,应属80年代的广告战。从这里,可见百事可乐要求获胜的迫切心情。
1983年,百事以500万美元签下天王巨星迈克·杰克逊作为广告明星,震撼了社会大众,然后是莱诺·李奇、唐·强生、蒂娜·托娜,一直到目前的玛丹娜,一连串的巨星表演,使百事可乐的神威大增。
不过百事可乐怎样做广告,却只能在85年底取得短暂的盟主宝座,可口可乐依然是可乐市场的老大。
以近50年的努力,却未能打败敌人,百事可乐似乎处于劣势,未必。
“当大家对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之战兴趣盎然时,双方都是赢家”。百事可乐的总裁罗杰·恩瑞以这句话为“未必要打倒敌人”做出最佳的注释。
恩瑞可接着指出,持续的战争,目的在维持大众的好奇心:“喂!今天百事可乐这样做,你想明天可口可乐会怎样做?”
顾客的兴趣扩大了市场,两家公司提供的创意越多,欢迎可乐饮料的人就越多,所以可乐之战一定要有趣,如果只是一家公司在表演,可乐饮料就不能吸引顾客,销售的前景也就不会太景气。
这场可乐战还会持续下去,可能是可口可乐领头,也可能百事可乐称王,这都无关紧要——因为双方都是大赢家。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意思是说,大凡作战,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以奇乐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如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腾不息。
出奇制胜的谋略思想,其核心在于辩证地看待“奇”与“正”的关系,不要以为一次奇招制胜,就认为永远是奇招;也不要以为常用的战法,就永远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而要随情况的变化而变换奇正战法,从而达到正变奇、奇变正,奇亦胜、正亦胜的出神入化的境界。
在现代商战中,“出奇制胜”这一谋略被广泛应用,并且,有新的意义,它不仅表现在营销领域里的奇谋妙计,而且还表现在产品设计领域里的创新发明。使用这种方法的例子比比皆是。
皮尔·卡丹,这位在法国与埃菲尔铁塔和戴高乐总统齐名的服装巨人,堪称是“出奇制胜”的典范。
在卡丹数十年的服装设计和经营生涯中,他独树一帜,不断创新,始终在服装界是遥遥领先,给法国时装界注入了朝气和活力。
在卡丹的手里,每根针线,每块色彩,都散发出诱人的魅力。他就是用这神奇的针线和色彩征服了法国乃至世界的服装市场,创造出一个轰动世界的服装王国——卡丹服装公司。
1920年7月2日,在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近郊,一户靠种葡萄维持生计的贫苦农家,传来几声婴儿的啼哭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
他就是皮尔·卡丹。
当时,老卡丹望着这个瘦小孱弱的男婴,只知把他抚养成人,根本没有想到他日后会成为一个与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和民族英雄戴高乐齐名的时装界著名人士。
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
——[黎]纪伯伦小卡丹降临人世才两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就燃及了意大利。昔日风光旖旎的威尼斯上空硝烟弥漫,大片大片的葡萄园被战火焚毁。当地的农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为了避免战乱和谋求生计,卡丹的双亲被迫离开生存和繁衍了几辈人的葡萄家园。母亲用一块破旧的蓝被单裹着可怜的小卡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故乡。
卡丹一家长途跋涉,历尽艰辛,终于越过了阿尔卑斯山,踏上了另一个国家的国土。
在格诺布尔,老卡丹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于是全家人在此安居啦。
就在这里,小卡丹做出了一件非比寻常的事情。
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7岁的小卡丹趴在一个绿茵如毯的草坪上,双手支撑着他那个充满奇想的小脑袋,他的眼睛不时转动。
蓦地,他的眼珠定位了。一个衣着华丽的小女孩走进了他的眼帘。小女孩手里拿着一个十分漂亮的布娃娃。
小卡丹被那个可爱的金发娃娃所吸引,不由自主地爬起来,走到那个小女孩身边,一双小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布娃娃。
正当他看得入神时,那小女孩却生气地随手将布娃娃扔到草地上,噘着小嘴自言自语:“我讨厌你,你的裙子太难看了!”
