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麦克唐纳被失业问题缠住手脚之时,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正在洪波涌起。它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淹没着大西洋两岸的资本主义世界。1931年夏季,大危机的洪峰到达英国:英格兰银行报告发生汇兑风潮,四周内兑出黄金6000万镑,外资撤出,外汇无遗,国家财政走到绝路,工人失业率登峰造极,达到24.4%,274万失业大军的津贴成为政府无力支付的一笔巨大开支。面对危机,工党内部分崩离析,各派执一端而不顾其余,议会内部三党鼎立,极尽尔虞我诈之能事。关于要不要采取放弃金本位以挽救时局的问题,使上述矛盾达到激化,最后导致麦克唐纳第二届工党政府的垮台。
1.麦克唐纳与初期金本位问题
关于金本位问题的争论,主要是在财政部与经济顾问委员会之间进行的。麦克唐纳为了解救危机,在两种意见之间作着认真的选择。
最早提议麦克唐纳放弃金本位的人是工党议员奥利佛·鲍尔温(保守党领袖鲍尔温的儿子)。他早在1929年7月末就致信麦克唐纳,建议政府放弃金本位,至少应该以提高金价的方法增加货币供应。但麦克唐纳复信中态度并不明确。不久麦克唐纳在致斯诺登的信中,还认为斯诺登有必要和一位在金本位问题上持中间态度的人谈谈。可见,这时他并没有确定的意见。要解决失业就要有投资的款项;钱有限,就无法安排失业工人。莫斯莱(0.Mosley)作为代表直辖公领的内阁大臣曾提议以政府借款的办法,搞赤字预算,以解决困难。麦克唐纳欠认为这样会瓦解资本市场,强抬利率,破坏信用。以致使莫斯莱愤而辞职,艾德礼代之初入内阁。
1930年夏季,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凯恩斯和胡伯特·韩德逊(Hubert Henderson)提出了“开源”的办法以解决困难。他们都是自由党的“自由贸易主义者”,但这时他们二人均主张采取保护主义的关税政策,以提高进口关税10%的措施,弥补失业保险金的赤字。但内阁不理睬这种意见。英国进口的大宗货物是粮食,提高粮食关税,必然造成粮食涨价,影响消费者的利益;还有许多人主张限额进口,这同样会抬高粮价。1930年2月,英国刚参加了削减关税的11国协定,保证在两年内不提高关税。但事实上,许多欧洲国家已提高了关税。财政大臣斯诺登公开反对保护主义原则,主张自由贸易、维护金本位、平衡预算。这样,两种主张都互不相让。为了取消赤字,前者主张开源,后者主张节流。开源派的凯恩斯,作为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席,于1930年10月底提出了权威性的报告。这个报告主要有三点:第一,恢复商务信誉。主要是通过改善失业保险制度,在不增加直接税的前提下平衡预算。第二,增加国内投资。一方面扩大国内公共工程建设,一方面削减英国的海外投资。第三,设立临时关税收入,同时还要辅之以出口奖励。这个报告在内阁压了四个月未作可否。从内容来看,凯恩斯的这个开源措施是很有限的,很难扭转困境。它不敢提出征直接税,更不会提出工党曾主张的对资本征税。它的平衡预算措施,也包括着削减失业津贴方面的内容。麦克唐纳不会接受这样一个既激起民愤,又不能挽救时局的方案。
麦克唐纳在1930年底和1931年初,逐渐趋向采纳斯诺登的节流派的经济措施。他曾致函斯诺登,说:“我将支持你关于削减行政开支的一切提案……我相信,一项大胆的政策将会赢得一般的支持。”翌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与斯诺登讨论政治和财政形势,坚决要求不增税,但要坚决减支。”后来不久,麦克唐纳又记载了内阁讨论斯诺登提案的情况:“内阁讨论了十分严重的财政局势。我既要节约开支,又不要增加税收。”看来麦克唐纳是在寻求一个兼顾周全的方案,而减少开支是很肯定的了。
从维护金本位的角度看,平衡预算的巨大漏洞是无法堵塞的。1930—1931年度的预算赤字是4000万镑,如果政策不变,1931—1932年度的预算赤字将增至7000万镑。国家的经济稳定受到严重威胁。内阁方面强调平衡预算、减少开支,主要是针对削减工人失业基金这一巨大的行政开支。由于失业人数超越了200万大关,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激增,领取周转金的人更多,需要公助金的人随之上升。付给失业者的这三个款项,都来自失业基金。赤字主要是由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增多。但是领取周转金的数字同样是骇人听闻的。仅周转金一项,1930年财政部支出2200万镑,估计1931年将增至3000万镑。斯诺登声称英国再也负担不起任何财政赤字了。麦克唐纳在保护关税和经济问题上,不是与斯诺登分庭抗礼就是与之格格不入,他被人称作“信奉社会主义原教主义教条和维多利亚时代的个人主义的混合物”。他早年的贫苦生活经历,使他一时还不能轻易地完全接受斯诺登关于削减工人失业金的措施。当时,凯恩斯和工党内的激进社会主义者柯尔也都认为现存失业保险制度是经济恢复的障碍,必欲除之而后快。但他们强调的却是征税。凯恩斯1931年3月致麦克唐纳信,催促设立高额进口关税:“我既使不作为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来讲话,也觉得有千条万条理由希望当前政府继续在位。但是,为此就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一切财政危机,这个危机已经非常非常临近了。……万全之策唯有设立关税收入。”作为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凯恩斯都直接强调关税为开源之策,麦克唐纳确认自由贸易的时代已完全过去了,但他也并不完全赞同凯恩斯的主张。
2.金本位问题的激化——凯恩斯还是斯诺登?
