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可夫·米哈伊诺维奇·斯维尔德洛夫(1885~1919),无产阶级革命家、组织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年7月,在第五届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主持制宁苏维埃国家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著有《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分裂》、《资本主义的崩溃》等著作。
斯维尔德洛夫出生于一个破产的手工业者家庭。父亲虽然勤劳精通雕刻手艺,母亲也聪明能干,但是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好。读了5年书后,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帮助家庭承担一些杂务。后来,母亲因病去世,年少的他,为了分担家庭的重担而不得不外出谋生,先后当过誊写员、教员、文书和药材铺的学徒。过早地接触社会,使他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现状,为以后的革命工作打下了基础。尽管工作不停地更换,生活的状况并没有什么改善,但是他没有停止对知识的追求。随着俄国的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他回到家乡也投入了运动,并成为社会民主工党地下党员。闲暇的时候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蕴涵着伟大真理的《火星报》,还将所得所想记下,介绍给周围的同志们。当时的《火星报》曾把他当做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在文章中热情洋溢地写道:
“这位尚不满16岁的少年革命家首次在布尔什维克队伍中知名。”
他并不满足这份荣耀,想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伟大的革命洪流之中。在他的带领下,建立了一个秘密印刷所,还为了大学生柳里科夫的牺牲,组织了几百名工人参加的政治示威,向当局伸张正义。
1905年,俄国爆发了革命。这年年底,他被派往乌拉尔地区,以便促使党的分散力量统一起来。列宁后来在回忆中谈到了斯维尔德洛夫那时的革命活动,赞扬他还是一个青年时“就全心全意地从事革命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也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日日夜夜的忙碌中,叶卡特林堡委员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迅速改观,他自己也成了工人眼中的演说明星。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伟大的革命家善于将周围的人民群众调动起来。在人们对于革命的敌人产生畏惧的心理、对革命的成功抱着一种怀疑态度时,他敢于站在演讲台上,引导着人们继续与敌人展开斗争,走向光明的未来:
“纵使我们在这残酷的斗争中只剩下几个人,虽然我的手和脚都被钉上镣铐,虽然他们经常剥夺了我的食物和自由呼吸,可是,我要向你宣誓,只要我的心还在跳动,只要我的血还在奔流,我绝不停止斗争,并且我相信,我坚决相信,我们一定能把斗争进行到胜利,我们一定胜利,因为全世界的劳动者都在支持我们。”
1909年9月,他刚刚度过了三年困难的监狱生活,党组织就立即派他去莫斯科,帮助州委和莫斯科工业区党委开展工作。3个月后,他又被沙皇政府逮捕,被判四年流刑,放逐到纳利姆边区。1910年,他从流放地逃出,并很快同列宁和党中央取得了联系。当年10月,他再度被捕,又一次判处流放纳利姆边区4年。后来,他从流放地再次逃出。在逃出不久,由于奸细的出卖又一次被逮捕,先是被关在彼得堡的监狱里,后被判处流放5年,被押送到距北极圈80俄里的库尔卡村去。后来,人们回忆起他的不断逃出、又不断地被捕的生涯时,谈论道:
“到1917年2月革命的胜利,在长期的秘密工作中,他14次被捕,12年在监狱和流放地度过。”
在艰苦的监狱生活中,枯燥、繁重的工作是不可避免的,他没有被监狱的折磨压垮,心中一直想着俄国的革命,把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也不管受到怎样严密的监视,他的学习一直在紧张地进行。他翻阅德文字典、伦理学专著以及马克思的书信集。他把买食品的钱省下来买了一些有用的书籍。当有个同志给他送来《资本论》时,起初狱卒不让带进,但是后来被认为是一本商业书籍,终于准许送进来。
因为有着对真理的不断追求,他的知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出狱后进行斗争积蓄了可贵的力量。1919年初,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中,他仍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国家。当他已经染上西班牙流行性感冒的时候,还不顾重病在身,频繁地参加了一些地方的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党的代表会议,了解情况、指示工作。抵达莫斯科后,他体温已高达39℃,次日仍出席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会议,主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伟大的革命家似乎已经习惯于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作斗争,遗憾的是,病情进一步恶化,竟夺去了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命。逝世时,他年仅34岁。但是,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伟大的人物,他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沿着他走过的道路继续前进……
监狱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他却在这样一个失去了人身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地寻求着真理,进而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正是这种艰苦生活,磨炼出了一个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对革命事业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和始终如一的忠诚,无论是在秘密斗争或日常斗争中从不脱离群众,他从不离开俄国无产阶级的战斗行列。也正是出于对革命的不懈追求和炽热的爱,使自己更加舍不得浪费时间,哪怕是监狱里的日子,也要千方百计地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