说完,她转身宛若一缕轻烟似的飘走了。
卡丹被小女孩的举动惊呆了,他小心翼翼地把布娃娃捡起来,仔细地端详着,的确那裙子的颜色太单调乏味了,要是能给它换上一条新的裙子那该多好啊!
他怜爱地将布娃娃抱在怀里,希望它的小主人会回心转意将它领回去。他一面耐心地等待,一面思考着布娃娃裙子的颜色变成什么样比较合适。
暮色降临时,小卡丹抱着布娃娃回到家。
“卡丹,你怎么把人家的东西拿回来了?”母亲厉声问道。
小卡丹连忙将实情向妈妈表明,并且还表示:一定要给布娃娃换上一条漂亮的裙子,再将它归还原主。
晚饭后,小卡丹从母亲缝补针线的篮子里找来了碎布和针线,在昏暗的油灯旁,精心地设计布娃娃的裙子。好几次针尖将他的小手扎出了血,他也浑然不觉。他缝了拆,拆了又缝,直到满意为止。布娃娃终于配上一条漂亮的小裙子。
第二天早上,小卡丹就抱着装扮一新的布娃娃来到那块草坪上,等待着它的小主人。
那位小女孩果真出现了,手里拿着一个刚买回来的布娃娃。当她碰见卡丹时,不禁惊讶地叫道:“啊,你的布娃娃是从哪里买的?它的裙子太溧亮了!我们作个交换好吗?”
听了小女孩的赞叹声,小卡丹心花怒放,他真舍不得将手中的布娃娃还给对方。但是,他耳边反复回荡着母亲的教诲,终于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那位小女孩,然后将布娃娃还给了她。
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小卡丹8岁那年,他的家迁移到圣莱第昂。
父亲将他送讲当地的一所小学读书。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欠佳,6年过去了,他勉强地拿到了一张小学毕业证书。当时,卡丹的父亲生意日趋冷淡,母亲又病倒了,家境十分艰难。14岁的卡丹于是中途辍学,他就跟着一位服装师当学员。
皮尔·卡丹似乎天生就是做服装的奇才。仅两年功夫,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在当地有了小名气。他常常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一些新颖的服式,深爱小姐的欢迎,不时上门请他设计女装。
在各种服装中,卡丹最喜欢的是新奇高雅、款式多样的舞台服装。为了研究和观摩各种舞台服装的造型,使他开阔眼界,他白天在裁缝店工作,晚上到当地一个业余剧团当演员。
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
——[英]赫胥黎舞台服装的新奇艳丽给卡丹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对他未来的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
不久,羽毛渐丰的卡丹觉得圣莱第昂的天地太狭小了,在这里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他的远大志向。他终于下定决心,到服装世界的中心和艺术心脏的巴黎去闯荡。
他坚信:巴黎是自己的用武之地。
秋雨潇潇,道路泥泞。
在圣莱第昂通往巴黎的道路上,一个瘦小的青年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艰难地行走着。这个青年就是17岁的卡丹。
然而,卡丹的命运不好。
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拉开了序幕。巴黎战云密布,四处是逃难的人群,大街小巷都是荷枪实弹的德国士兵。巴黎已变成了死城,根本不能进去,即便进去了也毫无意义,因为城里的时装商店全都关了门。在战争岁月里,时装的选择是无关紧要的事。
卡凡大失所望,但又无意重返圣莱第昂,于是他决定到维希碰碰运气。
维希也已落入德军的魔掌之中。卡丹只好推着破旧的自行车,驮着小旧皮箱踽踽独行,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经过一番周折,卡丹终于在维希市中的一家服装店当上一名学徒工。此时此刻,对他来讲,找一个糊口的饭碗是最重要的。他深知在烽火连天的动乱中,要想立即施展自己的才华也是不可能的。他决定暂时在维希落脚,再进一步修炼自己的技艺待战争平息后再去巴黎。
一转眼5年过去了。卡丹的服装设计水平和制作技术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服装设计在世界上已经是第一流的啦。然而,战争并未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卡丹难以实现到巴黎的愿望,他在焦虑之中期待着、期待着……
每个成功的伟人,好像都是波浪式的。
一天,卡丹闷闷不乐地来到当地一家小酒吧,独自坐在一个角落里举杯消愁。这时一位神态高雅的老妇人向他走来。这老妇人是位伯爵夫人,原籍巴黎,家境破落后迁谪维希。伯爵夫人见眼前这位年轻人萎靡不振的样子,卡丹将自己的情况和想法如实地告诉伯爵夫人。
同是天洼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卡丹将自己的身世和打算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伯爵夫人。
原来,伯爵夫人是冲着卡丹那身十分时髦的衣着而来的。当她了解到卡丹身上的衣服是小伙子自己亲手设计和制作时,便情不自禁地惊叹道:
“孩子,你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这是命运注定的!”