随着经济危机高潮的迫近,关于金本位问题的争论也日益激化。摆在麦克唐纳面前有两条出路:一是维持金本位和财政信用,这就必须要向外国借钱;二是放弃金本位,重新确定一个金本位。
1931年8月初,凯恩斯明确提出放弃现有金本位的主张,认为现有金本位已过时,要将现有金本位贬值25%以上,以迎接财政危机。8月4日至11日,英格兰银行用光了1100万镑储蓄款额和100万镑维持金本位的借款。英国银行家协会和承兑处委员会、伦敦结算银行、英格兰银行先后发出告急。斯诺登仍坚持借款以维持金本位,但是他不得不承认:“三大中央银行借款5000万镑尚未收到预想效果,银行仍在有大量金块和外汇外流。”对此,凯恩斯认为维持金本位注定要失败,保住它只是浪费时间。但是代表财界巨头、财政部、斯诺登的经济学家胡伯特·韩德逊却仍坚持金本位可以挽救,并值得为之奋斗。麦克唐纳被夹在两种意见之间,举棋不定。内阁在采纳财政措施方面分歧严重。8月17日至21日,内阁讨论经济危机的会议连续举行,但什么决议也难以作出。
斯诺登8月17日提出要以增加税收的办法增收9000万镑;同时削减经费9900万镑,其中包括削减6700万镑失业津贴和1200万镑教育等项经费。这一方案马上遭到工会大会方面的工党领导人韩德逊和格莱海姆(W。Graham)的强烈反对。他们要为工人说话,反对削减任何失业津贴。由于凯恩斯的意见被内阁否决,现在的问题就转化为一个是否削减工人失业津贴的问题,因而上升为一个政治难题。麦克唐纳焦急地强调:“我们已指出:这是一场特殊的危机,我们希望采取紧急措施。如果没有收入,那就什么经费也没有了。”但韩德逊只是绷着面孔默然不语。麦克唐纳同时又想增税,但如何增,增什么税,内阁又陷入争执之中。保守党特别反对征新税的作法。自由党则要求果断地削减失业津贴。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召开的工会、工党、经济委员会的联席大会,也没达成任何协议。工会方面的发言人西特林(W。Citrine)公开宣布不能接受减少失业津贴的压力,至于征税及其他,他并不表态。斯诺登则强硬地坚持认为,不减少经费,财政将乱到不可收拾。麦克唐纳认为,工会的态度“没有涉及紧迫的财政需要所提出的问题。他们退出了会场。实际上这等于宣战。”但他也承认:“工会喊出了工人群众的呼声。”韩德逊和兰斯伯里也认为,如果采纳英格兰银行的意见和经济委员会的方案,劳工运动就要被粉碎,应当把当前的难题交给保守党和自由党去处理,工党离开执政地位,尚可保持一个统一的党。如果削减失业津贴,就会遭到工人群众的指责,更严重的是分裂了工党;如果不削减失业津贴,危机无法解除,更大的混乱将立即发生。在这道政治难题面前,何去何从?麦克唐纳最后决定选择削减失业津贴的方案。
3.对于麦克唐纳最后抉择的分析
麦克唐纳作出削减失业津贴的决策,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也不是走投无路时的盲目冲撞。其原因简析如下:
第一,这是他一贯的政治思想的反映。麦克唐纳从其社会有机体论出发,一贯强调的是社会整体性的调整,而不是阶级利益的得失。他一贯反对把阶级性置于社会整体性之上。他认为工人阶级群众没有与社会公民相对立的利益,整个社会的利益就包括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因此,当削减工人失业津贴在他看来是挽救社会崩溃的必要措施时,他就会果断地作出决定,首先维持社会整体的正常运转。在这种时候,他绝不会听从工会方面的劝告,把收拾乱摊子的责任推给保守党或自由党。作为一个信奉渐进主义的人来说,危机当头,他不会去搞暴力革命或其他暴烈的运动,而是想担起责任,使国家渡过难关,以便在漫长的岁月中进行平和的调整和改造。当时一位观察家认为:“麦克唐纳当前的行动就是他关于社会进化的理论合乎逻辑的运用。”
