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作品有《我在霞村的时候》、《暑假中》、《莎菲女士的日记》等。1948年完成的著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于1952年荣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各国读者中广泛传播。
文学、爱情和政治,是丁玲一生的三个主题,互相交织,有爱有恨,有喜有忧,也有血有泪……她的一生既坎坷多变,又丰富多彩,是不屈地与厄运抗争的一曲奋斗之歌!
丁玲出生在湖南省临澧县一个大地主家庭。虽然家境在当时的农村还算优裕,可是她个人的命运却屡遭不幸。四岁那年,她的父亲就去世了,由寡母抚养长大。18岁时,她离开家乡远赴上海,在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认识了瞿秋白、施存统老师,又读了一年的上海大学才来到北京。这些人生经历决定了她的人生信仰,并反映在她的文学创作上。1927年,23岁的丁玲开始发表揭露旧中国黑暗现实的小说作品,其处女作《梦珂》也于同年年底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第二年,她完成了代表作之一《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
大革命失败后,她带着朦胧的希望回到了上海,与沈从文、胡也频组织编辑出版《红黑》。不久,她参加了“中国文联左冀作家联盟”,主编“左联”的机关刊物《北斗》。1933年5月14日,丁玲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绑架,拘禁在南京。性格刚烈的丁玲准备以死来抗争,请求她的丈夫冯达帮助她自杀。她把头颈伸进绳套,一脚踢翻了凳子,冯达实在看不下去,把已经失去知觉的丁玲救了下来。在浙江莫干山的监狱生涯,漫长而又阴森,丁玲在狱中怀孕了,并于1934年9月生下了一个女婴。丁玲入狱后,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罗曼·罗兰等国内外著名人士,曾发起抗议和营救活动。监狱中,敌人对她威胁、利诱、欺骗,企图利用她的名望为国民党做事,但遭到她的拒绝。同时,她积极寻找地下党组织,终于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于1936年9月逃离监狱,奔赴陕北,成为到达中央苏区的第一位知名作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欢迎。
革命圣地延安让丁玲呼吸到了新鲜空气,也重新焕发了她的艺术生命。时代的熏陶,自身的探索,使她创作出了大量反映时代生活的好作品。1948年,她完成了著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2年荣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按理来说,丁玲坎坷的道路、过人的才华以及难得的殊荣,应该为她铺平一条辉煌灿烂的人生道路。可是命运弄人,1955年,她因过去发表的《三八节有感》被指责是向共产党进攻的“毒草”,被打成“丁陈反党集团”头目,被撤消了一切职务。1957年,政治的利剑再次无情地向她挥来,她被打成了“右派”。随后,她遭受了许多非人的折磨,下放到北大荒劳动长达12年,被关进黑暗的监狱5年。
可是,她没有屈服,更没有倒下,相信真理,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坦然地面对生活中这段最令她伤心的逆境。她在畜牧场时,是一位养鸡能手;为生产队办夜校,自己乐呵呵地当教员;在北大荒的风雪中,她每天四点钟起床生火、剁菜……就是在这样的困难环境下,她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把一切痛苦、不幸置之度外,笔耕不辍,写下了12万字的《在严寒的日子里》。她写《牛棚小品》不是描写牛棚的黑暗,却着意表现人们对光明和自由的渴望。在秦城监狱(1970年起)的那段时间,她身体极差,咳嗽,发烧,还患上了糖尿病。可是,五年的大牢生活也没有把她击垮:为了锻炼身体,她找来旧报纸、旧衣服揉成团儿当球扔;为了自己在监牢里不失掉语言表达能力,她背诵诗歌,重温那些曾经鼓舞千万人去战斗的革命歌曲。后来,监牢看守允许她读马列著作,她就抓住这个机会阅读《资本论》,以锻炼自己的智力,期待着有一天走出监狱,能重新为国家为人民工作,不当一个废人……
1975年,丁玲走出监狱,被送到山西偏僻的嶂头村安家落户。她很满足,笑了,不但没有嫌弃,没有怨言,相反,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一往情深,把自己平时辛勤积攒下来的一万多元捐献给当地生产队买了一台拖拉机。这是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她感恩乡村的宁静,手夹着五合板,倚墙靠桌写下了两万字的报告文学《夜来香》,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北大荒的那段难忘岁月,充满了对那片黑土地的爱!四年后,她获得了平反,重回北京,此时的她已经是风烛残年的人了,饱经风霜,熬尽血泪,却在病痛中坚持每年出一本十二万字的散文,勤奋写出了《魍魉世界》、《风雪人间》等100万字的作品,并为《中国》这本文学刊物的创办绞尽脑汁,四处奔波……
丁玲一生经历四段婚姻,有浪漫,也有伤痛。1924年,丁玲在北京认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这是她投入真情、无比温馨的一段情感生活。这时候的丁玲正在为亲弟弟的夭折和命途艰辛而痛苦,对胡也频毫不动心。当她不准备在北京继续生活下去决定返回湖南老家后,穷编辑胡也频居然借了钱追到湖南,蓬头垢面地出现在丁玲母女面前,终于打动了她。1931年2月7日,年仅29岁的胡也频被枪决于上海的龙华司令部。伴着那凄厉的枪声,她的爱情也在血泊中消失了。与冯雪峰的爱情是一段无限的遗憾,无果而终。与冯达的爱是一场噩梦,是他出卖了丁玲,使她身陷囹圄。与陈明的爱情真挚深沉,经历了最严酷的考验,使她享受了爱的温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亲昵地说,“再亲亲我……”94岁高龄的剧作家陈明曾出版了《我与丁玲五十年》一书,讲述了自己与丁玲跨越半个世纪的风雨恋情!这是丁玲情感生活中最欣慰的,也让她笑到了最后!
丁玲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充满革命激情的一生,“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是人民对她最恳切的评价;“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八个字是对她人生的最好注脚!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女作家受过丁玲这样不公的待遇,更没有一个人能像她这样在苦难历程中仍执著地对真理和事业痴心不改。她成名极早,原本可以过一种温馨的小女人生活,但她却把生命勇敢地交给了时代大潮,虽饱受政治磨难却无怨无悔,笑对人生,不仅以自己的天赋和独特的女性激情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以自己的奋斗历程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悲壮而隽永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