伯爵夫人的预言,像一座灯塔,指引卡丹前进的道路,使卡丹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信心。后来终于在巴黎扬名。
1945年末,卡丹终于迈进了巴黎的大门。
有什么样的孤独能比失信于人更加孤独呢?
——[英]艾略特他根据伯爵夫人指点的地点,找到了帕坎女式时装店。这家服装店在巴黎是赫赫有名的,专为一些大剧院设计和缝制戏装。
店老板是伯爵夫人的好朋友,他亲自接待了卡丹,并对他进行了面试。但他立即就被卡丹精湛的技艺征服了,特别是卡丹舞台服装的独特的精湛技艺,使他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于一个外省的年轻人之手。
老板当即收下了卡丹。
在巴黎,卡丹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为巴黎戏剧界设计的第一批舞台服装,得到许多人士的赞扬。
人们惊呼:巴黎服装界升起了一颗新星!
成名之后,卡丹又转到颇负盛名的新时代时装店。这是由当时法国最著名的时装设计大师连奥尔开设的时装店。在这里,卡丹增长了见识,学到了许多新的技巧。
名师出高徒。没过多久,卡丹的设计水平又登上一个新的高峰,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成为巴黎时装界最引人注目的新星。
卡丹不甘长期寄人篱下,他自己要创造一个新天地。
1950年,卡丹倾尽所有积蓄,在巴黎开设了一家戏剧服装公司。同时租了一间陋屋,首次展出了自己设计的戏剧服装和面具。
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那些独具创意的戏装和出神入化的面具,使所有参观者赞叹不已。行家也赞不绝口:这是天斧神工之作!
1953年,还是在那间陋屋里,卡丹第一次办了个人时装展览。他设计的成套时装式样,各种各样,色彩的配合非常协调,充满一浪漫情调,很受巴黎人的欢迎,加上卡丹独出心裁编排的配有音乐伴奏的时装模特表演,使他设计的服装更能散出独特魅力。
这批时装一上市,立即被抢购一空。整个巴黎时装界为之震动,卡丹名字很快在新闻上显露出来。
卡丹和他的服装公司初步神威。
在本世纪50年代初,巴黎的时装界被一片富丽艳亮、珠光宝气所笼罩。时装只是为少数贵族和富家服务,普通大众根本不敢问津。这使得市场极其有限,销量越来越小。
卡丹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他决心要出奇制胜,攻破这个陈旧而又顽固的堡垒,给法国服装界注入新的活力。
战后的法国,经济迅速复苏,大批妇女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整个欧洲的社会消费大增。卡丹敏锐地捕捉住这一机遇,毅然提出了“成衣大众化”的口号,把设计重点放在一般消费者身上,让贫穷的人们也能穿得上新衣服。
不久。卡丹源源不断地推出了一系列风格高雅、质料适度的成衣。这些物美价廉的服装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卡丹时装店热闹非凡,生意十分兴隆。与此同时,那些抱残守缺的同行却生意冷清,顾客寥寥。
“成衣大众化”在商战中是出奇制胜的妙计,而在服装界则是一种创造性的改革。
卡丹的这一大胆创举,引起服务界一些人士的愤怒,他们群起而攻之,说他离经叛道,有伤风化,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们竟联手将卡丹逐出巴黎时装界。
面对世俗的偏见、同行的嫉妒,卡丹根本没有畏缩不前,而是我行我素,一次又一次使出奇招妙计,使自己的服装风靡世界。