第二,这也是由于国内外金融资本的压力。国内外金融资本的力量通过财政杠杆,把麦克唐纳的激进位置撬向右方,使他不得不在危机中服从他们的某些要求。他们这伙金融寡头,才是在危机中真正要削减工人失业津贴的幕后主持人,麦克唐纳只不过替他们干了这件事。国内的金融寡头当然是主张维持金本位,反对征直接税的。他们在政府举棋不定时将大批现金撤出英国,煽起了汇兑风潮,造成了财政危机的洪峰,逼迫威胁他们利益的政府下台。同时,国外的金融寡头以必须削减失业津贴为条件,才答应对英国借款。8月23日,美国纽约银行就坚持,英国必须把失业基金削减10%,即砍掉6850万镑,才能借给足以应付危机的贷款。这就是外国财政资本干涉英国内政的典型例子,他们迟迟不付贷款,直到他们看到麦克唐纳重组政府,削减失业津贴等政策有了保证时,才把贷款“慷慨”相赠。这正如具有左派传统的观察家所分析的:工党政府“还受到操纵英国国内外政策的国际借贷代理人的影响和制约。”
第三,这也是由于他的自信。麦克唐纳在坚持自己的一贯主张方面,有一种反潮流的精神。他在战争中的经历使他更加坚定地相信,一时被大多数人痛骂、反对的东西,不一定是错误的。他的反战活动曾遭到工党内外和资产阶级势力的一致反对和奚落,但到头来却证明他是正确的。他在处理国内外事务的从政经历中,在与独立工党激进派的辩论中,都更加强化了个人的自信。这次在失业津贴方面的抉择,也正是这种自信起了作用。
第四,内阁中没有提出有效的其他途径,也使他不得不采纳削减经费的办法。这正如麦克唐纳的传记作者马宽德所分析的:“内阁中没有一个人主张放弃金本位,在逻辑上也即是内阁中无人反对削减失业津贴。”由于内阁都是坚持金本位不变,所以就抛弃了凯恩斯的另一方案,这样,就没有多少文章好做了。内阁甚至在8月19日的会议上一致同意采纳经济委员会提出的“预算的平衡必须以公共牺牲和努力为条件。”内阁所争论的问题都是枝节的问题,不存在其他解决出路的纷争。独立工党激进派认为,在麦克唐纳作出抉择后,离开政府的工党领袖人物“韩德逊、克林斯和格莱海姆就像麦克唐纳、托马斯和斯诺登一样有罪。”“对于后来从政府辞职的几位同事来说,只能这样看:在11点59秒(指1931年8月23日)他们从悬崖边缘收住了脚。而他们和麦克唐纳一样,一起引导着工党向这个悬崖走了两年半了。”这个批评起码可以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内阁中与麦克唐纳分手的人,当时在根本问题上与麦克唐纳是一致的。另一史学家巴塞特(R。Bassett)认为:“危机时,内阁内部并没有放弃金本位的意见。……对于削减失业津贴的反抗主要来自议会外部,特别是来自职工大会的总委员会。”还有一位史学家认为:韩德逊等人只是反对麦克唐纳那种倾向的结局,而不是反对他的那种倾向。内阁虽然争论不休,但他们某些人在肯定前提的条件下却否定它的结论,这当然不合逻辑,自相矛盾,不可能为麦克唐纳所接受。麦克唐纳十分坦率地按照内阁都同意的大前提(保住金本位),作出了这个前提下的必然结论(削减失业津贴)。所以,作出削减失业津贴的责任也不应由麦克唐纳一个人来负担。