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俗名景云,1937年出生于台湾的台中。一个偶然事件使她立下宏志,发誓建一所医院,救助穷苦病人。后来,她不仅在花莲建成了第一所慈济医院,还把慈济事业扩展到全球。台湾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她的慈善活动。在全球有一千多万她的志愿者。四十多年来,她一共筹集了上百亿台币的善款,全球各地蒙恩受惠的贫民、病人、灾民不计其数,被世人称为“东方德蕾莎”、“人间观世音菩萨”。
证严法师因父亲早逝、母亲多病,慨叹人生的无常才出家修行。不过,她所走的却是一条“入世”的道路——慈济受难的苍生,从一个普通的凡间女子成为一代慈善大师。
“出世”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前两个月,俗名“景云”的证严法师诞生在台中的一个富裕家庭。她从小非常懂事、孝顺,15岁时,母亲因胃穿孔需要开刀,而当时开刀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手术。善良的她向天祈祷并发愿“愿减少自己20年的寿命、茹素,为母亲增寿祈福”,也许是孝心感动了上苍,母亲的病奇迹般好了。8年后,她的父亲因脑中风骤逝。父亲的早逝,母亲的多病,使她对人生充满了困惑,并由家庭的痛苦想到众生的痛苦,于是几度离家弃俗,辗转台北、台中、台东,四处浪迹,最后在花莲县秀林乡下的小庙——普明寺安住下来。1962年秋天,她25岁,没有剃度师父,自行落发,静静踏上僧侣修行的生涯。后来,师父为她取法号证严。一心向佛的证严,在一间简陋的、十尺见方的木板小屋里,日夜诵经、抄经、拜经,整天与青灯黄卷作伴,节衣缩食,过着清静的修炼生活。
一滩血迹改变一生的信念。1966年,证严法师到诊所探望病人。这个病人是她弟子的父亲,因胃出血开刀住院。在病房区的地上,她看到地上有一滩血。旁边的人说,这是一位小产的山地妇人,四个小伙子走了七八个小时才抬到医院,可是由于拿不出8000元的保证金,被医院赶出去了……证严法师听了,顿时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这两条命是活着,还是死了?在金钱面前,生命为什么那么脆弱无助?“千手千眼观世音,救苦救难活菩萨”啊,怎么样才能解救人们的苦难?!她想到,无数家庭因病致贫,原因也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虽然有钱,但因地方欠缺医疗,没有医师,以致小病拖成大病;另外一种是没钱,加上地方医疗不便,因此过一天算一天,一拖再拖,由小病拖成大病,拖垮了家庭。于是,她下决心以出世之身立入世功德,在花莲建一个设施齐全、不收取任何保证金的医院!
聚沙成塔的慈济之路。要建一所这样的医院起码需要8亿新台币,这对一个清修的比丘尼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可是,这吓不倒法师。为了积聚善款,法师和四位出家弟子、三十位信徒一起成立了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那么,钱从哪里来?先是她带领四名弟子每人每天加工生产一双四元的婴儿鞋,三十位信徒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形下,每天节省五毛菜钱。这三十位信徒都是家庭主妇,每天节省五毛钱不是难事,可是当时,法师把屋后的竹子锯成三十个存钱筒,每个信徒发一个,并坚持要求她们每天存进五毛钱。对此,信徒们十分不解,认为干脆每个月缴十五元了事。可是,法师自有她的救世理念:“我希望你们每天提起菜篮即投入五毛钱,临出门前就有一颗救人的心,节省五毛钱,即是培养节俭的心与爱人、救人的心,两个心存一筒,力量是很大的。”这就是大师,一席话洗尽“钱”身上所有的铜臭味!
于是,这三十个人每天提着菜篮到菜市场,逢人便宣传“我们每天要存五毛钱!我们有一个救济会,我们要救人”!从此,“五毛钱也可以救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微弱的呼声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被她们的真诚和善良所感动,行善积德的参与者也越来越多。第二年,她们果然用这笔钱救济了一位从大陆来台、孤苦无助的老太太,每天有人送饭给她,为她打扫房间,直到她入土安葬。1986年,花莲慈济医院建成启用,经济困难的人在这里看病不仅可以免费治疗,还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补助。
从此,一项艰辛、伟大的济世工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她不仅用爱心建成一座慈善医疗机构,还于1993年在卫生署及各大医学中心的殷殷期盼下,倡议建立了骨髓库,最终建成了亚洲最大、全世界第三大的骨髓数据库,后来转型为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1998年,法师呼吁慈济人勇于献身环保任务,秉持“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的信念,由数万名环保志愿者长期在居住小区做资源回收。如果以制造五十公斤的纸,需要砍伐一棵树龄二十年的大树来计算,2001年一整年收废纸六万多公斤,可以拯救近一百五十万棵的大树免遭砍伐!这样的成效实在惊人!
现在,在证严法师的感召下,慈济志工已经遍布全球,其中不乏名人、政要,慈济功德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国际性慈善救济组织,其“业务”涉及慈善、医疗、教育、人文、环保、社区志工、骨髓捐赠、国际赈灾等多个方面,仿佛天空中的阳光,哪里需要就照耀到哪里,哪里有灾难疾苦,哪里就有她们清瘦动人的身影……
“学佛不要求佛,要学习佛陀的人格——大慈大悲、大智慧和大勇气。”证严法师的这番话,或许是她的功德会当初只有三十名追随信众,如今却发展到上千万之众的一个举世闻名的慈善机构的最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