在卡丹之前,法国时装可以说是女人的领地,根本没有男人的一席之地。这也许是法国有使以来的传统吧,也可能是天经地义的真理。似乎亚当与夏娃生活在一起的第一天,就把爱美的权力交给了夏娃,让她巧妆打扮出诱人的风韵,而亚当只配用树叶兽皮来御寒遮丑。
偏偏这位意大利血统的卡丹却不信这个邪。他继“成衣大众化”之后,又掀起了一股男性时装的旋风,在那些被女性时装长期垄断的橱窗里,开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男士服装。
当时装界的保守人士又一次群起而攻之时,卡丹又着力研究流行服装。不久,一批色彩明快,线条简洁,雕塑感强烈的流行服装投向市场,并获得巨大的成功。
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不过是降低人的身价,但是孤寂却会败坏人的性格。
——[法]狄德罗紧接着,卡丹的系列童装问世,并风靡了整个欧洲。他所设计的童装怪诞离奇,极富幻想力,仿佛一幅幅童装图案就是一个个儿童的神话和梦想,这不仅打破传统童装单调、平淡的陈旧形式,而且使落后的法国童装与高级时装一起走向世界。
尔后,卡丹又推出一系列妇女秋季套装,这些服装的款式新颖,设计雅观,料质柔软,做工精细,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并再一次轰动整个巴黎。
卡丹不仅在服装设计领域里出奇制胜,而且在企业管理经营方面亦奇招迭出。
他首先在法国倡导转让设计和商标,利润提成7%—10%的经营方式。打破服装经营方面上长期穿旧的僵硬局面,推动了法国服装产量的增长,而且将法国服装设计艺术推向一个高潮。
卡丹的经营方式不仅可以使他们的设计成果在本公司内得以承认,而且可以直接变为金钱和走向社会。如今在法国,卡丹这些办法早已被广泛采用,为法国时装业增添了生机。
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称奇叫绝的战役,使到卡丹的对手们先是目瞪口呆,最后诚心诚意地佩服他。即使一些人还在辱骂卡丹,但他们接着就做卡丹所做的东西。
1962年,法国服装行业会在所有会员的要求下,屈驾将卡丹重新请回来,并请他出任行会的主席。如今,年愈古稀的卡丹仍然稳坐于这个宝座之上。
他还先后三次获得法国时装的最高荣誉大奖——金顶针奖。这一大奖对于一个时装设计师来讲,就像电影的奥斯卡金奖一样,卡丹感到无限的光荣。
卡丹生性喜爱冒险,并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他给自己取了一个雅号:“热爱世界的冒险家。”而新闻界则称他为“美与艺术的恋人”。其实,称他为“美与艺术的冒险家”更为确切。
他的成功正是出于他的冒险精神。他敢于做早天下之大不为的事情,不断创新出奇,被视为“先锋”派的代表人物。然而,他最终在一次次的冒险中获得胜利,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成果。
他不惜用高价收购了濒临破产的“玛克西姆”餐厅集团,并巧施“回春”之术,使“玛克西姆”恢复了生机,再创昔日的辉煌。
80年代初,卡丹出人意料地把“玛克西姆”带到了刚向世界开启门户的中国,这在当时是一步大胆而奇险的棋,这充分说明他有很强的预见性。
卡丹就像一只彩色的蜻蜒,他的行踪出常人所料忽高忽低扰如蜻蜒点水一般,有人又把他比喻成蜜蜂。整天辛勤采花,最后才酿出最甜的蜜。他忽而搞服装设计,忽而搞美食经营,忽而搞娱乐性的文化中心,甚至还搞手表、家具、汽车和飞机的设计。
在他的超级帝国里。除了服装商店之外,还有家具商店、剧院、画院、展览厅……
经过长期的拼博,卡丹终于成功,然而成功来自于他的才智,来自他的刻苦努力和力求奋发的精神,卡丹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机遇固不可少,但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