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生于法国的杜尔城。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代表作《人间喜剧》,其中包括91部小说,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巴尔扎克是出了名勤奋的人。他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这样的写作生活一直坚持了二十几年。
他曾经在一个夜里写好《鲁日里的秘密》,三个通宵写好《老小姐》,三天写好《幻灭》50页的开头。晚上别人出去跳舞的时候,他在勤奋地工作;纵使手疼了、眼花了、头疼了,他还是写着。一次,他为了写作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休息。他多么想好好地睡上一觉。在写完了一个很长的段落之后,他实在是坚持不住了:
“如果我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士兵,难道就这样倒下了吗?”说着说着,就倒在沙发上睡着了。
朋友看他熟睡的样子,不忍心打扰他。当他醒来的时候竟然向朋友责怪道:
“你为什么不叫醒我?”
他这样拼命工作的精神要从他的童年时代说起。巴尔扎克还是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教会办的学校读书。父亲希望他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走当时的成功人士的道路,成为他的骄傲。刚进校的巴尔扎克对学校的一切都存有新鲜感,可是,不久之后就发现老师们在讲课的过程中没精打采,全然不顾学生们的反应,只顾着自己讲着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他听着听着就厌倦起来,只能偷偷地找一些文学作品来阅读,借以打发寂寞的童年时光。
后来,他长大了,父亲更希望他按照自己安排的道路走下去,成为一位律师。这样,不仅可以对自己的生意帮上一点忙,又可以借这样一个体面的职业为家族争上一点光。正当全家上下对他的前途充满信心的时候,他突然向家人宣布道:
“我不会去当一名律师的,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文学家!”
“什么?你再敢说一遍!”父母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决定着实吓了一跳,睁大了眼睛异口同声地说。
在一番争吵过后,父母决定给他两年的时间,每天给他4法郎作为生活费。在这两年中如果写不出东西来,就要按照父母的意愿当律师。他的母亲为他在巴黎租了一所破旧的房子给他做工作室。
“这是一间冬冷夏热的房子,如果因为生活的艰难,他知难而退就好了。”母亲在心里打着如意算盘。
当巴尔扎克来到这间母亲为他准备的小房子时,他看了看周围的环境,自然不是很满意。但当夜深了的时候,他坐在破旧的椅子上,望着窗外明亮的月光时,就十分地喜欢这里的环境了。
“这里的环境虽然艰苦些,但是远离了家里的那份永不休止的喧嚣,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创作了。”想到这儿,他顿时忘记了心中淤积了很多天的烦恼,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
他拿起笔来,在布满灰尘的桌子上“唰唰”地写起来。有时他觉得兴致十分高昂,一连三四天足不出户,沉浸在自己的构思中。当经过了几个月之后,他终于写出了一部悲剧。他简直要高兴地疯掉了,一路奔跑着回到家,大声地对家人喊道:
“来呀!来呀!你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快——快——坐好!我来读给你们听!”
他迫不及待地给家人朗诵起自己的作品来,一口气朗读了三四个小时,连气都还没有喘上一口,可是,当他放下书稿的时候,坐着的家人已经睡着的睡着,打哈欠的打哈欠。他的心情顿时滑落到了极点……
回到自己的小屋中,他没有气馁,继续拿起了笔。他先模仿一些当时流行的浪漫小说创作作品,希望换取一些稿费来维持窘困的生活,可是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后来,因为家庭的逼迫,他搬出了小屋,靠着一些平庸的小说换取一些生活费。
为了改变生活面貌,他决定从事出版业,做一名出版商,先赚取一些基本的生活费再说。可是投资不久就受尽了欺骗,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当上了一家印刷厂的老板,但是这次经营又以失败告终。
长时间经营的失败,他欠下了巨额债务。很长一段时间,他不得不东躲西藏,借此来躲避讨债人的敲诈和警察的通缉。虽然生活没有片刻的安宁,可他硬是把到图书馆读书和创作坚持了下来,并在这段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知识和生活经验。
后来,他决定以一种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写作,决心创造优秀的作品。他在闲暇时间注意搜集关于回忆录、军事报告方面的资料,便于自己的文学创作。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他终于以一部《朱安党》的小说为自己赢得了声誉,从此踏上世界文坛!
巴尔扎克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感受时,曾表情严肃地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只有顽强地工作,不怕困难,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正是依靠这种力量,巴尔扎克驾驶着人生的破冰船,击碎生活中的困难,达到了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